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腹直肌后鞘阻滞在开腹结直肠癌手术的镇痛效果及术后康复效果。方法将60例全麻下行开腹结直肠切除术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TR组)及对照组(C组)各30例,TR组给予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复合腹直肌鞘阻滞(RSB)及常规全身麻醉组,C组为常规全身麻醉组,两组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舒芬太尼用量、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4、8、16、24、36、48 h静息及运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肠蠕动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早期下床活动时间等早期康复指标。结果与C组比较,TR组术中、术后舒芬太尼用量较少(P<0.05),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少(P<0.01),术后4、8、16 h VAS评分,肠蠕动时间及早期下地时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心率、SpO_2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组未见腹横肌平面阻滞穿刺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的腹横肌平面阻滞及腹直肌鞘阻滞定位准确,可减少术中及术后镇痛泵舒芬太尼用药量,对开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好,肠蠕动,肛门排气及早期下床时间缩短,有助于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腹腔镜直肠癌术后镇痛及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探讨其在直肠癌加速康复外科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ASAⅠ或Ⅱ级,年龄30~65岁,体质量45~9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n=30):A组:全身麻醉后切皮前超声引导0.375%罗哌卡因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每侧20 m L,术毕行静脉自控镇痛;B组:全身麻醉后切皮前不做任何躯干神经阻滞处理,术毕行静脉自控镇痛。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1 h(T0)、4 h(T1)、8 h(T2)、12 h(T3)、24 h(T4)、48 h(T5)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第1次使用补救性非甾体类镇痛药时间和术后患者满意度,及患者胃肠道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该阻滞部位腹腔内脏器损伤、穿刺部位感染、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ASA分级及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比较,T0~T4时A组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A组患者术后第1次使用补救性非甾体类镇痛药时间[(11.7±1.3)h]较B组[(4.3±1.2)h]明显延长(P0.05);A组术后满意度(93.3%)比B组(70.0%)显著提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无一例患者出现阻滞部位腹腔内脏器损伤、穿刺部位感染及血肿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基本能满足腹腔镜直肠癌术后镇痛的需要,减少术后镇痛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麻醉镇痛方法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8月本院结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9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A、B、C组各30例,A组实施硬膜外镇痛、B组实施腹横肌平面阻滞、C组实施静脉镇痛,比较各组麻醉镇痛效果。结果 A组、B组舒芬太尼使用剂量高于C组,而麻黄碱使用剂量低于C组(P0.05);3组七氟醚使用剂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B组术后开始进食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短于C组(P0.05);术后1h到48h疼痛评分C组均高于A组、B组,术后24h、48h B组疼痛评分高于A组(P0.05);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0%,B组发生率为13.33%,C组发生率为33.33%。结论硬膜外镇痛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效果最明显,腹横肌平面阻滞次之,静脉镇痛较差。  相似文献   

4.
郭怡  谢澎  王鹏 《中国内镜杂志》2017,23(10):76-82
目的观察B超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需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编号采取数字随机法分为腹横肌平面阻滞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腹横肌平面阻滞组于全麻诱导后行B超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静注0.25%盐酸罗哌卡因30 ml;生理盐水对照组静注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后均给予静脉镇痛泵:舒芬太尼1.00μg/kg+昂丹司琼16.00 mg+地佐辛10.00 mg+生理盐水配置成100 ml,设置2 ml/h,自控时间15 min。观察两组麻醉前(T_0)、术后1 h(T_1)、术后12 h(T_2)、术后24 h(T_3)及术后48 h(T_4)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记录术后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使用总量;并抽取静脉血采取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8~+%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γ干扰素(IFN-γ)水平;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腹横肌平面阻滞组于T_1和T_2时点平均动脉压(MAP)降低,T_1、T_2及T_3时点心率(HR)降低(均P0.05);腹横肌平面阻滞组组内比较,T_1时点MAP高于T_0时点,T_1和T_2时点HR高于T_0时点(均P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腹横肌平面阻滞组于T_1、T_2、T_3和T_4时点VAS评分均更低,且术后24 h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总量均降低(均P0.05),CD4~+%水平均升高,IFN-γ水平T_2和T_3时点均升高(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B超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较佳,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疼痛程度更低,对机体免疫能力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结肠根治术后右美托咪定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40 例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对照组(CON组)。手术结束后在超声引导下行TAP阻滞。DEX组予右美托咪定1 μg/kg+0.25%罗哌卡因至20 ml,CON组予0.25%罗哌卡因20 ml。记录术后2 h、6 h、12 h、24 h、48 h静息状态、咳嗽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 评分,记录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术后首次镇痛泵按压时间和术后第一天总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用量,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术后2 h、6 h、12 h,DEX组VAS 评分显著低于CON 组(P<0.001),Ramsay 评分明显高于CON 组(P<0.01);DEX 组较CON 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显著延长(P<0.001),首次镇痛泵按压时间显著较晚(P<0.001),镇痛泵按压次数显著减少(P<0.001),舒芬太尼用量显著减少(P<0.001);DEX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出院时间显著早于CON组(P<0.001)。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显著增强罗哌卡因的TAP阻滞效果,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腹腔镜胃癌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胃癌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2组: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组)和对照组(C组)。T组术毕行超声引导双侧TAP阻滞,注射0.2%罗哌卡因20ml,C组不阻滞;两组均行PCIA,术后2、6、12、24和48h时行疼痛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BCS舒适度评分。记录术后48h内PCIA的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结果与C组比较,T组术后2、6和12h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BCS舒适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48h内T组PCIA按压次数少于C组(P0.05)。结论 TAP阻滞联合PCIA用于腹腔镜胃癌术后镇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对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的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行腹腔镜手术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在麻醉前进行TAP阻滞。比较两组患者丙泊酚、舒芬太尼术中用量,舒芬太尼单位时间用量,拔管及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丙泊酚及舒芬太尼术中用量、舒芬太尼单位时间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拔管及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镇痛补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前进行TAP阻滞可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减少术后不良反应,提高术后早期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预防性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拟在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既往无其他特殊病史,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30~50岁,体重50~6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20):对照组(Ⅰ组)、术前TAPB组(Ⅱ组)和术后TAPB组(Ⅲ组)。Ⅰ组不实施神经阻滞,Ⅱ组和Ⅲ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或手术结束后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B术。术后3组患者均采用1μg/ml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背景输注速率2 ml/h,患者自控镇痛(PCA)剂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持续至术后第2天,维持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3分,若VAS评分3分时,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行镇痛补救。记录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单位时间内用量、镇痛补救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计算舒芬太尼节俭程度。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和Ⅲ组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单位时间内用量、镇痛补救率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降低(P0.05);与Ⅲ组比较,Ⅱ组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单位时间内用量、镇痛补救率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降低(P0.05)。Ⅱ组较Ⅰ组舒芬太尼用量节俭35.0%,较Ⅲ组舒芬太尼用量节俭16.0%。结论超声引导下TAPB能为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术前行神经阻滞效果优于术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腹横肌平面阻滞(TAP)用于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患者60例,常规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手术,手术结束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组(Rpd组):腹横肌平面内注射右美托咪定1.0μg/kg+0.4%罗哌卡因30 ml;罗哌卡因组(R组):腹横肌平面内注射生理盐水1 ml+0.4%罗哌卡因30 ml。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切皮、术中1 h、出手术室时的血压、心率(HR);术后即刻、4、6、8、12和24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记录两组患者腹部感觉阻滞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差异(P0.05),Rpd组术后6、8和12 h Rpd组的VAS评分低于R组(P0.05),术后即刻、4和24 h VAS评分无差异(P0.05),腹部感觉阻滞时间Rpd组明显长于R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患者无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TAP用于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患者,可以显著延长术后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多点肋缘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胆道术后患者康复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胆道手术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全身麻醉诱导后给予多点肋缘下TAP阻滞,对照组全身麻醉诱导后给予单点肋缘下TAP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及术后康复、镇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去氧肾上腺素、麻黄碱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56、6.26、6.77、16.98,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h、2 h、6 h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49、9.26、8.05,P均<0.05)。观察组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首次镇痛按压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22、14.84、-26.39,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卧床、首次排气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04、4.78、4.46,P均<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多点肋缘下TAP阻滞用于胆道手术,术后镇痛效果较佳,康...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1):2100-2101
选取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麻醉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盲穿法腹横肌平面阻滞,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2、8、12及48h时的VAS评分,以及术后使用镇痛药物辅助的次数与例数;12h内,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组组患者(P0.05),24~48h组间的分数差异性不大(P0.05)。同时患者术后的疼痛缓解程度的自我评分时,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在药物辅助方面,24h内对照组使用镇痛药物的频率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腹腔镜盲穿法腹横肌平面阻滞,在术后12h内镇痛效果良好,适宜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静脉全身麻醉分别联合硬膜外麻醉与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水平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102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1∶1配对分组,分为联合麻醉组、全麻组、全麻联合TAP组,每组34例.比较麻醉诱导前10 min(T0)、...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应用于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06例肝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APB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取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TAPB组麻醉后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定位明确后,缓慢推注0.3%盐酸罗哌卡因25 ml,对照组推注等剂量生理盐水,手术结束时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泵。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术后不同时刻疼痛程度、术后镇痛药物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和术后不同时刻免疫功能情况,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TAPB组丙泊酚、瑞芬太尼总量、拔管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术后1、24和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总量和镇痛泵按压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TAPB组术后24 h NK细胞、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 0.05);TAP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TAPB应用于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可减少术中及术后镇痛药物用量,镇痛效果更佳,且具有免疫功能保护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0):1619-1621
目的观察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双盲法将2017年1月~2019年3月在沈丘县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7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横肌平面阻滞(TAP)复合静脉全身麻醉,观察组接受ESP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前和术后48h的SRQ评分、皮质醇、肾上腺素、NK细胞数目、Th1/Th2比值水平。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8h的情绪反应、躯体反应、行为反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8h的皮质醇、肾上腺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8h的NK细胞数目、Th1/Th2比值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P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江娇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11):1553-1555+1559
目的 比较地塞米松不同给药方式对妇科腔镜手术中腹横肌平面阻滞(TAP)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择期行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神经阻滞组(P组)、静脉注射组(IV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3组均于B超引导下行TAP,P组地塞米松经神经阻滞给药,IV组地塞米松经静脉给药,C组不予地塞米松治疗。对比3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疼痛程度[术后6、12、24 h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P组、IV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均较C组少,术后首次要求镇痛时间均较C组短,且IV组术后首次要求镇痛时间较P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V组患者术后6、12、24 h VAS评分均较P组、C组低,且P组患者各时间点VAS评分均较C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IV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C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塞米松静脉给药有利于延长妇科腔镜手术中TAP镇痛效果,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减少镇痛药物使用剂量,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与后路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侧阻滞组(A组)和后路腰方肌阻滞组(Q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 h舒芬太尼消耗量、术后24 h QoR-40评分、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静息和运动状态VAS评分、术后48 h补救镇痛发生率、镇痛满意度、术后早期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Q组相比,A组患者术后48 h舒芬太尼总消耗量明显降低(P <0.001);A组患者术后6、12、24 h静息与运动状态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 <0.05);A组患者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晚于Q组(P <0.05);A组患者术后24 h QoR-40评分明显高于Q组(P <0.001);两组患者术后48 h补救镇痛发生率、镇痛满意度、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及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相较于后路腰方肌阻滞,超声引导下弓状韧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超前镇痛组(A组),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组(B组),单用舒芬太尼术后镇痛组(C组).分别记录患者术后0、2、4、8、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并于麻醉前,手术结束时,术后8、16、24、48 h采血测定P物质的浓度.记录各组追加镇痛药物剂量及术后第一次应用镇痛药的时间.记录生命体征指标变化,观察和记录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不良事件.结果:B、C组各时间点VAS与A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C组手术结束时及术后各时间点P物质与A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术后基本生命体征指标波动在正常范围内.三组患者中C组有3例尿潴留.各组术后均没有追加镇痛药物.结论:老年患者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应用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超前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后路与肋缘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全身麻醉下行开腹胃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86例,在进行全身麻醉下行开腹胃癌根治术后,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43例。在超声引导下,A组(后路)患者在肋骨下缘与髂嵴间腋中线行TAP阻滞,B组(肋缘下)则由锁骨中线处的腹直肌鞘至腋中线的腹横肌上给予TAP阻滞,于双侧腹壁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并给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两组患者术后2、6、12、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静息痛与运动痛方面,术后2 h和6 h,B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12 h和24 h,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均发生3例恶心,均可缓解,两组均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与后路TAP阻滞相比,经肋缘下TAP阻滞的感觉阻滞部位较高,范围较广,在胃癌根治术以及其他上腹部手术术后静脉镇痛中作为一种辅助镇痛方式优势更大,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剖宫产手术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超声引导下TAPB镇痛(观察组)及未经TAPB镇痛(对照组)的各32例剖宫产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术后2、4、8、16、24 h镇痛情况,记录舒芬太尼单位时间内用量,术后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舒芬太尼单位时间内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B配合其护理措施,可有效镇痛,减少产科手术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患者术后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脊神经后支阻滞在脊柱后路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3月在我院行腰椎后正中入路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静脉组30例,采用患者自控镇痛,分次静注氟比洛芬酯和舒芬太尼;阻滞组30例,术中使用罗哌卡因在涉及手术节段进行脊神经后支阻滞,术后采用患者自控镇痛,分次静注氟比洛芬酯和舒芬太尼。观察各组术后2h、6h、12h、24h、48h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时的VAS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对两组间VAS评分、舒芬太尼使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2h、6h、24h、48h阻滞组静息痛、运动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静脉组(P0.01);阻滞组舒芬太尼用量在术后24h和48h明显少于静脉组舒芬太尼用量(P0.01);静脉组有9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31.03%,阻滞组有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10.34%。结论静脉组和阻滞组两组术后镇痛方案均能有效缓解腰椎后路手术后急性疼痛;但阻滞组相比静脉组的镇痛效果更好,能明显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