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感染SARS-CoV的8只恒河猴进行病毒学、血清学指标检测。方法SARS-CoV经鼻腔接种8只恒河猴,在感染的第1天开始到5、7、10、15、20、30和60天分别安乐处死时,不同时间取咽拭子、血液和脏器,进行病毒分离,RT-PCR检测和抗体测定。结果RT-PCR证实感染病毒检出时间为5~16d,8只猴中的5只分离到了病毒,感染15d后可检测到抗体。结论感染SARS-CoV的恒河猴不仅出现与SARS患者类似的临床和病理学改变,也在一定时期内排毒,出现特异免疫反应,这些指标均可作为药物筛选、疫苗评价等方面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感染SARS-CoV的恒河猴进行病毒、血清学等指标检测及研究,确定模型动物成功感染,并为SARS发病机制,疫苗评价,药物筛选确定参考指标。[方法]SARSCo-V经鼻腔接种8只恒河猴,在感染的第1天开始到5、7、10、15、20、30和60天分别安乐死时,不同时间取咽拭子、血液和脏器,进行病毒分离,RT-PCR检测和抗体测定。[结果]用巢式RT-PCR在感染后每天提取的咽拭子标本中检测SARS-CoV的RNA,以细胞培养冠状病毒为阳性对照,以正常恒河猴咽拭子为阴性对照,在8只动物病毒接种第5天开始可检测到大小为797bp的目的条带,阳性检出最长可持续到第15天。进一步用病毒分离实验对PCR结果进行确证,8只动物中的5只恒河猴接种5天的咽拭子标本中,经Vero细胞培养,细胞产生了典型细胞病变(CPE),提示SARS冠状病毒能感染恒河猴并有病毒的复制和排毒。IFA方法证实为SRAS-CoV抗原存在。SARS-CoV感染恒河猴后,可以检测出免疫反应。在SARS冠状病毒接种前和接种后第5、8、11、15、19、23、26、30、34、每隔4-7天以及安乐死时采血,制备血清测定抗体,8只恒河猴接种病毒前均血清中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IgG为阴性,10天后安乐处死的5只感染猴在11-15天开始,至安乐死时,均为阳性。IgG阳性的5只恒河猴均有一定的中和抗体产生,且对SARS病毒感染细胞有一定的保护性。感染SARS病毒猴后与正常猴比较,其细胞杀伤效应明显增强。感染SARS-CoV的恒河猴不仅出现与SARS患者类似的临床和病理学改变,也在一定时期内排毒,出现特异免疫反应,这些指标均可作为药物筛选、疫苗评价等方面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3.
建立SARS-CoV病毒分离培养方法,确定SARS-CoV病毒感染动物后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组织病毒的复制和存活时间,并比较中国恒河猴和食蟹猴对病毒的敏感性,筛选出对SARS冠状病毒敏感的动物,完善SARS冠状病毒感染猴模型的病毒学指标。方法:SARS-CoV经鼻腔接种实验用猴,定期采集动物的鼻咽拭子、血浆和组织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分离出来的病毒用免疫荧光方法和中和试验等方法进行测定。结果:SARS冠状病毒均可感染恒河猴和食蟹猴,在鼻咽拭子、血浆和组织中可以分离到病毒。结论恒河猴和食蟹猴均可作为SARS感染动物模型,而病毒分离培养可以作为感染模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SARS-CoV实验感染恢复猴,以及灭活疫苗免疫猴对SARS—CoV再次感染的疾病状况。方法动物分四组,分别为SARS感染恢复动物组,灭活疫苗免疫不同时间2组和SARS模型对照组。动物分别接种病毒,1~7d进行病毒检测和血清学检测,7d后安乐处死动物,进行病理检测。结果实验感染SARS-CoV猴和灭活疫苗免疫猴均产生了中和抗体,猴体内SARS-CoV复制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病理变化也比SARS-CoV模型组轻。结论SARS-CoV感染恢复猴对SARS-CoV再次感染有一定抵抗作用;灭活疫苗免疫是预防实验猴感染SARS—CoV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合对比SARS-CoV感染的恒河猴、布氏田鼠及Lewis大鼠的病理学、免疫学以及病毒的复制与外排情况的变化,来探讨此三种动物在建立SARS模型上的特点。方法SARS病毒感染8只恒河猴、9只Lewis大鼠和20只布氏田鼠,在感染后不同时间安乐死动物,应用光镜对动物的各脏器进行病理观察研究;用病毒分离和RT-PCR方法检测病毒外排与复制的情况;用ELISA法检测动物产生特异性抗体情况。结果在SARS-CoV感染恒河猴、Lewis大鼠和布氏田鼠后,肺组织均出现一定的与人类SARS疾病相似的病理改变,在动物体内均可检测到活病毒或病毒核酸,并可检测到特异性IgG抗体的存在。在病死率上布氏田鼠最高;在病毒的复制与外排方面恒河猴的检出率最高,持续时间最长;在抗体产生情况上恒河猴与Lewis大鼠基本相似;在病理变化上恒河猴病变最重且最为复杂,与人类SARS疾病的病理变化最为接近。结论布氏田鼠,Lewis大鼠,特别是恒河猴动物模型可以用于SARS发病机制、疫苗和药物的研发,恒河猴动物模型是目前研究SARS疾病最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SARS-CoV感染Lewis大鼠后,病理学、免疫学以及病毒的复制与外排情况变化,探讨其能否作为有效的SARS动物模型.方法 SARS病毒感染9只Lewis大鼠,在感染后不同时间安乐死动物,应用光镜对动物的各脏器进行病理观察研究;用病毒分离和RT-PCR方法检测病毒外排与复制的情况;用ELISA法检测动物产生特异性抗体情况.结果 在SARS-CoV感染Lewis大鼠后,肺组织出现一定的与人类SARS疾病相似的病理改变,在动物体内可检测到活病毒或病毒核酸,并可检测到特异性IgG抗体的存在.结论 Lewis大鼠出现了特异的免疫反应及特征性病理改变,可做为灵长类SARS动物模型的有益补充用于SARS发病机理及疫苗的研发等.  相似文献   

7.
采用鼻腔喷雾法(CCID50=105.7)研究了SARS冠状病毒(SARS-CoV)对成年和幼年布氏田鼠的感染效果.成年动物攻毒后出现死亡,表现为口鼻有出血,肠道出血;肺组织呈出血性间质性肺炎改变,肝、脾、肾、胰腺组织均呈淤血性改变;存活动物肺组织呈间质性肺炎,局灶出血及肺气肿改变,其他脏器未见明显病变.幼年动物攻毒后未见死亡但行动较为迟缓,主要脏器未见明显异常;早期肺组织有局限性肺炎改变,且病毒分离为阳性;同居对照组的一只动物有肺组织局灶性肺炎.结果表明,SARS-CoV可以很强地感染布氏田鼠;成年布氏田鼠比幼年动物对SARS-CoV更敏感;布氏田鼠有望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小型SARS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感染的8只恒河猴的SARS-CoV模型动物中,观察肺等组织中出现的系列病理学改变,为针对抗SARS药物筛选、疫苗评价中的免疫病理反应等奠定实验依据。方法SARS-CoV经鼻腔接种8只恒河猴,在感染的第5、7、10、15、20、30和60天,分别安乐处死动物,组织病理取材,制片,观察。结果经病毒分离和RT-PCR证实动物感染是成功的。系列病理改变表明,早期肺组织可见间质性肺炎,水肿、结构破坏、出血,巨噬细胞浸润;后期出现内皮细胞受损及再生,透明膜形成,小血管玻璃样变,肺组织纤维化及肺气肿形成,肺泡网状纤维和弹力纤维破坏并增生等,脾脏、淋巴结生发中心早期有萎缩,后期有恢复等病理学改变均和SARS患者相似。结论感染恒河猴出现与SARS患者类似的临床和病理学改变,为进一步研究该病毒的病原特性、发病机理、药物筛选、疫苗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了实验感染产生中和抗体以及输入SARS-CoV中和抗体对SARS-CoV感染恒河猴的保护作用。方法动物分3组,分别为SARS感染恢复动物组,输入抗SARS阳性血清动物组和SARS模型对照组,分别接种病毒,1—7d进行病毒检测和血清学检测,7d后安乐处死动物,进行病理检测。结果实验感染产生中和抗体,输入SARS-CoV中和抗体的恒河猴体内SARS-CoV复制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病理变化也比模型组轻。结论SARS—CoV中和抗体(包括被动免疫)是一种有潜力的SARS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阐明SARS病毒感染后能否再次感染,疫苗产生的抗体中长期保护效果,被动免疫是否真正安全有效等,为防治SARS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分4组,分别为一组(SARS恒河猴恢复组):用感染SARS-CoV发病12月后的4只恒河猴,均有中和抗体产生。二组(SARS食蟹猴恢复组):用感染SARS-CoV发病12月后的3只食蟹猴,均有中和抗体产生。三组(SARS血清输入恒河猴组):3只恒河猴,病毒接种时中和抗体阴性。病毒接种两天后输入抗体阳性血清(恒河猴血清,感染获得,效价为:1:128),用量10ml/只,分别经肌肉和静脉输入,各5ml。四组(恒河猴SARS-CoV感染组):2只恒河猴,病毒接种时中和抗体阴性。SARSCo-V经鼻腔接种,在感染的第1天开始到7天安乐死时,不同时间取咽拭子、血液和脏器,进行病毒分离,RT-PCR检测和中和抗体测定。[结果]一组(SARS恒河猴恢复组):接种SARS-CoV后未见发热等异常临床表现。血清生化无ALT、LDH、CK、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异常。3只猴在接种病毒后的咽拭子中,RT-PCR分别未检出、第1天检出、第1-3天中检出病毒。第2、5、7天咽拭子中、7天安乐死时血、肺、肝、脾和淋巴结等组织中病毒分离均为阴性。2只猴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见轻度肺炎。二组(SARS食蟹猴恢复组):接种3只未见任何不良临床表现,血清生化5项正常。3只猴在接种病毒后的咽拭子标本中,RT-PCR分别未检出SARS病毒、在第1-2天检出、在第1-3天中检出病毒。第2、5、7天咽拭子中、7天安乐死时血、肺、肝、脾和淋巴结等组织中病毒分离均为阴性。3只猴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见轻度肺炎等。三组(SARS血清输入恒河猴组):3只恒河猴在病毒接种的第2-5天时有一过性的体温升高,3940℃。血清生化5项正常。3只猴在接种病毒后的咽拭子标本中,RT-PCR分别在第1-3、第1-4天和第1-2天检出SARS病毒。2只猴第7天咽拭子中病毒分离阳性。另外1只在第2、5、7天咽拭子中、7天安乐死时血、肺、肝、脾和淋巴结等组织中病毒分离均为阴性。3只猴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见轻度肺炎等。四组(SARS恒河猴SARS-CoV感染组):2只猴病毒接种后,第2-4天时有一过性的体温升高,3940℃。2只进行接种病毒后1-7天安乐死时,RT-PCR在恒河猴的咽拭子标本中连续检出SARS病毒。在第2、5天咽拭子中、7天安乐死时肺组织中病毒分离阳性。2只猴肺等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肺组织表面局部有轻度发灰实变现象,可见到间质性肺炎病变,内皮细胞受损,出血和水肿。大多数肺泡没有完整的内衬细胞残留,肺泡间隔变宽并被以吞噬细胞为主的单核炎症细胞浸润,同SARS肺炎改变。实验表明,前期感染产生中和抗体的恒河猴、食蟹猴再次感染病毒,和模型对照猴比较,动物肺组织等只出现轻微或无病理变化,RT-PCR检出时间大大缩短,病毒培养未能分离出病毒,所有这些指标,均证实中和抗体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是有效的。被动免疫从结果来看,有一定的作用,但保护作用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RT-SHIV感染中国恒河猴的感染特点,研究RT-SHIV在中国恒河猴中传代特点;建立RT-SHIV中国恒河猴动物模型,为评价HIV-1药物有效性提供动物平台.方法 选择4只健康恒河猴,其中两只动物经上肢静脉感染RT-SHIV病毒,感染急性期采取外周血分离CD8-PBMC,扩增病毒,将新制备的病毒静脉感染另外两只中国恒河猴,通过监测血浆病毒载量,CIM+/CD8+比值,CD4+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绝对数,了解实验猴的感染状态,同时分析病毒RT基因变异情况.结果 4只动物均获得系统性感染,且传代动物急性期表现更为强烈,RT基因在感染和传代的过程中共观察到3个氮基酸的改变.结论 本研究为RT-SHIV中国恒河猴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细胞和整体动物水平,利用RNA干扰技术下调绒猴p53基因表达。方法对狨猴p53基因做生物信息学分析,针对靶序列设计shRNA干扰序列,构建在腺相关病毒载体上,转染非洲绿猴肾细胞(cos-7),在细胞水平用荧光定量PCR检测p53mRNA抑制效果,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53蛋白水平表达变化;优选shRNA干扰序列,包装含shRNA干扰序列的8型腺相关病毒,静脉注射感染狨猴;手术取少量肝脏组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细胞水平研究发现2个有效RNA干扰靶点,mRNA干扰效率分别为(82.7±8.1)%和(80.7±7.5)%(P0.05);蛋白表达下调(77.3±11.5)%和(73.7±10.7)%(P0.05);2只绒猴感染病毒后,经活体荧光成像分析可见病毒在肝脏、睾丸、颈部等位置分布,狨猴肝脏P53蛋白经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分析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本研究在细胞水平实现绒猴P53基因表达下调,但整体动物水平狨猴肝脏P53蛋白表达未发现明显变化;今后需在感染方式等方面做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细胞和整体动物水平,利用RNA干扰技术下调绒猴p53基因表达。 方法 对狨猴p53基因做生物信息学分析,针对靶序列设计shRNA干扰序列,构建在腺相关病毒载体上,转染非洲绿猴肾细胞(cos-7),在细胞水平用荧光定量PCR检测p53mRNA抑制效果,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53蛋白水平表达变化;优选shRNA干扰序列,包装含shRNA干扰序列的8型腺相关病毒,静脉注射感染狨猴;手术取少量肝脏组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细胞水平研究发现2个有效RNA干扰靶点,mRNA干扰效率分别为(82.7?.1)%和(80.7?.5)%(P<0.05);蛋白表达下调(77.3?1.5)%和(73.7?0.7)%(P<0.05);2只绒猴感染病毒后,经活体荧光成像分析可见病毒在肝脏、睾丸、颈部等位置分布,狨猴肝脏P53蛋白经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分析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本研究在细胞水平实现绒猴P53基因表达下调,但整体动物水平狨猴肝脏P53蛋白表达未发现明显变化;今后需在感染方式等方面做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2b鼻腔喷雾剂对预防治疗SARS-CoV病毒感染恒河猴的作用。[方法]10只恒河猴随机分为2组,每组5只。分别为试验组(重组人干扰素α2b鼻腔喷雾剂)和对照组(空白干扰素)。分别在攻毒前19h和1h,攻毒后7h、23h、31h、47h、55h、71h、95h和119h不同时间经鼻吸入受试物,0.4ml/只。按计划定时取咽拭子做real-timePCR检测和病毒分离;取静脉血做病毒分离检测、中和抗体、IgG、血常规、血生化和血凝指标。[结果]1.SARS感染对照组:全部动物咽拭子标本经real-timePCR均检出SARS-CoV病毒,持续时间从攻毒后2天至8天。攻毒后2天3只、5天1只、7天2只,其咽拭子标本中病毒分离阳性,进一步证实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攻毒后,诱导产生高滴度的抗体和中和抗体,证实病毒感染。大体解剖全部动物肺脏为灰白色,有大面积出血,其中2只动物肺脏与胸壁有粘连,组织病理称典型SARS肺炎性病变。2.干扰素试验组:和对照组相同时间取的咽拭子等标本中,real-timePCR检测和病毒分离均未检出病毒。攻毒后病毒导致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和IgG抗体的反应很弱。血常规、血生化和血凝指标结果表明干扰素试验组动物攻毒后各项指标较试验前比较没有显著性改变;大体解剖动物肺脏为灰粉色,4只动物肺脏有少量出血,其中1只动物肺脏与胸壁有粘连,组织病理未见典型SARS肺炎性病变。因而认为,重组人干扰素α2b鼻腔喷雾剂可以有效阻断SARS-CoV病毒对恒河猴的感染;;为预防人类感染SARS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毒株经静脉及直肠途径感染中国恒河猴后的生物学特性和症状表现,并比较由感染途径不同导致的差异,为该模型系统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SIVmac239毒株经静脉感染19只中国恒河猴,经直肠感染6只中国恒河猴,观察至感染后232或168d,比较其抗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特异性抗体滴度、CD4 T细胞数量、血浆病毒载量、淋巴结病理改变以及临床表现的变化。结果所有猴均出现SIV抗体阳转。在静脉感染猴,感染后10d检测到SIV特异的IgM,而直肠感染猴始终未能检测到。在感染后168d,静脉感染猴的SIV特异性IgG的平均水平较直肠感染猴高10倍。在观察期内,直肠感染组的CD4 T细胞数下降不如静脉感染组显著。所有猴的血浆SIV载量均在感染后10~14d达到高峰(107拷贝/ml左右),约2个月后降至平台期(103~106拷贝/ml)。2只静脉感染猴及1只直肠感染猴在感染后150~210d死于猴免疫缺陷综合征,呈快速进展型改变。结论SIVmac239毒株静脉及直肠感染接种中国恒河猴,均可建立慢性的SIV感染,其特征与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的改变相似,均可以作为良好的研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动物模型,尤其有助于预防性或治疗性AIDS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试气管插管法接种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感染恒河猴的优势效果及疾病分析,为有效感染恒河猴、制备H5N1疾病模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使用人源H5N1病毒液经气管插管滴入恒河猴上呼吸道进行感染,观察感染恒河猴的临床表现,每天采集咽拭子、鼻灌洗液,在感染前2 d感染后第3、5、7天采血,感染后第3和7天分别解剖1只恒河猴,取支气管淋巴结、肠淋巴结、鼻甲、心、肝、脾、肺、肾、肠、气管、脑及血液进行病毒分离、核酸载量检测和血常规测定。结果感染后第2天恒河猴出现食欲下降,活动减少,并伴有一过性体温升高,白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下降。咽拭子、鼻灌洗液、肺、心、气管、脑、肝、肾、肠和血液中都能分离到H5N1病毒。结论气管插管法接种H5N1病毒能有效感染恒河猴,并在猴体内多组织中分离、检测到病毒,为制备完善的H5N1模型和检测指标确定、进一步研究H5N1病毒的致病机制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人柯萨奇B2病毒经口腔感染恒河猴婴猴的感染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研究,为人柯萨奇B2病毒恒河猴感染模型的建立提供实验方法及技术支持,为后续开展其感染机制、病理生理等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柯萨奇B2病毒经口腔感染方式感染3~4月龄的恒河猴婴猴,观察记录恒河猴临床症、体温;采集血液检测生理生化指标;血样和疱疹检测病毒;疱疹组织进行病理检测。结果恒河猴感染后2~5 d出现手、足、口疱疹;动物出现精神沉郁、活动及饮食量减少的情况;体温呈现稽留热曲线图;疱疹液和血样中都可检测到柯萨奇B2病毒;血常规检测出现白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加、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粒细胞数量增加、嗜酸性细胞增加、嗜碱性细胞减少的情况。血液生化检测发现肝功、肾功、心肌酶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升高;疱疹组织病理学显示恒河猴疱疹呈鳞状上皮增厚,表面角化过度,局部坏死伴炎细胞浸润,脓肿形成。结论人柯萨奇B2病毒感染婴猴后出现一系列较为特征的手足口疱疹、临床症状、生理生化、病毒血症等情况,表明经口腔感染方式恒河猴婴猴可以成功构建柯萨奇B2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建立的相关检测方法和技术是可行的,为后续建立开展恒河猴柯萨奇B2病毒感染模型、发病机制研究、药物及疫苗的评价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将人巨细胞病毒AD169株以10^3TCID50。接种于新西兰免后,5~20d内动物死亡33.33%;将死亡动物可疑器官作病理学检查发现,早期死亡动物双肺广泛充满浆渡性渗出物,稍后死亡动物肺脏肺泡壁增厚,尘细胞增多,伴有不同程度渗出性病变,肝脏、肾脏出现灶状变性坏死灶,人巨细胞病毒抗原定位检测在上述受到损伤的组织细胞中查到HCMV特异抗原,表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家兔造成的肺脏、肝脏、肾脏的严重损害,与动物死亡的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19.
SARS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比较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SARS病毒(SARS-CoV)感染动物模型是否适用于SARS肺纤维化发生机制的研究,阐述SARS肺纤维化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用比较医学的研究的方法,将SARS病人肺纤维化的发病特点及可能的机制同目前已经建立的SARS动物模型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病种的肺间质纤维化性改变都是从肺泡炎开始,在发展和修复过程中导致的肺纤维化倾向有共同之处。SARS中大约有7.8%的康复者中出现比较严重的肺纤维化后遗症。SARS肺纤维化发生早,病情进展快,病人可于数日内死亡,病理改变严重。SARS-CoV感染动物模型已经建成,出现了拟人SARS的临床、病理学和血清学改变。SARS肺纤维化在模型动物中表现也比较明显,纤维母细胞及胶原纤维明显增多。结论SARS—CoV感染动物模型可以用于SARS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雪貂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动物模型。方法 A/Anhui/1/2013(H7N9)禽流感病毒经鼻吸入感染雪貂,观察动物临床症状和体征,上呼吸道排毒情况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雪貂感染后出现体重下降、活动减少以及打喷嚏的临床表现,上呼吸道、心脏、肝脏及嗅球可检测到活病毒,上呼吸道排毒的峰值出现在感染后的第3~5天。血清抗体滴度最高达到1280,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粒细胞数量增加。组织病理学显示动物肺脏呈局灶性间质性肺炎及肺泡炎改变,CT显示肺内片状阴影。结论成功建立雪貂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动物模型,模型的建立为H7N9禽流感发病机制研究、药物及疫苗的评价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