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癫癎药物规范化治疗2年以上癫癎患者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临床病史及脑电图确诊为癫癎,按照发作类型规范化药物治疗、定期随诊2年以上,630例癫癎患者中符合研究条件者108例。比较基线期3个月与规范化治疗2年后3个月平均每月癫癎发作频率。分析起病年龄、性别、规范化治疗前病程、病因、发作类型、发作类型种数、脑电图有无癫痫波、单药或联合用药8种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中性别、发病年龄、病因分型、有无癫癎波与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规范化治疗前病程、发作类型、发作类型种数、单药/联合用药的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规范治疗前病程与预后呈简单线性关系;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得出需多药治疗是预后不佳的重要预测因子。结论癫癎患者药物规范化治疗2年后有效率达到78.7%(P=0.001,OR=6.729);越早规范化治疗预后越好;需多药治疗是预后不佳的重要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中MRI联合显微镜下导航在难治性癫癎病人脑深部小病灶切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脑深部小病灶难治性癫癎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行弥散张量纤维束重建,并在术中MRI及显微镜导航下切除病灶,记录骨瓣的大小、手术时间、病灶移位距离、术中MRI扫描次数、术后癫癎发作情况及功能缺失情况。结果本组病人开颅骨窗(44.60±9.19)cm2,手术时间(3.99±0.81)h,病变移位距离(10.50±2.92)mm。病灶移位距离与骨瓣大小、手术时间无明显关系(P〉0.05)。所有病人术中MRI共扫描19次,病灶全部切除。5例病人术后出现肢体偏瘫及视野缺失,术后1年症状改善。术后1年随访癫癎控制疗效:EngelⅠ级5例,Ⅱ级2例,Ⅲ级2例,Ⅳ级1例。结论在伴有癫癎的脑深部小病灶切除术中,应用术中MRI可以及时纠正病灶移位,减少术后神经功能缺失,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幕上脑胶质母细胞瘤(GBM)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癫癎药物对癫癎发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术前无癫癎发作的幕上GBM病例资料,根据病人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癫癎药物情况分为对照组(不使用抗癫癎药物)、研究1组(使用抗癫癎药物4周)和研究2组(使用抗癫癎药物24周),统计术后癫癎发作情况和术后24周各组Karnofsky评分。结果术后4周内出现癫癎发作对照组5例(16.7%),研究组1例(1.8%),两组癫癎发作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5~24周新发癫癎发作对照组7例(23.3%).研究1组7例(25.0%),研究2组1例(3.6%),研究2组新发癫癎发作屁著低于对照组和研究1组(P〈0.05)。研究2组术后24周Karnofsky评分为66.96±10.30,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研究1组(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抗癫癎药物可减少GBM术后癫癎发作发病率,术后癫癎发作治疗困难且影响生活质量,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癫癎药物应当不少于24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癎发作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1105例经颅脑CT/MRI证实且无癫癎史的脑卒中患者,回顾性分析患病率、危险因素、首次发作时间、发作类型、脑电图、治疗及预后。结果 4.6%患者(51/1105)出现脑卒中后癫癎发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皮质病灶、病灶范围>1个脑叶的脑卒中患者更易出现脑卒中后癫癎发作。迟发性癫癎患者更易出现反复癫癎发作,抗癫癎药物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脑卒中类型、病灶位置、范围等均为脑卒中后癫癎发作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以癫癎为首发症状的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癫癎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以癫癎为首发症状的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病例,经手术切除肿瘤1年后的癫癎症状改善情况,本组研究数据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癫癎预后为改良Engel I级102例(67.5%),Ⅱ级以上49例(32.5%)。卡方检验显示:术前病人有语言障碍(P=0.038)、术前肿瘤累及岛叶(P=0.010)、肿瘤未全切除(P=0.001)对术后癫癎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病人有语言障碍(P=0.022)、术前肿瘤累及岛叶(P=0.007)及肿瘤未全切除(P=0.002)均为影响术后癫癎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病人有语言障碍、术前肿瘤累及岛叶及肿瘤未全切除是影响以癫癎为首发症状的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病人术后癫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病灶切除联合皮层热灼术治疗起源于中央区的癫(癎)的疗效.方法对27例以癫(癎)为首发表现的起源于中央区的癫(癎)病人采用立体定向开颅手术,切除病灶前先行皮层电极描记,确定癫(癎)波的范围,然后在显微镜下切除病灶,再次描记确定残余的癫(癎)波的位置,并使用皮层热灼术进行皮层热灼,直到癫(癎)波消失为止.结果27例病人中胶质瘤13例,脑囊虫病7例,脑膜瘤3例,皮层发育不全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炎症1例.手术中在切除病灶前使用皮层电极描记出癫(癎)波,病灶切除后在病灶周围仍残余有癫(癎)波,使用皮层热灼术热灼后癫波消失.27例病人手术后25例未再有癫(癎)发作,2例手术后一周内有癫(癎)发作一次,以后未再有癫(癎)发作.26例病人未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症状加重,一例短期内出现偏瘫加重,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立体定向病灶切除联合皮层热灼术治疗起源于中央区的癫(癎)是一种侵袭性小、疗效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病灶切除联合皮层热灼术治疗起源于中央区的癫(癎)的疗效.方法对27例以癫(癎)为首发表现的起源于中央区的癫(癎)病人采用立体定向开颅手术,切除病灶前先行皮层电极描记,确定癫(癎)波的范围,然后在显微镜下切除病灶,再次描记确定残余的癫(癎)波的位置,并使用皮层热灼术进行皮层热灼,直到癫(癎)波消失为止.结果27例病人中胶质瘤13例,脑囊虫病7例,脑膜瘤3例,皮层发育不全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炎症1例.手术中在切除病灶前使用皮层电极描记出癫(癎)波,病灶切除后在病灶周围仍残余有癫(癎)波,使用皮层热灼术热灼后癫波消失.27例病人手术后25例未再有癫(癎)发作,2例手术后一周内有癫(癎)发作一次,以后未再有癫(癎)发作.26例病人未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症状加重,一例短期内出现偏瘫加重,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立体定向病灶切除联合皮层热灼术治疗起源于中央区的癫(癎)是一种侵袭性小、疗效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临床已获控制并停药的癫癎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并探讨癫癎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临床已获控制并停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的性别与发病年龄、治疗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程、发作类型、发作频率、影像学检查正常与否与治疗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有无既往史或家族史与治疗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患者发病年龄、病程、发作类型、发作频率、影像学检查正常与否影响总的治疗时间,且发作类型与停药后的复发可能密切相关。达控时间是影响癫癎预后最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癎MRI颞极信号特点与致癎区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39例难治性癫癎病人MRI颞极信号特点。根据癫癎发作起始区将研究对象分为颞叶癫癎、额叶癫癎、顶叶癫癎、枕叶癫癎、岛叶癫癎、多脑叶癫癎等6类。结果颞极信号异常187例,颞极信号异常侧别与致癎区侧别一致率达98.93%,颞极信号异常与癫癎类型或致癎区有关(χ2=311.339,P〈0.001)。与颞叶外癫癎比较,颢极信号异常更常见于颞叶癫癎。结论在各类癫癎中均可出现MR/颞极信号异常,但更常见于颞叶癫癎。颞极信号异常侧常与致癎区侧别一致.特别是颞叶癫癎。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不同类型的顽固性癫癎病人,评估单独应用癫癎病灶切除术与联合应用多种手术方式治疗癫癎临床效果。方法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癎病人80例,其中53例采用几种术式结合的方法;每个病人术前均经过2年以上的正规系统的抗癫癎药物治疗,仍不能控制癫癎发作,每月发作3~4次以上;癫癎发作形式为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强直-阵挛性发作以及伴失神发作;采用的手术方式:术中均进行皮层脑电描记(EcoG);局部致癎灶切除术27例,局部致癎灶切除术 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MST)11例,局部致癎癎灶切除术 MST 皮层热灼术9例,局部致癎灶切除术 胼胝体前部切开术 颞前叶及海马切除术 MST33例。结果80例手术病人术后无死亡,术后2例脑水肿,1例颅内出血,1例肾功能衰竭;术后均服用一种抗癫癎药物,随访6~24个月,51例癫癎临床发作完全消失(63.8%),12例较术前显著改善(15.0%),8例有效(10.0%),6例效果差(7.5%),3例无效(3.8%);手术总有效率为88.8%,优良率为78.8%。结论应用多种手术方式治疗顽固性癫癎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额叶癫痫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并分析顽固性额叶癫痫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手术方式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9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6例顽固性额叶癫痫患者的临床及脑电图特征、手术方式和疗效。结果随访1~6年,平均2.6年。疗效根据Engel的标准进行评定,其中I级(癫痫发作消失)49例(42.2%);Ⅱ级(癫痫发作频率减少≥90%)36例(31.0%);Ⅲ级(癫痫发作频率减少≥75%)19例(16.4%);Ⅳ级(癫痫发作频率减少〈75%或与术前相近)12例(10.3%)。本组总有效(Ⅰ、Ⅱ、Ⅲ级)率为89.7%;效果优良(Ⅰ、Ⅱ级)率为73.3%。此外,患者术前所伴有的精神和行为异常在术后多数患者有所改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结论对于顽固性额叶癫痫,准确定位原发致痫灶并采用合理的手术方式彻底处理痫灶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必要时应采用颅内埋藏电极来寻找原发致痫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结节性硬化症所致难治性癫痫的适应证、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从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间,采用外科手术治疗10例结节性硬化症伴难治性癫痫的经验。术前评估和术中脑电检查显示为局灶性改变者行致痫灶切除、脑叶切除或多软膜下横纤维切断(MST)。检查提示一侧半球为主多灶性或弥漫性改变者,术中行多脑叶切除为主的联合手术方式。结果本组随访1~4年,平均2.5年。10例患者中有6例获得I级(Engel分级),3例获得Ⅱ级,1例为III级。平均智商(IQ)从术前的59.6分提高到74.2分。本组3例患者出现暂时性的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结节性硬化症所致难治性癫痫的良好手段。表现为单致痫灶的患者预后较佳,虽有多结节,但临床资料、脑电图、影像学资料吻合的多致痫灶亦具有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小儿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7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42例儿童顽固性癫痫患者的手术经验。方法术前评估和术中脑电检查显示为局灶性改变者行致痫灶切除或脑叶切除和(或)多软膜下横纤维切断(MST)。检查提示一侧半球为主多灶性改变者,术中行多脑叶切除联合MST和/或胼胝体部分切开。结果本组随访1~5年,平均3年。142例中有65例获得I级(Engel分级),34例获得Ⅱ级,25例为Ⅲ级预后。有效率87.3%,效果优良率为69.7%。平均总智商(FIQ)从术前的65.4分提高到80.9分,癫痫病程和术前药物难治的时间越短,智商改善越明显。本组有16例出现暂时性的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对小儿顽固性癫痫患者,只要病例选择适当,手术方式合理,其手术效果是令人满意的,对这类患儿的早期外科干预,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癫痫发作,而且可改善已有的智力损害和减少生活残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外科切除致(癎)皮质治疗脑穿通畸形相关性顽固性癫(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脑穿通畸形病人的临床特征、电生理数据、术中所见及致(癎)皮质切除后的癫(癎)发作情况.本组均为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9例,复杂部分性发作3例.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显示:发作间期VEEG异常与囊肿位置吻合7例,分布弥散5例;发作期VEEG异常6例,其中5例与囊肿位置吻合.对术前VEEG和术中皮质脑电图(ECoG)显示的间期异常区、可能的症状区、硬化皮质和磁共振流体抑制翻转复原序列(MRI-flair像)上的高信号区等予以切除.结果 随访6个月~7年,本组均获Engel Ⅰ级控制,其中2例仍有先兆发作.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脑穿通畸形病人中,致(癎)灶不仅涉及电生理异常区(包括术前VEEG及术中ECoG异常区),也可能涉及解剖异常区(包括术前MRI-flair像上的高信号区及术中所见硬化皮质).这些异常区的充分切除和功能区的确切保护为脑穿通畸形性顽固性癫(癎)的外科治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无框架定位颅内电极埋植后行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定位癫(癎)起源灶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19例顽固性癫(癎)病人采用机器人辅助无框架定位进行颅内深部电极埋植.其中15例术前无法定位致(癎)灶者均明确癫(癎)起源灶所在脑叶,4例术前检查提示为单侧颞叶(癎)性放电者证实为颢叶起源灶.根据监测结果,采用开颅手术3例,立体定向脑内致(癎)灶毁损术10例,伽玛刀治疗6例.结果 术后疗效按Engel分级:Ⅰ~Ⅱ级7例,Ⅲ级6例,Ⅳ级5例,Ⅴ级1例.结论 机器人辅助无框架定位颅内电极埋植定位癫(癎)起源灶的方法具有简单、微创等特点,适用于头皮EEG无法定位者,尤其是对颞叶癫(癎)的起源灶定侧与定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并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发作控制结果的因素,并探讨其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2007年至2010年间21例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统计分析各因素对发作控制结果的影响。结果 21例中,病变手术全切除17例,大部切除4例。10例联合癫痫灶处理。术后3例肢体轻偏瘫,1例部分性视野缺损。发作控制:EngleⅠ级15例,Ⅱ级4例,Ⅲ级1例,Ⅳ级1例。术后无发作(EngleⅠ级)与性别、病变是否全切相关,而与起病年龄、病程、发作类型、是否位于颞叶、是否难治性、病理级别、手术方式(单纯切除还是结合癫痫灶处理)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对神经节细胞胶质瘤伴癫痫患者,应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尽可能全切,必要时结合神经导航、术中唤醒皮层电刺激功能区定位或颅内电极等技术,对顽固性癫痫应同时处理癫痫灶;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手术后发作控制相对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双极电凝热灼功能区致灶联合非功能区致灶切除治疗涉及功能区癫癎病人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致灶涉及功能区的癫癎病人的临床资料,行功能区致癎皮质电凝热灼及非功能区致癎灶切除。结果术后随访18-48个月,平均25个月。5例病人术后对侧有轻度的偏瘫,2例病人术后有轻度的感觉性失语,所有并发症均在1年内恢复。术后观察疗效:EngelⅠ级18例(45%),EngelⅡ级8例(20%),EngelⅢ级8例(20%),EngelⅣ级6例(15%)。结论脑皮质电凝热灼术是治疗功能区癫癎有效且安全的方法,通过病灶切除联合脑皮质电凝热灼术治疗涉及功能区的癫癎,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用颅内电极埋藏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在定位困难的枕叶癫痫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9例枕叶癫痫但定侧定位困难的患者,向颅内可疑部位植入硬膜下条状电极,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记录发作间期及发作期脑电图变化,确定癫痫病灶起始区。通过手术切除致痫灶。结果本组9例埋藏时间为3~9d,平均5d,均记录到间歇期痫样放电及发作期脑电图情况。行枕叶局部皮层切除6例及枕叶切除3例。术后按照Engel评分,I级7例,II级2例。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埋藏电极引起的并发症。结论在致痫灶定位困难的顽固性枕叶癫痫中,采用颅内电极埋藏进行脑电图监测,可以精确定位致痫灶,从而提高癫痫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颞叶癫痫患者术后疗效有无差异及手术疗效与病程有无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月在泸州医学院附属成都三六三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颞叶癫痫患者183例,根据Engel分级评估分析不同病程患者术后疗效有无差异以及手术疗效与病程有无相关关系。结果早期手术治疗组术后无癫痫发作率占78.9%;中期手术治疗组术后无癫痫发作率占67.9%;晚期手术治疗组术后无癫痫发作率占58.6%。早期手术治疗组术后无癫痫发作率高于中期手术治疗组和晚期手术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颞叶癫痫病程与术后疗效存在负相关关系(r=-0.213,P=0.002),即病程越长,疗效越差。结论早期手术干预可能更加有利于控制癫痫发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致顽固性癫痫的诊断、手术治疗方案及效果。方法选取28例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致顽固性癫痫患者,MRI、脑电图(EEG)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提示癫痫病灶位于发育不良区域,在皮层脑电图监测下切除病灶并进行病理学检查,患者继续服药并随访1年以上。结果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区存在不同程度神经细胞缺失和胶质细胞增生。患者1年预后按Engel标准分级:Ⅰ级12例,Ⅱ级9例,Ⅲ级4例,Ⅳ级3例。结论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区的神经细胞减少和少枝/小胶质细胞增生可能是引起癫痫发作的病理学基础。建议在术中脑电图监测下进行癫痫灶切除术和软膜下横切术,术后1年内75%患者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