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目的:观察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疗效。方法:对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30例(33眼),均采用翼状胬肉切除并移植带角膜缘干细胞的自体结膜瓣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术后观察角膜上皮愈合及胬肉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月,31眼角膜愈合良好,移植片存活,治愈率94%,2眼复发,复发率6%。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低,操作、取材方便,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并比较自体角膜缘干细胞与干燥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36名(40只眼)翼状胬肉患者分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与干燥羊膜移植组.患者首先进行翼状胬肉单纯切除,之后分别进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及干燥羊膜移植.术后给予抗感染、抗炎症治疗.所有病例随访观察6~24个月,观察两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及翼状胬肉复发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术后角膜上皮(6.22±1.90)d愈合,干燥羊膜移植组术后角膜上皮(8.36±2.61)d愈合(P<0.01).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术后1例复发,干燥羊膜移植组术后2例复发(P>0.05).结论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与干燥羊膜移植均能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其中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更易于角膜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在治疗翼状胬肉中的作用。方法一自体角膜缘干细胞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263例(428眼)。结果术后随访10~18个月,供眼角膜缘区无并发症发生,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4眼复发,复发率3.27%。结论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效果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
任宗文 《中外医疗》2008,27(24):172-172
目的 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可行性.方法 对翼状胬肉(48例)病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随访5~13个月.结果 46例恢复良好,2例复发.结论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翼状胬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方法 对44例48眼翼状胬肉病人采用胬肉切除后,取患眼健侧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片,移植覆盖巩膜裸露区。结果 44例患者术后47眼植片成活,仅1眼植片脱落,另外,3眼复发。结论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能有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4例215眼翼状胬肉患者做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8个月,5例5眼复发,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复发率为2.33%。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对21例翼状胬肉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6个月~2a,观察翼状胬肉复发率.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a,复发1例(4.8%).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治疗翼状胬肉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翼状胬肉患者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眼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60例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共计30只患眼,全部患者均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回顾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前和术后1个月患眼与健眼各项观察指标结果对比,术后2个月和术后3个月患眼与健眼各项指标结果基本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翼状胬肉患者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有助于其泪膜功能的改善,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采用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原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42例(51眼)。结果随访观察1年-3年,仅3眼术后复发(5.88%)。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可有效阻止胬肉的复发,是治疗翼状胬肉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宇 《吉林医学》2010,(30):5376-5377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转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60眼)翼状胬肉患者(包括静止期、活动期和复发性胬肉)做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显微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后,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转位术。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植片全部存活,56眼痊愈,4眼复发,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复发率为6.67%。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转位术简单易行,手术风险较低,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是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颖  王从毅  吴利安  倪伟  张林  杨新光 《医学争鸣》2005,26(19):1761-1763
目的: 评价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不同时间泪膜稳定性的变化,了解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泪膜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03-07/2003-12我院住院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0例90眼. 采取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术后1 d, 7 d, 1 mo及3 mo依次行Schirmer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结膜荧光素染色并对其泪膜稳定性的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1~2 d,BUT明显缩短(t=15.816, P<0.001),SIt明显增加(t=10.199, P<0.001),角结膜荧光素染色为( )伤口处角膜水肿;术后1 wk时SIt测定恢复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t=1.926, P>0.05);术后1 mo BUT测定, 差异无显著意义(t=3.472, P>0.05),角结膜荧光素染色及伤口处角膜水肿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 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早期影响泪膜稳定性,部分患者术后出现眼干涩、畏光、视力波动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切口与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泪膜稳定性的差异。方法抽取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例68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32眼,予透明角膜切口施术,B组30例36眼,予巩膜隧道切口施术。检测两组术前1天,术后1、7、14、30天的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FL)以及患者主观干眼感觉症状。结果 A组术后第1天较术前BUT明显缩短,Si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明显增高(P<0.05或0.01);第7天时Sit,第30天时BU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B组术后第1天BUT明显缩短,Sit明显增高(P<0.05或0.01),角膜荧光染色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4、30天,BUT、Sit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主观干眼感觉症状,术后第1天均明显增高(P<0.05),14天后基本恢复到术前状况(P>0.05)。结论巩膜隧道切口泪膜的稳定性较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显著降低,但主观感觉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手术后早期患者泪膜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手术对泪膜的影响及术后泪膜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 42例(42眼)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3、7、14 d、1个月及3个月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症状,并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 Fluorescein Staining,CFS)检查.结果 与手术前相比,术后第1天患者的不适症状评分和CFS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无法形成稳定的泪膜,而SIt显著增加,83.3%的患者(35例) SIt>30.0 mm,其余7例患者SIt均>25.0 mm.术后第3、7天的不适症状评分较术前增加且差异显著(P<0.01,P<0.05),至术后14 d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3、7、14天,BUT较术前减少且差异显著(P<0.01),SIt和CFS较术前增加且差异显著(P<0.01).至术后1个月,BUT较术前仍减少且差异显著(P<0.05),SIt和CFS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恢复至术前水平.至术后3个月,BUT也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可显著影响泪膜的稳定性,至术后3个月,所有检查项目完全恢复至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干眼症是常见的眼表疾患,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引起眼表的改变越来越被重视。文中分析LN与干眼症患病率的关系。方法对144例(288只眼)LN患者进行干眼症状问询及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等相关检查。结果 LN组干眼症主观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8.06%,χ2=77.873,P<0.01),泪液分泌低于正常人群[(13.22±9.89)mm,t=-3.421,P=0.001)],BUT短于对照组[(6.82±3.64)s,t=-20.157,P<0.01],FL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70.83%,χ2=142.918,P<0.01)。2组干眼症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LN患者干眼症的发病率增高(75%,χ2=72.557,P<0.01)。结论 LN患者是干眼症易患人群,对LN患者常规进行SIt,BUT及FL的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KG*2〗探讨儿童轻度过敏性结膜炎中干眼发生的原理及不同方案疗效,为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HTH〗方法〖KG*2〗回顾性分析4~10岁轻度过敏性结膜炎患儿(观察组)101例及健康儿童(对照组)100例。过敏性结膜炎患儿检测过敏原。比较2组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FL)评分、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分析BUT、FL评分、TMH与病程的相关性。观察组根据治疗方案中是否有人工泪液分为A组42例和B组59例,比较A、B组治疗前后BUT、FL评分、TMH。 〖HTH〗结果〖KG*2〗观察组BUT短于对照组;F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2组TM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过敏性结膜炎BUT与病程呈负相关(r=-0.439,P<0.01),FL评分与病程呈正相关(r=0.396,P<0.01),TMH与病程无相关性(r=0.043,P>0.05)。治疗后,A、B组BUT长于治疗前,FL评分低于治疗前,A组TMH高于治疗前;A组BUT长于B组,FL评分低于B组,TMH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TH〗结论〖KG*2〗儿童过敏性结膜炎通过降低双眼泪膜稳定性,破坏角膜上皮完整性,造成干眼症状,而对泪液分泌无显著影响。病程越长泪膜稳定性越低,角膜上皮破坏越严重。联合人工泪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原位缝合术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原发性翼状胬肉病人, 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 观察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原位缝合手术治疗。比较2组角膜切口愈合时间、结膜切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病人主观不适感及复发率。结果手术当天及术后第1、2、3天, 2组疼痛评分均逐渐降低(P < 0.05), 且观察组各时点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角膜切口愈合时间、结膜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1)。2组术前泪膜破裂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1个月泪膜破裂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术后1个月眼部不适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原位缝合术中覆盖结膜瓣供区可促进翼状胬肉病人术后角膜上皮损伤恢复, 促进结膜切口愈合, 增加术后舒适度, 并能延长病人泪膜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7.
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干 眼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0月就诊的糖尿病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患者106例(145只 眼),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50只眼)、玻璃酸钠治疗组(B组48只眼)和联合治疗组(C组47只眼)。 在术前、术后1d、术后1周、术后1个月进行主观干眼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及角 膜荧光素染色(FL)检查。结果 术后1月,A组干眼主观症状、BUT和FL与术前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术后1周SIt、FL和术后1个月干眼主观症状、BUT接近术前水平(P>005)。C组术后l周干眼 主观症状、BUT、SIt和FL均接近术前水平(P>005)。结论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手术后早期使用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玻璃酸钠治疗,更有利于改善症状、恢复泪膜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翼状胬肉患者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手术前后泪膜功能的变化,分析翼状胬肉及手术治疗与患者泪膜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08例(108眼)翼状胬肉患者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以对侧健眼为对照,于术前2天、术后4周、12周分别进行泪液分泌(SchirmerⅠ)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检查、泪液羊齿状物试验(mucus fern test,MFT)检查。结果翼状胬肉眼术前与对侧健眼比较:SchirmerⅠ试验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BUT缩短(P〈0.05);MFT结果正常的比例减少(P〈0.05)。翼状胬肉眼手术前后比较:术前和术后4周、12周SchirmerⅠ试验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4周、12周BUT值较术前延长(P〈0.05);MFT结果正常的比例较术前增加(P〈0.05)。结论翼状胬肉患者泪膜功能明显异常,手术切除胬肉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可使患者泪膜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干眼症患者泪液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水平与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值、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FL)评分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干眼症患者120例为研究组,同期健康志愿者100例为对照组。采集泪液,检测IL-1β、TNF-α、TSLP水平,比较2组BUT值及FL评分。分析泪液IL-1β、TNF-α、TSLP水平与BUT值、FL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研究组泪液IL-1β、TNF-α、TSL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U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F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泪液IL-1β、TNF-α、TSLP水平与BUT值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FL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ROC曲线显示,泪液IL-1β、TNF-α、TSLP水平对干眼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AUC=0.830,0.885,0.838,P<0.01),且三项联合(AUC=0.920,P<0.01)诊断价值较高。 结论干眼症患者泪液IL-1β、TNF-α、TLSP水平与BUT值、FL评分均显著相关,IL-1β、TNF-α、TLSP水平升高导致泪膜稳定性降低及眼表损伤,联合检测泪液IL-1β、TNF-α、TLSP水平可用于干眼症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患者的泪膜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泪膜功能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11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泪膜功能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按年龄、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情况、眼底病变进行分组.分别进行眼干症状询问、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角膜荧光素染色、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试验,SIt)和泪膜脂质层形态观察.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干眼评分.结果2型糖尿病组的干眼评分(3.28±1.56)高于对照组(2.31±1.50,P<0.01);BUT(6.50±4.84)s低于对照组(12.26±7.16)s(P<0.01);SIt(10.61±6.86)mm与对照组(10.92±7.05)mm差异无显著性(P>0.05).2型糖尿病组的干眼症患病率为19.8%,高于对照组8.0%(P<0.05).对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眼底分为3组: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背景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3组的干眼评分分别为:2.95±1.50、3.38±1.48和4.11±1.60(P<0.01);SIt分别为(10.95±6.89)mm、(11.71±7.30)mm和(7.63±5.20)mm(P>0.05);BUT分别为(7.53±5.23)s、(5.88±4.10)s和(4.47±4.17)s(P<0.05);对有眼底病变者分为已行激光治疗组和未行激光治疗组,两组的干眼评分分别为4.71±1.14和3.26±1.15(P<0.01);BUT分别为(2.93±2.06)s和(6.26±4.36)s(P<0.01);SIt分别为(7.21±6.51)mm和(11.33±6.73)mm(P<0.05);出现角膜染色的比率分别为50.0%和17.9%(P<0.05).干眼评分与眼底病变程度和是否行激光治疗有显著相关性(P<0.01),与年龄、性别、胰岛素治疗、病程、血糖控制分组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泪膜功能异常,其泪膜功能改变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眼底激光治疗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