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小型猪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与异氟烷吸入麻醉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将10头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与异氟烷吸入麻醉,记录麻醉检测指标.结果 两组小型猪的麻醉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麻醉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以及术中躁动例数差异显著(P<0.05).两组实验组在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指标方面,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在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PH酸碱程度值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戊巴比妥钠组需在实验过程中添加麻醉剂量,而异氟烷吸入麻醉组麻醉起效快,效果良好,苏醒迅速,适合各种要求的实验操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戊巴比妥钠和速眠新Ⅱ注射液合剂在动物犬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探讨经济有效的动物麻醉方法。方法选用手术用杂种犬7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速眠新Ⅱ注射液合剂按体质量0.1 ml/kg臀部肌注,联合3%戊巴比妥钠生理盐水溶液按体质量0.2 ml/kg静脉注射麻醉;对照组使用3%戊巴比妥钠按体质量1 ml/kg静脉麻醉。观察比较两组犬只麻醉效果、麻醉诱导期、麻醉用药剂量、首次麻醉维持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效果、麻醉诱导期、麻醉用药剂量、首次麻醉维持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麻醉并发症和苏醒时间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戊巴比妥钠联合速眠新Ⅱ注射液合剂麻醉效果好,使用剂量也较单一使用戊巴比妥钠降低,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面罩七氟烷吸入麻醉和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优点.方法 60例ASAI-II级8个月-6岁择期行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患儿.随机分为面罩七氟烷吸入麻醉(A组30例)和氯胺酮麻醉(B组30例).七氟烷(A组)扣紧面罩保留自主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吸入浓度4%-5%,摇头、肢体活动消失后麻醉浓度维持2%-3%.氯胺酮麻醉(B组)肌注氯胺酮2-5mg/kg,保留自主呼吸,并鼻导管给氧.观察记录,两组手术麻醉前、后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RR)数值及苏醒时间.结果 A组和B组SPO2、RR无明显差异.麻醉后B组HR快于A组,而苏醒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结论 面罩七氟烷吸入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诱导迅速,苏醒快.对循环影响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比较异氟烷与七氟烷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异氟烷组(A组)和七氟烷组(B组),每组30例,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患儿麻醉苏醒恢复情况。结果诱导给药后1 min与基础值和B组相比,A组平均动脉压(MAP)有所下降(P〈0.05);心率(HR)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吞咽反射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结论七氟烷与异氟烷复合静脉麻醉均可应用于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但七氟烷较异氟烷麻醉恢复更快更平稳。  相似文献   

5.
戊巴比妥钠联用速眠新在手术实验犬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戊巴比妥钠与速眠新复合麻醉对外科手术实验用杂种犬的麻醉效果。方法成年健康杂种犬303只,雌雄兼用,按5%戊巴比妥钠0.5 mL/kg体重、速眠新0.1 mL/kg体重的标准,同侧臀部不同部位肌肉内同时注射麻醉(联合用药组)。追加剂量为首次用量的1/2。以单纯戊巴比妥钠麻醉(256只)和单纯速眠新麻醉(280只)为对照。结果联合用药组的诱导期为4.0±0.2 min,初次麻醉维持时间为240.0±30.0 min,术中只追加1次,即可再延长麻醉维持时间270.0±30.0 min,实验犬死亡6只(1.98%)。单纯戊巴比妥钠麻醉组和单纯速眠新麻醉组的诱导期分别为13.0±1.2 min和4.8±0.3 min,初次麻醉维持时间分别为125.0±13.1 min和30.0±3.1 min,实验犬死亡数分别为79只(28.21%)和43只(16.80%),术中麻药追加次数均不定。结论戊巴比妥钠与速眠新复合麻醉协同作用好,可扬长避短。此方法适合需要连续处理多个动物的外科实验和实验时间较长的动物外科教学,是一种较理想的实验动物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铁生  林李嵩  黄立 《医学综述》2009,15(14):2206-2207
目的观察复合麻醉在犬同种异体颜面部复合组织移植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以比格犬为实验动物,以氯胺酮诱导麻醉,3%戊巴比妥钠和速眠新维持麻醉,术野采用0.5%的利多卡因浸润麻醉,观察比格犬麻醉后诱导期、麻醉期和苏醒期的表现。结果复合麻醉用量比推荐剂量少,比格犬在实验中麻醉效果好,诱导期短,氯胺酮的诱导期为(3.7±2.4)min,戊巴比妥钠和速眠新复合麻醉后,诱导期为(3.2±2.5)min,麻醉维持时间约100min,苏醒快,平均约10min。结论氯胺酮、速眠新、戊巴比妥钠和利多卡因复合麻醉进行犬颜面部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手术,麻醉用药剂量小,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与小剂量氯胺酮全静脉麻醉在小型猪瓣膜修复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小型猪24只.麻醉诱导:氯胺酮3~5 mg/kg肌注,戊巴比妥钠15~20 mg/kg静注;麻醉维持:随机分为异氟烷组(I组)和氯胺酮组(K组),每组12只.I组异氟烷1.0~1.5最低肺泡气有效浓度(MAC)吸入,芬太尼20~25/μg/(kg·h)、咪唑安定0.10~0.20 mg/(kg·h)和维库溴铵0.10~0.15 mg/(kg·h)静注;K组氯胺酮5 mg/(kg·h)、戊巴比妥钠8~10 mg/(kg·h)和维库溴铵0.10~0.20 mg/(kg·h)静注.记录手术各期的一般情况,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及麻醉并发症等.结果 死亡2只,均非麻醉因素.I组和K组呼吸机辅助时间分别为(281.3±34.7)min和(330.4±27.0)min,术后苏醒时间分别为(21.6±4.1)min和(67.8±8.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CPB)期间I组平均动脉压(MAP)低于K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B停机即刻I组乳酸值小于K组(P<0.05);K组1只小型猪拔管后呼吸抑制,行二次插管.结论 对于小型猪瓣膜修复术,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效果稳定、术后苏醒快、并发症少,应为首选;但在资源紧缺情况下,小剂量氯胺酮全静脉麻醉方案也可选择.  相似文献   

8.
速眠新复合麻醉对外科手术实验用犬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速眠新与戊巴比妥钠复合麻醉对外科手术实验用杂种犬的麻醉效果。方法成年健康杂种犬60只,雌雄兼用,肌内注射麻醉。结果速眠新与戊巴比妥钠复合麻醉用药量比推荐剂量少,平均麻醉诱导期6min,麻醉维持时间270min。速眠新有较好的镇静、镇痛和肌肉松弛作用,复合麻醉使速眠新效果更佳,诱导期短,维持时间长,复苏较快。结论速眠新与戊巴比妥钠复合麻醉适合动物实验时间较长的手术,是一种较理想的实验动物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与异氟烷吸入麻醉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术中,患者全身麻醉下的镇痛效果和术后苏醒质量。方法:40例声带息肉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以后简称瑞芬太尼组)和异氟烷组,每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前、窥喉插管即刻及插管后5、15 min及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术毕停药苏醒情况。结果:瑞芬太尼组在全麻诱导及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小于异氟烷组(P<0.05);瑞芬太尼组术毕麻醉苏醒时间短于异氟烷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能够满足患者麻醉镇痛的要求,患者苏醒快、苏醒质量高,临床工作中可以采用。  相似文献   

10.
乙醚吸入与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联合麻醉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醚吸入与戊巴比妥钠联合麻醉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20只受肝大鼠分成两组,每组10只.A组为单纯的乙醚吸入麻醉对照组,B组先用乙醚吸入作麻醉诱导,再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作麻醉维持.观察手术时间、术中追加麻醉次数、术后苏醒时间和死亡率.结果 与B组相比,A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中平均需要重复吸入乙醚5±1.63次,以维持麻醉状态.B组术中麻醉平稳,不需要继续给药,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乙醚吸入与戊巴比妥钠联合麻醉,可延长麻醉的有效时间,加强麻醉效果,有效地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徐红 《中外健康文摘》2012,(32):150-151
目的探讨丙泊酚、七氟烷麻醉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拟行鼻内窥镜手术老年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丙泊酚组(A组)、七氟烷组(B组),分别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和七氟烷吸人麻醉方法,观察比较两组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格拉斯哥( GCS)评分,评估麻醉效果及苏醒质量.结果 B组在诱导后即刻,SBP、DBP、MAP和HR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各时点的SBP、DBP和HR,组间及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MAPB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MAPB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苏醒时间快于A组, GCS 评分情况亦优于A组( P <0.05).结论七氧烷用于老年患者鼻内窥镜手术安全有效,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术后苏醒快,可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LC手术60例,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每组30例.两组均以咪达唑仑0.1 mg/kg、丙泊酚2 mg/kg、瑞芬太尼2 μg /kg、维库溴铵0.1 mg/kg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B组用2%异氟醚吸入,A组每分钟丙泊酚6 mg/kg和瑞芬太尼0.5 μg/kg的速度用微量泵输入.记录麻醉诱导前、气腹前和气腹后5 min和术毕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唤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和清醒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A组镇静评分(OAAS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B组在气腹后5 min的HR、SBP、DBP及气腹后5 min、气腹结束、术毕的HR显著高于麻醉诱导前的基础值(P<0.05),A组术中无明显变化;气腹后5 min、气腹结束及术毕B组的HR和SBP均明显高于A组(P<0.05);气腹后5 min、气腹结束时B组的DBP明显高于A组(P<0.05);A组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与常规静吸复合麻醉下行LC手术比较,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围手术期麻醉更平稳,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3种麻醉方法在骨科动物实验中的效果,从而得出最佳方法。方法将80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A组(速眠新II肌肉注射组),B组(0.6%戊巴比妥钠静脉注射组),C组(速眠新II肌肉注射+0.6%戊巴比妥钠静脉注射联合用药组),在骨科动物实验中分别进行麻醉、手术,比较3组的麻醉效果,观察其诱导期、麻醉期(麻醉维持时间)、苏醒期、麻醉效果、死亡率等。结果 A组麻醉的诱导期长,效果不好;B组麻醉的诱导期短,但麻醉效果不理想,死亡率高;C组麻醉的诱导期短,麻醉效果好,安全。结论 C组诱导期短,麻醉效果好,安全。无论在实验动物的伦理道德方面,还是在保证动物实验质量方面都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小儿上肢手术麻醉120例,随机分成二组,各60例。A组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组,B组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组。观察二组手术的麻醉效果,麻醉前及手术中HR、MAP、RR、SpO2变化,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毕苏醒时间。结果 B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手术中A组HR、MAP、RR与B组相比较明显增加(P<0.05),且呼吸抑制发生率也明显高于B组;A组苏醒时间为(28.8±6.3)min,B组苏醒时间为(5.7±2.3)min,明显短于A组(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效果确切,对呼吸和循环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术毕苏醒迅速,是小儿上肢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七氟烷、异氟烷和恩氟烷全麻对肝癌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肝癌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四组:七氟烷组(S1组)、异氟烷组(S2组)、恩氟烷组(S3组)和对照丙泊酚组(P组),每组20例。S1、S2、S3组分别行七氟烷、异氟烷和恩氟烷吸入麻醉,P组行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四组患者麻醉前(基础值)、诱导后、插管后1 min、5 min、10min、切皮时、切皮后30 min、60 min、停药时、术毕、苏醒时、拔管时、拔管后1 min、5 min、10 min的MAP、HR。术后1 d、5 d、10 d、20d抽取病人静脉血,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结果与基础值相比,四组在手术过程中,MAP、HR都有波动,但各组之间MAP无显著性差异(P>0.05),S2组HR较其他三组升高(P<0.05),但总体变化范围未超过±30%;与术前相比,术后四组患者的ALT、AST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但各组相同时间点的ALT、AST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七氟烷、异氟烷和恩氟烷应用于肝癌切除术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复合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低氧血症发生以及应激反应的麻醉效果观察。方法 60例支气管异物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组(A组);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组(B组);氯胺酮复合七氟烷麻醉组(C组)。术中持续监测记录经皮脉搏氧饱和度(SPO2%),并观察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并分别测定在患儿置镜前,置镜后10min血清中血糖,皮质醇含量。结果三组在苏醒时间上,A组与B组、C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术中A组与B、C组相比在探查,取异物即刻,SPO2%值升高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患儿组内与术前比较,B组和C组在术后10min时间点皮质醇、血糖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B组和C组在术后10min时间,皮质醇和血糖值均高于同时点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可减少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减轻应激反应,并在停药后可迅速的麻醉苏醒,是一种更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得普利麻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50例择期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术前使用瑞芬太尼诱导插管,术中复合得普利麻维持全凭静脉麻醉,B组术前使用芬太尼诱导插管,术中2%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结果 插管时A组与B组心率及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更为平稳.麻醉恢复期A组的拔管时间(6.7±2.2)min明显早于B组的(10.6±4.2)min.术后随访均无麻醉并发症.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得普利麻全凭静脉麻醉适合应用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动物实验麻醉药物对脑室置管手术大鼠的麻醉效果及其对存活率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水合氯醛组、戊巴比妥钠组、异氟烷组,每组10只大鼠。分别采用10%水合氯醛、2%戊巴比妥钠、异氟烷吸入的方法进行麻醉,大鼠进入深度麻醉状态后进行脑室置管手术。观察术前,麻醉后15、30 min,术后1、3、7、14、28 d的血糖及术前、术后1、3、7 d大鼠的体重、24 h进食量。比较三种麻醉方法在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的差异。观察术后30 d内各组大鼠的存活率。结果异氟烷组麻醉起效时间快于水合氯醛组,水合氯醛组快于戊巴比妥钠组;异氟烷组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均短于水合氯醛组,水合氯醛组短于戊巴比妥钠组。水合氯醛组大鼠术中血糖大幅上升,术后1 d开始出现进食量、血糖、体重的持续降低,30 d观察期内所有大鼠死亡,主要死亡原因是肠麻痹。戊巴比妥钠组大鼠术中血糖略有上升,术后进食量、血糖出现小幅下降,一周内恢复。有3只大鼠因术中麻醉过量导致呼吸抑制死亡,30 d观察期内有一例出现死亡。异氟烷组大鼠术中血糖小幅度上升,术后进食量,血糖稳定,体重上升,30 d观察期内无一例死亡。结论水合氯醛因其麻醉不良反应不适用于脑室置管手术,戊巴比妥钠在硬件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控制好麻醉剂量可以作为脑室置管手术的麻醉方式。异氟烷吸入麻醉推荐应用于脑室置管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速眠新Ⅱ的麻醉效果,改进现有戊巴比妥钠麻醉方法的不足。方法: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两组,一组以单纯戊巴比妥钠按3%浓度以1 mL/kg腹腔注射,另一组先以速眠新Ⅱ0.04 mL/kg静脉注射,固定后再注射戊巴比妥钠(3%,0.5 mL/kg)。结果:复合组在麻醉时间不变的前提下,麻醉诱导期,麻醉死亡率,麻醉稳定性均好于单纯麻醉组。结论:此方法能显著改进实验动物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戊巴比妥钠与硫喷妥钠对实验犬的麻醉效果。方法:将86只实验犬随机分为戊巴比妥钠组43只和硫喷妥钠组43只。戊巴比妥钠组实验犬行戊巴比妥钠麻醉,硫喷妥钠组实验犬行硫喷妥钠麻醉。评价2组实验犬的麻醉效果,监测并统计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及麻醉药使用剂量。结果:戊巴比妥钠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76.75%,硫喷妥钠组为72.1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麻醉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戊巴比妥钠组麻醉持续时间长于硫喷妥钠组(P0.05),麻醉药使用剂量少于硫喷妥钠组(P0.05)。结论:戊巴比妥钠与硫喷妥钠对实验犬的麻醉效果相当,而相较于硫喷妥钠,戊巴比妥钠麻醉持续时间长,且麻醉药使用剂量少,但戊巴比妥钠麻醉所造成的实验犬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