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笔者报告了1975~2008年本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RMM)23例。对23例ARMM患者分别行根治性切除术(Mile’s术)和局部切除术及冰冻治疗,术后并辅以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19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5年。随访结果,Milers术组中位生存期为25.4个月,局部切除组及冰冻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作者认为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是早期治疗。并对ARMM的病因、临床诊断及其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MM)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方法收集11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11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中男4例,女7例;年龄34~75岁,平均55.8岁。镜检示肿瘤结构复杂,细胞形态多样,瘤细胞由上皮样、梭形及未分化小细胞等多种细胞构成。免疫组化标记瘤组织HMB45、S-100和Vim(+)。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相比具有不同的组织形态学特征,通常诊断较困难。HMB45和S-100是恶性黑色素瘤较为敏感的标记物,与Vim和CK联合应用有助于与肛管直肠其他原发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3.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蒋谦  周建农  许发培 《江苏医药》1999,25(8):598-598
我院自1992年至1998年共收治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16例,均行手术并病理确诊。现就!临床及病理特点、诊治体会及预后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6例中男3例,女13例。年龄25~72岁,中位年龄555岁。占同期直肠肛管恶性肿瘤093%。二、肿瘤部位肿瘤位于直肠下段6例,肛管8例,均距肛门6cm之内,另2例因外院已做切除,部位木明。三、临床表现ic例以便血,6例以肛门或突出肛门肿物为第一症状;其它尚有如肛口疼痛,大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感等。出现第一症状至确诊时间l~12个月。就诊时直肠阴道疾1例,远处转移7例。四、病理类型章…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误诊原因,避免误诊误治,从而为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4年2月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6例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所有病理标本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临床误诊痔疮3例、息肉1例,肿瘤2例.肿物镜下形态主要表现实性片状或腺泡状结构,瘤细胞呈上皮样或梭形形态,导致误诊为肛管直肠低分化腺癌有4例,1例考虑为低分化鳞癌;总体病理误诊率达83.3%.随后免疫组化黑色素瘤特异性抗体S-100、Melan-A、HMB-45均为阳性.随访患者6例,例1至例5分别于30、42、26、46、52个月后死亡,例6患者术后拒绝化疗,28个月后死亡.结论 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罕见,且组织形态多变,容易误诊为其他恶性肿瘤.随访发现,肿物大者、浸润深度、伴有淋巴结转移者及不接受化疗和生物治疗者生存期明显缩短.目前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晚期患者采用化疗联合生物治疗以提高患者预后,但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7.
肛管直肠黑色素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管直肠黑色素瘤首都医学院附属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100020)杨翔吴天鸣石民生肛管直肠区原发性黑色素瘤(melanoma)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的疾病。自Moore于1857年介绍第一例以来,国外文献虽有数百例之多,但国内仅报道30余例。我院外科十年...  相似文献   

8.
李桂梅  张佃乾 《江苏医药》2002,28(7):540-540
例 1,男 ,5 4岁 ,因大便带鲜血 6个月就诊 ,拟痔核在门诊摘除。病理检查示恶性黑色素瘤 ,遂行直肠癌根治术。连肛门的肠管一段 ,长 34 0cm ,周径7 8cm ,肛门齿状线与直肠粘膜交界处见一粗糙面1 0cm× 0 8cm ,距齿状缘 3cm处有一肿块 3 5cm×2 3cm× 2 0cm。切面灰白 ,肌层结构存在 ,肠系膜找到芝麻至黄豆大小淋巴结 3枚。例 2 ,女 ,5 2岁 ,因便血、大便习惯改变伴消瘦4 0天就诊。结肠镜活检示恶性黑色素瘤后行直肠癌根治术。连有肛门的肠管一段长 15 0cm ,周径7 5cm ,齿状线与肠壁交界处见一肿块 ,大小 1 2cm× …  相似文献   

9.
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AMM)占皮肤所有黑色素瘤的0.2%,占肛管直肠恶性肿瘤的0.5%。常见发生部位是肛管,少数发生于皮肤。本病以老年人多见,男女患病率无明显差异。现将我院2012年收治的1例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综合治疗方案。方法:2009年11月—2010年12月采用外科治疗联合生物免疫治疗对6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实施综合治疗并密切随访。结果:随访12~24个月,6例均存活,其中1例术后第4个月发生肝转移,余5例均未见复发转移。结论:外科治疗联合生物免疫治疗可作为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综合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86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86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在光镜下分析形态,采用VETENA自动免疫组化仪作相关抗体标记。结果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形态多样,可梭形、上皮样、未分化,可有或无色素,所有病例均表达HMB45、S-100、MelanA细胞抗原。结论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异质性很高的软组织肿瘤,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仍待深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及生物学行为特征。方法从临床特点、病理类型、生长方式、侵袭深度、细胞增生程度等方面观测24例恶性黑色素瘤的生物学行为,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恶性黑色素瘤病理类型与肿瘤侵袭深度、细胞增生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肿瘤侵袭深度的增加、向结节型生长的演进,应高度警惕恶性黑色素瘤的转移复发。结论明确恶性黑色素瘤的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对临床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郭胜  芦佳娜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4):3693-3694
目的分析眼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40例眼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进行HMB-45、S-100鼠抗人单克隆抗体HE和免疫组化染色,并对患者一般资料、肿瘤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发生在葡萄膜25例、眼表组织8例、眼眶继发性肿瘤4例、眼睑皮肤2例、泪囊1例。病理分型:梭A细胞型13例、梭B细胞型12例、混合细胞型10例、上皮细胞型2例、其他类型3例。40例患者S-100均呈强阳性。HMB-45呈强阳性20例,中等阳性18例,弱阳性2例。所有患者随访2年,各病理学类型扩散率或复发率:梭A细胞型7.7%(1/13)、梭B细胞型0.0%、混合细胞型10.0%(1/10)、上皮细胞型50.0%(1/2)、其他类型33.3%(1/3),其他型及上皮细胞型的肿瘤扩散率或复发率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x^2=12.46,P〈0.05)。〈50岁组28例,≥50岁1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0,P〈0.05);男性22例,女性18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0,P〉0.05)。结论眼部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葡萄膜和眼表组织,以梭形细胞型最常见,其他型及上皮细胞型黑色素瘤扩散率或复发率较高,该病恶性程度高,应重视其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阴道结节性恶性黑色素瘤(VNMM)液基细胞学病理,阐述黏膜型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机制并总结其形态特征,为无创性术前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病理科于2021年11月收集的1例被诊断为VNMM的临床资料、液基细胞学涂片、免疫细胞化学及组织学对照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VNMM病人,女性,52岁,阴道镜下见蓝色结节状肿物。液基细胞学见大量单个散在的肿瘤细胞,成团的肿瘤细胞团排列松散。特征性的细胞形态包括横纹肌样瘤细胞、双核及多核肿瘤细胞、八字状核细胞、核内包涵体及大而明显的核仁。部分肿瘤细胞胞质内散在黑色素颗粒。结论 阴道恶性黑色素瘤可以结合蓝色的外观、液基细胞学形态特征及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明确诊断,为临床提供无创性术前诊断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免疫组织化学在黏膜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D56,CD95,Ki-67,p53,bcl-2,HMB45和S-100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旨在提高黏膜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诊断率,减少误诊和漏诊,并为临床估计预后、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客观指标。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技术,对48例黏膜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进行标记和分析。结果HMB45与S-100的阳性率分别是100%和85%(41/48)。CD56的阳性率为92%(44/48),在转移灶与原发病例中,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95的阳性率为85%(41/48),其中11例有淋巴结转移病例,阳性率达100%,Ki-67与p53阳性率是79%(38/48)和58%(28/48)。Ki-67的阳性分布与CD95基本一致。bcl-2的阳性率为40%(19/48)。p53和bcl-2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阳性率与CD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56在黏膜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中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CD95(Fas)与Ki-67的表达对判断恶性黑色素瘤浸润范围及淋巴结转移状况和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Pembrolizumab是抗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的单克隆抗体,可与PD-1结合,抑制PD-1与其配体结合,从而激发机体的抗肿瘤作用.在多项临床试验中,Pembrolizumab能显著延长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期,因而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不可切除或已转移的恶性黑色素瘤.此文对Pembrolizumab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复方亚甲蓝在肛肠术后镇痛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亚甲蓝为主,配制长效镇痛剂进行临床应用.观察镇痛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无痛及Ⅰ度疼痛158例,占85.41%,Ⅱ度疼痛21例,占11.35%,Ⅲ度疼痛6例,占3.24%,总有效率为96.76%.结论 亚甲蓝长效镇痛剂用于肛门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16与Ki-67在恶性黑色素瘤和皮内痣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05年5月至2012年8月病理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的患者31例,所有患者由2位主任医师再次复查确诊。同时选取30例皮内痣患者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恶性黑色素瘤及皮内痣组织中P16与Ki-67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在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P16与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皮内痣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其他病理参数无关(P〉0.05);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P〉0.05)。P16的表达与Ki-67的表达呈负相关(r=-0.453,P〈0.05)。结论联合检测P16与Ki-67对恶性黑色素瘤和皮内痣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