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丝虫病是我国《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提出要限期消灭的常见寄生虫病,它严重影响劳动人民的身体健康。为了提高防治效果,丝虫病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有其重要的实践意义。我院寄生虫学教研组在长爪沙鼠体内培育人体周期型马来丝虫的成功,这对丝虫病的病理形态和发病机理的研究无疑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对长爪沙鼠在接种周期型马来丝虫感染蚴后不同时期所做的剖检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初步地小结了周期型马来丝虫在长爪沙鼠体内引起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
3.
4.
5.
6.
《遵义医学院学报》1978,(1)
丝虫病是我国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我国用海群生治疗丝虫病自1948年开始至今近30年。但由于其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且在治疗过程中引起一些治疗反应,特别对马来丝虫病的反应更大,为普治带来很大困难,直接影响送走丝虫这个“瘟神”的进程。为寻找抗丝虫的新药,近年来国内、外用感染了棉鼠丝虫(Litomosoides carinil)和魏氏盖头丝虫(Dipetalonema viteae)的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Striebel,1976)及感染了棉鼠丝虫的棉鼠(Sigmodon hispidus)(上海寄生虫病研究所,1975)进行抗丝虫药物筛选的实验研究。我组于1977年利用人工感染了周期型马来丝虫的长爪沙鼠对 相似文献
7.
8.
我室为开展丝虫病免疫诊断研究的需要,参照遵义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1977)用周期型马来丝虫实验感染长爪沙鼠的操作方法于1979年6月—1981年12月先后感染本室饲养的长爪沙鼠29只,在感染的过程中,根据我们的实践,将操作技术进行了一 相似文献
9.
10.
用马来丝虫冰冻切片抗原的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10只经马来丝虫感染蚴感染的长爪沙鼠血清,结果6只腹腔液内查出微丝蚴的沙鼠,IFAT呈阳性反应;4只腹腔液内未查到微丝蚴的沙鼠中,3只IFAT阳性,1只阴性。表明沙鼠实验感染或与人体自然感染后一样,只要感染蚴进入宿主体内,多可激发宿主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钩虫病防治运动的深入,迫切需要建立人体钩虫动物模型。自吉田幸雄、长花操等对幼犬感染人体两种钩虫获得完全发育后,我所于1965年也获得十二指肠钩虫在幼犬体内的完全发育。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认为激素可提高动物易感性,延长虫体在宿主小肠内的寄生时间,并证实有少量美洲钩虫可在金地鼠,家兔等动物体内发育成熟,但十二指肠钩虫则无在此类动物感染成功的记载,且上述模型均未 相似文献
13.
14.
15.
本实验观察了采用不同种的保护剂(乙二醇、甘油溶液、DMSO)与不同的冷冻方法(孵育冷冻法、二步冷冻法)低温保存周期型马来丝虫成虫以及复苏后接种长爪沙鼠腹腔内戍虫继续存活的能力。实验表明以6%DMSO作保护剂和二步冷冻法获得的结果较满意。可以认为,所用的冷冻保护剂与冷冻方法是否适当是低温保存周期型马来丝虫成虫的关键。本方法简便易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 初步建立长爪沙鼠自发型高脂血症模型的血清脂蛋白琼脂糖电泳检测方法和肠菌PCR-DGGE检测方法,用于今后评价沙鼠高脂血症模型.方法 选取444只长爪沙鼠,按性别年龄分组后CO2麻醉,取血液及肝脏标本,用于血清转氨酶、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指标的检测以及肝脏病理学的观察,血清脂蛋白电泳(琼脂糖电泳)进行高脂分类;取小肠、盲肠内容物用PCR-DGGE技术进行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检查,同时参照人类的高脂血症分类标准,对高龄组(平均12.81月龄)个体进行了高脂血症的分型.结果 约有10%~30%高龄组沙鼠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TG、TC、血糖(GLU)等指标明显高于低龄组(平均4.72月龄)沙鼠.病理学检查发现,高龄组肝脏出现较为明显的脂肪变性,而低龄组鼠肝脏无异常发现.DGGE结果表明,高龄组与低龄组沙鼠呈现出不同的带谱,后者条带数明显多于前者.高龄鼠从血脂指标上可分为五种类型,以对应于人的Ⅱ a、Ⅱ b、ⅢⅡ、Ⅳ、Ⅴ.结论 高沙鼠的自发性高脂血症或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模型研究,琼脂糖电泳法和PCR-DGGE法或可作为评价高脂血症沙鼠模型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19.
长爪沙鼠又称沙土鼠(Mongolian gerbil),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哺乳纲,啮齿目,仓鼠科,沙鼠亚种,沙鼠属[1],主要分布在我国内蒙古及毗邻省区的草原地带[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