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目的观察用膈俞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肝癌介入术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 20例肝癌介入术后出现顽固性呃逆患者,行双侧膈俞穴位针刺,并每穴注入阿托品0.125mg。结果 1次治疗后痊愈15例,2次治疗及3次治疗后痊愈各2例。4次治疗后痊愈1例。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膈俞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肝癌介入术后顽固性呃逆有良好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针刺足三里穴治疗单纯性呃逆2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以针刺足三里,治疗因一过性胃肠功能障碍引起的单纯性呃逆患者2 9例,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男11例,女18例,12~6 4岁,病程2h~2d ,均为单纯性呃逆。我们取足三里穴常规消毒,直刺2寸,强刺激1~2min ,边捻转提插边询问患者局部针感,然后留针5min ,让患者注意针感。一次未止者1h后再针,可连针2~3次。一般针单侧足三里,对呃逆较频者可针双侧。以针3次以内呃逆停止为有效,针3次后呃逆未止为无效。本组有效2 7例,其中针1次2 0例,针2次7例,无效2例。2 讨论:中医认为呃逆是因胃气上逆所致,和胃降逆为本症的主要治法。足三里穴乃胃经之合穴…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90例中 ,男 74例 ,女 16例。年龄 19~ 30岁 4 8例 ;31~ 4 0岁 16例 ;4 1~ 50岁 10例 ;51~ 6 0岁 7例 ;6 0岁以下 3例。发病时间 :1~ 3个月 4 1例 ;3~ 6个月 2 3例 ;6个月~ 1年 14例 ;1~ 2年 7例 ;4年 4例 ;7年 1例。病程较长的慢性病人治疗前均采用过其他内服外用药 ,疗效欠佳。针具 :针柄为较粗的不锈钢柄 ,直径约为 0 .4~0 .5Cm,长约 8~ 10 cm;针尖呈细圆锥形似赤医针样。治疗方法 :位于腰骶脊旁开两侧俞穴 (肾俞 ,大肠俞 ,关元俞 ,小肠俞 ,膀胱俞等 )部位上 ,每边选 5~ 6个穴位 ,常规碘酒、酒精消毒后 ,每穴点刺…  相似文献   

4.
我科于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使用针刺拔罐加负离子紫外线喷雾治疗早期带状疱疹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458例均为带状疱疹早期的住院病人 ,男 195例 ,女 2 63例 ,年龄 18~ 72岁。均有典型带状疱疹临床表现 ,但水疱未破溃。其中治疗组 2 2 9例 ,对照组 2 2 9例。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针刺拔罐加负离子紫外线喷雾配合阿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单用阿昔洛韦静脉滴注。阿昔洛韦针 5~ 10 m g/ kg,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 2 50 ml中静滴 ,1日 2次。针刺拔罐选择背部大椎、肺俞、心俞、膈俞、肝穴等穴位 ,常规消毒皮肤…  相似文献   

5.
笔者于 1 999年 1月~ 2 0 0 2年 2月应用 65 4 - 2内关穴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 1 9例 ,取得良好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 1 9例 ,男 1 2例 ,女 7例 ,年龄 2 6~ 72岁 ,平均 47岁。呃逆发作时间 1天~ 3个月。均经屏气 ,刺激咽喉 ,应用胃复安、阿托品、尼可刹米等治疗无效。原发病 :脑血管意外 3例 ,胃十二指肠疾病 4例 ,术后呃逆 2例 ,肝硬化 1例 ,肝癌 1例 ,原因不明 8例。2 治疗方法常规消毒内关部位 ,取普通注射器针头 ( 5号 )抽吸 65 4 - 2针 1 0 mg( 1 ml)作内关穴注射。垂直进针0 .5~ 1寸 (同身寸 ) ,用捻转提插手法 ,当患者…  相似文献   

6.
我院1987年应用持续颈部硬膜外麻醉治疗顽固性膈肌痉挛3例,现报告如下:例1 王×,入院前5日午夜无诱因突发持续性呃逆,每分钟4~8次,每次持续时间3~8秒。例2 段×,治疗前4日出现顽固性呃逆,每分钟8~10次,每次持续2~3秒钟.例3 黄×,15日前无诱因持续性呃逆,每分钟6~10次,每次持续时间2~4秒.治疗方法:选颈6~7间隙或颈7~1间隙穿剌,确定在硬膜外腔后置管4cm,注入0.5%布比卡因和2%利多卡因混合液10ml,5分钟后呃逆减轻,10~15分钟呃逆停止.  相似文献   

7.
<正> 自1978年至1984年用电针治疗顽固性呃逆12例,效果满意。12例均为男性,年龄23~59岁。亚急性重症肝炎7例,慢性重症肝炎2例,肝炎后肝硬化1例,肝癌1例,急性黄疸型肝炎1例。穴位通常用内关、合谷,疗效不佳时加膈俞。针刺得气后,将脉冲式电针器上的两根输出导线分别连接在已刺入的两根针体上,拨动治疗开关,给较强刺激。奏效时间1~6分,多数经3~4次电针治疗,呃逆不再发作。作者指出,重症肝炎一旦出现呃逆,应尽早行电针治疗。顽固性呃逆电针时,可留针15~30分钟,2  相似文献   

8.
纳络酮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呃逆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膈肌的痉挛性收缩 ,顽固性呃逆影响了病人的日常活动。笔者采用纳络酮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顽固性呃逆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2例 ,男 15例 ,女 7例 ,年龄 2 9岁~ 6 7岁 ,平均年龄 5 1岁。其中原发病为脑卒中 18例 ,胃部疾病 3例 ,其他疾病 1例。呃逆持续时间 12 h~ 48h。1.2 治疗方法 :用注射器抽取盐酸纳络酮注射液 0 .8mg,选足三里穴和内关穴 ,垂直进针约 3.0 cm,当局部产生酸胀感后缓慢注射药物 ,注射完毕后局部按摩 5 min~ 10 min。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 :治疗 1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膈俞穴埋针对原发性及继发性高血压的即刻降血压效果及持续疗效。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继发性高血压患者20例,于晨起8∶00-8∶30行膈俞穴埋皮内针,首先记录患者针刺前血压,然后在患者埋针当日9∶00、15∶00,埋针后第3天10∶00及第5天10∶00分别测量并记录血压值。每周治疗5 d,休息2 d,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个疗程于埋针第1天0.5 h、6 h后、第3天及第5天收缩压及舒张压较埋针前均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疗程内收缩压及舒张压较埋针前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于埋针第1天0.5 h、6 h后、第3天及第5天收缩压及舒张压较埋针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疗程内收缩压及舒张压较埋针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膈俞穴埋针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可降低即刻血压,又可维持降血压效应,起到长期平稳降血压作用,对于继发性高血压同样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且作用持久。  相似文献   

10.
笔者近年来治疗支气管哮喘息者35例,经用甲氰咪胍加2%利多卡因作穴位注射,取得了97.1%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资料共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20至30岁18例,30至40岁10例,40至65岁7例。病程最短4年,最长30年,平均17年。2治疗方法2.1药物及剂量:甲氰咪胍0.4(4ml),2%利多卡因0.1(1ml)。2.2选穴:天突、定喘、肺俞、肾俞。2.3注射方法:用5ml注射器,6针头,抽吸甲氰咪胍4ml,2%利多卡因1ml共得混合液5ml,分别在上述穴位处常规皮肤消毒后,天突穴进针到皮下后再向胸骨后方平刺进针约1cm,抽吸无回血,…  相似文献   

11.
笔者近几年采用针刺疗法治疗糖尿病 1 1例 ,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例中男 8例 ,女 3例 ,40岁以上 1 0例 ,1 6岁以下 1例。病程 2~ 9年 ,临床均有“三多一少”症状。 1型 4例 ,2型 7例。2 治疗方法2 .1 取 穴 月萃俞、腕骨、脾俞、足三里。随证配穴 :上消 (嗜饮 )加承浆 ,中消 (多食善饥 )加胃俞、中脘 ;下消 (多尿 )加复溜。口干加金津玉液 ,血糖过高加太白、列缺 ,腹胀泄泻加灸天枢 ,四肢酸痛加灸曲池、阳陵泉。2 .2 治 法 主穴中背俞穴用弱刺激 ,不留针。其余诸穴均用中强刺激 ,得气后留针 1 5min,隔日 1次 ,1 0次为 1疗程。治…  相似文献   

12.
我院于 1 996年~ 2 0 0 2年 1月对收治的肾绞痛患者采用黄体酮针穴注治疗 ,效果尚好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肾绞痛 91例随机分成 A、B两组 ,A组 5 2例 ,男 32例 ,女 2 0例 ,单纯输尿管结石 40例 ,同时有肾及输尿管结石 1 2例 ,结石直径 0 .4~ 1 .1 cm。 B组 39例 ,男 2 1例 ,女 1 8例 ,单纯输尿管结石 30例 ,同时有右肾及输尿管结石 9例 ,结石直径 0 .4~ 1 .2cm。2 治疗方法A组用杜冷丁针 5 0~ 70 mg肌注 ,同时加用非那根针 1 2 .5 mg及阿托品针 0 .2 5 mg肌注。B组于患侧小腿后部承山穴 ,针刺有酸麻痛等感觉后肌注注射黄体…  相似文献   

13.
一、取穴:以八髎、三阴交、长强为主穴,足三里、腰俞、大肠俞、小肠俞、肾俞为配穴。八髎和三阴交每次均取之,其余穴位轮换采用。主穴用强刺激,配穴用中等度刺激,不留针,每日针刺一次。治疗小儿脱肛31例,年龄在7个月至6岁,发病时间在2~4个月4例,余均在一个月内。22例经针刺1~4次治愈,8例经5~7次治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足三里、内关和合谷注射小剂量山莨菪碱结合足三里、合谷、内关、膈俞、膻中、中脘针炙法治疗呃逆的效果.方法 51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6例.两组均行足三里、合谷、内关、膈俞、膻中、中脘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足三里、内关和合谷注射小剂量山莨菪碱.结果 治疗组20例患者治愈,5例患者有效,对照组11例患者治愈,15例患者有效.治疗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并无显著差异.结论 足三里、内关和合谷穴注射小剂量山莨菪碱结合足三里、合谷、内关、膈俞、膻中、中脘针炙法治疗是一种治疗呃逆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我们对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并发急性穿孔的病人 ,采用病灶切除加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治疗 12例病例 ,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男 8例 ,女 4例。年龄 18~ 4 6岁。发病时间至手术时间为 6~ 2 5h。均有上腹突然剧痛、板状腹。均行立体腹部平片检查 ,有膈下游离气体者 8例 ,另 4例首次拍片阴性 ,经胃管内注入气体 2 0 0~ 30 0ml,变动体位后拍片有 3例出现膈下游离气体。腹穿 2例中有 1例抽出脓汁。既往有胃病史者 7例。2 手术方式剖腹寻找到病灶 ,均选择位于前壁、穿孔直径在0 3~ 0 6cm者 ,距穿孔边缘约 0 2~ 0 5cm将病灶梭…  相似文献   

16.
丙戊酸钠片治疗呃逆2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呃逆在临床治疗中常见 ,现收集本院 1992~2 0 0 2年脑血管意外后顽固性呃逆 2 2例 ,予丙戊酸钠片治疗 ,疗效显著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2 2例 ,男 15例 ,女 7例 ,年龄 6 5~ 78岁 ,平均 72岁。全部病例膈下B超 ,胸部CT未见异常 ,颅脑CT复查 ,均为陈旧性梗塞或出血灶。1 2 治疗方法  2 2例试用胃复安针 ,利他林针 ,鼻咽刺激法治疗未见明显效果 ,改用丙戊酸钠片 0 2g每天 3次 ,治疗 3天后 ,呃逆未见明显好转者加大剂量至早、中、晚分别为 0 2g、0 4g、0 4g。1 3 结果  10例治疗 4天 ,7例治疗 5天 ,5例治疗6…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资料100例患者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6~65(其中21~42岁者占多数)。全部为初发、尚未化脓的病例。治疗方法:①穴位刺血:穴取患侧耳尖、攒竹,如两眼同病,可取双侧穴位。于穴区常规消毒后,以半寸较粗之毫针点刺瓦尖1~2分深,捏挤出血5~8滴,继以左手拇、食二指将撤竹穴区皮肤捏起,亦以半寸较粗之毫针点刺之,深约2~3分,捏挤出血5~6滴。③穴位针刺:穴取暖侧脾俞、胃俞,四穴均由上至下斜刺8分~1寸,使针感向下传导,得气后施以捻转泻法,不留针。每日治疗1次,连续3次。疗效标准:经1~3次治疗后,疼痛消失,局部充血…  相似文献   

18.
我院近年来 ,用葡萄糖酸钙加山茛菪碱治疗顽固性呃逆 ,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97年 2月至 1998年 2月 ,我院收治顽固性呃逆病人共 2 6例 ,其中男性 16例 ,女性 10例。年龄 30~ 79岁 ,呃逆时间最短 4 8小时 ,最长 7天。住院后 ,血生化检查、血钙全部偏低 ,为 1.60~1.90 / mmo I/ L。本院血钙正常范围为 2 .0 8~ 2 .60 /mmol/ L。治疗组 :2 0例病人进院后 ,用 10 %葡萄糖酸钙10 ml,加 10 %等量葡萄糖 ,静脉缓注 ,并肌注山莨菪碱 10 mg,1日两次。其中 12例病人 ,用葡萄糖酸钙和山莨菪碱后 ,呃逆迅速控制或减轻。 8例…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 65例 ,年龄 3~ 13岁 ,平均年龄 8岁 ;其中男 38例 ,女 2 7例 ;病程 1~ 2周 12例 ,l个月 10例 ,2~ 3个月 2 0例 ,6个月以上 2 3例 ;平均病程 4个月。治疗方法 :取穴瞳子、太阳、承泣、攒竹 ,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每穴挤出 3~ 5滴血液 ;然后用三棱针点刺肝、胆俞穴 ,每穴点刺 3~ 5处 ,让瘀血自然流出 ;而后用消毒干棉球擦去血迹 ,取中号玻璃火罐于穴位处拔罐 ,每次拔 2处 ,穴位处可拔出少量血液约为 5~ 10ml,局部留罐 10~ 15分钟 ,隔日拔 1次 ;最后用 30号毫针刺合谷、足三里、光明穴 ,采用平补平泻手法 ,留针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咽部术后,双扁桃体穴用清开灵注射液水针的方法,及针刺天柱穴和少商穴放血,减轻咽部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 先在双天柱穴进针1—1.5cm,然后用1ml注射器装5号针头,抽清开灵注射液2ml在双扁桃体穴,向扁桃体方向刺入2~3cm,先将针慢慢上、下提插3—5次,有酸胀感后,回抽无回血,将药液缓慢注入1ml,再用三棱针在双少商穴挑刺放血2~3滴即可。结果 术后4h针刺后疼痛减轻,可饮流质,口腔分泌物明显减少,第2天可进半流质,第3天可进软食,无流涎,疼痛基本缓解。结论 此方法简便,无副作用,且止痛效果好,有预防创面感染,减少粘连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