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儿童患者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儿童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对10例儿童患者在经化疗 生长因子方案动员后使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Baxter公司)、儿童专用SVCH分离夹并选择儿童单个核细胞收集程序进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结果所有病例均采集成功,采集次数2~4次,平均2.3次,单个核细胞数(MNC):5.4(3.6~7.8)×108/kg,CD34 细胞为6.1(3.1~18.5)×106/kg,CFU-GM为3.3(1.6~5.1)×105/kg,台盼蓝拒染率:98.5(97~100)%,副作用小.结论由于儿童自身的特殊性,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较成人不同,为确保采集成功应选用专用器械和程序,做好采集前准备、控制血液总量、抗凝剂比例并积极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低体重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和采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动员和采集低体重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对 10例体重小于 30kg患者在经化疗 +生长因子方案动员后使用CS 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 (Baxter公司 )、专用SVCH分离夹并选择儿童单个核细胞收集程序进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结果 所有病例均采集成功 ,采集次数 2~ 4次 ,平均 2 3次 ,单个核细胞数 (MNC) :5 4 (3 6~ 7 8)× 10 8/kg ,CD34+ 细胞为 6 1(3 1~ 18 5 )× 10 6/kg,CFU GM为 3 3(1 6~ 5 1)× 10 5/kg ,台盼蓝拒染率 :98 5 %(97%~ 10 0 %) ,副作用小。结论 由于低体重患者自身的特殊性 ,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较正常人不同 ,为确保采集成功应选用专用器械和程序 ,做好采集前准备、控制血液总量、抗凝剂比例并积极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的采集方法,并对采集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患者采用化疗和G-CSF或GM-CSF动员,异体供者用G-CSF动员,待WBC数回升至>5.0×109/L,应用CS-3000 Plus、COM TEC和COBE Spectra 3种血细胞分离机进行PBSC采集,设定循环血量为总血容量(TBV)的2~3倍,对于体重<20 kg,红细胞压积(HCT)<24%或者TBV≤1 100~1 650 ml的小儿,须采用经25 Gyγ射线照射的同型少白细胞红细胞预注管路和低流速分离(全血流速一般为10~30 ml/min)。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采集干细胞的CD34+细胞数,并计数单个核细胞(MNC)数。分析采集细胞中CD34+细胞数与采前MNC数量及采集循环血量的关系。结果:使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成功采集10例,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成功采集18例,COMTEC血细胞分离机成功采集3例。采集次数为1~5次,平均1.5次,获得CD34+细胞数(7.9±2.9)×106/kg,MNC数(7.4±3.1)×108/kg。相关性分析显示,所采集到的CD34+数量和采集前MNC数、采集的循环血量呈正相关(r2=0.6229,P<0.0001;r2=0.1905,P=0.0141)。结论:根据儿童患者/供者的体重、TBV、动员情况和循环血量等因素选择合适采集方法,经过1~2次单采都可以安全地采集到高浓度的、能满足临床需要的PBSC。  相似文献   

4.
低体质量儿童外周血干细胞采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一套安全、有效的低体质量 (体质量 <2 0kg)小儿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方法。方法  5名体质量 <2 0kg的患儿 ,共 15次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在采集前 1d行股静脉穿刺 ,留置一儿童双腔管。使用儿童分离槽和收集槽进行收集。并在初始化结束后 ,用经射线照射过的异体血液预先运转分离机 ,以保证儿童体内的血液平衡和红细胞压积的稳定 ;在分离过程中 ,严格保持ACD 全血的比例为 1∶11~ 1∶13 ;每次处理总血量为儿童全身总血容量的 2~ 4倍 ( 2 70 0~5 85 0ml)。结果  5名患儿每次均采集到足够的MNC和CD3 4+ 细胞 ,达到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阈值要求 ,保证了PBSCT的成功。结论 使用本方法能安全、有效的进行低体质量小儿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  相似文献   

5.
冯晴  徐健  沈卓岚  宋翔宇  严力行 《浙江医学》2003,25(12):739-740
目前使用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CSF)动员健康供者外周血干细胞 (PBSC)作为造血干细胞来源 ,已越来越多地替代全身麻醉下的骨髓采集应用于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的异基因移植。为此 ,我们采用BexterCS -3000 +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分离正常供者经rhG -CSF动员后的外周血干细胞 ,以探讨正常供者PBSC的收集效率和安全性。1.1供者选择35名健康供者分别为35名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同胞 ,经HLA配型符合供者要求。其中男性21名 ,女性14名 ;年龄分布为17~46岁 ,中位年龄29岁。1.2PBSC动员35名正常供者的动员方案均为rhG -CSF5μg·kg-1…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影响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及采集因素.方法 35例血液病患者予以化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15例正常供者予以G-CSF动员.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结果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有效动员与被动员者的年龄、性别、体表面积、采集的循环血量及骨髓是否曾经累及无关,而与动员所应用的化疗的种类相关;以环磷酰胺(CTX)为主的化疗+G-CSF动员优于柔红霉素+阿糖胞苷(DA)+G-CSF(P<0.01);CTX为主的化疗+G-CSF动员产品单个核细胞与中剂量阿糖胞苷+G-CSF动员无统计学差异,CD34+含量则CTX组显著优于DA组(P<0.05);中剂量阿糖胞苷+G-CSF动员与DA+G-CSF动员方案相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有效动员与动员所应用的化疗种类相关,CTX为主的化疗+G-CSF动员效果最佳,蒽环类药物动员效果相对较差并动员前尽量减少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COM.TEC型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效果.方法 用COM.TEC型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采集16例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外周血干细胞,患者采用化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采集的干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数.共采集32次,每例采集2次,每次处理抗凝全血(9 158±2 166)mL,抗凝剂(919.78±230.60)mL,时间(178.1±38.0)min.结果 采集1次CD34+细胞数为(1.62±0.32)×106/kg,MNC采集效率为(81.25±14.57)%,单采后患者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分别下降13.0%、7.2%、9.1%,与采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COM.TEC型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能采集到血小板含量低、产量高而有效的自体CD34+细胞,采集方法可靠,可以满足临床治疗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单个核细胞(MNC)程序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祖细胞的效果及供者采集前后血液指标变化.方法 应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的MNC程序采集21例供者外周血干细胞,21例供者经G-CSF动员,于第5天采集外周血,处理全血量为(9 428.23±3 169.36)ml,抗凝剂为(813.49±165.46)ml.结果 采集物中MNC数为(19.75±9.01)×109/袋,MNC百分率为(97.34±2.52)%,MNC的采集效率为(56.91±26.82)%,CD34+细胞数为(1.80±0.97)×108/袋,产品容量为(149.42±32.13)ml,采集后供者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分别下降10.97%、9.98%、10.06%、10.67%,所有供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可以安全高效地从供者外周血中分离出MNC和CD34+细胞,用于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在猴免疫缺陷病毒(SIV)造模之前选择适宜于制作此模型的猕猴个体的方法,以减少感染后血浆病毒水平过低的几率,从而保证实验的质量.方法测定SIV感染前实验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试管内感染SIV后的产毒水平,并与该个体在感染同一株SIV后血浆病毒载量的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此法能否用于选择适于造模的实验猴.结果根据14只食蟹猴的结果,体外与体内的病毒水平符合比为10/14,体内病毒载量偏低的猴6只(6/14),体外病毒水平偏低者4只,如把这4只猴排除,则余下10只猴体内病毒载量偏低的猴为3只(3/10).结论应用检测体外PBMC病毒产量水平的方法,选择病毒水平高的猴才用于体内感染SIV.这样能部分去除体内感染的病毒载量偏低的猴.但最终的解决方法仍是建立培育遗传背景清楚的SPF实验猴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8种多肽生长因子NGF、BDNF、NT-3、NT-4、GDNF、、bFGF、IGF和EGF在成年猴脊髓的表达分布情况。为成年猴脊髓存在上述生长因子的表达提供可靠的免疫组织化学依据.方法:云南成年健康雄性猕猴5只,平均体重6k左右,氯氨酮(0.25mL/kg)肌肉注射麻醉后。Zamboni液经心脏主动脉插管灌注固定动物,取T8脊髓节段入4%多聚甲醛后固定(4℃)6h,修块后人20%sucrose-PBS液沉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分离和诱导方法,获得高纯度树突状细胞。方法:优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的分离条件,二次洗脱非贴壁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PBMCs中CD14+细胞纯度,检测CD80+、CD83+、CD86+及HLA-DR的阳性率确定DC纯度。结果: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PBMCs中CD14+细胞表达率及成熟DC的CD80+、CD83+、CD86+及HLA-DR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的诱导方法可得到高纯度的树突状细胞。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所临床教学医院,内蒙古林业总医院检验科每年都有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来实习。血细胞形态学是血液病基础诊断与常规血液学检验的重要项目。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骨髓细胞形态学的基础,也是血细胞分析仪分析后最重要的复检方式。因此,检验医学技术人员必须掌握此基本功。作为临床教学医院带教老师将自身的临床带教体会做以下总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常规X射线胸透检查对外周血细胞检测的影响,为今后能够正确的应用常规X射线胸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在我院体检的126例健康人,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3例)行常规X射线胸透检查,对照组(63例)行X线胸片检查,分别于检查前后对其进行血常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受检者检查后wBc总数均明显高于检查前,但研究组升高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X射线胸透检查能导致机体的白细胞数量增加,因此在以后应用常规X射线胸透检查时要予以注意,以免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4.
杨国军  李红 《浙江医学》2013,(22):1995-1997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患者外周血三系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12-09-2013-04体检的52例亚临床甲减患者为研究对象(亚临床甲减组),检测其甲状腺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和血糖,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并将同期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亚临床甲减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明显降低(均P<0.01),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加,单核细胞百分数和绝对值增高,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血小板分布宽度明显增加(P<0.01),其余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亚临床甲减组患者的血红蛋白与TT3呈正相关(r=0.333,P<0.05),血小板分布宽度与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比容呈显著负相关(r=-0.382、-0.467,均P<0.01)。结论亚临床甲减可引起外周血三系细胞的改变,尤其是血红蛋白的降低,亚临床甲减患者有必要开展贫血的筛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疗程CIK治疗肿瘤患者CIK细胞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差异.方法分离多疗程和单疗程CIK治疗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细胞因子诱导CIK细胞,用MTT法检测其对不同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结果不同疗程患者的CIK细胞对肿瘤细胞都有一定细胞毒活性,当患者行多疗程治疗时,效靶比在4:1、8:1和16:1时,对BGC-823和SPC-A-1的细胞毒性较单疗程强,但以SPC-A-1低效靶比4:1时差异更为明显.另外,多疗程组的CD3+CD56+细胞含量显著高于单疗程组(P〈0.05).结论多疗程CIK治疗患者的CI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强于单疗程CIK治疗患者,多次CIK治疗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对肿瘤复发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测1800MHz电磁波照射大鼠后对其外周血细胞DNA的损伤效应.方法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2个实验组和各自的对照组).实验组大鼠在功率密度分别为0.5mW/cm^2(实验Ⅰ组)和1.0mW/cm:(实验Ⅱ组)的1800MHz连续电磁场条件下照射,对照组进行虚拟暴露,每天12h,连续21d后,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检测大鼠外周血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照射后,两个实验组大鼠外周血细胞拖尾面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鼠经模拟手机辐射强度1800MHz辐射后,大鼠外周血细胞DNA有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丙型肝炎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61例慢性丙肝患者血清及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中HCV RNA。结果 血清HCV RNA阳性41例,PBMC中HCV RNA阳性36例(Х^2=23.835,P=0.000〈0.05);但其中3例血清阴性患者PBMC中HCV RNA阳性。结论 PBMC可能是肝外HCV贮存和复制的另一场所,PBMC中HCV RNA存在不完全依赖于血清HCV RNA。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肺结核病患者外周血颗粒溶素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肺结核患者112例(分为痰菌阳性57例,阴性55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抽提总RNA,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颗粒溶素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抗结核治疗前后颗粒溶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菌阳组PBMC颗粒溶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菌阴组(P〈0.05);治疗前后菌阳组PBMC颗粒溶素表达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外周血颗粒溶素表达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9.
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低温保存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196℃程控降温冻存方法和-80℃直接冻存方法中单用二甲基亚砜(DMSO)与DMSO加羟乙基淀粉(HES)两种浆存保护剂对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体外冻存的效果。方法:对5例经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分离所得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加入10%DMSO和5%DMSO加6%HES冻存保护剂。并分别以-196℃程控降温冻存方法和-80℃直接冻存方法保存15d,以快速复温法复苏细胞,检测冻存前后细胞活率及有核细胞、CD34^ 细胞、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回收率。结果:在-196℃程控降温冻存方法时,单用DMSO和DMSO加HES两组在细胞活率、有核细胞回收率、CD34^ 细胞回收率、CFU-E回收率方面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在-80℃直接冻存方法时,MDSO加HES组有核细胞回收率、CFU-E回收率高于单用DMSO组。结论:-196℃程控降温冻存时10%DMSO和5%DMSO加6%HES两种冻存保护剂均可有效应用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保存;一80℃直接冻存方法适合5%DMSO加6%HES冻存保护剂,也可有效用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保存。  相似文献   

20.
Circulating h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physiology and homeostasis of the hematopoietic system. The frequency of these cells varies throughout development, being more abundant during gestation. In the adult, the numbers of such cells are extremely low; however, they can be increased by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chemotherapy and/or recombinant cytokines to individuals. This mechanism--known as mobilization--involves the disruption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primitive hematopoietic cells and microenvironment elements (stromal cells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molecules), which are mediated by a group of molecules known as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 circulating cells of newborns (those present in umbilical cord blood) and adults (mobilized peripheral blood) have gained relevance not only because of their biology, but also because of their clinical application. Indeed, at present the number of mobilized peripheral blood-derived 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s performed worldwide is clearly superior to the number of bone marrow transplants being done annually. On the other hand, the number of cord blood transplants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during the last few years, and cord blood banking has expanded in a significant manner over the last decade. Circulating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 are being manipulated ex vivo, both in cellular and molecular terms, and the clinical use of these manipulated cells is just beginning. Undoubtedly, hematopoietic cells present in circulation will play a key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both gene and cellular therapies for a variety of dise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