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0例脑梗塞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设计分为患侧治疗组、健侧治疗组、双侧治疗组合组及对照组,各组均接受药物治疗及肢体康复为基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Fugl-Meyer(FMA)评分和Banhel指数(BI).结果 四组患者治疗前FMA评分和Ban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FMA评分和Banhel指数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且差异显著,rTMs的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后rTMs的三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FMA评分改善明显,差异显著(P<0.05);rTMs的三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改善脑梗塞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控制期间行康复指导的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依照随机抽签法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另外给予康复指导,比较两组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服药依从性、心理状态、坚持用药自我效能量表(MASES)及生活质量评分。结论 干预前,两组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MASES得分、生活质量各评分显著升高(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控制期间行康复指导,可提高服药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蝮蛇抗栓酶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家兔28只随机配对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用生理盐水(NS)1.0ml,实验组用蝮蛇抗栓酶(SVATE)0.01u/kg,每日耳静脉注射1次,各8次.实验前后抽心内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实验前两组SOD、 MDA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实验前后SOD、MDA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注射SVATE后SOD明显升高(P<0.01),MDA明显降低(P<0.05).结果提示,SVATE可升高SOD活性,清除氧自由基(OFR),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水作为外界干扰因素创建扰动性太极拳,比较扰动性和正常太极拳练习对老年男性肌力流失、抗跌抗风险指数干预效果的优劣。方法 88例胜利油田海上石油平台退休老年男性随机分为实验组(n=45)与对照组(n=43)。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24 w水扰动性和陆地太极拳训练。实验前后分别对两组下肢三大关节等速力矩、正常步态和躯干运动学参数及跌倒指数进行测试。结果 干预后,两组下肢三大关节60°/s和120°/s等动向心收缩屈伸肌群的相对峰值力矩均较干预前显著增强(P<0.05),但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正常步态步长、步速、摆动时相百分比均较干预前明显增加(P<0.05,P<0.01),实验组比对照组增长幅度更明显(P<0.05);干预后,两组肩、髋轴扭转幅度均明显增大(P<0.05,P<0.01),躯干左右晃动则显著下降(P<0.05,P<0.01),且实验组肩、髋轴扭转幅度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躯干左右晃动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躯干前倾幅度干预前后差异不显著(P&g...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可控式电热保温毯配合术中液体加温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取60例需要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通过随机排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利用常规保温干预,观察组另外给予可控式电热保温毯配合术中液体加温干预,比较整体效果。结果 麻醉开始时(T0)、手术开始时(T1)时,两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20 min(T2)、40 min(T3),手术结束时(T4),观察组体温较高,差异显著(P<0.01);术前,两组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幅度小,差异显著(P<0.01);术前,两组免疫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 h,观察组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住院时间、拔管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缬沙坦、苯那普利、非洛地平的降压效果,对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并观察治疗中的醛固酮(Ald)逃逸现象与LVH关系。方法入选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111例随机分成服用缬沙坦组(36例)或苯那普利组(39例)或非洛地平组(36例),监测治疗过程中的血压变化及服药10~14周、20~26周时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变化,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检测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检查,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3组均能有效降压,效果相当(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5)。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均能逆转LVH。左室质量(LVM)、左室质量指数(LVMI)下降(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组间P>0.05),舒张功能改善,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与晚期最大流速比值(E/A)升高(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5);非洛地平组虽有LVM下降(P<0.05),但LVMI、E/A无明显变化(P>0.05)。缬沙坦组治疗后AngⅡ显著上升(P<0.01);苯那普利组治疗10~14周AngⅡ明显下降(P<0.01),20~26周Ald升高,接近治疗前水平(P>0.05),与10~14周比较明显升高(P<0.01);非洛地平组AngⅡ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缬沙坦组治疗后Ald浓度明显下降(P<0.01)。苯那普利组Ald逃逸发生率36%,有逃逸者LVH逆转较差。结论缬沙坦、苯那普利、非洛地平降压效果相当。3组对LVH均有逆转作用。缬沙坦、苯那普利作用优于非洛地平。缬沙坦长期应用无Ald逃逸。非洛地平治疗期间对血浆Ald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入院的≥65岁持续性房颤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病人自愿原则随机分为射频消融组50例与服药组50例。射频消融组均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服药组采用常规服胺碘酮、华法林。观察两组患者恢复窦性心律成功率、1~5年生存率及脑梗死、心肌梗死发生率。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P波离散度(Pdis)及P波最大时限(Pmax)的变化。结果射频消融组治疗后9、12月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优于服药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dis及Pmax变化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射频消融组患者治疗后Pdis及Pmax优于服药组(P<0.05);射频消融组总有效率88%,服药组总有效率6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射频消融组1年生存率为96%(48/50),5年生存率为88%(44/50);服药组1年生存率为82%(41/50),5年生存率为68%(34/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经导管环肺静脉线性消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保护动机理论为框架的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以保护动机理论为框架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干预前后、对照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指数各亚量表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各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自我护理指数各亚量表及生活质量量表各评分,在干预前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比较干预后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保护动机理论为框架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联合应用阿司匹林(ASA)和噻氯匹啶(TP)与单独应用ASA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时血小板对不同诱聚剂诱导的聚集性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UAP患者68例,随机分为ASA组(32例)和联合用药组(36例),服药后14 d应用比浊法测定由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CA)和胶原(Coll)(终浓度分别为2.5 mmol/L、1.5 mmol/L、100 mg/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正常对照组20例,检测方法同其他两组。结果:联合用药组和ASA组ADP诱导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P<0.05),但ASA组仍显著高于联合用药组(P<0.05);联合用药组和ASA组ACA诱导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联合用药组Coll诱导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ASA组(P<0.01),后者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UAP患者急性期联合应用ASA和TP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优于单独应用ASA。  相似文献   

10.
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与冠心病(CHD)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1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4例稳定型心绞痛(SA)和对照组58例的FG和DD含量,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25例,两支病变组21例,三支病变组29例进行PG和DD比较。结果AMI、UA组DD、FG含量明显高于SA和对照组(P<0.01);AMI组DD明显高于UA组(P<0.05);SA组与对照组DD、FG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MI组和UA组的FG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脉两、三支病变组FG和DD含量高于对照组和一支病变组,差异显著(P<0.01),三支病变组高于两支病变组(P<0.05),对照组和一支病变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升高是冠心病事件的表现和依据,并可能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治疗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治疗该病症提供方法。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50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80)和对照组(n=70)。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踝肱比值、细胞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值变化,同时比较2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而踝肱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和踝肱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踝肱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以及2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8异前列腺素F2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8异前列腺素F2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8异前列腺素F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能够有效缓解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下肢血流,降低氧化应激反应,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但其对炎性细胞因子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背景:常规幽门螺杆菌(Hp)根除方案对残胃Hp的根除疗效存在争议。目的:评价三联疗法结合服药后体位改变根除残胃H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残胃Hp感染患者54例、非残胃Hp感染患者30例。残胃患者随机分为残胃A组和B组,非残胃患者作为对照组。残胃A组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 bid+阿莫西林1.0 g bid+呋喃唑酮100 mg bid(EAF方案),疗程10 d;残胃B组给予EAF方案结合服药后保持水平左侧卧位30 min,疗程10 d;对照组给予EAF方案,疗程10 d。治疗结束后3个月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评估Hp根除疗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行胃镜检查,采用新悉尼系统直观模拟评分法行组织病理学分级。结果:残胃A组按意向治疗(ITT)分析和按方案(PP)分析的Hp根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残胃B组ITT和PP根除率较残胃A组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残胃B组ITT和PP根除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术式(BillrothⅠ或BillrothⅡ)对Hp根除率无明显影响(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炎症、活动性评分显著下降(P<0.01),萎缩、肠化生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三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EAF方案三联疗法结合服药后体位改变(保持水平左侧卧位30 min)是根除残胃Hp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腔镜辅助老年甲状腺微小癌术中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老年甲状腺微小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腔镜辅助手术,对照组为传统手术。观察两组术中总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声音嘶哑、术后Ca 2+浓度,并随访两组中央区淋巴结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声音嘶哑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Ca 2+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出血例数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区域淋巴结复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是局部淋巴结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老年甲状腺微小癌腹腔镜辅助手术是安全的,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肾功能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DBP和SBP均较服药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SCr、BUN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MAU、β2-M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38/40),对照组为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5/40),观察组为15.0%(6/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能够显著提高降压疗效,并改善早期肾损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个体化运动训练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南京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80例HFpE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个体化运动训练,两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6 min步行距离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明显延长(t=3.416,P<0.05),且较对照组明显延长(t=2.852,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MLHFQ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t=3.492、10.212,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t=7.061,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运动训练可有效改善HFpEF患者运动耐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浆溶血磷脂酸(LPA)、酸性磷脂(AP)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联合治疗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不用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两组疗程均为14d。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LPA、AP、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的测定。结果治疗14d后,联合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1666,4.3360,P<0.05);在LPA、AP、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4项指标方面,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5.4889,2.5842,3.6924,7.0401,P<0.05或P<0.01)。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0.4884,P>0.05);血小板计数:每组治疗前后比较(t=0.2047,0.1966)、两组之间治疗前后比较(t=0.1994,0.20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协同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能显著改善LPA、AP、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更有效地抗血小板聚集,且未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心率恢复(HRR)改变的规律。方法选择门诊就诊的健康体检正常老年人、2型糖尿病和(或)高血压患者160例,依据诊断分为对照组、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合并组),每组40例,采用改良的Bruce方案行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对照组峰心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停止运动后1 min,各组HRR无显著差异(P>0.05);2 min时,仅对照组与合并组HRR有显著性差异(P<0.01);3 min时,对照组HRR显著高于合并组(P<0.01)和高血压组(P<0.05),与糖尿病组无差异;4~6 min,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和合并组HRR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HRR降低,且以两者合并存在时最显著,提示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噻托溴铵吸入剂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信必可都保)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及对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合肽素(Copeptin)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老年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吸入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吸入信必可都保;比较两组14 d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肺通气功能、呼吸困难程度(mMRC评分)、痰液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治疗前后血清HMGB1、Copeptin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1秒末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肺活量(VC)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MRC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痰液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痰液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血清HMGB1、Copeptin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噻托溴铵吸入剂联合信必可都保能显著提高AECOPD临床疗效,提高肺功能,减轻呼吸道炎症反应,下调HMGB1和Copeptin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消瘀康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标志物即髓过氧化物酶(MPO)、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化治疗,治疗组在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瘀康胶囊。评价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及炎症标志物MPO、CRP及ESR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治疗前,两组MPO、CRP、ESR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三项炎症标志物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结论消瘀康胶囊可有效抑制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反应并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长期应用缬沙坦及缬沙坦与培哚普利联合治疗是否存在醛固酮逃逸。方法12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培哚普利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40例,疗程24周。测定治疗前、治疗后12周及24周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变化。对照组40例为健康查体者。结果120例慢性心衰患者血浆AngⅡ、醛固酮水平较对照组健康查体者升高(P<0.01)。缬沙坦组治疗后12周及24周醛固酮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1),AngⅡ水平治疗后12周升高(P<0.05);24周与12周比较醛固酮及AngⅡ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培哚普利组治疗后12周及24周醛固酮、Ang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24周较12周时又明显升高(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12周及24周醛固酮水平下降(P<0.01),而AngⅡ水平无显著性改变(P>0.05);治疗后24周与12周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缬沙坦及培哚普利与缬沙坦联合长期治疗慢性心衰患者不产生明显的醛固酮逃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