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取卵时间对兔ICSI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Piezo操作系统对实验兔进行辅助体外受精。结果hCG注射后14、16、18h取卵,ICSI后的受精率分别为82.2%、75.9%和0.0%,对受精卵进行体外发育培养,桑椹胚的发育率分别为72.9%、70.0%、0.0%,囊胚的发育率分别为62.2%、53.3%、0.0%。14h和16h之间受精率、桑椹胚率、囊胚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14h采卵比16h要好;18h和14h、16h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同取卵时间影响实验兔的ICSI体外受精率及胚胎的体外发育率,hCG注射后14h取卵最有利于兔ICSI胚胎的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SD大鼠胞质内单精注射操作程序.方法 和结果实验1:用直径为7~10 μm和2~4 μm的注射针以及相应的注射方法进行大鼠ICSI,ICSI后卵母细胞存活率(30.5% vs.61.3%)和卵裂率(12.5% vs.51.1%)均差异显著(P<0.05);实验2:分别在hCG后14 h、16 h和18 h取卵进行ICSI,三组存活率(77.4%、74.1% vs.69.6%)差异不显著(P>0.05);14 h和16 h组的卵裂率(60.8%、56.0% vs.31.3%)与18 h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3:用不同的显微操作液H-mR1CM和H-mKRB进行大鼠ICSI,结果卵存活率相近(79.2% vs.75.9%),卵裂率(70.5% vs.74.7%)差异不显著(P>0.05),但8-细胞发育率(43.5% vs.61.9%)差异显著(P<0.05),囊胚发育率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 大鼠ICSI时在注射hCG后14~16 h取卵最佳,采用2~4 μm直径的注射针、H-mKRB作为操作液更有利于卵的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使用放大系统对不育男性患者的精子进行形态选择性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IMSI),观察IMSI技术能否改善
因男性精液问题而不孕不育夫妇的助孕结局。方法回顾分析本中心2013年1月~2014年11月共82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将
行TESA(经皮睾丸穿刺抽吸精子术)获得的睾丸精子通过放大系统(×6600)挑选后行卵母细胞注射(IMSI组),2013 年1 月~
2014年11月共91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经TESA取精术后行常规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组);2014年1月~11月共44
例畸精子症患者行形态选择性包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IMSI组),2014年1月~11月共71例畸精子症患者行常规ICSI治疗(ICSI
组)。统计分析ICSI组和IMSI组患者的实验室结局和临床结局。结果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中正常受精率IMSI组显著高于
ICSI 组(84.3% vs 77.0%)(P<0.05);ICSI 组的卵裂率95.5%,优胚率28.2%,囊胚形成率54.8%,种植率26.4%,临床妊娠率
47.3%,流产率14%,梗阻性无精子症IMSI组患者的卵裂率96.7%,优胚率29.2%,囊胚形成率54.3%,种植率32.3%,临床妊娠率
50.0%,流产率7.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畸精子症患者的正常受精率IMSI组显著高于ICSI 组(68% vs 75.5%)(P<
0.05),囊胚形成率IMSI组显著高于ICSI组(54.6% vs 67.9%)(P<0.05),ICSI组的卵裂率96.2%,优胚率27.6%,种植率28.2%,
临床妊娠率43.7%,流产率9.7%;IMSI组患者的卵裂率95.2%,优胚率27.1%,种植率30.7%,临床妊娠率43.2%,流产率10.5%,
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睾丸精子经放大系统选择后行ICSI,正常受精率较传统ICSI有显著
性提高;畸精子症患者射出的精液标本经放大系统挑选后行ICSI,正常受精率、囊胚形成率较传统ICSI有显著性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获取不同的精子来源和数量与卵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比较在IC-SI周期使用不同精子来源(射出精子组比附睾和睾丸精子组)和精子数量(严重少精组比极度少精组)其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总受精率70.8%,卵裂率95.7%,优质胚胎率47.1%,31个周期获得临床妊娠(35.6%)。射出精子和附睾、睾丸精子两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极度少精组的ICSI操作时间比严重少精组要长(P<0.05),但两组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ICSI周期使用不同来源和不同数量的精子不影响其受精和妊娠结局,然而对于极度少精者实施ICSI时可增加配子在外暴露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监测体外鼠胚胎培养实验中卵裂率和囊胚率,评估本院新建的生殖胚胎实验室是否符合人类胚胎体外培养要求。方法 采用SPF级昆明系小鼠行体内和体外受精实验,雌鼠通过腹腔注射PMSG 10 U/只,48 h后腹腔注射hCG 10 U/只进行促排卵,促排卵后,体外受精组经手术获得精子和卵子行体外受精培养;体内受精组在雌鼠促排卵后,将雌鼠和雄鼠合笼饲养过夜,第二天清晨处死可见阴栓的雌鼠,手术获取受精原核胚进行培养,观察两组胚胎培养过程中的发育情况。结果 体外受精实验进行20个周期,共获卵946枚,受精率、囊胚率分别为(79.02±4.05)%、(80.12±5.27)%。体内受精实验进行14个周期,共获卵618枚,其受精率、囊胚率分别为(80.65±4.22)%、(81.35±3.06)%,两组间受精率和囊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监测体外鼠胚培养实验中卵裂率和囊胚率评估我院生殖胚胎实验室环境,结果表明符合各项指标质控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我中心卵胞浆内显微单精子注射技术(ICSI)治疗男性严重少弱精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女方年龄和不同精液参数对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 以2004年8月-2008年4月接受ICSI治疗的64个周期57对不育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女方不同年龄组(≤30岁组、31~35岁组、36~40岁组)和男方不同精液参数(正常精液组、严重少弱畸精子组、附睾睾丸穿刺取精组)患者ICSI后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的比较.结果 (1)64个周期中获卵数为817个,其中成熟卵母细胞(MⅡ)661个,受精率为82.75%,卵裂率为89.76%,优胚率为68.63%,临床妊娠率为39.06%.(2)女方≤30岁组、31~35岁组、36~40岁组ICSI的受精率分别为83.9%、85.5%、72.4%,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卵裂率分别为91.4%、91.2%、76.4%,优胚率分别为73.8%、67.1%、54.8%,三组妊娠率分别为35%、53.1%、10%,三组的卵裂率、优胚率、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男方正常精液组、严重少弱畸精子症组、附睾睾丸穿刺取精组患者受精率分别为83.3%、83.1%、75.0%,卵裂率分别为96%、95.1%、91.7%,优胚率分别为70.8%、65.6%、68.2%,三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方年龄因素对ICSI妊娠结局有显著影响,男方精液参数的不同对ICSI结果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 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治疗严重少、弱、畸精及梗阻性无精不育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因男性不育症行ICSI助孕的85例不育夫妇(90个周期)的数据,根据精子不同来源分为射出精子组55例(60个周期)为严重少、弱、畸精子症,穿刺组30例(30个周期)为梗阻性无精子症,比较2组的成熟卵数、2原核(2PN)受精率、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结果:90个治疗周期中共获卵956个,其中MⅡ卵886个,ICSI后756个卵受精,受精率为85.3%,卵裂719个,卵裂率为95.1%,优胚率47.4%,鲜胚移植临床妊娠率为48.8%,6例流产,流产率为14.3%.射出精子组2PN受精率较穿刺组高(P<0.05),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SI技术是治疗男性不育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受精对牺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中心进行治疗的674病例共726周期(IVF 648周期,ICSI 78周期),比较两组不同受精方式获得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冷冻事、平均移植胚胎散、妊娠率.结果 ICSI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冷冻率、妊娠率、平均移植胚胎数分别为80.88%,93.80%,56.98%,56.32%,34.48%,2.00 ±0.53个,而IVF组为67.52%,97.71%,51.75%,60.65%、41.2%,2.04±O.73个.ICSI组正常受精率、优胚率较IVF组高,但IVF组卵裂事较ICSI高,并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冷冻率、妊娠率、平均移植胚胎数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SI治疗严重男性不育症可获得与IVF治疗女性不孕症相近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卵母细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在我中心接受不孕治疗共1 303周期,其中ICSI组307周期、常规体外受精(IVF)组996周期,比较两组的正常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可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抱婴率及畸形率.结果:两组间的正常卵裂率、优胚率、可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抱婴率及畸形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SI技术是治疗男性不育的有效方法,其出生后代安全性与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精子DNA损伤对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DNA吖啶橙染色方法(AOT)对接受ICSI治疗的63例男方精液进行精子DNA完整性分析.按精子DNA碎片指数(DFI)分为DFI>27%组与DFI≤27%组,比较两组间的受精率、早期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着床率和妊娠率.按有无早期卵裂胚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