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827-3829
目的探讨增强CT与MRI检查用于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肝细胞癌患者150例,均行增强CT与MRI检查。记录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表现。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与准确度。结果增强CT检查直径3cm病灶明显强化,延迟期与门静脉期强化明显减低,与直径≤3cm病灶比较,延迟期、门静脉期和动脉期强化改变明显;MRI检查直径3cm病灶的影像学表现和组织成分更为丰富多样,与正常肝实质信号比较,增强扫描延迟期与门静脉期强化信号均减低,动脉期均呈高信号;150例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肝细胞癌107例(71.33%),MRI诊断肝细胞癌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度均高于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增强CT相比,MRI诊断肝细胞癌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度较高,可将其作为诊断、定性肝细胞癌的常用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脏增强CT技术与MRI技术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58例肝癌患者,分别开展肝脏增强CT与MRI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影像学技术的影像学征象,并比较两种技术对不同直径病灶的检出率。结果:CT增强扫描时动脉期52例病灶强化明显,病灶密度比正常肝组织明显更高;门脉期扫描55例病灶为等密度,延迟期扫描均为低密度病灶且强化程度呈现出下降态势;MRI平扫时T1WI信号低,增强扫描时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扫描52例病灶等信号,延迟期扫描55例为低信号。病理诊断结果显示58例肝癌患者中41.38%为肝细胞性肝癌,34.48%为胆管细胞肝癌,24.14%为混合性肝癌,其中MRI的诊断符合率为96.55%,高于增强CT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诊断肝癌均有其优缺点,相较于增强CT,MRI诊断肝癌的检出率更高,更有利于开展病理分型,对临床诊断及早期制定治疗方案的指导意义更加明显,更具推广价值。但MRI仍然无法完全取代增强CT,临床可结合实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78例肝脏占位性病变肝细胞癌31例,肝转移瘤26例,肝血管瘤11例,囊肿10例,行常规MRI平扫并动态增强扫描,对各种病变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MRI动态增强扫描27例肝细胞癌为动脉型增强,4例于动脉期呈不均匀强化;22例肝脏转移瘤为门静脉及平衡期边缘环形强化,4例于动脉期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10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动脉期和(或)门静脉期病灶明显强化,延迟后病变持续高信号,另1例各期强化不明显;10例肝囊肿增强扫描各期均不强化.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收集19倒经B超、CT或MRI检查发现肝脏有局灶性病变,所有患者均做MR Gd-DTPA动态增强检查。结果MRI增强扫描后扫描图像明显分为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及延迟期,19例患者病灶内部或壁在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及延迟期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强化改变。结论在高原地区MRI动态增强扫描优于包括CT增强扫描在内的其他影像检查,并将成为肝脏病变检查中的重要及必要的补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脏透明细胞癌(PCCCL)的CT和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CCCL的CT及MRI资料,其中10例接受CT、8例接受MR及DWI。结果 12例PCCCL共14个病灶,呈结节状或类圆形,瘤径1.6~9.8 cm,平均3.6 cm。10例CT平扫呈低密度;增强后动脉期8例肿瘤呈轻度强化,门静脉期持续强化,2例动脉期不均匀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明显下降;延迟期所有病灶均为低密度,2例显示包膜延迟强化。平扫T2WI 6例呈混杂高信号,1例呈稍高信号,1例为稍低信号;4例T1WI正相位呈稍低信号,2例呈稍高信号,2例呈等信号,反相位8例病灶信号均减低,4例减低明显。DWI 6例呈不均匀高信号,2例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4例肿瘤不均匀明显强化,2例轻度强化,2例呈环形明显强化;门静脉期4例强化较动脉期减低,2例轻度持续强化,2例中心填充强化;延迟期7例病灶呈相对低信号,1例呈等信号,4例显示环形强化包膜。结论 PCCCL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和MRI是诊断PCCCL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2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资料,并复习国内相关文献14篇(含18例)。结果:CT和MRI检查:2例肿瘤均位于肝右叶,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肝实质分界不清。CT平扫表现为不规则形低密度占位,CT值24~40 Hu,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实质呈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为:巨大的占位性病灶,T1WI像为低信号,T2WI像为高信号,信号不均匀,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延迟期强化渐减退或仍见团片状强化。结论: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诊断较困难,其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肿瘤向外浸润生长,边界不清,缺乏特征性征象。  相似文献   

7.
任宏伟  王强  许强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1):3391-3392
目的:对比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FNH)在CT及核磁共振成像(MRI)中的表现,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FNH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FNH患者的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行螺旋CT检查16例,MRI检查13例,9例患者同时做CT和MRI检查。结果:16例肝脏FNH患者,结节位于肝左叶6个,肝右叶8个,尾状叶2个。肿瘤平均直径为3.6cm。MRI检查13例,FNH平扫T1WI6例为等信号,7例为稍低信号;T2WI5例为等信号,8例为稍高信号。7例病灶中心或偏心有瘢痕。动态增强扫描7例病灶在动脉期均呈明显均匀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为轻度增强或等信号。5例病灶在延迟期出现瘢痕强化.CT平扫低密度者10个,均匀或不均匀,等密度者6个。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灶除中心瘢痕及1例病例外,其余病例均有明显均一强化,其中14个病灶中心或周边还可见到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12个病灶为略低密度,4个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3个在延迟期显示相对高密度中心瘢痕。结论:CT及MRI检查能够显示FNH的特征性表现,反映肝脏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有助于与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腺瘤等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提高FNH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回顾性总结7例临床病理确诊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避免临床不必要的手术和有创的病理活检。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手术或者病理活检临床确诊的7例共8个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灶的CT平扫,增强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平衡期图像以及MRI平扫、增强早期及增强晚期的图像。其中5例行CT及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仅行磁共振平扫,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例7个病灶,其中左叶2个病灶,右叶5个病灶。CT平扫病灶显示不清,增强动脉期表现为边界清晰车轮状明显强化结节,中心星芒状瘢痕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或延迟后病变逐渐为与邻近肝实质等密度结节,中心星芒状瘢痕延迟后明显强化,周边可见增粗迂曲的回流静脉血管影;MRIT1WI呈边界清晰的等信号或略低信号结节,中心星芒状瘢痕呈低信号;T2WI病灶为边界清晰的略高信号结节,中心条形或星芒状明显高信号影。增强T1WI脂肪抑制像表现和CT增强表现一致,早期轮辐状强化,延迟后呈等信号灶,中心瘢痕延迟后强化明显。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据此可以进行临床准确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硬化结节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肝硬化结节的MRI资料。结果31例肝硬化再生结节表现为T1WI等或稍高信号,T2WI等低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在强化的肝实质对比下显示为低信号结节。18例合并肝细胞癌表现为T1WI等、高或低信号,T2WI均呈稍高及高信号;5例在T1WI或T2WI上见假包膜,呈低信号;增强扫描17例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2例动脉期无明显强化,但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均呈不均匀低信号,13例见假包膜强化。结论肝硬化结节在MRI上能很好地与肝细胞癌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混合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应用CT和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40例混合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CT和MRI扫描,整理影像学扫描诊断结果。结果:CT扫描诊断符合率95.0%,MRI扫描诊断符合率97.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可见脂肪密度影与软组织密度影混杂,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病灶不均匀显著异常对比强化,延迟期强化减退。MRI平扫可见T1WI、T2WI不均匀高信号,边界均清晰,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和延迟期强化明显。结论:混合型HAML应用CT和MRI扫描均能在术前准确诊断,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高,且有不同的特征性表现,必要时可两种方法结合扫描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和MRI表现及鉴别要点,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FNH病人的CT和MRI表现。结果CT扫描检查10例,平扫9例病灶呈低密度,其中6例中央可见更低密度影,1例病灶呈稍高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呈均匀或不均匀密度;门脉期病灶呈稍高或等密度;6例病灶的中央瘢痕均延时强化。MRI检查11例,平扫病灶均呈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扫描除中央瘢痕外,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呈稍高或近等信号,延迟期呈近等信号,9例病灶的中央瘢痕延迟强化。结论CT和MRI对FNH的诊断具有特征性和准确性,二者结合能提高对FNH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本院范围内,以2019年2月-2020年2月为时间节点,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分别开展CT、MRI检查,对比两组肝癌检出率。结果: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CT分别为44例、47例、50例,MRI分别为50例、45例、48例。MRI的肝内病灶阳性率较增强CT,显著偏优(P0.05)。MRI诊断准确率相比增强CT,明显偏高(P0.05)。而针对直径3cm的肿瘤,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MRI、增强CT对肝癌进行诊断,均有一定特征性,但MRI准确率更高,特别是≤3cm的肿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螺旋CT及MRI检查的影像学特点,以期提高FNH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FNH,术前根据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螺旋CT组14例、MRI组12例及螺旋CT联合MRI组10例,分别评价其影像学特征和诊断准确率。结果螺旋CT组共有15个病灶,平扫示10个病灶呈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见病灶均明显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有4个病灶减至等密度;诊断灵敏度为78.6%(11/14),特异度为85.7%(12/14)。MRI组共有13个病灶,T1WI序列示8个病灶呈低信号,T2WI序列示8个病灶呈混合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均呈高信号,而静脉期和延迟期病灶强化呈减弱趋势;诊断灵敏度为83.3%(10/12),特异度为100.0%;螺旋CT联合MRI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均达100.0%。结论螺旋CT联合MRI检查可以明显提高FNH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肝脏增强C T与肝脏M RI对肝癌诊断的准确率,以期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解放军421医院收治的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C T和M RI影像学表现,比较两种方法对肝癌的检出情况。结果 MRI平扫 T1以低信号为主,T2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CT 46例,M RI 52例,门脉期等密度C T 49例,M RI 47例,延迟期低密度或低信号C T 52例,M RI 50例。肝内病灶、肝内病灶阳性率MRI均明显优于增强CT(P<0.05)。MRI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P<0.05)。对直径小于或等于3 cm的肿瘤而言,MRI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P<0.05),而对于直径大于3 cm的肿瘤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的增强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肝脏MRI对肝癌的诊断准确率优于肝脏增强C T ,尤其对于直径小于或等于3 cm的肿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肝脏假性淋巴瘤MRI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肝假性淋巴瘤患者22个病灶的MRI表现,对MRI各序列信号特征及动态增强各期强化特点进行定性评价。结果:MRI平扫病灶均呈同质性,DWI明显高信号,ADC明显低信号。15个病灶周围沿汇管区DWI呈线性高信号。3个病灶在T2WI和DWI上发现了从病变处沿门静脉延伸的邻近肝实质的楔形水肿信号改变。增强后7个病灶动脉期厚壁环形强化,门脉及延迟期病变内部强化幅度减低,周围持续环形强化;13个病灶动脉期不同程度强化,其中9个病灶轻中度强化、4个病灶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中央廓清,边缘仍强化;2个病灶动脉期轻中度强化,门脉及延迟期呈等信号。结论:肝脏假性淋巴瘤多小于2cm,信号均匀、弥散明显受限及DCE-MRI不同时期环形强化为其特异性征象,同时病灶周围汇管区DWI线性高信号及沿门静脉邻近肝实质的楔形水肿的发现更有助于肝RLH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凌彬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2,(12):2282-2284
目的:研究分析动态增强MRI和动态增强CT检查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血供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经病理诊断明确的41例HCC患者(49个病灶),术前均给予动态增强MRI及动态增强CT。比较不同检查方式检查结果、在延迟期、门静脉期、动脉期流出情况及三期HCC-肝脏对比度。结果:动态增强MRI和动态增强CT均可检出HCC病灶,二者在动脉期强化及门静脉期流出检出情况无差异(P>0.05),延迟期流出,动态增强MRI对HCC检出优于动态增强CT(P<0.05)。动态增强MRI和动态增强CT均可检查HCC患者血供情况。延迟期,动态增强MRI对HCC血供检出优于动态增强CT(P<0.05)。动脉期,动态增强CT对HCC血供检出优于动态增强MRI(P<0.05)。结论:动态增强MRI和动态增强CT检查HCC患者血供各有优劣,延迟期动态增强MRI更占优势,而动脉期动态增强CT优于动态增强MRI。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结节型肝细胞癌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其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的病灶检出率。材料与方法:24型结节型肝细胞癌行螺旋CT检查,先平扫,再以3ml/秒团注对比剂150ml,分别作动脉期(注射后25秒)和门脉期(注射后60-70秒)、延迟期扫描(注射对比剂后4-6min)。观察病灶的强化方式,统计各期的病灶检出率。结果:这24例共发现肿瘤病灶45个,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扫描的病灶率分别是23.5%、84.3%、66.7%、72.5%。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能显示结节型肝细胞癌的强化特点,三期结合可明显提高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和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肝脏FNH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SCT、MRI影像学资料。结果 36例肝脏FNH的组织病理结果显示病变中心为畸形血管及增生纤维组织、周围伴有大量慢性炎症细胞、缺乏正常中心静脉和门静脉;MSCT检查28例,平扫24例病灶呈低密度、4例呈稍高密度,动脉期所有病灶除中央瘢痕外强化明显、界清,门脉期除瘢痕外均为轻-中度强化,延迟期稍高密度18例、等密度10例,为"快进慢出"强化方式,中央瘢痕检出率64.3%(18/28);MRI检查36例,平扫病灶均呈T_1加权成像稍低信号、T_2加权成像和扩散加权成像稍高信号,30例病灶低信号,增强动脉期均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轻度强化、瘢痕强化或范围变小,余6例信号均匀,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轻度强化,中央瘢痕检出率83.3%(30/36)。结论 MSCT和MRI的"快进慢出"强化方式、中央瘢痕及其延迟强化为FNH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与其病理基础一致;MRI对典型FNH的检出率高于MSCT。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肝脏原发性未分化多形性肉瘤(UPS)的CT与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原发性UP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6例肿瘤位于肝右叶,1例位于肝左叶,1例位于尾状叶。6例病灶呈不规则形,边界模糊;2例呈类圆形,边界尚清。7例呈混杂密度,1例密度较均匀。8例肿瘤增强扫描动脉期均呈轻度不均匀强化,静脉期肿瘤强化程度、范围均进一步增加;6例肿瘤延迟期持续强化。4例肿瘤并发下腔静脉或门静脉癌栓。结论 肝脏UPS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PHNEC)的CT及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HNE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患者中,1例为肝右叶单发肿块,CT平扫表现为不均质低密度肿块伴囊变坏死,增强扫描表现为动脉期实性部分中度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减低;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伴内部坏死区长T1长T2信号。另1例患者表现为大肿块伴周围卫星灶,CT扫描呈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减低。结论:PHNEC常表现为增强扫描动脉期轻至中度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减低。肿块内囊变坏死及大肿块周围伴小结节可能为PHNEC较具特征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