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RM)患儿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9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普适量表对患儿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患儿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疾病临床分型、排便障碍、居住地是影响ARM患儿术后生存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针对疾病临床分型、排便障碍、居住地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帮助患儿及其家属正确认识疾病,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对提高患儿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是常见的胃肠道先天性疾病,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首位。国外文献报告新生儿为1,500~5,000:1,国内第一医学院妇产科在30,525名新生儿中发现11例,平均新生儿为2800:1。现就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讨论如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分类: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其分类方法较多,临床多用赖德氏(Ladd)分类,优点是简单,容易记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随访干预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手术患儿80例,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手术患儿40例为对照组,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手术患儿4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随访干预,了解并比较2组患儿的切口愈合、肛周皮肤、肛门功能恢复及遵医行为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愈合、肛周皮肤、肛门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访干预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恢复有显著效果,可有效监督患儿的术后遵医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患儿切口的愈合、肛周皮肤及肛门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直肠肛门畸形的类型很多,由于是体表畸形,所以易于诊断。绝大多数病儿,在正常肛门位置没有肛门,出生后只要仔细观察会阴部即可发现。特别是生后24小时不排胎便,就应及时进行检查。如未能早期发现,其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低位肠梗阻症状,在无瘘的直肠肛门闭锁和伴有狭小瘘管的病例,往往出生后早期即发生急性完全性低位肠梗阻症状;在直肠肛门狭窄和伴有较大瘘管的病例,依据其狭窄程度和瘘管大小,可在几周、几月甚至几年后出现排便困  相似文献   

6.
7.
第4讲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陈幼容100045首都医学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非常多见,其发病率为1∶1500~2000,占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第一位,以男性稍多。我院自1955~1970年收洽直肠肛门畸形939例,自1972年~1992年共收治...  相似文献   

8.
直肠肛门先天性疾病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之一,包括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等疾病。先天性巨结肠是指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在近端结肠,使该肠管肥厚、扩张,需要进行根治手术切除无神经节细胞肠段和部分扩张结肠。  相似文献   

9.
直肠肛门先天性疾病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之一,包括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等疾病.先天性巨结肠是指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在近端结肠,使该肠管肥厚、扩张,需要进行根治手术切除无神经节细胞肠段和部分扩张结肠.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的发生是由于胚胎第7周~第8周时泄殖腔发育缺陷形成肛门闭锁、狭窄并瘘管,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需通过手术建立正常的排便功能[1].而先天性直肠肛门疾病术后肛门的正确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现采用0.2%甲硝唑棉球代替生理盐水棉球进行肛门皮肤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RM)患儿延续护理服务需求情况,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延续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7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胃肠新生儿外科就诊且符合纳入条件的195例ARM患儿,采用自设问卷进行延续护理需求调查分析。结果:ARM患儿延续护理需求度较高,总需求均分为(4.07±0.45)分;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主要照顾者与患儿关系、患儿父母职业、疾病分型、手术术式对ARM患儿延续护理需求度各维度及综合得分,经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疾病分型、手术术式、患儿父母职业对ARM患儿延续护理需求有影响。结论:针对ARM患儿延续护理各维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肠道综合管理、肛门功能康复促进、疾病健康管理等方面着手,综合考虑ARM患儿延续护理需求的各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延续护理方案,可预防ARM患儿术后并发症,提高患儿及家庭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在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中居首位。根据武汉市儿童医院连续 7年的资料统计 ,其发病率占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的 37 5 % ,多数患儿出生后 ,有呕吐、腹胀、脱水等低位性肠梗阻表现 ,医生可根据畸形位置的高低、病情的轻重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其中多以手术为主。现将围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RM)是小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其病因至今未被完全阐明,多认为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所致。遗传因素方面,国内外研究均表明,Shh(Sonic Hedgehog)基因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与ARM的发生密切相关。了解Shh基因信号通路以及该通路与ARM的相关性为明确ARM病因及更好地进行诊疗提供方向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肠道管理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患儿肛门及排便功能、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76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编号奇偶数列排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术后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早期系统化肠道管理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肛门功能、排便功能以及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干预后肛门功能、排便功能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系统化肠道管理护理干预可提升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患儿的肛门功能,改善患儿排便功能,提高患儿的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接受介入治疗后影响其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于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7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患儿术后的生活质量,并对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0例患儿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后生存质量的独立因素包括家庭收入和社会因素。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的愈后影响因素较为复杂,针对不同的因素进行合理的预防,对于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先天性青光眼患儿术后早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生活质量量表对15例先天性青光眼患儿术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方法评价患儿生活质量与疾病类型、手术效果、术后视力、用药情况、性格等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调查问卷总分(56.08±6.19)分,低于对照组(73.25±8.2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手术效果、术后视力、用药情况与视功能得分、自理能力得分和生活质量总分相关,性格特征与活动交往和精神心理得分相关。结论影响先天性青光眼患儿术后早期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手术效果、术后视力、用药情况、性格特征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先天性直肠肛门疾病患儿术后肛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60例先天性直肠肛门疾病患儿,按照抽签方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儿予以全面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儿的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两组患儿予以不同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天性直肠肛门疾病患儿予以全面护理方法尤为重要,能够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保证患儿的身体康复,提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新生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前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行盆腔螺旋CT扫描的新生儿24例,用腹窗(窗宽300HU、窗位40HU)在横轴位观察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的大小、形态及位置,与5例正常新生儿盆腔CT图像比较,其发育主观评为良好、一般、差。结果:CT扫描所有病例均显示耻骨直肠肌,发育良好22例,高位畸形中2例发育一般。低位畸形中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均发育良好;中位畸形中8例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发育良好,2例括约肌发育一般;高位畸形中2例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发育良好,括约肌发育一般及发育差各2例。结论:螺旋CT可显示不同类型新生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的位置及发育状况,从而指导临床选择不同手术方法,并能较为准确地推断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在小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50例,术前均行MRI检查。由两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阅读MRI资料。结果:50例患儿中包括高位型闭锁34例、中间位型闭锁7例、低位型闭锁9例。结论:MRI可以准确、全面地显示肛门直肠畸形的类型、瘘管存在与否、肛周肌肉发育状态以及伴发的其他畸形情况,为手术方式的选择、预后的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浅析肛门直肠术后尿潴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浅析肛门直肠术后尿潴留的因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50例患者的年龄、性别、麻醉方法及围手术期日输液量,对术后并发尿潴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60岁患者尿潴留的发生率为12.63%,<60岁尿潴留的发生率为1.94%(P<0.05);男性尿潴留的发生率为11.22%,女性尿潴留的发生率2.63%(P<0.05);脊椎麻醉与局部麻醉尿潴留的发生率分别是22.03%和1.05%(P<0.05);静脉补液量>500mL与≤500mL尿潴留的发生率分别是20.00%和2.00%(P<0.05)。结论:老年男性病人术前常规留置导尿管可预防术后并发尿潴留,局部麻醉和限制围手术期输液量可减少术后并发尿潴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降低手术死亡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1993年以来诊治的45例先天性肛门闭锁的临床资料.结果 按照直肠盲端至肛门皮肤的距离分为高位、中位、低位闭锁三类,其中行肛门成形术治愈25例,行结肠造瘘术或直肠瘘管扩张术解除梗阻出院13例,死亡7例,死亡率15.6%.结论 先天性闭肛无瘘者属低位完全性梗阻,死亡率与手术延误成正比,因此必须尽快利用简单的手术方式解除梗阻,抢救患儿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