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FMMU白化豚鼠类鼻疽动物模型。方法类鼻疽杆菌腹腔接种FMMU白化豚鼠建立感染模型,观察模型动物外观、血液含菌量、死亡率以及主要脏器病理学变化,电子显微镜观察豚鼠白细胞杀灭类鼻疽杆菌作用。结果感染豚鼠出现疾病征象,造模后72h内血液含菌量达到约14000CFU/ml,造模后96h死亡率70%,光镜观察发现主要在脾、淋巴结、肝等实质器官中存在典型的化脓灶,电镜观察表明豚鼠白细胞具有杀灭类鼻疽杆菌作用。结论成功建立FMMU白化豚鼠类鼻疽杆菌感染模型,可作为人类的急性类鼻疽病动物模型用于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FMMU白化豚鼠类鼻疽动物模型。方法类鼻疽杆菌腹腔接种FMMU白化豚鼠建立感染模型,观察模型动物外观、血液含菌量、死亡率以及主要脏器病理学变化,电子显微镜观察豚鼠白细胞杀灭类鼻疽杆菌作用。结果感染豚鼠出现疾病征象,造模后72h内血液含菌量达到约14000CFU/ml,造模后96h死亡率70%,光镜观察发现主要在脾、淋巴结、肝等实质器官中存在典型的化脓灶,电镜观察表明豚鼠白细胞具有杀灭类鼻疽杆菌作用。结论成功建立FMMU白化豚鼠类鼻疽杆菌感染模型,可作为人类的急性类鼻疽病动物模型用于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类鼻疽杆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慢性感染BALB/c小鼠模型并评价其稳定性.方法 采用0.01 mL洗涤后的高、中、低剂量的类鼻疽杆菌液(菌量分别为3.3×104、3.3×103、3.3×102 CFU)滴鼻感染BALB/c小鼠,密切监测42 d,记录小鼠的生存率,探索合适的攻毒剂量.在低剂量细菌(3.3×102 CFU)感染小鼠后21、28、35、42 d,计数小鼠血液、肝脏、脾脏和肺脏的细菌定植量,ELISA检测血清炎性因子TNF-α、IFN-γ的表达和血清类鼻疽杆菌特异性IgG抗体滴度,观察肝脏、脾脏和肺脏等主要器官的病理学改变,评价动物模型的稳定性.结果 低剂量类鼻疽杆菌滴鼻感染BALB/c小鼠后,小鼠42 d生存率为60%.期间小鼠体质量呈下降趋势,血液、肝脏、脾脏和肺脏均有细菌定植,并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多灶性坏死和脓肿等病理改变;类鼻疽杆菌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滴度从感染后21 d起持续增高;实验组小鼠血清炎性因子TNF-α和IFN-γ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成功建立了稳定的类鼻疽杆菌慢性感染BALB/c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BP)经鼻感染BALB/c小鼠动物模型,为后续类鼻疽菌的毒力研究和急性类鼻疽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经鼻主动吸入的感染途径,通过大体解剖、组织病理和组织匀浆计数菌落等方法观察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小鼠的病理生理反应、脏器病理损伤和细菌定植情况,分析急性类鼻疽感染小鼠模型的生物学特征,并比较致病性类鼻疽临床株与非致病性类鼻疽泰国株(伯克霍尔德菌)感染BALB/c小鼠的不同表现。结果 急性类鼻疽菌经鼻感染模型中,BALB/c小鼠死亡多集中在感染后第3到第5天,3×105~3×106CFU可作为急性类鼻疽BALB/c小鼠病死模型的合适攻毒剂量,而半数致死量约在3×104~3×105CFU。大体解剖和组织HE染色均可见肺脏、脾脏和肝脏组织中形成脓肿或坏死病灶,其中在脾脏最明显,并与攻毒剂量呈正相关。类鼻疽菌感染的小鼠血液、肺脏、脾脏及肝脏中均发现类鼻疽菌定植,且定植量与组织特异性有关,血液中分离到的活菌浓度...  相似文献   

5.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是分布于热带地区的(如中国海南、东南亚、澳洲等)和亚热带地区水壤的革兰阴性杆菌,主要通过受损皮肤、黏膜感染或吸入引起类鼻疽病,属于人兽共患病.在我国,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和广西,迄今为止,在广西本例属于首次发现和报道.急性败血症型类鼻疽死亡率高达90%[1~5].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分析白化豚鼠与花色豚鼠在构建高脂血症模型以及评价降脂药效学方面的差异,为高脂血症模型建立时豚鼠的品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5周龄的白化豚鼠和花色豚鼠测定基础血脂水平,具体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随后分别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和高脂模型组(24只),正常组饲喂普通饲料,高脂模型组饲喂高脂饲料以构建高脂血症模型;饲喂4周后,同上测定血脂水平。进一步将高脂模型组随机分为匹伐他汀钙组(12只)和溶媒对照组(12只),匹伐他汀钙组每天灌胃给予匹伐他汀钙(1mg/kg),溶媒对照组每天灌胃给予同体积的溶媒,持续给药4周,并同步饲喂高脂饲料;给药结束后,同上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当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时,白化豚鼠血脂较为稳定,随周龄增长没有显著变化,而花色豚鼠的TC和LDL-C在9周龄后才比较稳定。当给予高脂饲料喂养时,白化豚鼠的TC、TG和LDL-C在造模的四周时间内迅速上升,且增幅显著大于花色豚鼠,HDL-C与花色豚鼠的变化幅度相似。运用模型组豚鼠,进行降脂药效学的考察,匹伐他汀在白化豚鼠高脂血症模型中降脂(TC、TG和LDL-C)幅度更大、升高HDL-C的作用更显著。结论 在选用正常豚鼠评价降脂作用时,降TG或升HDL-C类药物宜选用5周龄之后的白化豚鼠,降TC或LDL-C类药物宜选用9周龄之后的花色豚鼠;在选用高脂血症豚鼠模型评价降脂作用时,白化豚鼠较花色豚鼠在造模后的血脂水平更加紊乱,且对降脂药物的敏感程度更高,故可作为构建高脂血症模型和评价降脂药效学研究较佳的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FMMU白化豚鼠脑炎微孢子虫病动物模型.方法 动物分为免疫抑制组和非免疫抑制对照组两组.从患病兔分离纯化兔脑炎微孢子虫,豚鼠灌胃接种,免疫抑制剂组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粪便检查虫体,观察临床症状,光镜检查内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电镜观察微孢子虫超微结构,评价FMMU白化豚鼠作为脑炎微孢子虫感染动物模型的可行性.结果 免疫抑制豚鼠于感染后第3天检出原虫,比非免疫抑制豚鼠检出时间早1 d.免疫抑制豚鼠于第6天全部检出原虫,比对照组豚鼠早2 d.对照组豚鼠除少数有食欲下降和消瘦外,其余无症状.免疫抑制豚鼠感染后出现消瘦、腹水等症状,5只于感染后35 d出现神经症状和少尿、排尿痛苦等泌尿系统症状.造模后40 d免疫抑制豚鼠死亡率达25%.光镜观察发现主要在脑、肾、肝等内脏器官中存在局灶性淋巴上皮样肉芽肿病变.电镜观察表明脑炎微孢子虫具三层结构的孢子壁,孢子内部极管呈6圈螺旋排列.结论 成功建立免疫抑制FMMU白化豚鼠脑炎微孢子虫感染模型,可作为动物及人类的急性脑炎微孢子虫病动物模型用于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8.
类鼻疽研究近况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类鼻疽(Melioidosis)是由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所致的地方性传染病[1],是热带地区的人兽共患病,发病区域一般都在北纬20°至南纬20°之间。主要因接触污染的土壤或水而感染,本病一般散发,无明显季节性。可表现为化脓性病灶播散所致的暴发性败血症,或有肺部空洞的慢性结核样疾病[2]。1 病原学研究现状与进展类鼻疽杆菌(P pseudomallei)革兰染色阴性,与鼻疽杆菌同属单胞菌,两者的致病性、抗原性和噬菌体敏感性均类似。有鞭毛,无芽胞,无荚膜,需氧,在普通培养上生长良好。此菌对多种抗生素有自然耐药性。可产生两种不耐热毒素,即坏死性…  相似文献   

9.
类鼻疽是由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BP)所致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1].该病临床表现多样,常出现肺部感染、急性败血症和脏器脓肿等临床损害,病情进展急进,预后迁延,死亡率和复发率极高[2].为加强实验室人员和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现将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1例类鼻疽复发睾丸脓肿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以积攒临床诊治经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类鼻疽菌感染人单核细胞THP-1后诱导线粒体自噬对其胞内存活的影响.方法 类鼻疽菌BPC006感染THP-1细胞后2h,以未感染组作为对照,通过透射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结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类鼻疽菌感染后不同时间点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全波长酶标仪检测感染后各时间点ATP含量变化;同时,通过Wes...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分析Dunkin Hartley白化豚鼠与Hartley花色豚鼠在构建高脂血症模型以及评价降脂药效学方面的差异,为高脂血症模型建立时豚鼠的品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5周龄的白化豚鼠和花色豚鼠测定基础血脂水平,具体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随后分别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和高脂模型组(24只),正常组饲喂普通饲料,高脂模型组饲喂高脂饲料以构建高脂血症模型;饲喂4周后,同上测定血脂水平。进一步将高脂模型组随机分为匹伐他汀钙组(12只)和溶媒对照组(12只),匹伐他汀钙组每天灌胃给予匹伐他汀钙(1mg/kg),溶媒对照组每天灌胃给予同体积的溶媒,持续给药4周,并同步饲喂高脂饲料;给药结束后,同上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当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时,白化豚鼠血脂较为稳定,随周龄增长没有显著变化,而花色豚鼠的TC和LDL-C在9周龄后才比较稳定。当给予高脂饲料喂养时,白化豚鼠的TC、TG和LDL-C在造模的4周时间内迅速上升,且增幅显著大于花色豚鼠,HDL-C与花色豚鼠的变化幅度相似。运用模型组豚鼠,进行降脂药效学的考察,匹伐他汀钙在白化豚鼠高脂血症模型中降脂(TC、TG和LDL-C)幅度更大、升高HDL-C的作用更显著。结论 在选用正常豚鼠评价降脂作用时,降TG或升HDL-C类药物宜选用5周龄之后的白化豚鼠,降TC或LDL-C类药物宜选用9周龄之后的花色豚鼠;在选用高脂血症豚鼠模型评价降脂作用时,白化豚鼠较花色豚鼠在造模后的血脂水平更加紊乱,且对降脂药物的敏感程度更高,故可作为构建高脂血症模型和评价降脂药效学研究较佳的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12.
加强类鼻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类鼻疽(melioidosis)是由类鼻疽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新发传染病,属热带医学疾病。我国海南、广东、香港、台湾以及南海周边国家为流行区,有学者认为它是一种正在扩散的人兽共患病。类鼻疽杆菌主要存在于土壤或水中,极易获取和传播;加上该菌易培养、耐药性强,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WHO将  相似文献   

13.
三亚地区类鼻疽伯克霍德菌血流感染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类鼻疽伯克霍德菌血液感染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诊断为类鼻疽伯克霍德菌血液感染的临床病例资料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调查分析。结果 40例类鼻疽伯克霍德菌血液感染者多为成年人;其中6例患者经治疗痊愈占15.0%,好转24例占60.0%,死亡10例占25.0%。引起血流感染的同时可出现肺部重症感染及多器官衰竭。感染者多为工人和农民,年龄11个月~79岁。职业为工人12例,农民16例,无业10例,儿童2例。类鼻疽伯克霍德菌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头孢吡肟、庆大霉素、替卡西林、多粘菌素B、粘菌素、奈替米星的耐药率为80.0%~100.0%,其在海南沿海地区多见。结论类鼻疽伯克霍德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产生耐药性,临床上对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应及早行血培养,做出准确的诊断,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首选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等敏感药物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进展,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SKH-1无毛小鼠感染MRSA致菌血症模型的方法及其评价体系.方法 62只SPF级SKH-1无毛小鼠随机分成PBS对照组、低剂量模型组、高剂量模型组及给药组,尾静脉注射无菌PBS至对照组小鼠体内,其余各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相应剂量MRSA( ST-239)菌悬液,从体重、死亡率、血常规、血液细菌浓度、主要器官荷菌量及病理改变等方面对模型进行评价,并用抗生素替考拉宁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 各组感染小鼠体重均下降明显,血常规指标改变明显;高剂量组死亡率高,血液中细菌浓度较高,肝、肾等多组织器官播散严重,皮肤可见多发性脓肿灶;使用替考拉宁能显著降低小鼠死亡率,减轻主要器官的损伤程度.结论 应用MRSA菌株可成功诱导建立SKH-1无毛小鼠菌血症模型,模型具有病理特征明显及观察简便的优点,为相关药物评价研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15例类鼻疽菌病例临床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类鼻疽病的临床特征,探讨早期诊断及其临床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1月期间收治的15例类鼻疽病患者进行类鼻疽伯霍尔德杆菌细菌学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患者以外伤或治疗基础疾病时起病,多以畏寒、高热、肺部感染、败血症以及脏器损害和细菌毒素引起的全身反应为主要表现,伯霍尔德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及其酶抑制剂、复方新诺明敏感率达100%。结论类鼻疽菌病治疗用药最好根据其药敏试验,如无条件可参考本文提供的经验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滴鼻感染的方式测试豚鼠对鼠疫强毒菌的敏感性。方法将37℃24 h培养的鼠疫标准菌141用0.9%无菌生理盐水制成均匀菌悬液,标准比浊为7×10~8后稀释成6个不同剂量组,分别取25μl滴于经麻醉后的豚鼠鼻孔。感染后观察22 d,记录豚鼠是否特异性死亡。同时进行活菌计数。结果活菌计数:培养48 h后7个平皿平均菌落形成单位为27.7 cfu,鼠疫强毒菌141经滴鼻感染豚鼠后绝对致死量为277 000.0 cfu。结论豚鼠经滴鼻感染鼠疫菌141的敏感性远低于皮下感染,通过滴鼻感染的方式对豚鼠进行呼吸道感染,建立豚鼠吸入性鼠疫动物感染模型,为鼠疫菌致病机制研究、疫苗评价及抗生素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测定与比较雌、雄普通级FMMU白化豚鼠血液指标、心率、颈总动脉压及心室压、脏器参数。方法 取250~350 g普通级FMMU白化豚鼠30只,雌雄各半,饲养一周后,心脏采血测定血液生理生化及血气指标;颈总动脉插管测定动脉压,呼吸支持情况下开胸进行心室压测定;解剖并精确称量各脏器重量。结果 雄性与雌性豚鼠比较:血液指标中,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乳酸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颈总动脉舒张压、平均压以及左心室收缩压、平均压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各主要的脏器重量及脏器系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普通级雌雄FMMU白化豚鼠血液生理生化、血气及心血管功能指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引起菌血症病原菌的类型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菌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病原学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菌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对2004年我院住院病人血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菌血症与人群的易感性、损伤、严重感染,侵入性诊疗,激素,细菌耐药性等密切相关。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分离率为58.6%,主要有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门氏菌、肠杆属细菌、不动杆菌,革兰阳性细菌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放线菌等。念珠菌分离率为5%。革兰阴性杆菌多数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敏感,阳性球菌对利福平、替考拉宁、氧氟沙星、万古霉素敏感,而对β-内酰胺类、大环素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结论了解引起菌血症的相关因素和血液感染病原菌类型及耐药性,可及时诊治感染性疾病,减少败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类鼻疽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收治的1例慢性类鼻疽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治经过。结果 患者有明确的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流行区工作及生活史。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反复发热,胸腹部CT可见双肺、肝脏、脾脏多发结节形成。通过积极脾病理组织培养及二代高通量测序尽早确诊了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给予敏感药物治疗2周后好转出院。此后电话随访六月, 未再出现相关不适症状。结论 类鼻疽病为地区流行病,临床表现以急性感染为主,血液及肺为最常见感染部位。也有少数呈慢性感染且不易与结核、真菌、组织荚膜胞浆菌感染相鉴别。临床中若遇到长期反复发热伴有肝、脾多发结节的病人则应考虑该病的可能,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20.
<正>鲍曼不动杆菌为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及土壤、医院环境及人体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中,为条件致病菌。该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也可引发菌血症、泌尿系感染、继发性脑膜炎、手术部位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因此,临床实验室常从被感染患者的痰液、血液、尿液、脑脊液、伤口分泌物、脓液等标本中分离出。在非发酵菌中,不动杆菌的感染率仅次于假单胞菌。由于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日渐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