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高果糖诱导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及血压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高果糖饲料对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及血压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果糖组升高。对照组大鼠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大鼠以高果糖饲料喂养4周。测定对照组和高果糖组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血胰岛素(FSI)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尾套法测定收缩期血压(SBP),生化酶法测定甘油三酯(TG)。结果高果糖组大鼠2周后血压升高,4周后,除血压升高外血胰岛素、甘油三酯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而体重、每天平均饲料摄入量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高果糖饲料喂养的SD大鼠,具有典型的胰岛素抵抗伴高血压的特点,是研究胰岛素抵抗和高血压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高果糖饲料诱导的胰岛素抵抗伴高血压大鼠模型及其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建立胰岛素抵抗伴高血压动物模型并观察其特点。方法 用 6周龄的雄性SD大鼠。将大鼠分为 2组 ,正常组对照组 (n =35 )以碳水化合物 6 0 %、脂肪 11%、蛋白质 2 9%的普通标准饲料喂养 ;高果糖餐组 (n=35 )则改以果糖 6 6 %、脂肪 12 %、蛋白质 2 2 %的高果糖饲料喂养。用尾部测量法测定收缩期血压 (SBP) ;用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 (euglycemichyperinsulinemicglucoseclamp ,GC)技术评价胰岛素敏感性。结果  4周后两组体重、血压、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差异均有显著性 ;8周后 ,除以上差异外 ,高果糖餐组TG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升高 ,FFA、FINS也有TG一样的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 ,而糖耐量试验、每天平均饲料摄入量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高果糖餐喂养的SD大鼠 ,具有典型的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的特点 ,是研究胰岛素抵抗和高血压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SD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建立SD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方法选SD大鼠,先喂以高脂高果糖饲料4周,导致胰岛素抵抗,继以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眈)(30mg/kg)腹腔注射1次,2周后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结果高糖高脂饮食后4周,大鼠出现胰岛素抵抗和高脂血症。注射STZ后,大鼠血糖,血胰岛素升高,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结论本实验为糖尿病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果糖饮食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果糖饮食诱导构建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大鼠模型。SD大鼠用普通标准饲料适应性喂养1w后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浓度。按大鼠体重分层随机抽出10只为对照组(C组),继续用普通标准饲料喂养;其余50只为IR模型组(IR组),用高果糖饲料喂养,两组大鼠均分笼喂养10周,其间每2周测体重、血压及空腹血糖(FBS);于第4、8、10周断尾取血检测FINS浓度,比较所得数据。结果:对照组大鼠FBS、FINS及胰岛素抵抗(HOMA—IR)均无明显变化;IR组大鼠FBS、FINS及HOMA—IR呈进行性升高趋势。结论:高果糖饮食与胰岛素抵抗明确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氯沙坦和替米沙坦对X综合症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果糖饲料饲养两肾一夹SD大鼠4周,诱导建立X综合症模型,实验随机分为正常组;两肾一夹肾性高血压组;果糖组;果糖饲养两肾一夹肾性高血压组;氯沙坦组和替米沙坦组.每周检测各组尾动脉收缩压,于12周末采血测定各组血糖、血脂、血胰岛素水平,同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 氯沙坦组与果糖饲养两肾一夹肾性高血压组对比,氯沙坦降低了收缩压(P<0.01)、空腹血糖(8.01 mmol/L比13.81 mmol/L,P<0.01)、甘油三酯(0.88 mmol/L比1.53 mmol/L,P<0.01)、总胆固醇(0.79 mmol/L比1.57 mmol/L,P<0.01),升高了胰岛素敏感指数(-5.71比-6.40,P<0.05);而替米沙坦组与果糖饲养两肾一夹肾性高血压组对比,替米沙坦降低了收缩压(P<0.01)、空腹血糖(8.52 mmol/L比13.81 mmol/L,P<0.01)、血胰岛素(28.66MIu/L比37.69MIu/L P<0.05)、甘油三酯(0.63 mmol/L比1.53 mmol/L,P<0.01)、总胆固醇(0.99mmol/L比1.57 mmol/L,P<0.01),升高了胰岛素敏感指数(-5.50比-6.40,P<0.05)、高密度脂蛋白(1.03 mmol/L比0.78 mmol/L,P<0.05).结论 氯沙坦和替米沙坦能降低X综合症大鼠的血压,减轻胰岛素抵抗,纠正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大鼠心肌脂联素(APN)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只,予普通饲料喂养8周;胰岛素抵抗组(IR组)10只,高果糖饮食喂养8周;罗格列酮组(RSG组)10只,高果糖饮食喂养8周+罗格列酮3 mg/(kg·d)灌胃4周.所有大鼠喂养第8周末采血测定空...  相似文献   

7.
17-β-雌二醇抑制去卵巢胰岛素抵抗大鼠血管重构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17-β-雌二醇对高果糖诱导的去卵巢胰岛素抵抗大鼠血管重构的影响. 方法 将48只成年雌性SD(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17-β-雌二醇替代组、溶媒对照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大鼠普通饲料喂养8周;模型组大鼠卵巢切除后,高果糖饲料喂养8周诱导胰岛素抵抗的产生;17-β-雌二醇替代组大鼠卵巢切除后,高果糖饲料喂养同时给予17-β-雌二醇(30 μg/kg体重)每天皮下注射;溶煤对照组大鼠卵巢切除后高果糖饲料喂养8周,同时每天给予30 μL/kg体重的无水乙醇皮下注射.实验8周末检测各组大鼠收缩压、血清雌二醇,空腹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大鼠放血处死后甲醛固定主动脉和肠系膜小动脉,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主动脉和肠系膜小动脉重构的指标:内径、中膜、中膜/内径、中膜横截面积.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收缩压、空腹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显著性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性降低,肠系膜小动脉内径减小,中膜和中膜/内径比值增加,而主动脉未见明显改变;17-β-雌二醇替代逆转上述改变. 结论 17-β-雌二醇能抑制高果糖诱导的去卵巢大鼠胰岛素抵抗和肠系膜小动脉重构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比较高脂饲料诱导Wistar和SD两种品系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的异同,为此类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及药物的研发提供动物实验平台。方法:Wistar大鼠和SD大鼠,随机分为Wistar N组(全价普通颗粒饲料),Wistar HFD组(合成高脂饲料),SD N组,SD HFD组。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制备胰岛素抵抗模型,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连续喂养8 w。每周大鼠称重1次。实验结束后,检测血清中GLU、INS、CHO、TG、LDL-C水平,计算ISI、IRI。结果:8 w后,Wistar大鼠和SD大鼠均表现出糖耐量减低、血清INS水平升高、ISI降低、IRI升高,且伴有明显的血清脂质代谢紊乱,表明两种品系大鼠经高脂饲料喂养8 w后均能形成显著的胰岛素抵抗模型。但Wistar大鼠糖耐量降低、IRI增加较SD大鼠明显(P<0.05,P<0.01)。结论:高脂饲料喂养两种品系大鼠均可诱导形成胰岛素抵抗模型,Wistar大鼠较SD大鼠更易诱发形成胰岛素抵抗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不同饮食喂养大鼠,观察大鼠产生胰岛素抵抗(IR)的情况,同时观察大鼠游离脂肪酸(FFA)的变化。方法:分别以普通饲料、高糖饲料、高脂饲料、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大鼠8周后,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对大鼠胰岛素抵抗程度进行评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游离脂肪酸,测量大鼠体重、附睾脂肪垫重量。结果:高脂饲料、高糖高脂饲料组大鼠产生胰岛素抵抗,普通饲料、高糖饲料组未出现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组大鼠游离脂肪酸明显高于非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抵抗组大鼠体重及附睾脂肪垫重量明显高于非胰岛素抵抗大鼠。结论:高脂饲料、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大鼠8周可成功地诱导大鼠产生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的产生可能与肥胖、高游离脂肪酸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大鼠,探讨建立肥胖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的适宜条件和时间。方法 将45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对照组和高脂饲料组(脂肪供能比为45%), 喂养4周后剔除高脂饲料组肥胖抵抗(obesity resistance,OR)大鼠,肥胖(obese,OB)大鼠继续喂养至12周。分别于4、8、12周末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12周末检测胰岛素释放、内脏脂肪、胰腺、肝脏等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高脂饲料组大鼠的体质量比对照组高17.8%(P=0.001),肥胖成模率为67.6%~78.4%,OB大鼠出现糖耐量降低,OGTT 120 min血糖比对照组高27.5%(P<0.001),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比对照组高8.3%(P=0.037),79.3%的大鼠出现肥胖胰岛素抵抗;喂养8周时,OB大鼠体质量比对照组高30.4%(P<0.001),OGTT 60 min和120 min血糖分别比对照组高35.6%(P<0.001)和36.4%(P<0.001),AUC比对照组高21.7%(P<0.001),100.0%大鼠出现肥胖胰岛素抵抗;喂养12周时,OB大鼠体质量比对照组高36.9%(P<0.001),OGTT 60 min和120 min血糖分别比对照组高24.8%(P=0.001)和34.6%(P<0.001),AUC比对照组高16.1%(P=0.019),93.3%的大鼠出现肥胖胰岛素抵抗。胰岛素释放实验显示,高脂饲料组各时间点血清胰岛素均高于对照组,120 min时胰岛素浓度是对照组的6.3倍(P=0.008),胰岛和肝脏出现病理改变。结论 使用脂肪供能比为45%的高脂饲料喂养6周龄SD大鼠4周后淘汰OR大鼠,OB大鼠中出现糖耐量异常,8~12周后成模率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糖、脂代谢异常的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制订膳食治疗措施提供基础。方法:SD雄性大鼠30只,体质量(210±10)g,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15%果糖水配合高脂饮食,对照组采用普通饲料,喂养10周,期间检测体质量、体长、腰围、空腹血糖及血清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胰岛素水平。结果:试验8、10周,观察组大鼠体质量、Lee's指数和空腹血糖、T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DL-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4、8、10周,观察组大鼠腰围均大于对照组(P<0.05~P<0.01),空腹胰岛素和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大鼠中12只达到中心性肥胖标准,11只达到高TG标准,11只达到低HDL-C标准,12只大鼠出现高血糖。综合以上指标,4只大鼠分别有两项或三项指标未达到标准,成模率为73.3%(11/15)。结论:15%果糖水配合高脂饮食可在较短时间内诱导构建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2.
Wistar大鼠代谢综合征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构建、评价高脂高盐膳食诱导的代谢综合征大鼠动物模型。方法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普通膳食和高脂高盐膳食。然后每2-4周观测一次体重、血压和血糖,24周后进行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和正常葡萄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并观测血脂、内脏脂肪量和体长。结果模型组的体重、内脏脂肪、血压、胰岛素、甘油三脂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并表现出显著的胰岛素抵抗。结论给大鼠高脂高盐膳食可诱导出符合或接近临床的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大鼠代谢综合征(MS)模型并了解其心功能和心肌组织结构的变化特征,为其干预治疗研究提供实验平台.方法 雄性SD大鼠尾静脉推注20 mg/kg STZ后高脂饲料喂养6周并予0.04%L-NAME 和10%果糖混合溶液饮用,观察大鼠MS基本特征的变化.6周后处死大鼠并采用离体心脏功能实验评价心功能,HE染色及免疫...  相似文献   

14.
参芪复方合剂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参芪复方合剂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建立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参芪复方组给予参芪复方合剂,8周后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和瘦素(LP),计算稳态模型抵抗指数(HOMA—IR)值。结果 高脂肪饲料组较对照组FINS、LP和HOMA—IR显著升高,FBG无明显变化;高脂肪饲料组大鼠LP与FINS、HOMA—IK显著正相关;参芪复方组大鼠HOMA—IR、FINS和LP显著降低;参芪复方组较二甲双胍组胰岛素、IR值和瘦素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高脂肪饲料喂养SD大鼠4周能形成IR大鼠模型,并伴有高瘦素血症。参芪复方合剂能有效改善大鼠IR。  相似文献   

15.
田淇元  刘莉  刘丰 《当代医学》2011,17(12):4-5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减对代谢综合征(Ms)大鼠内脏脂肪组织中内脏脂肪素(visfatin)mRNA表达及血清visfatin水平;探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MS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0)和实验组(n=50)。实验组采用高盐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诱导实验性M8大鼠模型。实验组50只SD大鼠造模成功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10)、黄连温胆汤加减高剂量组(n=10)、黄连温胆汤加减低剂量组加减(n=10)和西药(盐酸二甲双胍)对照组(n=10),空白组、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分别灌胃给药四周后,RT-PCR检测内脏脂肪组织visfatin mRNA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visfatin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内脏脂肪组织visfatinmRNA表达及血清visfatin显著增高(p〈0.01);黄连温胆汤加减高剂量组visfatinmRNA表达及血清visfatin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加减能降低大鼠内脏脂肪组织visfatin mRNA的表达及血清visfatin水平,可能是其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t,IR)大鼠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l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8周;胰岛素抵抗组(IR组):高果糖饲料喂养8周;罗格列酮组:高果糖饲料喂养8周,后4周加用罗格列酮处理。8周末测定各实验组的空腹血糖、血胰岛素、血清sICAM-1和sVCAM-1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R组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增加;罗格列酮能显著降低IR大鼠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结论 罗格列酮能抑制IR大鼠黏附分子的产生,有助于防治IR所致的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发病过程类似人类2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并观察其肾脏和主动脉的病变特点。方法8周龄SD大鼠高脂、高糖饮食一个月后给予小剂量STZ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于成模后4周及8周观察血管功能指标和肾脏功能指标,并对肾脏和血管的病理改变进行观察。结果模型组于成模后4周及8周出现高血糖、高血脂、胰岛素抵抗、肾功能改变和血管功能改变。肾脏光镜下见肾小球内皮及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管水肿,管腔内有大量蛋白管型和细胞管型;肾盂区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动脉血管电镜下见内皮细胞局部损伤严重;内皮细胞与内弹力板连接处空隙增加等。结论用高脂高糖饮食加小剂量STZ腹腔注射可成功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4周及8周后观察肾脏及大血管相继出现病变,是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