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表现为腹痛、排便习惯改变、腹胀、黏液便、大便形状异常等,呈反复性或持续发作,临床分为便秘型和腹泻型。笔者运用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遵循随机原则将59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本研究通过中医证候量表、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积分的改善来对治疗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经过治疗后,温针灸治疗组与常规针刺组在中医证候积分及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积分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温针灸治疗组改善率高于常规针刺组(P0.05);温针灸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1%,其中痊愈率为20.7%;而常规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82.1%,痊愈率为14.3%。结论:温针灸能有效的缓解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各项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右归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行针刺治疗,试验组加用右归丸。结果:症状评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右归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 是一种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独立性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1].IBS在中医学属"泄泻"、"腹痛"等范畴.2007年1月-2009年7月,笔者采用针灸治疗IBS患者5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 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IBS D诊断标准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予以温针灸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各症状积分和症状总积分变化。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前减低,在改善大便频次、腹部不适、大便黏液及大便性状方面,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排便不尽方面,两组疗效相当(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症状总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22%,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IBS D 疗效满意,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温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伟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0):1377-1377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采用温针治疗,对照组54例予以思密达冲剂;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能有效改善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以温针灸为法,运用健脾舒肝的原则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肠易激综合征选取健脾舒肝穴位,采用温针灸的方法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显效25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3%。结论:温针灸健脾舒肝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温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一中医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96例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各32例。观察组予温针灸疗法,对照1组予针刺疗法,对照2组予艾灸疗法,三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对比三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31/32),对照1组总有效率为87.5%(28/32),对照2组总有效率为71.9%(2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1组、对照2组分低(P<0.05)。结论:在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施予温针灸,可有效改善患者便秘症状,调节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9.
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8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肠易激综合征(IBS)在临床上分3型,即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与便秘交替型.其中腹泻型比较常见.近两年来我们用针灸治疗该型48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弱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腹泻型IB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成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结肠灵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纳入标准收集12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服用匹维溴胺,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结肠灵汤,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症状评分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治疗后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结肠灵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章一凡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6):1717-1719,1725
目的探讨任光荣教授的抑激散防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将腹泻型IBS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抑激散治疗,对照组26例给予得舒特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腹胀及排便不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而腹痛、大便次数、大便形状、黏液便、情绪不安及失眠情况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后血清中生长抑素、5-羟色胺和血管活性肠肽含量均明显降低。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抑激散可通过降低血浆胃肠激素水平,有效改善腹泻型IBS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通过跟师侍诊,整理资料,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典型病案探讨周晓波教授运用中医药辨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用药特色。该病病位虽在肠,但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治以调肝健中,运脾益肾,注重审证求因,肝脾同调,擅用风药,均衡饮食,身心并调,利于康复。周晓波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IBS诊断标准的48例患者辨证分为肝郁脾虚、气机郁滞和脾虚湿困3型,并分别给予中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达95.8%。结论:辨证分型治疗是IBS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郭翠萍 《光明中医》2010,25(11):2034-2035
目的观察理脾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理脾汤药物组成(黄芪、升麻、炒白术、陈皮、炒防风、芍药、甘草等),水煎服,每日1剂,15天为一个疗程。结果治愈20例(占58.8%);显效8例(占23.5%);无效6例(占17.7%),总有效率82.3%。结论理脾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指压夹脊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从中发现致病原理和治疗规律.方法:选取2010至2011年门诊诊治的60例肠易激综合征正在发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夹脊穴指压组(指压组)和药物得舒特口服组(药物组)各30例.指压组由专人施行指压夹脊穴治疗,IBS患者腹痛的部位主要为下腹痛,治疗部位主要为第11胸椎、第12胸椎和第1腰椎夹脊穴;药物组采用得舒特(匹维溴铵片)口服治疗.采用肠道症状尺度表(BSS)评分标准进行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应用改善率进行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指压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指压组BSS积分改善优良率90.0%(27/30),明显优于药物组的50.0%(15/30,P<0.01).结论:夹脊穴指压治疗法可以平衡脊柱阴阳,迅速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症状.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可能与胸腰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调神健脾"针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肠道菌群及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例IBS-D患者和20例健康受试者。IBS-D患者予"调神健脾"针法治疗,穴取百会、印堂、天枢、上巨虚、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隔日1次,每周3次,治疗6周;健康受试者不予任何干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IBS-SSS)积分的变化。收集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受试者的粪便标本,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的结构丰度和多样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粪便短链脂肪酸的含量。结果:治疗后,IBS-D患者腹痛程度、腹痛天数、排便满意度、生活干扰度积分以及IBS-SSS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健康受试者比较,治疗前IBS-D患者厚壁菌门增多(P<0.05),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减少(P<0.05);肠道菌群多样性Shannon指数降低、Simpson指数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IBS-D患者厚壁菌门减少(P<0.05),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增多(P<0.05);肠道菌群多样性Shannon指数升高、Simpson指数降低(P<0.05);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降低(P<0.05)。结论:"调神健脾"针法可改善IBS-D患者腹痛、腹泻症状,可能与改变肠道菌群结构与多样性、降低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中医推拿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中医推拿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在 8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进行西药得舒特以及得舒特结合推拿相比较的随机试验 ,将治疗前后的患者临床表现用量表来统计分析。结果 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 ,推拿组的患者明显改善者占全组的 83 .7% ,非推拿组为 69.7% ,症状明显改善者数目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0 .0 5 )。结论 中医推拿治疗对肠易激综合征有辅助疗效  相似文献   

19.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脾胃科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泄泻"范畴,近年来发病率增高,西药疗效欠佳。中医外治法在IBS-D的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多种外治法如针刺、灸法、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灌肠、耳穴贴压等单法及联合外治法等均取得较好效果,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文章旨在论述IBS-D的多种中医外治法,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20.
肠易激综合征从情志论治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翌  赵长鹰 《山东中医杂志》2004,23(10):579-581
从气机失调、脏腑损伤、神志改变三个方面论述了情志因素在肠易激综合征中的发病机制并对其分型治疗和心理治疗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