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建立人胃癌高转移模型,用人胃癌组织块SGC-7901原位移植于SCID小鼠,第4周末移植瘤向淋巴结和肝脏等器官转移,转移率达66.7%,第6周末转移率高达100%。结果提示,SCID小鼠原位移植人胃癌组织块后短期内即可发生胃癌转移,且转移率高,可能成为肿瘤转移机制及其防护研究的较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建立一套高效、稳定的肝原位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的技术方法.方法 采用10μL微量注射针将5μL含有5×105个H22细胞溶液沿肝叶长轴种植于小鼠肝左叶,在退出针头避免H22细胞向外溢漏的关键步骤上,分别采用了棉压和热封两种方法,接种后在第19天检测肝肿瘤的大小、重量及病理学变化,比较这两种方法在制备稳定、均一肝...  相似文献   

3.
改良犬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犬背驮式原位肝移植(PBOLT)动物模型.方法选择40只本地杂交犬,体质量10~17 kg,供体质量小于受体3~5 kg,共实施改良PBOLT 20例次.供体手术依次游离肝脏、冷灌注、切肝、修肝和4℃Euro-Collins保存.受体手术切除门静脉左支供血的肝叶,以供肝肝上腔静脉与受体肝左静脉端端吻合,供肝门静脉主干与受体门静脉左支端端吻合,端端吻合肝动脉,胆道置管外引流,最后结扎门静脉右支,切除剩余的肝叶.结果20例肝移植术后全部苏醒,存活时间48 h以上4例、24 h以上6例、24 h内死亡10例.手术无肝期0 min,失血(190±55)ml,输血(300±100)ml,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无胃肠淤血发生.结论改良犬PBOLT模型术中无需转流或分流,血流动力学稳定,胃肠道无淤血,肾功能保护好,可用于临床前技术训练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大鼠原位移植性骨肉瘤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艳  向理科  罗娟  王智彪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6,16(11):645-648,F0002
目的建立大鼠UMR106骨肉瘤细胞株的同种异体原位移植模型。方法采用完整瘤组织块原位移植到大鼠右胫骨骺端,分不同时期处死,观察其生长及转移特性。同时检测其血清中ALP水平的变化。结果肿瘤原位移植成功率为91.67%,移植后1.2周肿瘤从髓内向髓外生长,3周骨皮质破坏侵犯软组织但无肺转移,4周肺部可见少量小转移灶,5周骨皮质破坏更加明显,肺转移灶明显增加,6—7周大鼠双肺广泛转移因呼衰而死亡。ALP水平1.2周逐渐升高,3周时达最高峰,4.6周逐渐下降,7周接近一平台期,但仍高于同期正常水平。结论该模型成功率高,成本低,实用性强,模拟了人类骨肉瘤临床发病和发展过程,可作为研究骨肉瘤较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小鼠原位肺移植模型,为肺移植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采用C57BL/6小鼠作为供、受体,行同基因小鼠原位左肺移植,使用Cuff套管法进行气管及血管吻合。术后7天、14天、21天、28天取移植肺及原肺,行HE染色,评价肺移植后效果。结果:学习曲线后, 共30例小鼠移植,手术成功率89%, 小鼠成活率100%。供体手术时间:35.2?.81min,受体手术时间:24.6?.42min,冷缺血时间是:46.6?.92min,热缺血时间是:17.2?.08min。同基因移植物大体及病理无明显改变,病理显示与原肺无差别。结论:本技术能够方便快捷建立小鼠肺移植模型,成功率高,可重复性强,符合原位肺移植临床生理,是研究肺移植发病机制和治疗的良好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兔宫体原位移植VX2肿瘤模型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一种原位成瘤率高,早期局限生长于子宫的原位移植宫体肿瘤模型。方法:41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用悬液(宫腔内,浆膜下)注射法,瘤块(宫腔,阴道)置入法,内膜分离包埋法移植肿瘤,观察其原位成瘤率及宫外生长率。结果:内膜分离包理法的原位成瘤率为100%。明显高于经阴道块置入法,宫腔内瘤块置入法及宫腔内悬液注射法(P〈0.001),与浆膜下悬液注射法的原位成瘤率无差异(P〉0.05),量无早期宫外  相似文献   

7.
Wu J  Li T  Qi H  He Z  Li Y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6(12):1153-1157
目的:探索原住小肠移植的手术技术,为研究移植小肠功能及排斥反应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小肠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供体带主动脉片的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受体相应长度肠管切除,供体近、远端肠管与受体相应肠管切除后近、远端以端端吻合的方式建立原位小肠移植模型.术后禁食4d,不禁饮,每天分2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原住小肠移植的手术技术,为研究移植小肠功能及排斥反应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小肠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供体带主动脉片的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受体相应长度肠管切除,供体近、远端肠管与受体相应肠管切除后近、远端以端端吻合的方式建立原位小肠移植模型.术后禁食4d,不禁饮,每天分2次经皮下分别给予5%葡萄糖生理盐水2 mL,术后不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小鼠存活超过5d认为手术成功.结果:行原位小肠移植30次,术后5d存活率达60%(18/30).手术失败的12例小鼠主要死亡原因为动脉吻合口部位狭窄及吻合口处血栓形成5例,吻合口出血导致出血性休克2例,术后肠瘘导致腹腔内感染5例.供体手术时间(40±4.5)min,热缺血时间约0.5min,供体肠段肠系膜上动脉组织片修整时间约为3min,供体冷保存时间为(30±7.5) min,受体手术时间(95±8.0)min,其中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阻断时间为(38±3.5) min,静脉吻合时间(10±2.0)min,动脉吻合时间(15±3.0)min,成活小鼠受体手术平均出血量约0.2mL.结论:良好的供体肠段的获取、高质量的血管吻合和肠道吻合及供、受体补液是提高小鼠小肠移植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小鼠S180肉瘤,小鼠EAC腹水瘤实体型两种瘤株,进行BALB/c小鼠,昆明小鼠两种动物移植瘤模型的研究。方法 试验共设BALB/c小鼠模型组,BALB/c小鼠阳性组,昆明小鼠模型组,昆明小鼠阳性组,比较给药10d后实体瘤大小及其病理学变化特征。结果 BALB/c小鼠较之昆明小鼠实验前后体重变化小,个体间瘤重差异小,其组内标准差占平均值的比例较小,肿瘤生长较均衡;与此同时,病理学观察模型组和阳性组间,瘤体切面积和瘤细胞坏死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两模型组的小鼠肝脏内均发现有瘤细胞转移。结论 由此说明病理学观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一种可靠简便的Beagle犬肾移植模型,观察了伪手术组与模型组犬肾移植术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一般情况变化。发现Beagle犬肾移植模型稳定;Beagle犬经肾移植术后第3天起,血清Scr和BUN迅速升高,Scr从术前61.1±1 3.5 μ mol/L上升到术后1153.9±124.4μmol/L,BUN从术前3.6 8±0.62 mmol/L到术后24.23±7.17 mmol/L,而伪手术组的Scr和BUN则一直稳定维持;一般情况观察和移植肾外观形态检查均发现典型的急性排斥反应表现。因此,该模型制作简便、可靠,稳定性高,可用于移植免疫学研究和免疫抑制剂药物的筛选。  相似文献   

11.
董瑞强  谢金敏 《医学综述》2012,(20):3425-3427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方法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从最初的近似人的复杂手术方法,逐步经历了单袖套法、二袖套法、三袖套法和改良二袖套法等多种方法。不同的手术方法对大鼠肝移植的成功率和移植后的成活率影响较大。目前对手术方法的选择存在许多争议,现通过系统地描述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手术方法的发展过程,总结近年来手术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为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犬肾移植致敏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犬致敏后的肾移植动物模型。方法雄性家犬各6条配对作为淋巴细胞供受体,采用小剂量(0.4×10^7-1.2×10^7个/kg)淋巴细胞多部位多次输注的方法诱导致敏。用补体依赖的淋巴细胞毒(complement deendent cytotoxicity,CDC)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ixed lymphocyte culture,MLC)试验进行检测。当CDC转为阳性和MLC显示反应淋巴细胞增殖明显活跃后,淋巴细胞供受体犬间进行交叉肾移植,术后定期ECT动态显像观察移植肾功能变化;分批摘取移植肾行病理检查,观察排斥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犬均在输注淋巴细胞3-4次后CDC转为阳性,MLC显示反应淋巴细胞增殖明显活跃。肾移植术后4天ECT检查有4条致敏犬移植肾血流灌注下降,肾功能出现损害,摘取的3只移植肾病理检查表现为抗体介导的排斥(延缓)或急性排斥反应;对照组未见异常。术后7天,致敏犬移植肾均因急性排斥失功;对照组3条犬有2条出现肾功能损害,病理检查示急性排斥反应。结论小剂量淋巴细胞多部位多次输注可以诱导出家犬的免疫致敏状态。致敏犬肾移植术后移植肾排斥反应出现较早,肾功能损害更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水貂犬瘟热动物模型,并利用水貂犬瘟热模型评价不同犬瘟热强毒株的毒力,为水貂犬瘟热病毒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从猴、藏獒、犬的病料中分离犬瘟热病毒,测定犬瘟热病毒的毒力,并进行传代培养。利用犬的犬瘟热动物模型筛选稳定的犬瘟热强毒株,进行水貂犬瘟热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毒力评估。结果筛选出了稳定的犬瘟热强毒株并进行了家犬动物实验,同时表现出了强烈的临床症状,并利用不同的代次毒进行了犬瘟热动物模型的建立。结论成功建立了犬瘟热动物模型并对不同来源的犬瘟热病毒毒力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4.
石军辉  吴小候 《医学综述》2012,(19):3201-3203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目前原位新膀胱手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主要手段,但是术后仍有尿道肿瘤复发等可能性。其复发机制涉及多种学说,危险因素亦包括多种。研究显示,注重术前对膀胱颈进行活检,术中对切缘行冰冻切片检查可能提高肿瘤的根治率。对复发尿道肿瘤的患者,行二次手术、免疫治疗、化疗或基因治疗常能获得较好疗效。随着对原位新膀胱术的认识更加深入,尿道肿瘤的复发率将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表阿霉素和表阿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对移植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SD大鼠移植性肝癌动物模型36只,从中随机取12只,暴露肝脏,游标卡尺测定肿瘤的长短径,为治疗前的肿瘤体积。并将余下肿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游离表阿霉素组(EPI组)每只尾静脉给表阿霉素1.67 mg.kg-1。表阿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组(EPI-PBCA-NP组)每只尾静脉给表阿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相当于表阿霉素1.67 mg.kg-1)。1周后记录肿瘤治疗后的生长率、肿瘤的坏死范围、存活天数、生命延长率。结果治疗后两组间肿瘤体积存在差异性(P<0.01),EPI-PACA-NP组肿瘤体积和肿瘤生长率显著低于EPI组(P<0.01)。病理切片见EPI组仍有瘤细胞增生,轻度坏死和中度坏死各占一半。EPI-PACA-NP组可见肿块里有大面积无核结构,纤维组织替代,以重度坏死为主,无轻度坏死。以EPI组为对照组,EPI-PACA-NP组大鼠的生命延长率为80.95%,EPI-PACA-NP组大鼠生存天数比EPI组显著延长(P<0.01)。结论尾静脉注射EPI-PACA-NP组肿瘤生长率明显降低、生命延长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MG-63骨肉瘤原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裸鼠股骨骨肉瘤原位模型.方法 体内连续传代筛选MG-63细胞系获得高成瘤率的细胞,MG-63细胞悬液或MG-63细胞皮下成瘤瘤组织块接种于裸鼠股骨下端.观察MG-63细胞在股骨骨肉瘤原位模型的成瘤特性,并比较两种成瘤方法的成瘤率,常规影像学检查以及肿瘤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两周内可见局部肿瘤形成.术后4周X线片可见股骨下段溶骨及成骨改变、肿瘤样骨形成.光镜下可见典型的骨肉瘤病理特征,成骨作用明显.细胞悬液法成瘤率70%,组织块法成瘤率100%,两种方法成瘤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建立了裸鼠股骨下段原位肿瘤移植模型,为骨肉瘤的研究提供了更接近人体内环境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尤文肉瘤临床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PNET)/尤文肉瘤(EWS)是一类少见的、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以外神经嵴的小圆形细胞恶性肿瘤。主要由原始神经外胚层细胞组成,并可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其免疫表型表达CD99(O13)及两项以上的神经标记物,遗传学上有染色体t(11;22)(q24;q12)的易位。笔者着重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fascaplysin对ICR小鼠S180移植瘤生长的体内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fascaplysin在体内抑瘤的分子机制。方法皮下注射技术建立荷S180骨肉瘤的ICR小鼠为实体瘤动物模型,然后将其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CTX,30mg/(kg.d)]、fascaplysin高剂量组[20mg/(kg.d)]和fascaplysin低剂量组[5mg/(kg.d)],处理10天后,利用电镜分析各组小鼠移植瘤细胞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相应组织PCNA、CD31表达情况。结果电镜结果显示肿瘤组织细胞出现凋亡现象。PCNA结果发现,fascaplysin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一定程度的剂量-效应依赖性。MVD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fascaplysin各剂量组肿瘤组织内MVD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 Fascaplysin治疗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减少肿瘤组织PCNA的表达,降低肿瘤的增殖活性。减少肿瘤组织微血管的密度,抑制肿瘤血管的新生。提示fascaplysin在体内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9.
裸小鼠常位移植人肝癌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用32只裸小鼠,将人肝癌移植瘤株LTNM_4瘤组织进行肝内移植,结果31只裸小鼠肝内形成肿瘤结节,移植成功率为96.8%;同时给以腋下异位移植,虽此法成功率为100%,但常位移植有所需组织少、生长速度快、更接近临床状态等特点,是研究肝癌的独具特色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建立裸大鼠人高转移肝癌的皮下和原位移植模型的可行性,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体外培养人高转移肝癌株HCCLM3接种于裸大鼠皮下,建立皮下移植模型,然后用此移植瘤组织再接种于裸大鼠肝内,建立肝原位移植瘤模型。皮下移植的裸大鼠每周称重、测量瘤径,原位移植的裸大鼠每周称重,两组裸大鼠分别于移植8周后处死,通过巨检、镜检等观察移植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裸大鼠皮下均成瘤,未见肺转移,裸大鼠原位移植成瘤率90%,肺转移70%,腹水发生率50%,自发消退率0%。结论裸大鼠人高转移肝癌HCCLM3移植瘤模型成功率高,原位移植有高转移,无自发消退现象,可作为研究肝癌转移和药物筛选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