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200例拟行PIC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盲穿置管法,观察组给予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法.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穿刺点渗血率、穿刺点疼痛率、舒适度评分、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89.0%(89/100)和75.0%(75/1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穿刺点渗血发生率、穿刺点疼痛发生率及舒适度评分分别为31.0% (31/100)、4.0%(4/100)、(27.9±2.4)分,对照组分别为48.0%(48/100)、12.0%(12/100)、(20.5±3.0)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 vs 27.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过程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对于各种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120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行PICC置管常规护理与预见性护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15.0%,满意度是95.0%,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38.3%,满意度是8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过程中应用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推广。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药实践》2018,(5):394-395
目的:通过观察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换药次数多少,论证PICC置管7 d后再行化疗穿刺点的渗血发生率是否减少。方法:将拟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ICC置管7 d后再行化疗的患者为观察组,置管当天化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渗血发生率、换药次数等。结果:PICC置管7 d后再行化疗,穿刺点的渗血率和换药次数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管7 d后再行化疗,穿刺点渗血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PICC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接受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76例,根据随机设计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分别采取针对性护理、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100%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1.58%,并发症发生率5.3%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1.6%,P0.05;观察组穿刺一次性成功率94.7%,对照组穿刺一次性成功率89.5%,P0.05。结论:PICC置管穿刺成功率高,对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能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B型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因化疗需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传统置管方法置管,观察组予B型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观察并记录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点出血情况和置管2周内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术后穿刺点出血率和2周内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型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置管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超联合腔内心电图定位法引导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循环科收治的60例需进行PICC置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在B超引导下进行PICC置管,观察组患者采取B超联合腔内心电图定位法引导PICC置管,分析两组患者导管末端一次性到位率。结果观察组导管末端一次性到位率为96.67%,对照组导管末端一次性到位率为86.67%,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取B超联合腔内心电图定位法引导PICC置管能有效提升导管末端一次性到位率。  相似文献   

7.
武春  王晓娟 《中国当代医药》2014,(28):127-128,131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减少PICC置管后并发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12例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指引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堵塞、机械性静脉炎、穿刺部位出血、过敏性皮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减少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及前行胸片定位PICC置管在乳腺癌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乳腺癌化疗PICC置管的患者80例为本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前行胸片定位法后利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对照组采取体表测量法常规PICC置管,两组患者置管前后均实施相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留置时间以及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P 0.05);置管留置时间为(122.87±11.25)d,显著长于对照组的(98.25±6.12)d(P 0.05)。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为1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5%(P 0.05)。结论 乳腺癌PICC置管中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及前行胸片定位PICC置管,置管前后给予患者针对性的相同护理干预,可大大提升置管成功率、延长置管留置时间、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预防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后堵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因肿瘤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干预,通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置管后导管堵塞率、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护理满意度率这5个指标作为评价,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实施循证护理的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率优于对照组,而导管堵塞率、并发症发生率和非计划拔管率则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为临床护理和科研提供了真实有效的依据,应用于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后堵塞率有明显降低,取得良好护理效果,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在乳腺癌PICC置管并发症防治中开展预见性护理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开展化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04例,抽取时间段为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按照盲选法随机将患者对象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常规性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及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ICC置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乳腺癌PICC置管并发症防治中开展预见性护理方法的应用,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况,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了解颈外静脉PICC降低血栓的主要相关因素,为颈外静脉PICC置管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行PICC置管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上肢静脉置管方法,观察组实行颈外静脉置管方法,对两组患者置管情况、血栓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率、完成时间、血栓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外静脉PICC能有效的降低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需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67例,分为观察组(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32例和对照组(按传统PICC置管)35例,比较两组患者置管静脉、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穿刺点渗血、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选择贵要静脉比例高,头静脉比例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提高了置管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超引导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技术应用于乳腺癌患者化疗的体会。方法:收集我院在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68例乳腺癌患者均接受化疗治疗并应用B超引导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技术置管;观察置管效果,总结置管注意事项。结果:68例乳腺癌患者应用B超引导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技术置管,有67例一次置管成功,1例患者置管不成功,第二次置管成功;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8.53%;68例乳腺癌患者置管后共出现4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5.88%;其中1例患者穿刺点出血,1例患者导管脱出,2例患者静脉炎,以上并发症均经对应处理后消失。结论:B超引导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技术应用于乳腺癌患者化疗效果理想,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盲穿技术细节化对预防和减轻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血及减少渗血持续时间的效果。方法女性乳腺癌术后首次化疗前行PICC置管患者108例,按入院时间分对照组52例与观察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盲穿技术,观察组采用盲穿技术细节化。比较两组置管后穿刺点渗血分级以及渗血持续时间。结果穿刺点渗血:观察组0级8例(14.3%),1级38例(67.9%)均高于对照组的2例(3.8%)和26例(50.0%),总体渗血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穿刺后的0.5小时与2小时内穿刺点渗血率分别为31例(55.4%)和20例(3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例(15.4%)和29例(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盲穿技术细节化能有效减轻PICC置管后穿刺点的渗血量及渗血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心脏超声(心超)定位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可行性。方法 42例需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21例。A组按常规置管,B组在心超定位下行P I C C置管。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术中意外、患者满意率。结果 B组置管成功率100%,患者很满意率95.2%,平均耗时30分钟,术中意外发生率4.8%;前两项高于A组,后两项低于A组。结论心超定位下PICC置管既可节省时间、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又可减少术中意外,还可提高患者满意率,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预见性护理措施对延长胃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留置时间的效果。方法将在本科住院胃癌化疗并接受PICC置管的72例患者,按实施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干预组38例,分别于置管前、置管时及置管后给予预见性护理;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PICC留置时间,分析导致PICC拔管的并发症,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PICC留置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导致PICC拔管的主要并发症为血栓形成、感染、静脉炎、导管漏液及导管脱出,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能显著减少并发症,明显延长胃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的留置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B超引导下应用塞丁格技术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解决无法在直视下直接穿刺置入PICC管患者的置管方法。方法:改良塞丁格技术配合超声引导PICC置管将临床上凭经验的盲目穿刺变为可视穿刺,极大地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和安全性,降低了置管后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患者对改良塞丁格技术配合超声引导PICC置管的应用满意度达100%。结论:B超引导下应用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ICC导管置管后的并发症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对60例PICC管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4Fr导管,总长度为65cm(可修剪)。置管选择贵要静脉38例,正中静脉10例头静脉12例,留置时间8d~170d,置管长度30cm~55cm。置管后进行观察记录。结果:发生穿刺点感染发生率3.4%,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5.2%,导管堵塞发生率8.6%,管腔内返血发生率6.9%,穿刺点渗血发生率5.2%,穿刺点渗液发生率3.4%,导管脱出发生率3.4%。其余患者均顺利拔管。结论:PICC导管穿刺留置导管后,需要细致全面的导管护理;PICC置管后出现的并发症应及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詹小平  黄建芬  李彩虹 《北方药学》2013,(11):142-142,175
目的:观察不同的PICC封管方法对血液病儿行PICC置管的影响。方法:将58例需行PICC置管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8例PICC置管后予以48小时内用生理盐水冲封管,对照组30例予以10U/ml的肝素盐水Q8H执行封管。结果:两组PICC置管患儿局部渗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病患儿行PICC置管,采用48小时内用生理盐水冲封管能显著减少局部渗血并减轻护士的工作量与病人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对60例PICC患者实施循证护理,58例患者予常规护理,针对置管过程中测量方法、PICC穿刺点渗血、导管阻塞、机械性静脉炎、送管异位等问题按照循证思维提出循证问题,并予以护理干预,最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循证护理组P ICC患者上述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循证护理能有效解决PICC置管过程中问题,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