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直肠癌旁移行粘膜p53、p2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直肠癌移行粘膜的生物病理学性质。方法 应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34例直肠癌旁粘膜中p53,p21蛋白表达及其与粘蛋白改变的关系。结果 29.4%(10/34)直肠癌旁移行粘膜体杯状细胞胞浆内顾在p53表达,其范围不超出远端4cm肠管,p21在26.5%(9/34),癌旁移行粘膜腺体柱六细胞头内存在表达,其范围不超过2cm肠管。结论 直肠癌移行粘膜中存在p53失活及ras激活,系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发生过程中p16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80例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粘膜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组织P16蛋是性表达率为40.0%,低于正常粘膜及腺瘤中的表达(P〈0.05),其阳笥表达率在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人生存时间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存在P16蛋白的缺失和突变,且P16蛋白在大肠癌癌细胞的增殖和分  相似文献   

3.
应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185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例正常肾组织和45例肾癌组织中C-erbB-2癌基因产物P185蛋白和PCNA的表达状况,结果:5例正常肾组织中未发现P185蛋白和PCNA阳性表达,45例肾癌中P185蛋白和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4%和44.4%,表明阳必表达的P185蛋白和PCNA分别定位于肿瘤的细胞膜上和细胞核内;P185蛋白和PCNA阳性  相似文献   

4.
应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185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例正常肾组织和45例肾癌组织中C-erbB-2癌基因产物P185蛋白和PCNA的表达状况。结果:5例正常肾组织中未发现P185蛋白和PCNA阳性表达;45例肾癌中P185蛋白和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4%和44.4%。表明阳性表达的P185蛋白和PCNA分别定位于肿瘤的细胞膜上和细胞核内;P185蛋白和PCNA阳性表达率与肾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患者术后生存期相关。提示P185蛋白和PCNA阳性表达在肾癌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价肾癌预后的新参数。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PCNA表达与肾盂输尿管癌病理分期、细胞分级、复发及预后的关系,作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7例肾盂输尿管癌PCNA增殖指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肾盂输尿管癌PCNA增殖指数随病理分期,细胞分级升高而增高,T3加T4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T1加T2(P<0.01).G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G1加G2(P<0.001),PCNA增殖指数高者(Ⅲ加Ⅳ级)术后膀胱癌再发率为60%(12/20)明显高于增殖指数低者(Ⅰ加Ⅱ级)22.2%(6/27)P<0.01。PCNA增殖指数Ⅲ加Ⅳ级同时伴发尿路上皮多器官癌占35%(7/20),Ⅰ加Ⅱ级同时伴发尿路上皮多器官癌占7.4%(2/27)P<0.05。PCNA增殖指数Ⅰ加Ⅱ级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率为7.4%〔2/27),Ⅲ加Ⅳ级局部复发转移率为40%(8/20),P<0.05。PCNA增殖指数Ⅰ加Ⅱ级5年生存率为86.7%(13/15),Ⅲ加Ⅳ级5年生存率为35.7%(5/14)P<0.05。提示PCNA增殖指数与肾盂输尿管癌的病理分期,细胞分级有关,是低分化、侵袭性以及同时或相继发生尿路上皮多器官癌的重要特征,可能是判断肾盂输尿管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肠癌旁移粘膜(TM)病理学性质及保肛手术肠管切除范围。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粘液经且化方法观察了81例直肠癌及癌旁粘膜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及癌旁TM的变化规律。结果:在癌旁TM、非典型增生及癌组织PCNA呈递增表达,与正常粘膜差异非常显著(P〈0.01)。癌旁TM范围在粘液癌明显大于乳头状癌及管状腺癌(P〈0.01)。在DukesC期明显大于DukesA、B期(P〈0.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癌中p16蛋白与PCNA的表达与肾癌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1例肾癌及18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p16蛋白及PCNA的表达。结果 p16蛋白在肾癌及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16蛋白表达在肾透明细胞癌及颗粒细胞癌间无显著性差异,随肾癌分级、分期升高而明显降低,p16阳性表达组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8.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肠癌、腺瘤、移行粘膜、正常粘膜、的APC基因蛋白产物P ̄(300APC)阳性率分别为20%、66.7%、66.7、70%,差别有显著意义。15例大肠腺瘤中,4例伴重度非典型增生者P ̄(300APC)染色呈阴性(P<0.01)。表明:P ̄(300APC)的低表达是大肠肿瘤发生中的重要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9.
在胆管癌组织中检测p53,p21WAF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胆管癌中p53,p21^WAF1基因表达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找到一种早期诊断及判断胆管癌预后的方法找下一个基础。方法 本研究采用30例人胆管癌及癌旁组织配对资料,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p21^WAF1基因表达经们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原位杂交检测30例胆管癌中有14例(14/30,46.7%)呈p53阳性,12例(12/30,40.0%)p21^WAF1阳性。p53,p21^WAF1原位杂交结果与胆管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无明显相关性。免疫组化检测30例胆管癌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局部淋巴结转移组;临床Ⅲ期的病人P53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临床Ⅰ和Ⅱ期的病人,并且有P53蛋白表达的病人其生存期明显短于无P53蛋白表达的病人。p21^WAF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评价直肠癌术前辅助性治疗的新方法。方法直肠癌周粘膜多点连续封闭式注射抗癌药物5氟脲嘧啶(5FU),丝裂霉素C(MMC)和卡铂(CBP),次日手术。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变性、坏死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表达,并作为评判疗效的标准。结果直肠癌原发灶癌细胞变性51例、坏死率80%(41/51);淋巴结转移灶变性坏死率为826%(171/207);原发灶PCNA表达,治疗组阳性率72%(37/51),对照组阳性率100%(30/30),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u=316,P<001)。平均PCNA指数(PCNALI)分别为(47±19)%和(38±16)%,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u=541,P<005)。淋巴结内癌细胞PCNA表达,治疗组阳性率773%,平均PCNALI(40±13)%,对照组阳性率913%(126/138),平均指数为(50±19)%,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术前癌周粘膜下注射抗癌药物对原发灶和淋巴结内转移癌有杀伤作用并降低其增殖活性。重复给药可加强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直肠癌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粘附分子表达与原发性肝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粘附分子CD54、CD44和E-cadherin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49例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非癌组肝细胞均见E-cadherin阳性表达,CD54,CD44均呈阴性染色。肝癌组织中CD54和CD44表达增加,阳性率分别为85.7%(42/49)和81.6%(40/49),E-cadhenin表达明显减  相似文献   

12.
CK20 mRNA在大肠癌病人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大肠癌病人外周血中CK20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CK20 mRNA为靶基因,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检测47例Dukes分期结直肠癌病人及肝转移病人外周血中的大肠癌细胞CK20 mRNA的表达。结果 20例大肠癌组织标本,均有CK20 mRNA的表达;2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均无CK20mRNA表达;Dukes B,C,D期病人外周血中CK20mRNA阳  相似文献   

13.
p1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P1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测定胃癌及胃良性病变中P15,VEGF表达。结果 胃癌中P15阳性率(43.75%)低于胃良性病变(69.23%)(P〈0.05)。P15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无关,BEGF阳必有癌组为75.00%,胃良必 变组为7.69%(P〈0.001),胃癌中浸润深主东超过 上层组为42.86%,浸润肌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53,p21蛋白在乳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对20例癌旁乳腺组织和69例乳癌组织中p53和p21蛋白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 癌旁乳腺组织中p53和p21表达阴性;乳腺癌组织中p53和p21阳性率分别为47.8%和43.5%;随细胞分化程度降低;p53表达阳性率明显升高,p21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降低。p21表达的阳性率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显著(P<0.05);p53阳性、p21阴性组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p53阴性、p21阳性组(P<0.05);在乳癌组织中p21表达与p53明显相关(P<0.05)。结论 p53和p21在乳癌中的表达可判断乳癌细胞分化程度及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肿瘤中p16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蛋白p16表达与甲状腺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检测50例甲状腺肿瘤中p16蛋白的表达,对其与甲状腺肿瘤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及TNM分期之产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p16蛋白在甲状腺肿瘤的阳性表达率(86.7%)明显高于甲状腺癌的表达率(45.7%),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甲状腺癌中,p16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高分化者其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mRNA表达与胃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Northern blot技术检测胃癌,近癌旁和远癌胃组织UPA mRNA表达,结果 胃癌、近癌旁和远癌胃组织UPA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31%和10%。早期胃癌为阴性表达,进展期胃癌呈显著高表达。有浆膜侵袭和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呈显著高表达。结论 UPA mRNA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侵与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与细胞运动相关的成束蛋白在原发性乳癌的表达,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阴性癌细胞的关系。方法 选取乳癌标本共84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成束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E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状况相比较。结果 成束蛋白主要在癌细胞胞浆内弥漫性着色,在53例ER阳性病例中仅3例为成束蛋白表达阳性(5.7%),相反,在31例ER阴性肿瘤中有21例表达阳性(67.7%),二者差异显著(P<0.001);但成束蛋白表达与绝经状态、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状况等无显著相关(P>0.05);然而,阳性成束蛋白表达与PCNA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P<0.001)。结论 人成束蛋白的过度表达可导致细胞间粘着力的降低和细胞运动活性的增加,可能是由于肌动蛋白动力学中的分子调节对癌细胞的恶性表型具有一定的影响;而肌动蛋白的功能作用受肌动蛋白相关蛋白,如成束蛋白的活性控制。且成束蛋白大多存在于那些高表达PCNA的癌细胞,也可能与高增殖活性的癌细胞有关,这可能是阴性ER乳癌相对于阳性ER组有着更差的预后的原因之一,但具体作用机制和临床意义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新生指标vWF和Ⅳ胶原纤维(CollⅣ)及层粘连蛋白(Lam)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3例肝细胞肝癌的标本进行肝血窦vWF,collⅣ及Lam的染色、计数,并用检测数据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 vWF染色的血管面积与肿瘤的TNM分期及肝内门静脉浸润呈正相关;CollⅣ染色的血管面积与肝内门静脉浸润呈正相关、与术后生存期呈负相关;Lam染色的血管面积与肝硬化及术中出血量呈负相关、与术后生存期呈正相关。结论 虽然vWF,CollⅣ及Lam同为血管新生指标,但在肝细胞肝癌中,vWF及collⅣ的表达量可作为血管新生指标,并与血管浸润有关、为预后的负性指标;而Lam的表达量则与血管新生无关,其结果反映的是肝硬化程度及术中出血量,并与预后呈正性相关。  相似文献   

19.
大肠癌切除标本淋巴结检查最小数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大肠癌切除标本淋巴结应检出的最小数目。方法 以1076例大肠癌根治标本地检出数目对转移率的影响,计算转移病例的累积百分率,推算应检查淋巴结最小数目。结果 当淋巴结检出数目逐渐增加时,转移率逐渐增加,达16个以上后转移率无明显增加。结论大肠癌标本应检出的最小数目是16个。  相似文献   

20.
胃癌PCNA和CD44V6表达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CD44V6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探讨胃癌组织PCNA和CD44V6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检测 90例胃癌组织PCNA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PCNA标记指数 (LI)为6 3 83 %± 17 16 % ,CD44V6阳性表达率为 74 4% (6 7 90 ) ;PCNALI和CD44V6表达强度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TNM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PCNALI≥ 5 0 %或CD44V6强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术后 1,3 ,5年生存率均显著降低 (P <0 .0 5 ) ;CD44V6阳性表达胃癌组织的PCNALI显著高于CD44V6阴性表达者 (P <0 .0 5 )。结论 PCNA和CD44V6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及预后显著相关 ;CD44V6的表达可能有助于胃癌增殖活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