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近3年来78例老年人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心力衰竭患者,患病病种多,引起老年患者心力衰竭前3位病因分别为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痛,风湿性心脏病常与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肺源性心脏病等2~3种疾病并存;心功能Ⅲ级者最常见,共38例占48.7%,诱因以呼吸道感染为常见。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原发病常多种病因并存,临床症状不典型,主要发病诱因是呼吸道感染,劳累、心律失常,心衰程度重,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78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老年患者心力衰竭前四位病因分别为冠心病(37.1%),高血压(26.9%),肺心病(25.6%),风湿性心脏病(6.4%),常以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肺源性心脏病等2~3种疾病并存;心功能Ⅲ级者最常见,共38例,占48.7%;诱因以呼吸道感染(38.5%)为常见。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多种病因并存,临床症状不典型,主要发病诱因是呼吸道感染、劳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程度重,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并正常范围血钾浓度患者的治疗预防措施,降低心律失常及心脏猝死的发生率.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麻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并正常范围血钾浓度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正常血钾浓度高低分成正常高值与正常低值两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慢性心力衰竭并正常范围血钾浓度患者,发生心脏猝死及心律失常分别为7.78%、23.33%、44.44%、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并正常范围血钾浓度心脏猝死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高值组,故在治疗心衰过程应严密病情变化,适当补钾,以降低心脏猝死及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陈孟  何报宁 《微创医学》2005,24(3):352-353
目的分析甲亢性心脏临床特征,探讨容易发生的误诊因素.方法对54例甲亢性心脏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84.2%、48.3%和24.6%.甲亢性心脏病误诊率为16.4%,多发生于无高代谢综合征的老年患者.结论甲亢性心脏病不伴高代谢综合征表现的病例临床容易误诊,对原因不同的心律失常,心脏扩大或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应注意甲状腺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甲亢性心脏病临床特征,探讨容易发生误诊的因素,提高防治意识.方法对32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此组病例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78.1%、37.5%、37 5%,甲亢性心脏病误诊率为40.6%,多发生于无高代谢综合征的老年患者.结论及时诊断、规范合理用药、避免感染是预防甲亢性心脏病的根本措施.甲亢性心脏病不伴高代谢综合征表现病例临床容易误诊,对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应注意甲状腺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分析10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点与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措施.结果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主要诱因为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呼吸道感染诱因比例56.00%明显高于其他诱因比例,差异显著(P<0.05).主要基本病因为冠心病、高血压、退行性心瓣膜病、肺心病等.临床表现:66例表现为气短和双下肢水肿,不典型症状包括咳嗽、循环障碍、食欲不振和腹胀、疲乏无力等.结论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主要临床特点为症状错综复杂且不典型,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原因。方法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基础病因依次为冠心病及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诱因中水肿、呼吸道感染、劳累、情绪激动分列前四位;入院状态评估中,左室射血分数〉30%的占83.64%,心功能Ⅲ级有41.09%,41.86%的病人入院时采取半卧位。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基础病因中以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为高发病因;呼吸道感染、劳累和情绪激动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的主要诱因;自我管理能力低下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4例为观察组,100例健康老年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试评分,并分析评分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标准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24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有38.7%存在抑郁障碍,35.5%存在焦虑障碍,女性、病程长、心功能症状重、农村地区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评分高.结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障碍,且影响因素多.临床可根据SDS、SAS进行评定抑郁和焦虑障碍,从而指导和进行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并正常范围血钾浓度患者的治疗预防措施,降低心律失常及心脏猝死的发生率。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麻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并正常范围血钾浓度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正常血钾浓度高低分成正常高值与正常低值两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慢性心力衰竭并正常范围血钾浓度患者,发生心脏猝死及心律失常分别为7.78%、23.33%、44.44%、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并正常范围血钾浓度心脏猝死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高值组,故在治疗心衰过程应严密病情变化,适当补钾,以降低心脏猝死及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诱因及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 分析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收治12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以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药物使用不当、劳累、情绪激动为主要诱因.结论 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控制诱因,能改善预后,减少住院频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并重度心功能不全机械瓣替换术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4年在体外循环下机械瓣替换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重度心功能不全80例.结果:均在充分术前准备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机械瓣替换术.术后17例出现并发症但病人无围术期死亡.所有病人临床症状缓解,心功能及全身情况均有明显改善,近期效果良好.结论:外科手术机械瓣替换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重度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术前、术中、术后广义的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降低手术死亡率的重要环节.防止术后出血、血栓形成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长期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心病是小儿常见病,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先心病致死的主要原因。先心病是一大类疾病,其解剖畸形各不相同,发生心功能衰竭的机制各不相同,治疗方法也不相同。本文着重介绍先心病并发心功能衰竭的机制及其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纤毛是细胞表面的突起状细胞结构,几乎存在于每一类细胞。根据微管蛋白的组成结构及数量的不同,可以将纤毛分为运动纤毛和感觉纤毛两类,其中感觉纤毛又称非运动纤毛和初级纤毛。纤毛与内脏器官的发育及许多人体生理活动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证明,纤毛参与调控心脏左右房室结构的形成过程,并最终使心脏发育为不完全对称的左右房室腔。而先天性心脏疾病(CHD)是一类以心腔与流出道空间结构发育异常为特征的疾病,因此,纤毛在CHD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心脏左右不对称结构的形成、细胞的极性及迁移均受纤毛调控,并主要通过纤毛转导信号通路来实现,明确纤毛转导信号通路对心脏发育的调控机制,可以为CHD的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同时为CHD的产前筛查提供新的检测基因。本文总结了纤毛在心脏发育及CHD中作用及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矫正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手术的经验。方法:126例先天性心脏病均在浅低温(32℃-34℃)不阻断主动脉,心脏不停跳施行心内畸形矫正术。结果:全组均无气栓发生,术后低心排血量5例,室性心律失常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亡1例,死亡率0.79%。结论: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简化手术操作,缩短体外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米力农对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血浆B型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按照Framingham标准诊断的难治性心衰56例,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短期加用米力农,治疗前后评估心功能,测定BNP,胸部X线片测量心胸比率,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射血分数(EF)。结果:米力农治疗后心功能显著改善,总有效率91.07%,BNP显著下降(P〈0.01),但心胸比率、LVEDD和EF变化不明显。结论:米力农治疗难治性心衰短期内可使BNP明显下降,比传统的心胸比率、心脏超声参数能更敏感地反映治疗后心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50例(A组)、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B组)、正常健康对照者50例(对照组).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的记录资料,计算HRT的2个参数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评估慢性心力衰竭的常用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各组之间的TO、TS、LVEF、LVEDD的差别.结果 A组TO值、LVEDD值高于对照组(P<0.05),而TS、LVEF值低于对照组(P<0.05);B组TO值、LVED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TS值、LVEF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组TO值、LVEDD值高于A组(P<0.05),而TS值、LVEF值低于A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HRT现象减弱,而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RT现象减弱更明显.HRT可能成为评价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预测其危险程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人群中进行的流行病学和观察性研究早已显示,血清胆固醇水平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LDL-胆固醇的水平与冠心病危险性呈连续的正相关关系。20世纪90年代之后,他汀类药物的问世,提供了降低血清胆固醇,特别是 LDL-胆固醇水平的安全有效的药物。一系列随机双盲临床试验,特别是4S、CARE、LIPID、WO-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手术中造成右心功能不全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11例实施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病人监测围手术期肺动脉压力、肺循环阻力、中心静脉压和右心功能.预防性给予前列腺素E1,术后吸入NO.结果:本组病例无死亡,11例病人术中肺动脉压力有所下降,中心静脉压均有不同程度升高,1例病人出现右心功能不全表现.结论:术前正确评估肺动脉压力和右心功能,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有效地降低肺动脉压,减轻右心负荷是避免或减轻右心功能不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心脏移植供心的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宋剑非 《华夏医学》2002,15(2):261-262
进一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远期生存率是心脏移植研究的主要方面 ,而如何提高供心的保存技术 ,改善供心质量是其关键。供心离体保存有其独特的特点。移植供心的保存方法主要有两种 :单纯低温保存和持续灌注保存。不停跳行心肌保护的方法可能成为一种全新的供心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