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对BALB/c小鼠肾癌抑制作用及对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用Renca肾癌细胞制作BALB/c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放疗组小鼠在种瘤第12~16天,连续 5d 进行肿瘤局部放射,第28天处死小鼠,取肿瘤组织测量,分析治疗效果.体外培养2×106Renca肾癌细胞,经20Gy X射线单次照射培养24h后,收获细胞.提取细胞和肿瘤组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治疗后肿瘤组织和细胞中TNF-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放射治疗组有效抑制肾癌细胞在BALB/c小鼠体内生长,局部放疗明显增加了肿瘤组织内TNF-α表达水平,体外培养的Renca肾癌细胞经放射线处理后TNF-α表达明显上调.结论:放射线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分泌TNF-α,并且与肿瘤局部产生的TNF-α表达上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对BALB/c小鼠肾癌的抑瘤作用.方法:采用Annexin-Ⅴ-FITC/PI法检测不同剂量放疗后Renca细胞的凋亡率,建立BALB/c小鼠的肾癌细胞移植瘤放射治疗的模型.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的细胞因子IL-2、IFN-γ分泌水平.结果:①在一定照射剂量范围内,Renca细胞的凋亡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升高.②放疗组小鼠移植瘤生长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减慢.③放疗组小鼠脾细胞分泌IL-2及IFN-γ明显较肿瘤对照组升高.结论:放疗组小鼠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与放疗引发的Renca细胞凋亡和小鼠脾细胞分泌IL-2及IFN-γ能力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3.
王瑶  吕海燕  郭佳  俞伟  马林  汪涛  黄建华 《医学争鸣》2009,(20):2122-2124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对BALB/c小鼠肾癌移植瘤的抑瘤作用与细胞因子IL-2,IFN-γ和IL-10表达分泌的关系.方法:建立BALB/c小鼠的Renca肾癌细胞移植瘤放射治疗的模型;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的细胞因子IL-2,IL-10和IFN-γ分泌水平.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IL-2,IL-10和IFN-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小鼠肾癌移植瘤生长速度较肿瘤对照组明显减慢.放疗组小鼠脾细胞分泌IL-2,IFN-γ及肿瘤组织IL-2,IFN-γ的表达较肿瘤对照组明显升高,IL-10较肿瘤对照组降低.结论:经放射治疗后,小鼠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与放疗引发小鼠脾细胞分泌IL-2,IFN-γ和肿瘤组织IL-2,IFN-γ表达分泌增强,IL-10细胞因子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微波消融后瘤体内注射树突状细胞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治疗肿瘤的效果。方法建立BALB/C小鼠皮下骨髓瘤模型。微波消融肿瘤后瘤体内注射同种异体树突状细胞,24 h后于注射树突状细胞相同位置注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别于治疗前1天、治疗后第3、5、7天测量肿瘤体积,第7天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肿瘤切片组织病理。与对照组比较免疫功能和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联合治疗小鼠的外周血CD8+淋巴细胞比例比对照组和消融组增高(P〈0.05),并且肿瘤组织病理切片可见T淋巴细胞浸润增加;治疗组肿瘤体积比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结论恶性肿瘤经微波热消融后可以暴露肿瘤抗原,联合体外培养的功能完善的树突状细胞可以有效建立肿瘤细胞免疫应答,并有效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放射治疗诱发BALB/c小鼠Renca肾癌细胞凋亡的特点及其调控机制,为肿瘤放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Annexin-V-FITC/PI法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剂量放疗后细胞凋亡率,建立BALB/c小鼠肾癌细胞肿瘤种植模型,采用PV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石蜡切片P53的表达及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因子IL-2、IFN-γ的表达。结果①在一定照射剂量范围内,Renca细胞的凋亡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升高。②放疗组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率为(30.17±0.88)%,肿瘤组为(24.22±0.68)%,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③放疗组小鼠脾细胞分泌IL-2为(167.56±13.13)pg/mL,为肿瘤组小鼠分泌量(83.69±1.37)pg/mL的2倍,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放疗组小鼠脾细胞分泌IFN-γ为(1482.47±47.91)pg/mL,约为肿瘤组小鼠分泌量(211.02±35.98)pg/mL的7倍,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放疗可诱发Renca细胞凋亡,P53蛋白可能涉及本实验中的细胞凋亡通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制备、鉴定小鼠骨髓来源的高产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方法,为制备DC及体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取BALB/c小鼠骨髓细胞,经重组小鼠巨噬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mouse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mGM-CSF)、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recomtinant mouse interleukin 4,rmIL-4)诱导、脂多糖(lipopolysacchrides,LPS)刺激制备高纯度DC。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所制备细胞做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检测特定表型标记分子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IFN-γ)的分泌量。从形态、表型标记、细胞因子分泌功能三方面对所制备细胞进行初步鉴定。结果所制备细胞具有典型的DC形态学特征,细胞表面高表达CD1a、CD11c、CD80和CD86,相对于普通DC细胞有大量的TNF-α和IFN-γ分泌。结论利用BALB/c小鼠骨髓细胞在细胞因子rmGM-CSF、rmIL-4诱导及LPS的刺激下成功制备出纯度较高的成熟DC。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CD45RBhighCD4 幼稚T细胞诱导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型(SCID)小鼠慢性结肠炎模型,并探讨该结肠炎模型的免疫病理特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离BALB/c小鼠(H-2d基因表型)脾脏CD45RBhighCD4 幼稚T细胞,经尾静脉或腹腔注射植入21只同基因型SCID小鼠体内,观察慢性结肠炎的发生。8周后处死SCID小鼠,分离结肠黏膜固有层内CD4 T淋巴细胞,体外刺激,分别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炎症结肠黏膜组织内炎症细胞因子(IFN-γ、IL-2、IL-4、IL-5、TNF-α)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以16只正常BALB/c小鼠作对照。结果:CD45RBhighCD4 幼稚T细胞植入SCID小鼠(4.1±0.3)周后,小鼠体重开始下降,大便变软;(7.4±0.6)周后出现腹泻、体重明显下降、脱肛等慢性结肠炎症状;组织病理检查发现结肠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以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明显,并出现肠上皮细胞炎性增生、黏膜溃疡形成。与正常BALB/c小鼠比较,CD45RBhighCD4 幼稚T细胞诱导后,SCID小鼠结肠黏膜固有层CD4 T细胞IFN-γ、IL-2、TNF-α分泌水平增高(P<0.005),结肠黏膜组织内IL-2、IFN-γ、TNF-αmRNA水平亦升高(P<0.005)。结论:CD45RBhighCD4 幼稚T细胞可诱导SCID小鼠发生慢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 体外观察Con A活化淋巴细胞来源的DNA(ALD-DNA)对BALB/c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的刺激作用。方法 将ALD-DNA及未活化淋巴细胞来源的DNA(UnALD-DNA)分别与BALB/c小鼠来源的巨噬细胞株RAw264.7孵育48h,然后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情况。结果 ALD—DNA在体外能够明显刺激细胞发生增殖,上调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分子以及共刺激分子CD40、CD80和CD86的表达,并能够诱导细胞分泌IL-6、IL-12和TNF-α 。结论 ALD-DNA对RAW264.7细胞具有免疫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肾癌细胞致敏的小鼠腹股沟淋巴结T细胞在体外经抗4 - 1BB(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成员)单克隆抗体诱导刺激后IFN γ的表达水平。方法 以BCG和高聚生作为佐剂,用6 0 Co射线灭活的小鼠肾癌细胞Renca刺激小鼠腹股沟淋巴结,致敏后的淋巴结(肿瘤引流淋巴结tumor draininglymphnode,TDLN)T淋巴细胞在体外联合使用IL 2、抗CD3、抗CD2 8、抗4 1BB小鼠单克隆抗体激活,然后利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细胞内IFN γ(干扰素Ⅱ型)的表达水平。结果 应用4 - 1BB单抗刺激的实验组有抗瘤活性的T细胞比例明显提高,其中T淋巴细胞分泌IFN γ的水平达到4 8.2 3% (P <0 .0 1)。结论 抗4 1BB单抗体外刺激肿瘤细胞致敏的小鼠腹股沟淋巴结T细胞后,T淋巴细胞内表达IFN γ水平提高。该工作为肾癌的肿瘤疫苗研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胞嘧啶脱氨酶(CD)自杀基因联合α-IFN对肾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含CD基因重组腺病毒感染人肾癌细胞株786-0,用噻唑蓝(MTr)方法观察加用5-氟胞嘧啶(5-Fc)或联用α-IFN后的杀伤效应.建立786-0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瘤内注射腺病毒,腹腔注射5-Fc(500me/kg),联合应用α-IFN时行瘤内注射,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在对感染腺病毒的786-0细胞的体外杀伤实验中,CD 5-Fc组的细胞存活率为(67.40±1.27)%,α-IFN组的细胞存活率为(68.65±1.45)%,CD 5-Fc α-IFN组细胞存活率为(34.67±2.38)%,(P=0.000),两者之间有协同效应.在786-0裸鼠移植瘤模型中,CD 5-Fc联合α-IFN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结论:腺病毒为载体的自杀基因CD加前体药5-Fc联合α-IFN可以明显增强抗肾癌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制备肿瘤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DC),观察其对BALB/c小鼠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剂量为1000W/cm2×30 s的HIFU辐照体外培养的CT-26结肠癌细胞,获取肿瘤抗原,与体外培养扩增第5天的DC共孵育,制备DC瘤苗。正常BALB/c小鼠皮下接种活的CT-26结肠癌细胞,7天后分别经皮下注射HIFU辐照制备的DC瘤苗,一周后以相同剂量加强治疗。3周后处死老鼠,剥离肿瘤,测量肿瘤重量和肿瘤体积及祛瘤小鼠的净重,剩余观察小鼠的生存时间及生存率。并设立反复冻融法致敏DC组(冻融组),单纯的DC细胞组(单纯DC组),以及等量的无血清培养液组(阴性对照组),比较各组是否有差异。结果 HIFU组、冻融组与单纯DC组、阴性对照组比较3周时肿瘤重量、肿瘤体积、祛瘤小鼠净重、小鼠中位生存时间等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或P均<0.05)。HIFU组与冻融组比较肿瘤重量、体积及小鼠中位生存时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HIFU辐照法制备的DC瘤苗对小鼠肿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优于反复冻融法制备的DC瘤苗。  相似文献   

12.
小鼠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田蓉  李巍  于继云  刘玉峰 《医学争鸣》2006,27(10):895-897
目的: 探索、优化体外诱导和扩增小鼠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物学鉴定. 方法: 应用环磷酰胺200 mg/kg经尾静脉注射Balb/c小鼠,8 d后处死小鼠,常规培养脾细胞,第3日加入含有IL-4, GM-CSF细胞因子的条件培养液,第5日补加TNF-α,第8日制备标本进行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并分别在培养第3, 5, 7日经流式细胞仪检测成熟细胞表面标志. 结果: 刺激培养细胞经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具有典型的DC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细胞表面表达CD11c, CD86, ⅠAb, H2D6标志物. 结论: 在小鼠脾脏细胞培养中加入IL-4, GM-CSF, TNF-α等刺激,可获得足量、较高纯度的DC,为DC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IL)-10对体外培养人树突状细胞(DC)表型和致炎细胞因子IL-12分泌的影响,探讨IL-10对DC炎性成熟过程中的负调节作用.方法通过SCF、GM-CSF、TGF-β1、Flt-3和TNF-α体外培养体系,从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中诱导扩增获得DC,并于细胞成熟中用重组人IL-10进行干预.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CD1a、CD11c、CD83、CD80、CD86和HLA-DR;RT-PCR检测IL-12 p35、p40mRNA表达;ELISA法测定IL-12p70分泌的含量.结果IL-10可下调成熟中DC表面CD11c、CD83、CD80和CD86的表达,同时可抑制DC内IL-12p35、p40mRNA的转录和IL-12p70的分泌.结论IL-10可抑制DC黏附共刺激分子表达和致炎细胞因子的合成,提示其不仅可调抑DC的递呈抗原功能,且参与了炎症局部微环境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人源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 BALB/c小鼠模型,探讨成瘤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BALB/c小鼠环磷酰胺(CTX)预处理,Karpas-299细胞右腋下注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结果 ①成功建立人源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BALB/c小鼠模型.②成瘤组与CTX组相比,CD3+、CD8+和CD19+细胞减少(P<0.05);未成瘤组与CTX组相比,CD8+、CD19+细胞减少,CD20+细胞增多(P<0.05);成瘤组CD3+、CD8+细胞较CTX组和未成瘤组均减少(P<0.05);未成瘤组CD20+细胞较CTX组和成瘤组均增多(P<0.05).③注射CTX第3天,BALB/c小鼠CD3+细胞增多,CD19+细胞减少(P<0.05);第10天CD8+、CD19+、CD20+细胞较注射CTX前减少(P<0.05);第17天和第24天,CD8+、CD19+、CD20+细胞仍低于注射CTX前(P<0.05),但较第10天有逐渐回升趋势(P>0.05).结论 CTX所致机体免疫抑制在ALCL成瘤起始阶段起决定性作用,ALCL的生长可能与CD3+、CD8+细胞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异种抗原免疫序贯瘤内注射对瘤荷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使用异种抗原免疫序贯瘤内注射的方法处理小鼠,观察肿瘤大小,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细胞亚群的比例.用ELISA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内细胞因子的浓度.结果 各组小鼠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CD3+T细胞数量没有统计学差异.免疫后治疗组中的CD3+CD4+T叮细胞、CD3+CD8+T细胞以及CD3+CD4+CD25+T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54%、22%和2.91%,其中C134+与 CD8+的比值为2.49,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IL-2浓度为100.61 pg/ml,TNF-α浓度是54.11 pg/ml,与各对照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异种抗原序贯瘤内注射方法可以增加肿瘤微环境中效应细胞的数量及细胞因子的浓度.减少CD3+CD4+CD25+T调节细胞的表达,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TLR7通路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Fas - -M RLIpr/Ipr小鼠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从5周龄MRLIpr/Ipr小鼠骨髓提取DC体外培养,以TLR7激活剂咪喹莫特处理48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80、MHCⅡ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0.结果 咪喹莫特处理后,树突状细胞表面抗原提呈相关分子MHCⅡ和CD80分子均降低,分泌的IFN-γ、TNF-α和IL-10均明显增加.结论TLR7通路调节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小鼠MRLIpr/Ipr小鼠DC抗原呈递能力,具有影响免疫应答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培养及其抗肿瘤特性。方法:用重组的鼠粒-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及白细胞介素4(IL-4)从小鼠骨髓干细胞中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肿瘤细胞CT-26冻融液负载DC后,治疗荷瘤BALB/c小鼠,测定DC抑瘤、消瘤作用及小鼠的生存期变化。结果:诱导的DC形态典型,表面高表达CD80、CD86、I—A^d等免疫分子。抗原负载的DC能明显抑制早期肿瘤的生长,治疗组与非治疗组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树突状细胞早期应用具有明显抗CT-26肿瘤细胞作用,可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肾癌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融合瘤苗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为融合瘤苗后续研究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法诱导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786-O细胞与DC融合,对融合瘤苗体外生长曲线、形态特征、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致瘤性进行检测.结果:用PEG法可有效诱导细胞融合,融合瘤苗体外增殖能力弱,在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mice,SCID mice)体内不生成肿瘤,但表达共刺激分子CD86,HLA-DR水平显著增强,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亲代Dc细胞,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肾癌786-O-DC融合瘤苗具有体内不成瘤特性和强大的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是一种有效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经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SEB)和结肠癌肿瘤抗原联合修饰树突状细胞(DC)的活性.方法:结肠癌手术标本体外培养出结肠癌细胞并鉴定之,冻融法制备肿瘤抗原;同一患者外周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以细胞因子诱导为DC;尼龙棉柱过滤获取T淋巴细胞;肿瘤抗原和不同质量浓度的SEB联合修饰DC;以联合抗原修饰后的DC为刺激细胞,自体T淋巴细胞为效应细胞,相同时间下以不同比例共同孵育后,采用MTT法检测对结肠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效果.结果:诱导出表达CD11c,CD80,HLA-DR分子的DC,经结肠癌肿瘤抗原和SEB联合修饰后,上述分子表达上调.联合抗原修饰DC的T细胞活化作用强于单独使用结肠癌肿瘤抗原修饰DC的T细胞活化作用.100 μg/L SEB 和肿瘤抗原联合修饰的DC以1GA6FA100比例与T淋巴细胞共孵后的杀伤肿瘤细胞效应最强.结论:SEB和肿瘤抗原联合修饰DC的活性明显强于单用肿瘤抗原修饰DC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肝螺杆菌(Helicobacter hepaticus,H.hepaticus)感染对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DC)表面分子形态和机体免疫应答的干扰。方法 以H.hepaticus(ATCC 51450)灌饲SPF级BALB/c雄性小鼠,于末次接种后5个月体外分离培养骨髓DC,经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刺激DC增殖、分化,流式细胞仪分析DC细胞表面分子CD11c、CD40、CD80、MHCII的表达率。此基础上,用新城疫病毒(NDV)ZJ1株人工接种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每周测定NDV血清抗体效价,比较抗体产生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MHC II和CD40分子的表达率高于对照组。NDV抗体水平第1周实验组略低于对照组;第2至第5周内实验组小鼠的抗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第6周两组小鼠血清抗体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H.hepaticus感染对小鼠骨髓DC成熟有促进作用,能提高MHC II和CD40表达水平,可促进BALB/c小鼠产生抗NDV的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