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临床给药流程进行改造,以减少用药流程的风险。方法运用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的基本步骤,成立流程改进工作小组,列出临床给药的流程,指出子流程下可能导致差错的环节及原因。提出优先解决的问题及流程整改方案,设计新型的临床给药流程。结果新旧给药流程优先风险数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改造后用药相关缺陷从4例下降至2例。结论将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对临床护理给药流程进行分析,能前瞻性地发现工作流程中潜在的缺陷,使管理者发现流程中应该优先解决的问题,为护理工作流程改造提供科学的方法,确保病人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改进住院患者防跌倒流程及措施,降低跌倒的发生率。方法对2011年1月至12月住院的32775例试验组患者运用FMEA方法分析失效模式与潜在原因,计算优先风险指数(RPN)值,改进需优先解决问题的相关措施,随访整改成效,并与2010年1月至12月住院的29500例仅接受医院常规跌倒管理的患者比较跌倒发生率。结果实施FMEA管理模式后2011年较2010年跌倒失效模式RPN值下降81.78%,跌倒发生率由0.44%0下降至0.12%。结论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跌倒发生,有力地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预防全自动片剂摆药机补充药品环节错误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HFMEA)评估全自动片剂摆药机补充药品流程中的潜在失效模式及失效后果,进而分析整改措施并实施。没有商品码的药品运用Microsoft Bar Code控件生成EAN-13条码,通过药盒的RFID码与药品EAN-13商品码双重匹配核对,用来预防失效模式的再次发生。采用Wilcoxon配对检验比较实施前后失效模式RPN值。结果:应用条码技术,运用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后,影响补充药品环节错误发生的失效模式RPN值较前下降60%(P<0.05)。结论:HFMEA模式的运用以及条码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预防全自动片剂摆药机补药环节错误的发生,提升患者用药安全,在同行中有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细胞毒药物调配过程中的差错和溢出风险。 方法:利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危害分析(FMECA)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宿迁第一人民医院 PIVAS 细胞毒药物在药品领用、医嘱审核、贴签摆药、药品配制、成品核对和分拣外送等流程中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并评估其危害等级。 通过比较改进措施实施前后风险优先值(RPN)和差错事件评价整改效果。 结果:找出 15 个高等和中等危害等级的失效模式,并积极实施改进措施。 改进措施实施后 15 项失效模式 RPN 平均降幅 54. 4%,差错事件发生率明显降。 结论:运用 FMECA 对细胞毒药物调配各环节进行风险防范管理,可有效减少细胞毒药物调配差错,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住院药房药品调剂流程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药品调剂质量。方法 对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住院药房口服药物调剂流程中各个环节进行FMEA,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选出高风险等级的失效模式和中等风险等级中S≥4的失效模式,整理分析其失效原因,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比较实施FMEA方法前后失效模式变化情况,分析改进效果。结果 住院药房药品调剂流程中共找出13个失效模式,其中高风险失效模式4项,极高风险失效模式2项。通过规范药物医嘱流程、优化HIS信息系统与摆片机对接执行程序、修订完善制度以及对药师、护士进行培训等方面干预,13项失效模式RPN均值由38降至15,降幅为60.53%。其中4项高等风险失效模式经改进后风险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FMEA应用于住院药房药品调剂流程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拆药过程药品损失、机器误差、HIS系统与摆片机信息对接失误和取药次数多、等候时间长等问题,提高药品调配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更好地服务于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探究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血透室用药安全管理现状,以提升医院血透服务质量,提升血透患者就医体验.方法:对血透患者药品领用流程中各环节进行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选出全部中等及以上失效模式整理分析其失效原因,提出并实施整改措...  相似文献   

7.
目的规范仰卧手术体位摆置流程,降低体位带来的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方法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找出仰卧手术体位中的失效因子进行危害分析,通过手术体位改良对失效因子进行矫正,实施6个月后与改良前比较,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改良前流程存在着上肢输液通路障碍,血压、血氧监测不符,上肢肌肉紧张、手指压伤、手意外伤等失效模式,流程改进后,失效模式发生率由47.29%降至15.53%。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士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改良仰卧手术体位摆置流程,可有效地降低手术体位带来的风险,保障患全的安全舒适。  相似文献   

8.
运用FMEA降低住院患者静脉用药治疗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静脉用药流程,促进用药安全。方法: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方法评估住院患者静脉用药流程潜在的风险因素,并结合用药流程探讨可能造成错误的原因,提出改善住院患者用药安全的可行性方案,并持续追踪改善成效。结果:在住院患者静脉用药流程中找到40项容易导致用药错误的高风险因素,并对高风险流程进行优化改造。改造后流程得到简化,用药错误风险较前明显降低。结论:FMEA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能使药品管理者前瞻性地发现住院患者在执行静脉用药流程中潜在的漏洞与风险,从而降低风险,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9.
<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而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9%~27%,一旦发生可导致脱机困难,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甚至威胁患者生命[1]。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是一种医疗质量管理模式,前瞻性的对某个流程可能发生的失效进行量化分析,识别出失效的原因和影响,并为避免失效制订可行性措施[2,3]。笔者所在科室运用FMEA模式,改进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流程,有效降低了VAP发生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SHEL(soft hard environment litigant)模式对药房自动化设备与传统药品管理模式相结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加以改进,减少全自动口服摆药机药品发放差错,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1月住院部药房全自动口服摆药机单剂量发放药品的差错68例,针对全自动单剂量口服摆药机药品发放差错的因素进行分类,应用SHEL模式综合评价药品发放差错的原因,提出相关改进措施。结果 SHEL模式对全自动单剂量口服摆药机药品发放差错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改进后,住院药房药品发放差错数发生率降低了78.57%(χ2=8.526,P=0.036),提高了药品安全管理。结论运用SHEL模式能明确全自动单剂量口服摆药机安全管理中的缺陷,找出解决方案,提高药房自动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口服降糖药使用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年1月我院411例住院患者口服药物医嘱执行单中的降糖药的使用进行调查。结果:我院411例住院患者中有54人使用口服降糖药,占13.14%,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有48人,占口服使用降糖药人数的88.89%。住院患者3种口服降糖药有同类药物重复使用现象,降糖药和其他多种药物相互作用有引发潜在不良反应的可能,口服降糖药使用时间应以药品使用说明书为参考依据。结论:老年住院患者是使用口服降糖药的主体,临床医师和药师必须给予密切关注,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智能手术室药房管理体系,促进手术室药品的规范化管理,为医疗机构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法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室药房工作流程进行风险识别及评估,依据风险优先指数(RPN)值确定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改善的失效模式,分析失效原因,拟定干预措施并对改进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手术室药房工作流程中共发现12个需优先改善的失效模式,将智能药柜及相应管理体系投入使用后,RPN值共下降337,下降幅度达67.8%;麻醉药品管理水平、患者用药及时性和医务人员满意度均显著提高。结论 运用FMEA法能够能有效识别手术室药房环节的风险,智能手术室药房管理体系显著提高了手术室药品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FMEA)在门诊患者的肌内注射流程改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运用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对门诊患者肌内注射流程中存在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优化解决的问题及流程整改方案;跟踪整改的成效。结果流程改进后失效模式的优先风险数值明显降低,改造后前后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能前瞻性的发现流程中潜在的漏洞,使护理管理者及时对流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改进,以达到优化流程、改进服务、降低护理风险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在提高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口服用药时间依从性中的应用及成效。方法运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中的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5个步骤,对临床口服用药时间不准确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关键原因,改进口服用药流程,制定各类标准和制度。在患者教育、改进用药计划表、改善医患沟通3类方法上作相应改进,并对改进前后的患者服药时间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运用六西格玛方法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口服用药时间准确率从运用前的89.9r7%提高到97.28%,短期Z值从2.780上升至3.545。结论运用六西格玛方法在临床口服用药中实施管理,能改善工作流程,提高住院患者用药时间的准确率和服药的依从性,减少用药并发症,提高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住院患者药物医嘱流程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住院患者药物医嘱流程中各个环节进行FMEA,选出优先风险数值(risk priority number,RPN)>125的失效模式,整理分析其失效原因,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比较FMEA活动前后RPN值、临时医嘱率、不合理医嘱率、护士日均取药次数及临时取药次均等候时间,分析改进效果。结果:住院患者药物医嘱流程中共找出11项高风险失效模式,通过规范药物医嘱流程、优化信息系统医嘱执行程序、简化退药流程、修订完善制度及对医生、药师、护士培训等措施后,11项失效模式合计RPN值由2 596降至622,降幅76.04%;临时医嘱率、不合理医嘱率、护士日均取药次数及临时取药次均等候时间均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FMEA应用于药物医嘱流程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临时医嘱率及不合理医嘱率,确保患者药物治疗的及时性及准确性,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HFMEA)研发血管活性药物安全管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探讨其在危重患者血管活性药物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HFMEA为理论框架,组建多学科团队,对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的血管活性药物给药流程进行失效原因及危害分析,经充分讨论后重新修订流程,自主研发危重患者血管活性药物安全管理CDSS,在试点科室通过非同期对照研究开展应用并监测其成效。结果:应用危重患者血管活性药物安全管理CDSS后,患者的给药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由干预前的2.68%降至0.43%,且干预后护理记录不完整发生率及不良事件总例数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点科室58名临床护士对危重患者血管活性药物安全管理CDSS的给药流程合理性、用药观察规范性、用药记录准确性、系统操作便捷性、临床推广可行性评分的均分皆高于4分(满分5分)。结论:基于HFMEA开发的危重患者血管活性药物安全管理CDSS可有效降低血管活性药物给药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便于临床护士进行信息核实、用药、换药、病情观察和护理记录等护理操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诺和锐30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我院内科门诊及住院的42例口服2种以上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用诺和锐30胰岛素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HBAIC的变化,观察12周,结果:诺和锐30胰岛素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AIC均明显好于治疗前,且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诺和锐30能显著降低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HBAI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胰岛素类似物.  相似文献   

18.
郑小燕 《安徽医药》2015,(2):390-392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对降低住院患者给药查对缺陷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即通过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 DMAIC)的五个环节)对2013年1月—2013年6月该院住院患者给药查对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措施。结果护士对住院患者给药查对缺陷率从改进前的6.0%降低到现在的0.9%,改进前后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前后住院患者对给药的满意度由改进前的88.0%提高到现在的97.3%,改进前后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对给药查对的满意度由改进前的90.5%提高到现在的98.4%,改进前后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前给药错误纠纷共12起,改进后未发生因给药错误导致的纠纷和赔款。结论六西格玛科学的管理方法,可有效改进住院患者给药查对工作流程和降低住院患者给药查对缺陷率,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降低手术体位风险,保证患者的舒适与安全,以达到杜绝或减少缺陷发生的目的。方法通过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HFMEA),找出及矫正失效因子,确定体位安置的事先风险指数,有针对性的采取规避措施,保证患者安全。结果采用HFMEA进行手术体位风险分析并制定预防措施,2010年我科与手术体位相关并发症明显降低,患者舒适度明显提高。结论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能有效降低手术体位的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术后患者安全转运风险防范中的管理效果。方法根据FMEA操作方法,组建团队;列出术后患者转运流程及子流程图;从子流程中发现潜在的失效模式,指出可能导致转运过程意外伤发生的环节及原因。进行危害分析找出需要改善的环节并追踪整改的效果。结果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操作后,影响安全转运的失效模式优先风险指数明显下降(P<0.05)。结论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能前瞻性地发现手术患者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隐患,提前采取应对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转运过程意外伤的发生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