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及3.0T M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细胞肝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60例临床疑似HCC患者接受CT及MR检查,39例确诊为HCC,共59个病灶.CT采用平扫加三期增强,MR采用LAVA技术双动脉期、双门脉期、双静脉期及延迟期共7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观测数据行Alternative-free-response ROC(AFROC)曲线分析,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z),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CT增强扫描的Az平均值为0.8120±0.0118,M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的Az平均值为0.9093±0.00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1 cm的HCC病灶组,CT和MR增强扫描的平均灵敏度分别为63.89%和80.55%.在1~3 cm组和>3 cm组,CT和MR增强扫描诊断的灵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所有病灶中,CT多期增强扫描的灵敏度低于MR动态增强扫描(83.62% vs 88.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阳性预测值(PPV)也低于MR扫描(93.07% vs 96.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诊断HCC病灶方面,MR动态增强扫描与CT增强扫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于小于1 cm病灶,MR动态增强扫描诊断的灵敏度显著高于CT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本院范围内,以2019年2月-2020年2月为时间节点,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分别开展CT、MRI检查,对比两组肝癌检出率。结果: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CT分别为44例、47例、50例,MRI分别为50例、45例、48例。MRI的肝内病灶阳性率较增强CT,显著偏优(P0.05)。MRI诊断准确率相比增强CT,明显偏高(P0.05)。而针对直径3cm的肿瘤,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MRI、增强CT对肝癌进行诊断,均有一定特征性,但MRI准确率更高,特别是≤3cm的肿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比较肝癌诊断中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的准确率。方法:病例样本为2018年9月-2019年9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86例疑似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肝脏增强CT检查与肝脏MRI检查,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研究比较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诊断准确率。结果:评估肝内病灶及肝外病灶检出数,肝脏增强CT均低于肝脏MRI(P<0.05)。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诊断不同病理类型肝癌的准确率,肝脏MRI高于肝脏增强CT(P<0.05)。结论:肝脏增强CT及肝脏MRI均属临床常用肝癌诊断方式,肝脏MRI诊断准确率高于肝脏增强CT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比较CT和MRI增强扫描对肝细胞癌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9年5月收治的138例临床疑似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先后进行CT和MRI检查,100例确诊为肝细胞肝癌,并将CT和MRI检查的结果和相应患者的病理进行比较。结果:对于大小在1~3cm和大于3cm的病灶,CT检查的符合率为83%,MRI检查的符合率为88%,CT和MRI在肝细胞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和MRI都具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应根据肝细胞癌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诊断肝癌准确率方面的对比。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肝癌患者50例纳入本次研究工作,均接受肝脏增强CT检查(命名为对照组)及肝脏MRI检查(命名为研究组)。比较分析两组检查结果及肝癌诊断准确度。结果:研究组肝内病灶检查个数(3. 03±0. 56个)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4. 3576,P值=0. 0000;研究组肝外病灶检查个数(1. 90±0. 22个)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性,t值=0. 6788,P值=0. 4997;研究组肿瘤直径 3cm检出率(92. 00%)明显高于对照组,X2值=4. 0048,P值=0. 0454;研究组肿瘤直径≤3cm检出率(94. 00%)明显高于对照组,-X2值=8. 7561,P值=0. 0018;研究组肿瘤检出准确度(94. 00%)明显高于对照组,X2值=7. 4405,P值=0. 0064。结论:在诊断肝癌准确率方面应用肝脏MRI的检查准确度高于肝脏增强CT,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肝脏增强CT技术与肝脏MRI技术诊断肝癌的准确率。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肝癌患者,均予以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两种影像诊断符合度。结果:肝脏增强CT诊断肝癌的敏感性、准确度、特异性均低于肝脏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肝脏增强CT检查相比,对肝癌患者实施肝脏MRI检查的诊断准确度、特异性和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临床诊断中动态增强CT扫描以及MRI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20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100例肝脏病变患者,患者均接受动态增强CT及MRI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在肝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分析肝细胞癌的影像学特征。结果:手术病理结果显示,100例肝脏病变患者中,59例肝细胞癌,41例良性肝脏病变;动态增强CT扫描恶性70例(真阳57例,假阳13例),良性30例(真阴28例,假阴2例);MRI检出恶性61例(真阳59例,假阳2例),良性39例(真阴39例,假阴0例);MRI诊断的特异度95.12%和准确率98.00%高于动态增强CT扫描的68.29%、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诊断的灵敏度100.00%与动态增强CT扫描的96.61%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在肝细胞癌临床诊断中应用MRI诊断具有更高的价值,与动态增强CT扫描相比,MRI诊断准确性更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别采用增强CT与MRI扫描检查,评估肝细胞癌(HCC)患者经介入治疗后的疗效,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丹江口市第一医院接受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TACE)治疗的123例中晚期结节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后患者分别经增强CT扫描、增强MRI扫描检查。比较两种方法诊断HCC的准确性和敏感度。结果 123例患者(164个病灶)成功完成TACE治疗。治疗后第12个月临床随访结果发现,72例(81个病灶)肿瘤病灶有复发或转移,占58. 54%。存活肿瘤组织在增强CT扫描下表现为动脉期强化,而静脉期及延迟期对比剂则表现快速洗脱的低密度图像。而MRI扫描不受碘油沉积等因素的影响,故比CT扫描能更精确地显示TACE治疗后病灶及其血供的情况。增强CT扫描的ROC面积为0. 784±0. 069,增强MRI扫描为0. 993±0. 012 (95%CI:0. 653~0. 974);增强CT扫描的诊断敏感度为40. 65%(50/123),增强MRI扫描的诊断敏感度为89. 43%(110/123);增强MRI扫描的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均高于增强CT扫描(P 0. 05)。结论增强MRI扫描可弥补CT扫描的不足,推荐其作为HCC患者介入治疗后首选的随诊检查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超声造影与对比增强CT诊断肝细胞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采用超声造影(CEUS)新技术诊断肝细胞性肝癌(HCC),与对比增强CT(CECT)比较其增强表现,评估CEU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8个HCC病灶接受了CEUS和CECT检查。CEUS造影剂为声诺维,对比脉冲序列(CPS)成像技术。CECT造影剂为优维显,常规双期增强扫描。结果98个(100%)病灶在CEUS和CECT动脉期均显示增强,表现为高增强分别为98个(100%)和94个(95.9%,P=0.121),CECT4个(4.1%)病灶表现为等增强。在门脉期,CEUS和CECT显示病灶消退至低增强分别为82个(83.7%)和83个(84.7%),P=0.845。CEUS和CECT显示肿瘤周边薄环状增强的病灶数目分别为30个(30.6%)和31个(31.6%,P=0.877),显示瘤内血管的病灶数目分别为94个(95.9%)和36个(36.7%,P=0.000)。结论HCC的CEUS增强表现与CECT一致,为临床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HCC定性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介入治疗后采取CT和MRI影像诊断时影响。方法:在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选取63例肝细胞癌介入治疗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参照组(31例),分别采取CT和MRI影像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的诊断符合率,实验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于肝癌治疗过程中,采取MRI进行诊断时准确率更高,其应用效果更为显著,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827-3829
目的探讨增强CT与MRI检查用于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肝细胞癌患者150例,均行增强CT与MRI检查。记录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表现。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与准确度。结果增强CT检查直径3cm病灶明显强化,延迟期与门静脉期强化明显减低,与直径≤3cm病灶比较,延迟期、门静脉期和动脉期强化改变明显;MRI检查直径3cm病灶的影像学表现和组织成分更为丰富多样,与正常肝实质信号比较,增强扫描延迟期与门静脉期强化信号均减低,动脉期均呈高信号;150例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肝细胞癌107例(71.33%),MRI诊断肝细胞癌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度均高于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增强CT相比,MRI诊断肝细胞癌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度较高,可将其作为诊断、定性肝细胞癌的常用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应用肝脏增强CT、MRI技术诊断肝癌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5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肝癌患者,均进行肝脏增强CT与MRI诊断,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肝脏增强CT、MRI技术诊断效能及病灶检出率,分析影像表现。结果:80例疑似肝癌患者经病理确诊恶性70例,良性10例;MRI检出恶性69例,其中诊断准确68例,良性11例,其中诊断准确9例;增强CT检出恶性66例,其中诊断准确60例,良性14例,其中诊断准确4例。MRI诊断准确率、特异度及灵敏度明显高于增强CT诊断,误诊率、漏诊率均低于增强CT诊断(P<0.05)。MRI检查肝内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增强CT检查(P<0.05)。结论:肝脏MRI应用在肝癌诊断中能够减少患者误诊及漏诊情况,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肝脏特异性对比剂增强MRI与增强CT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淄博市市立医院收治的疑似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31例,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肝脏特异性对比剂增强MRI、增强CT扫描的诊断效能;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病变的影像表现。结果:肝脏特异性对比剂增强MRI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阳性预测值为93.55%、阴性预测值为87.50%、灵敏度为93.55%、特异度为87.50%、检出准确率为91.49%,均高于增强CT诊断的75.86%、50.00%、70.97%、56.25%、65.96%,其中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检出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增强CT扫描而言,肝脏特异性对比剂增强MRI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瘤中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肝脏增强C T与肝脏M RI对肝癌诊断的准确率,以期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解放军421医院收治的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C T和M RI影像学表现,比较两种方法对肝癌的检出情况。结果 MRI平扫 T1以低信号为主,T2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CT 46例,M RI 52例,门脉期等密度C T 49例,M RI 47例,延迟期低密度或低信号C T 52例,M RI 50例。肝内病灶、肝内病灶阳性率MRI均明显优于增强CT(P<0.05)。MRI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P<0.05)。对直径小于或等于3 cm的肿瘤而言,MRI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P<0.05),而对于直径大于3 cm的肿瘤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的增强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肝脏MRI对肝癌的诊断准确率优于肝脏增强C T ,尤其对于直径小于或等于3 cm的肿瘤。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1):4108-4109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3例肝癌患者,全部患者均先后行肝脏增强CT扫描检查和肝脏MRI检查,并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结合病理学结果可知,MRI检查所获得的诊断符合率达到95.12%,明显高于CT检查的8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直径3cm的肿瘤检测中,MRI的检出率为96.77%,与CT检查的87.10%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准确性更高,尤其是直径3cm肿瘤的检测上,可以获得更为可靠的诊断结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是一种基于对比剂药物代谢动力学的MR成像方法,可用于观察、分析组织微循环功能状态。肝脏接受双重血供,又受到周围器官运动的影响,因此将DCE-MRI用于肝脏面临更多挑战。但随着技术成熟与研究深入,肝脏DCE-MRI应用研究逐渐开展,主要包括抗血管靶向治疗药物研发、疗效反应监测与预后评估、肿瘤诊断与分级、肝纤维化诊断与分级、肝功能评估等。本文对DCE-MRI在肝脏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增强CT、MRI与超声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的效果。方法 74例肝内局灶性病变的患者分别进行增强CT、MRI及超声检查,然后评估诊断结果。结果超声的诊断准确率为94.6%,增强CT、MRI的准确率为90.6%,对一些特殊肝脏肿瘤患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诊断的检出率。结论超声对微小病灶及瘤内供血血管的显示优于增强CT和MRI,提高临床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肝脏增强CT、MRI技术用于临床诊断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2月张家港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肝癌患者5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检查方法进行分组,A组(30例)患者采用肝脏增强CT检查;B组(29例)患者采用肝脏MRI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的准确率及检出病灶位置、病灶直径的符合率。结果:A组经肝脏增强CT总计检出患者24例,检出率为80.00%,B组经肝脏MRI总计检出患者29例,检出率为100.00%,B组患者检查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患者经肝脏MRI检查肝外病灶位置、病灶直径不足3cm符合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临床诊断肝癌疾病可首选肝脏MRI技术,相比肝脏增强CT准确率更高,同时可更精准地判断病灶位置及直径,为后续治疗提供影像学支持,值得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脏透明细胞癌(PCCCL)的CT和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CCCL的CT及MRI资料,其中10例接受CT、8例接受MR及DWI。结果 12例PCCCL共14个病灶,呈结节状或类圆形,瘤径1.6~9.8 cm,平均3.6 cm。10例CT平扫呈低密度;增强后动脉期8例肿瘤呈轻度强化,门静脉期持续强化,2例动脉期不均匀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明显下降;延迟期所有病灶均为低密度,2例显示包膜延迟强化。平扫T2WI 6例呈混杂高信号,1例呈稍高信号,1例为稍低信号;4例T1WI正相位呈稍低信号,2例呈稍高信号,2例呈等信号,反相位8例病灶信号均减低,4例减低明显。DWI 6例呈不均匀高信号,2例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4例肿瘤不均匀明显强化,2例轻度强化,2例呈环形明显强化;门静脉期4例强化较动脉期减低,2例轻度持续强化,2例中心填充强化;延迟期7例病灶呈相对低信号,1例呈等信号,4例显示环形强化包膜。结论 PCCCL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和MRI是诊断PCCCL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MRI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通过分析MRI征象,建立肝细胞癌的MRI信号变化模式。材料与方法:28例肝细胞癌患者均接受MRI检查。男24例,女4例,年龄32~80岁,平均52岁。检查使用0.5T超导型MR成像系统。常规SE序列T1W成像.TSE序列T2W双回波成像。采用双盲法作前瞻性回顾分析。结果:MRI能清楚显示肝细胞癌的部位,大小、形态、数目,与周围组织关系及继发改变。其MR信号变化具有一定特征性,即T1WI多呈低信号强度,T2WI第一回波(PDWI)呈稍高信号强度或等信号强度,T2WI第二回波多呈不均质性稍高信号强度。结论:根据MRI表现,尤其是信号变化特征,对肝细胞癌能作出定性诊断。并建议把SE序列T1WI,TSE序列T2WI双回波成像技术作为肝细胞癌的常规和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