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与卒中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时的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并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TCD检查115例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发现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20例,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或闭塞12例,椎动脉起始部闭塞5例。检查这37例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并记录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发病3个月(随访时)NIHSS评分和出院时、随访时mRS评分。结果:有侧支循环者出院时NIHSS评分、随访时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较无侧支循环者低(P<0.05)。结论:对于颅内或颈部主干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TCD评估侧支循环建立能评估预后,有侧支循环者预后明显优于无侧支循环者。 相似文献
3.
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颅内侧支循环的建立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登工或不合并颅内血管狭窄对侧支循环的影响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将DSA检查证实的颈内动脉(ICA)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56例分成两 ;单纯ICA病变为组Ⅰ29例;合并颅内血管狭窄为组Ⅱ27例、TCD判断侧支循环的标准;(1)前交通动脉(ACOA)开放;狭窄同侧大脑前动脉(ACA)反向,对侧ACA血流速增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灌注(CTP)参数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S)侧支循环建立及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82例AIS患者,以CT血管造影(CTA)作为诊断“金标准”,按照侧支循环建立状况分为良好组(15例)、一般组(38例)与不良组(2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P检查,对比三组受试者CTP参数(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CTP参数对AIS侧支循环的预测价值,并分析上述CTP参数与侧支循环建立分级的相关性;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g量表(mRS)评分评估AIS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TP参数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CBV、CBF组间比较:良好组>一般组>不良组(P<0.05);MTT、TTP组间比较:良好组<一般组<不良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BV、CBF、MTT、TTP及联合检测对AIS侧支循环建立评估均有一定的效能(P<...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短暂性脑缺血脑血管狭窄程度与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将60例短暂性脑缺血的患者行脑血管造影分为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正常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进行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介素-1β.结果 重度狭窄组TNF-α,IL-1β明显高于中度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度狭窄组TNF-α,IL-1β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脑血管狭窄程度与TNF-α,IL-1β呈正相关,说明细胞因子参与了脑血管动脉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超声评价颈动脉狭窄的颅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了解颈内动脉狭窄时 :①颈内 外动脉间吻合支循环建立情况 ;②侧支循环建立时 ,颈总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选择一侧颈内动脉完全或 99%以上阻塞的、病程≥ 0 .5年的 5 6例病人 ,根据对侧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为四组。检查颈内动脉完全阻塞侧的眼动脉血流方向 ,确定侧支循环建立情况 ,然后测双侧颈总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①对侧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在 95 %以上时 ,颈内 外动脉吻合支开放率 85 .7% (12 / 14 ) ;②侧支循环开放时 ,双侧颈总动脉的收缩期峰速 (PSV)和舒张期末速度 (EDV)均增高。结论 ①双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时 ,颈内 外动脉间的吻合支开放 ,保证脑组织的血供 ;②CDFI检查眼动脉和颈总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情况 ,可以方便地评价颅内侧支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代偿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技术(DSA)分析113例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代偿情况,根据有无侧支代偿及代偿的类型将其分为:无侧支代偿组(A 组)、有侧支代偿组(B 组);将 B组分为仅有初级代偿组(C 组)、仅有次级代偿组(D 组)、同时具有初级和次级代偿组(E 组);将 E组中有软脑膜向前循环代偿供血的患者纳入组(F组)、有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代偿供血的患者纳入组(G组)。均于发病后第7天、3个月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发病后第7天、1年后行改良Rankin(mRs)评分,分别计算3个月与第7天NIHSS评分差及1年与第7天的mRs评分差,并分析侧支循环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结果113例患者中,狭窄78例(69.02%),闭塞35例(30.98%)。其中A组51例(45.13%),B组62例(54.87%)。B组中的C组12例(19.37%),D组13例(20.96%), E组37例(59.67%)。F组34例(91.89%),G组20例(54.05%)。A组与B组相比较:3个月内B组NIHSS评分较A组显著降低(P<0.05),1年后B组mRs评分较A组也明显降低(P<0.05)。F组与G组相比较:3个月内F组NIHSS评分较G组无明显差异(P>0.05),1年后F组mRs评分较G组无明显差异(P>0.05)。E、C、D组相比较:3个月内3组NIHS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D组评分降低最不明显。1年后3组mR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D组评分降低最不明显。结论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有侧支循环预后明显优于无侧支循环患者。存在初级侧支代偿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软脑膜动脉代偿及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代偿是次级侧支代偿的主要途径,而次级代偿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无差异。仅有初级代偿及同时具有初级、次级代偿预示预后良好,但仅有次级代偿预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国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4):253-256
1 冠状动脉狭窄模型1.1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本模型的主要用途是模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自然形成过程。采用富含胆固醇和脂肪的饲料 ,促使动物的冠状动脉内膜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性斑块。1.1.1 兔模型 :体重 2kg左右 ,每天喂胆固醇 0 .3g ,4个月可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兔模型的缺点为血源性及肌源性泡沫细胞增多 ,冠脉病变与人有差异 ,大支较少累及病变主要在心肌内支[1] ,但此模型复制较快 ,易维持 ,价格便宜。1.1.2 大鼠模型 :86— 89g基础饲料添加 1— 4g胆固醇、10 g猪油、0 .2 g甲基硫氧嘧啶组成混合饲料 ,喂服 7— 10d … 相似文献
9.
临床调查结果显示心肌梗死前的心绞痛能够有效保护左室功能,其机制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生成有关。目前的实验研究已经初步证明心肌缺血、缺氧能够诱导促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促发血管新生过程,增加心肌侧支循环血流量,保护心肌功能。为了方便心肌缺血负荷和侧支循环生成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探索,综述了动物心肌缺血模型的建立、心肌缺血负荷与侧支循环生成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及意义,以期为临床医学和康复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临床调查结果显示心肌梗死前的心绞痛能够有效保护左室功能,其机制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生成有关。目前的实验研究已经初步证明心肌缺血、缺氧能够诱导促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促发血管新生过程,增加心肌侧支循环血流量,保护心肌功能。为了方便心肌缺血负荷和侧支循环生成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探索,综述了动物心肌缺血模型的建立、心肌缺血负荷与侧支循环生成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及意义,以期为临床医学和康复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侧支循环分级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研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侧支循环开放途径和程度,并观察其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经全脑DSA检查证实存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99%)患者49例,评价其侧支循环开放的途径和程度.观察12个月后新发脑梗死、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或脑出血的发病情况.结果①49例患者,无侧支循环开放9例(18.4%,9/49),初级侧支循环开放39例(79.6%,39/49),次级侧支循环开放25例(51.0%,25/49).开放途径与临床结局无明显相关.②49例患者侧支开放程度0级9例(18.4%,9/49),并发症发生率44.44%(4/9),1、2级15例(30.6%,15/49),并发症发生率50.66%(8/15),3、4级25例(51.0%,25/49),并发症发生率24.00%(6/25),3、4级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率显著高于0级和1、2级患者(X2值分别为4.856、3.242,P均<0.05).结论 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时,侧支循环代偿途径与临床结局无明显相关,侧支循环程度与临床结局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皮质下分水岭梗死与颅内外血管狭窄及侧支循环间的关系。方法:皮质下分水岭梗死患者120例为脑梗组,健康志愿者120例为对照组。CT血管成像(CTA)检测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结果:脑梗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率高于对照组;侧枝循环开放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皮质下分水岭脑梗死可能与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等多条血管狭窄或闭塞有关;部分患者侧枝循环已建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分级心理指导干预对脑血管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情绪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的60例脑血管狭窄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仅给予术前宣教指导,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分级心理指导。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心理、疼痛程度进行评价,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S)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后的HAMA评分、V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干预后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F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预后优良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心理指导干预能明显降低脑血管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患者负性心理应激状态,预后良好,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责任性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致首发缺血性卒中的梗死分型与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责任性单侧MCA重度狭窄引起首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侧支循环状况分为代偿良好组79例和代偿较差组108例,比较2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分析2组脑梗死分型及其与侧支循环的关系。结果:代偿良好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均低于代偿较差组(均P<0.05)。脑梗死分型结果显示,代偿良好组以皮质下小梗死最多,代偿较差组以内分水岭梗死和多发梗死最多,2组梗死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灌注参数分析结果显示,代偿良好组患侧达峰时间(TTP)、脑血容量(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高于健侧(P<0.05);代偿较差组患侧TPP、脑血流量(CBF)高于健侧,MTT低于健侧(P<0.05);代偿良好组脑灌注患健比r CBV、rMTT高于代偿较差组,而rTTP、rCBF低于代偿较差组(P<0.05)。结论:侧支循环有助于维持责任性单侧MCA重度狭窄致首发缺血性卒中的脑灌注,改善梗死分型的构成,减少...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侧支循环是指冠状动脉主干或分支有重度的狭窄(〉95%)或闭塞时,心肌的供血可由其他分支发出的交通支代偿以维持该区域心肌的血流供应,因此交通支称为侧支循环。侧支循环对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的心肌缺血起到了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对我院2006~06/2007-06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18例的临床特点进行探讨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侧支循环途径及其与临床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临床表现有很大的可变性,主要是由于侧支循环的差异性所致,主要的侧支循环途径是Willis环的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次级的侧支循环途径有眼动脉和软脑膜吻合支,脑底异常血管网为Moyamoya病的一种特殊的侧支循环途径。而脉络膜前动脉是一种少见的侧支途径,多在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有狭窄时出现,穿硬膜支为脑底动脉环严重闭塞后由颈外动脉分支提供侧支血流的一种途径,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时如果侧支循环丰富,可为缺血的脑组织提供保护作用,缺乏侧支循环可出现大面积脑梗塞,因此,了解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可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恢复期病人侧支循环的建立与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恢复期病人侧支循环与临床神经功能障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52例恢复期脑梗死病人依据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分为两组,进行TCD监测,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神经功能障碍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差异性(P<0.01)。神经功能恢复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显差异性同时侧枝循环功能良好。结论:脑梗死恢复期神经员害程度。与侧支循环的建立和供血情况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死恢复期病人侧支循环建立与临床神经功能障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52例恢复期脑梗死病人依据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分为两组,进行TCD监测,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神经功能障碍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神经功能恢复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性同时侧枝循环功能良好。结论脑梗死恢复期神经功能损害程度,与侧支循环的建立和供血情况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20.
王公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3,(22):11-13
目的:探讨颅脑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血管狭窄及侧支循环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莒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85例ACI患者,均行颅脑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明确脑血管狭窄、侧支循环状况,并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颅脑CTA诊断ACI患者脑血管狭窄及侧支循环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采用Kappa检验验证颅脑CTA诊断ACI患者脑血管狭窄及侧支循环与DSA的一致性。结果:85例ACI患者经DSA检出脑血管狭窄76例,其中颅脑CTA检出脑血管狭窄75例;颅脑CTA诊断ACI患者脑血管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Kappa检验显示,颅脑CTA诊断与DSA一致性极好;85例ACI患者经DSA检出侧支循环不良54例,其中颅脑CTA检出侧支循环不良53例;颅脑CTA诊断ACI患者侧支循环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Kappa检验显示,颅脑CTA诊断与DSA一致性极好。结论:颅脑CTA在ACI患者脑血管狭窄及侧支循环评估中具有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