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之间的血脂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0例胆汁性肝硬化47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的血浆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并与正常人相比较。结果:血浆CHO、TG和LDL水平在胆汁性肝硬化病人中升高,在肝炎后肝硬化病人中下降,两者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01),HDL变化不明显。结论:肝炎后肝硬化与胆汁性肝硬化血脂有明显差异,可作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19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诊断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女性多见,好发于40-55岁年龄组,无特异的临床表现,但实验室检查较具特异。结论: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需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并需和其他疾病相鉴别,以防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3.
立其丁与利尿剂联合应用治疗难治性腹水322100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陈红霞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治疗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近年来,笔者联合立其了和小剂量利尿剂治疗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难治性腹水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lits床资料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人12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Sigtec-1(sialic add-binding immtmoglobulin-like lectins,唾液酸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CD169)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的mRNA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实时荧光相对定量PCR方法检测3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30例肝炎后肝硬化对照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Siglec-1mRNA的含量;生化常规测定所有人选者血清GGT、ALP指标水平。结果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Siglec-1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健康对照组的3.42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BC患者Siglec-1mRNA增高与GGT(r=0.482,P〈0.01)和ALP(r=0.365,P〈0.05)密切相关。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单核细胞中mRNA含量显著增加,说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已经发生巨噬细胞化,单核巨噬细胞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祥金  杨晋辉 《中国综合临床》2007,23(11):1049-105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以非化脓性中小胆管破坏为主要组织学特征,在中老年女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8。PBC于1851年首次由英国Addison和Gull描述,1876年法国的Hanot进一步报道;因本病伴有高胆固醇血症和皮肤黄疣,故将其命名为“黄疣性胆汁性肝硬化”。1950年Ahrens等根据本病的病理学和临床特点,命名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沿用至今。近两年来我们对不明原因肝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发现PBC占有一定的比例。目前医学研究对该病的认识也有了很大进展,一般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但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现将近年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外梗阻性胆汁性肝硬化的CT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本文对51例肝外梗阻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和CT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符合本病者51例。CT检查48例。CT扫描显示:肝脏形态正常8例;肝脏形态异常40例(增大10例;缩小30例);同时可见胸、腹水症。手术、病理证实19例。结论:CT扫描直接、全面的显示肝外梗阻性胆汁性肝硬化情况,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的临床分类与实验室检查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杨绍基 《新医学》2002,33(3):182-184
1引言肝硬化(livercirrhosis)是一类由多种病因对肝脏长期损害作用引起的弥漫性肝脏病变。临床表现为营养不良,门静脉高压征,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等。病理特点是广泛性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结节形成,结缔组织增生及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临床上常对肝硬化作病因分类,可分为肝炎后肝硬化、寄生虫性肝硬化、乙醇性肝硬化、中毒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心源性肝硬化、代谢障碍性肝硬化、营养障碍性肝硬化和隐源性肝硬化。在我国,目前最常见的是肝炎后肝硬化。2肝硬…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999/2002年收治的2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提供不同的心理、皮肤、饮食、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2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经综合护理患者病痛减轻,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结论:对PBC患者周到,细心及综合护理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9.
作者根据近年国外文献报道应用利福平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其它原因所致慢性胆汁淤滞所致瘙痒,治疗5例患者,效果良好。5例病程2月~3年,壶腹周围癌1例,胆汁性肝硬化2例,胰头癌2例。总胆红素平均为111.15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等位基因DRB1*0401~*0408,分析基因频率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初步探讨HLA-DRB1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按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标准筛选病例。以31例江苏地区汉族人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炎1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9例)为研究对象,以4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集静脉血,用酚-氯仿法提取全血DNA。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检测HLA-DRB1*0401~*0408等位基因频率。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HLA—DRB1*0404等位基因的频率(35.5%)明显高于健康人(7.1%),RR为7.15,(P〈0.005),其他各等位基因频率在2组间虽有不同,但无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差异。自身免疫性肝炎组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之间HLA—DRB1*0404及其他各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差异。结论HLA-DRB1*0404等位基因可能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生有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RTE)在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30例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胆汁性肝硬化组)及15例健康志愿者(正常组)为研究对象,利用RTE定量分析两组肝脏弹性的11个变量,包括应变均值、标准偏差、蓝色领域、复杂度、偏度、峰度、对比度、均等度、杂乱度、一致性及相关性,通过软件处理,得出弹性值LF Index,以肝组织取活检的病理为依据,通过统计学方法,探讨它们的相关性。结果除偏度、相关性两个变量,胆汁余变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F Index与肝穿病理结果的相关系数R值为0.714,双侧Pearson检验P<0.001。正常组与胆汁性肝硬化组LF Index分别为1.88±0.45、3.60±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E可以成为判断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封面文章     
正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性病变是发生于肝内中小胆管的进行性非化脓性破坏性炎症,进而导致慢性胆汁淤积、门静脉周围炎症、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最终肝衰竭。近年来PBC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取得很大进步,临床上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使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而不会发展为肝硬化。为避免该病名称中肝硬化给众多患者造成的过度精神负担,2015年国内外多个学术团体倡议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更名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建议英文缩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抗线粒体抗体-M2阳性体检人群与住院患者临床特点,探讨两组人群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相关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关系,以加强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认识,提高早期确诊率。方法收集2013-08—2015-01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98例,其中,抗线粒体抗体-M2阳性患者49例(阳性组),抗线粒体抗体-M2阴性患者49例(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肝硬化三项指标和临床血清学指标水平。结果阳性组患者HA、Ⅲ型前胶原和Ⅳ型胶原指标均高于阴性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多于阴性组,ALP、GGT、ALT、AST升高多于阴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线粒体抗体-M2阳性做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特异性指标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实验室检测及早行抗线粒体抗体-M2等自身抗体的检测有利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APRIL/BlyS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与体液免疫水平的关联性.方法 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以人基因GAPDH为内参照,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42例健康人和56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APRIL,BlyS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ELISA方法在全自动酶标仪上检测血清中IgG,IgA,IgM的浓度.结果 与健康人比较,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APRIL,BlyS mRNA的表达升高(P<0.01),患者血清中IgM显著增高(P<0.01),患者中BlyS mRNA表达与IgM成显著正相关(r=0.763,P<0.01),而APRIL mRNA的表达与IgM的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ARPIL,BlyS系统及其受体可能参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疾病进程,为监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病情和有效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70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胆汁性肝硬化,以肝脏细小胆管非感染性慢性炎症、坏死及慢性胆汁淤积为特点,与自身免疫机制有关;肝炎肝硬化为慢性病毒性肝炎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小叶破坏,假小叶结构形成,肝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笔者总结我院住院并确诊为肝炎肝硬化及PBC患者各35例,对其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1误诊原因分析1.1诊治经验不足而缺乏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认识在我国,以往多认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为少见或罕见病,因此,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治经验和认识不足是最常见的误诊原因,如患者出现皮肤瘙痒就诊于皮肤科,接诊医生很少会考虑肝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考虑皮肤科常见病,导致延误诊断。1.2未选择特异性检查项目皮肤瘙痒常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初发症状,多发生于黄疸出现前2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线粒体抗体(AMA)测定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意义。方法:4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及26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14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线粒体抗体,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阳性率92.5%(37/40),自身免疫性肝炎阳性率38.5%(10/26),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阳性率14.3%(2/14),PBC、AIH、PSC与正常组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BC与AIH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抗AMA抗体检测对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Fas和可溶性FasL水平情况,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6例,HBsAg阳性患者26例,各项指标正常体检者24例。结果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血清中的sFas明显高于HBsAg阳性患者和正常体检者(P<0.05),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无明显区别(P>0.05)。sFasL,PBC明显高于HBsAg 阳性患者(P<0.05)但与狼疮患者和正常体检者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sFas要比sFasL相对敏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血清免疫学检测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100例,使用血清免疫学和肝功能检测,分析患者的肝纤三项、血清免疫球蛋白等。选取同期10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经血清免疫学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肝功能指标情况分析后,ALT、HA、PCⅢ、Ⅳ-C、IgM等各项指标对比,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两组AST、IgG、IgA发现,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肝脏免疫学血清检查具有显著的鉴别诊断效果,在评估患者的早期风险与预后判断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病因不明,以肝内中、小胆管非化脓性、进行性、炎症损伤为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进行相关抗体检测非常重要,本文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相关抗体,如线粒体抗体、抗核抗体、着丝点抗体等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各自在检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