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月1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以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举例,说明"开放发展中医药产业"的重要性。"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就是从中医典籍中汲取灵感,从中药材中提取,最后在中西医的治疗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要在保持中医药特色的同时,以开放心态,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发展。"中医药文化是优秀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科学和哲学思想,是华夏民族在几千年的中医药事业奋斗发展中孕育出来的宝贵财富。这样一脉相承、绵延数千年一直未曾中断的医药文化及文明,是世界医学史上所罕见的,它曾经历过存废之争的"倒春寒",如今总算扬眉吐气地迎来"刚需+政策"双重利好……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在南非时间2015年10月6日召开的第二届中非部长级卫生合作发展会议上,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消息进一步掀起了会场上的中国热。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青蒿素的研究使上百个国家的数亿人口受益,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不仅具有伟大的科学价值,更具有伟大的生命价值。李斌说,在非洲参会期间,喜闻屠呦呦教授获奖,我们要向她表示热烈的祝贺。屠呦呦教授在对中国传统医药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发现青蒿素     
正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屠呦呦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人——她发现了青蒿素:提炼自中国传统中草药青蒿及其鲜叶中的成分,可以  相似文献   

4.
中国中药学家屠呦呦研究员获国际生物医学大奖拉斯克奖2011年度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日前授予80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以表彰其在青蒿素研究中的贡献。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挽救了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的发现始于半个世纪前中国组织的抗疟疾药物研发523任务。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研究员是抗疟中药研究的关键人物之一。素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称的拉斯克奖是国际医学界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旨在表彰医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10月5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中国女药物学家屠呦呦获奖,以表彰她对疟疾治疗所作的贡献——研究青蒿素成功,使全球近3亿人受益,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最高奖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表示祝贺时指出,屠呦呦的获奖"是中国科学技术繁荣进  相似文献   

6.
医药资讯     
屠呦呦获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陈竺、张茅致贺本刊讯(《中国当代医药》记者凌寒)记者从卫生部网站获悉,9月28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向荣获2011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致贺信。陈竺、张茅在贺信中说  相似文献   

7.
业内业外说     
<正>北医三院男医生画"骨"走红日前,网友"小医生1981"因上传了自己画的一幅幅精致铅笔画而引来无数围观。虽然医学画作并不惊艳,但线条、色彩的运用恰到好处,令人不禁感慨这位80后医生通过画作向大众展示了医者仁心以及医生群体心思缜密的内心世界。屠呦呦捐100万设立北京大学屠呦呦医药人才奖励基金日前,为支持母校教育事业发展、培养优秀医药卫生人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资100万元,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家庭药师》2011,(12):33
老胡随笔《家庭药师》蛋炒饭2011年9月12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而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奖。据说,这离诺贝尔奖只有一步之遥。大奖新鲜出炉,无数媒体竞折腰。作为专注药物科普的媒体,我们欢欣之余,却将显得过于热情的青蒿素扔入冰  相似文献   

9.
2011年度拉斯克奖日前揭晓,80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教授屠呦呦因在青蒿素研究中的杰出贡献获得临床医学奖。  相似文献   

10.
<正>登上诺贝尔奖领奖台后,屠呦呦再次刷屏社交网络,但这次被转发的是她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诺奖致辞"。譬如,一篇流传甚广的"致辞"题为"感谢青蒿,感谢四个人"。另一段屠呦呦领取诺贝尔奖后的发言同样也在社交网络上蔓延:"……用人情做出来的朋友只是暂时的,用人格吸引来的朋友才是长久的。所以,丰富自己  相似文献   

11.
药闻速览     
传统中医药行业与现代高科技紧密结合的产物——www.sinoMD.com(中国中医药网)近日正式开通了。 中国中医药网是由香港中医药网络(中国)有限公司与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是一个致力于向全世界传播传统中医药学的专业大型网站。网站资金雄厚、行业背景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3月4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医卫、体育界委员联组会上就将中医药发展列为国家战略建言献策。他说,当前,中医药发展处于难得的新的战略机遇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和中国梦的提出,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新机遇。一是中医药作  相似文献   

13.
60年前毛泽东主席提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我们应该克服民族虚无主义,认定中医药是中国特有的伟大宝库,须后来人挖掘、提高。1959年全国举办了"西学中学习班"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涌现出了一批高明的理论家。如肾本质的研究:邝安堃,沈自尹。急腹症研究:吴咸中,裴德凯。活血化瘀研究:陈可冀,李连达。中药麻醉:王建华,卞春甫。脾本质的研究:王建华,危北海。清热解毒的研究:沈映君,邓文龙。扶正固本研究:林志彬,刘干中,邢善田,王世民。抗疟药物研究:屠呦呦。骨科研究:尚天裕。针刺麻醉研究:韩济生。新世纪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药理学工作者:杜冠华,张永祥,刘建勋,孙晓波,李学军,周文霞,李林,孙建宁,徐宏喜,吕圭原,苗明三,王一涛,吴春福,徐强,赵军宁,季宇彬,杨奎,张丹参,高秀梅,戴敏,秦雪梅,孙蓉,林蓉,刘俊田,侯建平,王喜军,刘良,李梢,张恩户,陈乃宏,杜力军,周黎明,朱晓新,余林中,王汝俊,张永鹤,杨洪军,肖洪彬,斯拉甫艾白,胡刚,高月,韩玲,朱依谆,刘良,张小丽。建国后药理学界评选出11名院士:邹冈,秦伯益,刘耕陶,李连达,孙曼霁,金国章,周宏灏,刘昌孝,桑国卫,王光基,杨宝峰。建议:(1)举办40岁以下热爱中医药、矢志发扬光大中医药的药理学者50人,中医药学习班,学制2年,可培养出本世纪创新型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出若干高明的理论家。(2)加强对中医理法方药的研究:心本质研究,肺本质研究,肝本质研究,药性研究,归经研究,尤其是加强对中药复方的药理研究。将国家中医管理局颁布的100个中药名方进行研究;除此之外,单味药研究和单一成分研究也欢迎,应该不拘一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形成万紫千红的局面。(3)克服浮躁心态,能静下心,坐的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认真踏实工作,做社会主义的实干家,振兴中医药是我们这一辈人义不容辞承担的重任。我们的优势和条件:(1)举国一致的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优越性;(2)经济力量雄厚,我国已成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科研设备齐全先进;(3)浩如烟海的中医药文献优势;(4)国家重视,2017年7月1日开始实行中医药法。我们应该拿出"两弹一星"的精神,如建高铁、建港珠澳大桥的干劲来,设立国家千亿元发展中医药基金,以十年为一期,坚持100年。奋力攻关,阐明中医药的科学内涵,研制高效的中药新药,积以时日,久久为功,我们就可以对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期待也在不断升温。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西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中国要输出的不仅是物质产品,更需要输出的是文化和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中医药也迎来了传承与发展的新机遇。本文从文化、属性、发展进程的角度探讨了中医药传承与发展中的几个理论问题,提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医药发展的土壤,对中医传承的优劣决定了创新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出中医理论的人文属性使其超出了现代医学范畴;文中还论述了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地缘性特点,并且阐明了传承与发展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中医学将与中国优秀文化同步进入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医药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医学,发展中医药首先是为保证13亿人民人人享有医疗保健的权利,是为中国社会发展服务的。中药的发展创新需先从创新研究方法入手,中药之研制必须和中医理论相结合,由于受到西医的排挤,中医药发展陷入困境,依托自身优势借鉴国际经验,中医药在困境中逐渐复兴,2005年,面对“肝纤维化”、抗非典型肺炎(SARS)病毒研究、治疗艾滋病等世界性医学难题,中医药研究捷报频传,为世界医学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显示出传统中医药的发展潜力和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6.
《健康管理》2013,(11):58-59
习近平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关于发展中医药的讲话,在中医药界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中医走出去的方向是立足国学、走向科学●中医药走向世界已从过去的民间地位逐渐步入主流●没有中医药的参与,中国的医改难以完成任务●中医药在不同环节参与传染病防治,有效降低了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葛飞  朱其林  周建军  徐凯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9):150-151,156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蕴涵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及人文精神彰显出中医药的独特魅力,是吸引中医药人才的重要因素,而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又必然离不开中医药人才的力量。从国家对中医药文化建设和传承的重视扶持以及中医药人才储备培养现状着手,探讨如何以中医药文化吸引中医药人才,以及如何以中医药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中医药报社主办转型时期,中医药改革发展向何处去为您指引趋势和方向中医机构,面对纷繁现象、困难挑战为您提供思路和经验学术临床。如何突出特色、融合中西为您提供发展动向养生热了,但往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给您权威养生保健知识《中国中医药报》是中医药行业的主流权威大报,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中医药行业工作的重要窗口,是中医药发展的主要舆论阵地,肩负着记录中医药历史、推动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医药受众之责。创刊于1989年1月2日,对开八版,逢周一、三、四、五出版发行,设有要闻、综合新闻、视点、学术与临床、农村与社区、养生保健、中医药文化、中药产业等版块。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医药》2014,(7):F0004-F0004
为了进一步认识中医药的地位、作用和发展前景,提升中医药的影响力,《中国当代医药》杂志社定于2014年4月25-2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第六届中医药名家高层论坛"。"中医药名家高层论坛"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的《中国当代医药》杂志社主办、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斗争的智慧结晶。它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目前我国中医药应用与研究日益西化,中医药事业发展困难重重。怎样才能使中医药摆脱目前的困境,全面振兴中医药事业?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田景福,这位在中医药领域工作了几十载的老人虽然已从领导岗位退了下来,但对中医药的现状和发展仍然非常关注,充满感情。并且他还积极为中医药生产企业和科研及医疗机构牵线搭桥,让有特色的中医药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更快转化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