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眼针和体针对24 h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IRI)大鼠脑血流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与体针治疗CIRI机制的差异。方法:线栓法复制大鼠CIRI模型,将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4 h假手术组,24 h模型组,24 h穴区组,24 h体针组以及24 h穴区外组。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采用ZeaLonga评分法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脑皮层血流速度,Western Blot方法和RQ-PCR方法测定脑组织BDNF蛋白以及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穴区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脑皮层血流速度增加;脑组织BDNF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眼针组与体针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眼针与体针均具有改善大鼠24 h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脑血流速度增加以及脑组织BDNF表达上调有关,眼针与体针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邰东梅  樊立林  张威  马贤德  于丹  王莹  潘茜  王哲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5):1063-1066,后插3
目的:观察眼针与体针对72 h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IRI)大鼠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表达差异的影响,探讨眼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与体针的差异。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72 h假手术组、72 h模型组、72 h穴区组、72 h体针组、72 h穴区外组。脑缺血再灌注后72 h采用Zea Longa评分法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电镜下观察脑组织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脑组织AQP4蛋白,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方法以及测定脑组织AQP4mRNA表达。结果:与72 h模型组比较,72 h穴区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明显;穴区组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电镜下体积增大,核大,胞质丰富,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等肿胀明显减轻。脑组织AQP4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下调(P 0. 05)。眼针与体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眼针和体针都能改善大鼠72 h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与下调脑组织AQP4表达有关,两者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治疗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SD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眼针组。于再灌注24h后采用ZeaLonga评分法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缺血脑皮质BDNF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缺血脑皮质BDNF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24h后,眼针组大鼠神经行为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眼针组大鼠脑皮质BDNF mRNA的表达和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均有明显减少。结论眼针疗法能诱导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皮质BDNF表达水平,有利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损伤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眼针与体针对24 h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IRI)大鼠血清中SOD和MDA含量以及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眼针治疗CIRI机制与体针的差异。方法:线栓法复制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4 h假手术组、24 h模型组、24 h穴区组、24 h体针组以及24 h穴区外组。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采用ZeaLonga评分法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中SOD、MDA的含量,RQ-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脑组织ICAM-1 mRNA以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穴区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血清中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下降;脑组织ICAM-1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眼针组与体针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眼针与体针均能改善大鼠24 h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血清中SOD活性升高、MDA明显下降以及脑组织ICAM-1表达下调有关,眼针与体针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眼针和体针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IRI)大鼠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表达差异的影响,探讨眼针和体针治疗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差异。方法:线栓法制备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SD大鼠48只按照随机方法分为正常对照组,3 h假手术组,3 h模型组,3 h穴区组,3 h体针组,3 h穴区外组。脑缺血再灌注后3 h采用Zea Longa评分法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电镜下观察脑组织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方法测定脑组织AQP4蛋白,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方法测定脑组织AQP4 mRNA表达。结果:穴区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穴区组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电镜下体积增大,核大,胞质丰富,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等肿胀明显减轻。脑组织AQP4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眼针与体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眼针与体针均具有改善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与脑组织AQP4表达下调有关,眼针与体针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SD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眼针组4组。于再灌注72 h后采用ZeaLonga评分法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缺血海马组织BDNF 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缺血海马组织BDNF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72 h后,眼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眼针组大鼠海马组织BDNF mRNA的表达和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眼针疗法能提高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组织BDNF表达水平,通过促进神经元的修复发挥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神经营养素受体P75(P75NTR)的表达影响,探讨眼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复制MCAO大鼠模型后进行眼针刺激,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BDNF、TrkB、P75NTR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BDNF、TrkB及P75NTR表达上调;与模型组比较,体针组和眼针组BDNF、TrkB表达均上调,并且眼针组高于体针组(P〈0.01);P75NTR的表达下调,眼针组下调更明显(P〈0.01)。结论:眼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区BDNF和TrkB的表达,下调P75NT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时限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探讨TNF-α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并观察眼针对其干预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眼针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选取眼穴肝区、肾区、上焦区、下焦区,平刺,进针3mm,留针20min;分别于脑缺血再灌注后3、24、72h处死动物并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TNF-α蛋白表达。结果眼针组TNF-α在脑组织再灌注后3、24、72h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结论眼针疗法可以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组织TNF-α的表达,进而抑制由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炎症反应,发挥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眼针组。于再灌注72h后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采用RQ-PCR、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脑皮质BDNF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下降,脑皮质BDNF mRNA的表达和蛋白的表达上升(P<0·01)。结论:眼针能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皮质BDNF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眼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32只按随机数字表分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眼针组4组,每组8只。模型组及眼针组应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眼针组于脑缺血再灌注即刻、12 h及23.5 h,取肝区、上焦区、下焦区、肾区进行眼针治疗20 min。正常组未进行处理;假手术组插入栓塞线深度0.5 ~ 1.0 cm,其余同模型组。于再灌注即刻及24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右侧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再灌注即刻眼针组与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差别,再灌注24 h眼针组评分为1.50±0.53,与模型组3.13±0.64比较,明显下降(P<0.01);Westernblot检测海马组织BDNF蛋白表达为正常组0.71±0.02、假手术组0.70±0.04、眼针组0.69±0.04,与模型组0.37±0.03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各组大鼠BDNF mRNA表达趋势同蛋白表达。结论:眼针疗法能通过增加内源性BDNF的表达以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神经干细胞的修复,实现对脑缺血组织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张威  马贤德  王健 《辽宁中医杂志》2012,(12):2484-2486
目的:探索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发展变化规律,观察眼针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复制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模型,采用眼针治疗。再灌注24h后处死取材,采用ELISA方法对各组大鼠血清中COX-2,PGE2,IL-1β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眼针治疗组及体针治疗组大鼠血清中COX-2,PGE2,IL-1β含量较模型组有所降低,有统计学意义;眼针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变化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眼针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可能通过其下调COX-2,PGE2,IL-1β的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眼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与眼针组,采用改良的线栓方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取上焦区、下焦区、肝区、肾区为施加因素;免疫组化染色,检测Fas、Fasl表达。结果:眼针组与模型比较,两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眼针可抑制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合成Fas、Fasl。可能是通过抑制凋亡信号传递,从而抑制凋亡,保护半暗区神经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疗法治疗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性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采用眼针治疗,于再灌注后24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脑组织TNF-α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脑组织TNF-α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结论]眼针疗法具有明显的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与下调脑组织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眼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的血管新生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体针组和眼针组。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和内皮抑素(ES)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其它三组的VEGF、Ang-1表达均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体针组和眼针组VEGF、Ang-1表达明显增加,ES表达显著下降;与体针组相比,眼针组VEGF和Ang-1表达上升,ES表达下降。[结论]眼针可能通过上调缺血区VEGF、Ang-1的表达,下调ES来引导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Nogo—A的动态变化,以及三七三醇皂苷(PTS)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Western免疫印迹技术、功能评分,检测72只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期(3d,7d)脑内Nogo—A蛋白的表达并评价功能恢复。结果:Western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均显示:Nogo-A表达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3d时下降,7d时上升。哪组在3d时的Nogo—A表达比模型组低(P〉0.05)。PTS组7d时Nogo-A表达较模型组低(P〈0.05)。结论:PTS可使缺血再灌注大鼠的Nogo-A表达下降,这可能是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脑膏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补脑膏临床治疗中风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24只、补脑膏大剂量组24只、补脑膏小剂量24只。其中模型组、补脑膏大剂量组、补脑膏小剂量组再分为缺血再灌注24、48和72小时3个亚组,各亚组8只大鼠。除假手术组外,均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各药物组再灌1小时后,灌胃给药补脑膏,2次/d;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及各药物组于再灌注3小时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进行评分,再灌注24、48和72小时末断头取材,TTC染色检测脑梗死组织比重、ELISA法测定脑组织中NGF、BDNF表达量。结果:①补脑膏大剂量组在再灌注48、72小时与模型组比较,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补脑膏小剂量组仅在再灌注72小时,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与模型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②补脑膏大、小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梗死脑组织比重明显降低(P〈0.05)。③再灌注24、48、72小时时,补脑膏犬、小剂量组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较模型组均增加(P〈0.05);而补脑膏大剂量组NGF的表达高于小剂量组(P〈0.05),2组间BDNF的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补脑膏可通过减轻脑组织梗死比重,上调NGF、BDNF的表达,通过缓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缺损症状,而起到脑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活血开窍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的影响。方法以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为研究对象,于缺血2h再灌注48h,取脑组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的含量。结果缺血2h再灌注48h后,模型组、药物组与正常组大鼠比较,脑组织G1u及Asp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醒脑通脉大、小剂量组脑组织中Glu、Asp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活血开窍法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抗脑缺血再灌注后EAA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星蒌承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影响,探讨其抗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的机制。方法将63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星蒌承气汤组,各21只。模型组和星蒌承气汤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星蒌承气汤组于造模前30 min予星蒌承气汤7.01 g/(kg.d)灌胃,约2 mL,造模后每日给药3次,每次均2 mL;对照组、模型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2 mL,每日3次灌胃。模型组和星蒌承气汤组大鼠脑缺血2 h分别再灌注244、8和72 h后断头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ABC染色法分别检测缺血半暗带ICAM-1和NF-κB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ICAM-1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星蒌承气汤组再灌注244、8、72 h ICAM-1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模型组NF-κB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星蒌承气汤组再灌注24 h NF-κB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降低,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星蒌承气汤组再灌注487、2 h NF-κB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星蒌承气汤能够对抗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的ICAM-1和NF-κB蛋白表达,有效防止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阳通脉方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心肌缺血预适应组(IP组)、温阳通脉方组(WY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及心肌缺血预适应(IP)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肌钙蛋白T (cTnT)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bax、bcl-2蛋白表达, western-blot检测akt、 p-akt表达。结果 WY组、 IP组血清cTnT含量低于IR组(P 〈0.05),高于假手术组(P〈0.05)。 WY组、 IP组bax表达低于IR组(P〈0.05)。 WY组和IP组bcl-2、 akt蛋白表达高于IR组(P〈0.05)。 WY和IP组血清cT-nT含量及心肌bcl-2、 bax、 akt表达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温阳通脉方预处理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激活akt通路,上调bcl-2,抑制bax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新发现的小分子活性肽Apelin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4组:缺血/再灌注(IR)组即缺血20min后再灌注180min;葛根素+缺血/再灌注(IP)组;假手术(SH)组和正常对照(NC)组。体表心电图标Ⅱ导联全程记录,进行心律失常得分评估;用放免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Apelin-36蛋白含量变化;RT-PCR方法观察心肌Apelin mRNA表达。结果:(1)葛根素IP组心律失常得分仅为IR组的69.9%(P〈0.01)。(2)血浆Apelin-36浓度:SH组、IR组、IP组分别是NC组93.4%(P〉0.05)、51.5%(P〈0.01)和73.5%(P〈0.01)。IP组比IR组含量高,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3)心肌Apelin mRNA的表达:IR组明显降低,仅为NC组的40.2%(P〈0.01);IP组为NC组的68.1%(P〈0.01);IP组比IR组高(P〈0.05)。结论:药物葛根素处理后能使大鼠血浆Apelin-36含量及心肌中ApelinmRNA表达升高。提示葛根素能影响小分子活性肽Apelin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