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相关性溃疡出血与非NSAIDs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差异。方法通过临床对照研究,比较46例NSAIDs相关性溃疡出血与88例非NSAIDs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NSAIDs组年龄显著高于非NSAIDs组,女性患者比率高于非NSAIDs组;NSAIDs组具有心脑血管和/或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多于非NSAIDs组,而既往具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的患者低于非NSAIDs组;NSAIDs组上腹痛症状显著低于非NSAIDs组;NSAIDs组发病时血糖高于非NSAIDs组;NSAIDs组胃溃疡比率显著高于非NSAIDs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AIDs相关性溃疡出血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溃疡的发生部位与非NSAIDs溃疡患者均有差异,熟悉NSAIDs相关性溃疡出血的特点有利于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8):1491-1492
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305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收治的621例其他疾病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溃疡部位以及饮酒史等。年龄是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之一,不同种类NSAIDs和NSAIDs均为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但性别和血小板计数以及溃疡部位与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无关。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有不同种类NSAIDs和NSAIDs及年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012~2014年邢台地区上消化道出血(UGIH)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本院消化科收治的243例UGIH患者临床资料,分析UGIH的二般资料、病因构成和影响因素。【结果】①一般资料:uGlH平均患病年龄(60.0±14.5)岁,高峰年龄为60~69岁,男女比例为2.2:1,男性发病年龄明显低于女性(P〈0.01)。②UGIH常见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和胃癌。③临床特征:中、老年组女性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青年组(P=0.019);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史者占36.2%,长期服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s)和抗血栓药物者占42.8%,植入血管支架者占11.1%,合并HP感染占26.3%,有86.8%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贫血,有66.7%的患者存在失血相关症状,青年组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中、老年组(P=0.024);青、中年组消化性溃疡所占比例均高于老年组(P=0.013)。④口服NSAIDs者消化性溃疡占66.0%,急性胃黏膜病变占18.1%,其中,急性胃黏膜病变所占比例高于无服药史的6.5%(P=0.006)。【结论】UGIH常见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和胃癌;UGIH患者以老年男性多见,但青年患者更易出现临床症状;口服NSAIDs增加急性胃黏膜病变所致的UGIH。  相似文献   

4.
消化性溃疡出血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诱发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91~2002年诊治的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资料,并用电脑数据库处理分析。结果在982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中,27.90%近期内有服用NSAIDs史。服用NSAIDs组与未服用NSAIDs组比较,服用NSAIDs组平均年龄较大[(43.36±14.55)岁比(37.25±13.57)岁,P<0.05];女性相对较多(25.18%比16.67%,P<0.01);胃溃疡比例较高(27.37%比14.27%,P<0.01);外科手术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NSAIDs是诱发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一常见原因,应加强对NSAIDs胃肠毒副作用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特点,为积极防治老年消化性溃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将414例溃疡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组消化性溃疡的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单纯呕血、晕厥、头昏、乏力和休克;非老年组则主要是单纯黑便和上腹部疼痛。老年组发生大出血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老年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老年组,而尿素氮值高于非老年组。老年组输血、内镜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的比例分别为29.0%、42.6%和4.9%;非老年组为16.5%1、0.8%和0.4%。老年组再出血的发生率也高于非老年组。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特点不同于非老年组,早期诊断应注意消化道外的症状,积极治疗溃疡病的并发症,降低老年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PU)反复出血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的关系。方法我院收治的86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反复出血者(出血组),同期就诊的86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非出血者(未出血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出血组Hp感染率和NSAIDs服用史率明显高于未出血组(P0.05);Hp感染胃溃疡并发出血的OR值为1.285,Hp感染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出血的OR值为1.076;服用NSAIDs胃溃疡并发出血的OR值为6.241,大于服用NSAIDs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出血的OR值3.036;单纯Hp感染PU患者并发出血的OR值为0.819,单纯服用NSAIDs PU患者并发出血的OR值为2.037,Hp感染同时服用NSAIDs PU患者并发出血的OR值为2.608;出血组偶尔服药者、短期服药者及长期服药者的OR值分别为4.56、4.31、4.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U反复出血与Hp感染及服用NSAIDs有关,两者间不具有协同致病作用,服用NSAIDs可显著增加PU并发出血的风险,但与服药时间长短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规律血透的103例ES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若患者在随访中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或因此死亡,则归为观察组(n=20),其余患者归为对照组(n=83).比较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及透析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的年龄、BMI、吸烟史比例、糖尿病肾病发生率、心脑血管疾病史发生率、糖尿病史比例、WBC、CRP、血钙、磷、血透前S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pKt/V、血透后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心脑血管史、血磷是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越大、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史、血磷水平越高,ESRD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Barthel评分应用于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脉介入治疗的意义。方法:选择181例75岁以上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根据Barthel评分,将其分成3组:70分组(n=62)、≥70~90分组(n=72)及≥90分组(n=47)。比较3组患者住院后1个月内的临床转归。结果:与≥90分组相比,70分组患者年龄较大、女性比例更高、入院时收缩压较低、白细胞计数更多、既往消化性溃疡比例较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比例更高、进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90分组相比,70分组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脑钠肽前体(pro-BNP)水平更高、消化道出血比例更高、住院时间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0~90分组和≥90分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罹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且Barthel评分小于70分的高龄患者住院后1个月内临床转归不佳;这类患者进行冠脉介入治疗时,应慎重权衡风险与获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消化性溃疡患者及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PGⅠ/PGⅡ(PGR)水平变化情况,初步分析G-17及胃蛋白酶原(PG)对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胃镜检查明确消化性溃疡且经14C呼气试验证实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199例,其中单纯消化性溃疡(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107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92例。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并计算PGR,分析上述指标与消化性溃疡及出血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PG及G-17评估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风险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 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组患者血清G-17水平显著高于单纯消化性溃疡组(P 0. 05),而血清PGⅠ、PGⅡ及PGR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在血清G-17升高( 15 pmol/L)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合并出血比例高于血清G-17正常或降低的患者(73. 2%比27. 4%,P 0. 05);利用血清G-17水平预测消化性溃疡是否合并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866。敏感性为90. 2%,特异性为68. 2%。结论 在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血清中G-17水平明显升高,血清G-17水平预测消化性溃疡是否合并出血具有较高敏感性;PGⅠ、PGⅡ及PGR水平对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风险没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分期饮食护理联合人文关怀护理对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n=100,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n=100,分期饮食护理联合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出血停止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随访结束时的疾病知识认知度、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评分、治疗总依从率、护理优良率及消化系统疾病生存质量指数(GIQLI)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期饮食护理联合人文关怀护理能有效提高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的健康行为,促进溃疡愈合,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PUB)的关系及PUB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3例PUB患者的一般情况、Hp感染及分型、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史、入院血红蛋白(Hb)值、临床症状及内镜特征、住院治疗情况等临床资料,根据Hp感染情况将PUB分为Hp(+)组164例和Hp(-)组69例,以同期非出血性消化性溃疡(PU)198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PUB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UB组Ⅰ型Hp阳性率83.5%高于对照组34.8%(P<0.01)。PUB中Hp(+)组消化道症状评分和腹痛比例均高于Hp(-)组(P<0.05),服用NSAIDs、Hb值、出血程度及内镜下Forrest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3例PUB中有61例予输血治疗,Hp(-)组输血率高于Hp(+)组39.1%(27/69)vs 20.7%(34/164)(P<0.01),仅3例行外科手术治疗。Hp(-)组住院时间稍长于Hp(+)组(10.0±5.7)d vs(9.0±3.7)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U出血与Hp感染率无关,而与Hp分型有关。Hp(+)PUB消化道症状较重,而Hp(-)PUB输血率较高,且住院时间有延长趋势。PUB以内科治疗为主,手术率极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输注对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转归影响。方法收集本院NSAIDs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病例97例,根据是否曾输注血浆分为实验组:56例输注红细胞和血浆;对照组:41例仅输注红细胞;分析2组病例的一般临床资料、输血量、输血后疗效、临床转归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1)2组的性别、年龄、休克发生率、溃疡大小、溃疡Forrest分级、合并症、输血后Hb等无明显差异(P0.05);2)PT、APTT(s)在输血前分别为20.30±2.65 vs 19.76±2.07(P0.05)、49.70±2.93 vs 46.93±5.10(P0.05),在输血后分别为13.12±1.68 vs 18.13±1.80(P0.05)、31.67±5.06 vs 40.41±2.64(P0.05);实验组输血前、后凝血功能差异明显(P0.05),而对照组变化基数(P0.05);3)平均红细胞输注量(m L)分别为420±63.75 vs 673±55.62(P0.05),好转率分别为91.0%(51/56)vs 73.2%(30/41)(P0.05),平均住院时间(d)分别为6.37±2.15 vs11.21±3.07(P0.05),再出血率分别为5.4%vs 19.5%(P0.05)。结论早期输注血浆既可及时纠正NSAIDs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又能有效减少患者红细胞输注用量,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有助于更好的临床转归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SU)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SU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出血性卒中患者695例,其中发生SU的患者80例(11.51%),将患者分为发生SU组和未发生SU组,比较两组性别比例、年龄分布、病变部位、意识情况、出血量、APACHEⅡ评分、合并出血性卒中史、合并高血压史、收缩压、阿司匹林用量10个因素的差异,确定相关影响因素以及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年龄、出血部位、意识状态、出血量、APACHEⅡ评分、SBP、阿司匹林每天的用量为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SU的相关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出血部位(OR=3.150,P=0.001)、出血量(OR=1.957,P=0.000)、收缩压(OR=0.432,P=0.000)、阿司匹林每天用(OR=0.539,P=0.004)为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SU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出血量、出血部位、收缩压、阿司匹林每天用量为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SU的独立影响因素,为了更好地预防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SU,对于易发人群要早期给予合适的预防性药物治疗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探究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08-2015年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50例,依据预后结局不同,将患者分为死亡组(31例),存活组(119例)。将患者预后设为因变量,将年龄、性别、既往上消化道出血史、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基础疾病、出血量、合并症、贫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治疗后再出血等设为自变量,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男性、肝功能Child-Pugh C级、合并腹水、既往上消化道出血史、出血量500mL、治疗后72h内再出血、合并肝性脑病、ALT≥120g/L、AST≥120g/L、TBiL17.1μmol/L、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均是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肝功能Child-Pugh C级、合并腹水、既往上消化道出血史、出血量500mL、治疗后72h内再出血、合并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均是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多发于中老年男性,临床上应针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穿孔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连续237例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治疗的临床结果,计算非手术治疗成功率,分析非手术治疗失败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237例非手术治疗成功率为88.4%(167/189),除外其中17例高龄和合并内科疾病或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非手术治疗成功率可达97.1%(167/172);非手术治疗失败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70岁、入院时休克、既往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史以及合并糖尿病和肝硬化(χ2=7.63142.38,P<0.01)。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消化性溃疡穿孔的非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患者年龄≥70岁、入院时休克、合并糖尿病、肝硬化或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史等免疫抑制状态,是非手术治疗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16.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的急诊,临床上以内科药物治疗是首选,抑酸治疗为主要措施。质子泵抑制剂为目前作用最强的抑酸药物,泮托拉唑钠为新型质子泵抑制剂已广泛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及胃泌素瘤等相关疾病。该类药静脉注射可用于消化性溃疡急性出血包括应急性溃疡出血的治疗和预防[1]。我科2002-06/2006-06采用扬子江药业集团生产的韦迪(泮托拉唑钠粉针剂)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较好,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经内镜检查确诊由消化性溃疡或糜烂性胃炎并发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32例,男72例,女50例,年龄16~76岁。72 h内有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血压平稳。排除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门脉性胃病及上消化道肿瘤出血、出血原因不明或血压不稳定。随机分为两组:泮托拉唑治疗组68例(其中消化性溃疡56例,糜烂性胃炎12例),奥美拉唑(洛赛克)对照组组64例(其中消化性溃疡54例,糜烂性胃炎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症状、出血量、病因、溃疡大小及溃疡苔色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1.2方法在补液、补充水电解质、输血、维持生命体征等基础上,泮托拉唑治疗组予以泮托拉唑注射液80 m...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诊治的18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46.9%、急性胃黏膜病变12.7%、肝硬化9.0%、胃癌7.2%,贲门撕裂症6.0%.(2)急诊内镜诊断明确的阳性率(95.6%)显著高于非急诊内镜(81.3%),P<0.01.(3)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s)患者急性胃黏膜病变发生率(39.5%)明显高于未服用者(4.1%),P< 0.01;服用NSAIDs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生率(52.6%)虽高于未服用者(3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服用NSAIDs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急性胃黏膜病变发生率较前有所增加,急诊内镜检查有助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引起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B)的药物、胃镜表现厦特点。方法调查UGB患者的药物史和年龄,并与非药物性胃黏膜损害对照,以比较两者的胃镜表现及原有胃黏膜疾病对发病的影响。结果药物性UGB患者90倒,年龄32-87岁,以老年组(年龄≥60岁)为多65例;引起UGB的主要药物是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药物性UGB组幽门螺旋杆菌(Hp)的感染率低于非药物性UGB组(P〈0.01);药物性UGB在胃镜检查中以溃疡多见(64例,71.11%),与非药物性溃疡相比溃疡偏小,呈多发性(P〈0.01);原有消化性溃疡、残胃患者及以往有UGB者发病率高;药物性溃疡组无消化道症状者多见(P〈0.01)。结论药物性UGB以老年患者发病率高,无症状者多,引起出血的药物以NSAIDs最多见.药物性UGB镜下表现以浅表多发性小溃疡为多见,Hp感染率偏低,以往有消化性溃疡、UGB者及残胃患者更易发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联合生物胶喷洒治疗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0年1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3例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3组.其中,A组(n=44)采用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奥美拉唑治疗,B组(n=48)采用胃镜下生物胶喷洒+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钾与合并2型糖尿病(2DM)终末期肾病未透析患者腹主动脉钙化(AAC)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自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沧州市中心医院肾内科收治的终末期肾病未透析23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侧位腹平片查看AAC情况,根据是否存在AAC将患者分为AAC组(n=90)和非ACC组(n=149),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钾水平、合并2DM等情况;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血钾同合并或非合并2DM终末期肾病患者AAC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钾对AAC的诊断价值。结果 AAC组和非ACC组患者在年龄、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尿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比例、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碱性磷酸酶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合并2DM终末期肾病患者比较,合并2DM患者血钾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合并2DM终末期肾病患者比较,合并2DM患者AAC积分水平和AAC积分>0分、AAC积分>5分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合并2DM终末期肾病患者AAC相关(P<0.0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