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系统确定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策略对预防肿瘤患者院外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 ted venous central catheter,PICC)导管并发症是否有效。方法:利用既定的关键词在网上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万方、维普、Pub Med、Web of Science等,纳入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策略干预肿瘤患者院外PICC导管并发症的相关临床研究,2位研究者各自独立执行文献查阅及筛选任务,以预先确定好的、标准化的数据提取格式提取有关数据,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相关指标数据的Meta分析,计算合并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conf idence inter val,CI),根据纳入研究的数目选择是否进行发表偏倚的检测。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共计678例行肿瘤院外PICC导管的患者纳入分析。Meta分析结果示: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策略能有效降低肿瘤患者院外PICC导管并发症的导管脱出发生率(OR=0.25,95%CI 0.08~0.77,P<0.001)、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OR=0.25,95%CI 0.11~0.59,P<0.0 0 1)、静脉炎发生率(O R=0.2 3,9 5%CI 0.0 6~0.9 1,P<0.0 0 1)、皮肤过敏发生率(O R=0.2 7,95%CI 0.08~0.86,P<0.001)、血栓形成发生率(OR=0.28,95%CI 0.14~0.56,P<0.001)。合并的各研究间未见明显的统计学异质性。结论:给予肿瘤患者院外PICC置管患者微信基础上的延续性护理能够降低大部分PICC导管并发症,建议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中心静脉置管(CVC)临床护理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3期)、SCI、Medline(OVID)、PubMed、CBM、CNKI、WANFANG DATA和VIP等数据库,收集关于PICC与CVC在临床应用中相关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4年7月。由两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0个研究,共4 213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PICC组首次置管成功率高于C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5,95%CI(1.02,1.29),P=0.02];PICC组静脉炎发生率高于C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7.56,95%CI(2.85,20.09),P0.000 1];CVC组气胸发生率[RR=0.25,95%CI(0.10,0.61),P=0.003]、导管感染发生率[RR=0.52,95%CI(0.34,0.80),P=0.003]、局部动脉损伤发生率[RR=0.18,95%CI(0.07,0.49),P=0.000 8]、置管切口感染发生率[RR=0.38,95%CI(0.16,0.89),P=0.03]均高于PICC组;两组导管阻塞、导管脱出及置管操作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ICC比CVC具有插管后并发症少、导管利用时间长的优点,虽然,首次插管成功率比较有差异,但两组异质性较大,解释需谨慎。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置管前风险评估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预警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研究现状。[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有关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风险评估的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采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2篇,合计样本量3 801例,其中干预组441例,对照组3 360例,血栓发生率为11.60%。Meta分析显示:对PICC置管病人进行风险评估可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OR=0.56,95%CI(0.45,0.69),P0.000 01],降低导管阻塞发生率[OR=0.20,95%CI(0.07,0.60),P=0.004]。[结论]对PICC置管病人进行风险评估可有效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栓和导管阻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过meta分析PICC置管患者应用抗凝治疗,为临床预防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2000~2016年Cochrane Library、Pub Med、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有关抗凝药物治疗预防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发生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选取文献,对选取的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Rev 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个RCT,共2 269例PICC置管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抗凝药物预防可有效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RR=0.24,P0.01);其中2项试验结果显示,两组抗凝治疗延长PICC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PICC患者置管期间给予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延长PICC留置时间,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国内外肿瘤化疗成人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PICC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JBI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平台数据库中关于成年肿瘤化疗患者应用植入式输液港与PICC并发症比较的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及质量较高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使用 Review Manager 5.3对常见的7项并发症进行Meta分析与评价。结果 最终共纳入24项文献:随机对照研究2篇,半随机研究5篇,队列研究15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篇,共纳入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2 260例,PICC患者2 78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PICC相比较,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低:血栓形成[RR=0.24,95%CI(0.15,0.38),P<0.01]、导管堵塞[RR=0.23,95%CI(0.15,0.35),P<0.01]、穿刺点局部感染[RR=0.38,95%CI(0.25,0.57),P<0.01]、静脉炎[RR=0.13,95%CI(0.06,0.28),P<0.01]、局部渗出[RR=0.19,95%CI(0.08,0.44),P<0.01]、导管移位或脱出[RR=0.19,95%CI(0.12,0.31),P<0.01]、导管相关血流感染[RR=0.37,95%CI(0.23,0.59),P<0.01]。结论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比较显示,在一定的观察时间范围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较PICC在降低导管堵塞发生率、血栓发生率、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及导管移位/脱出发生率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是一种更为安全、舒适、高效的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enous port access,VPA)两种中心静脉置管方式在化疗患者治疗中应用的差异。方法 全面检索Cochrane、JBI、PubMed、EMBASE、CINAHL、CBM、维普等数据库,收集所有讨论PICC与VPA对化疗患者应用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受控的临床试验(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CCT)和队列研究,按照JBI文献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或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研究结果显示PICC导管留置时间低于VPA(RR:9.06,95%CI:5.82~14.09);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VPA,但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RR:0.97,95%CI:0.92~1.03),P0.05;PICC并发症发生率大于VPA(RR:0.30,95%CI:0.22~0.41),P0.05;描述性分析显示VPA组生活质量优于PICC组,且留置时间大于1年时,VPA的总费用低于PICC。结论 VPA与PICC相比,并发症发生率低,留置时间长,患者生活质量高,且维护成本相对较低。但由于高质量文献较少,仍需进一步论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上肢运动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 Med数据库、CINAHL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和JBI图书馆,搜集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共纳入6篇符合标准的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上肢运动能有效降低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OR=0.18,95%CI(0.09,0.37),P <0.00001]; PICC置管患者进行上肢运动能有效改善腋静脉平均血流速度[WMD=1.56,95%CI(0.72,2.39),P=0.0003]。结论上肢运动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改善腋静脉平均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氯己定敷料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INAHL、CBM、CNKI和万方数据库,搜集氯己定敷料对PICC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到2021年2月28日。2名研究者通过Covidence平台独立进行文献筛选。采用Cochrane手册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和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项RCT研究和952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低[RR=0.17,95%CI(0.06,0.43),P=0.0002]、维护次数少[MD=-2.01,95%CI(-2.93,-1.08),P<0.0001],愈合时间短[MD=-1.97,95%CI(-3.85,-0.09),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2组MARSI[RR=0.44,95%CI(0.16,1.19),P=0.10]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氯己定敷料能有效降低PICC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减少维护次数...  相似文献   

9.
宋健  汪春林  胡君娥 《护理学报》2017,24(13):14-18
目的 评价心房内心电图在PICC导管头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维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JBI Library、PubMed、Ovid、Springer、Web of Science、Medline数据库,收集应用心房内心电图定位PICC导管头端位置的随机对照试验,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11月20日.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后,使用RevMan 5.2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项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心房内心电图定位法较传统X线胸片定位提高了导管头端到位准确率(RR=1.13,95%CI:1.07~1.19,P<0.01);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RR=0.41,95%CI:0.30~0.55,P<0.01).结论 心房内心电图定位可提高导管头端到位准确率且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lan-do-check action,PDCA)护理管理对白血病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Wanfang,VIP,PubMed,CENTRAL,Embase,CI NA H L数据库。收集有关PD CA护理管理对白血病行PICC患者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2名研究者独立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Cochrane协作网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评估,数据合并采用RevMan 5.3软件。结果:共纳入18项研究,1 285例患者。PDCA护理管理与常规护理相比,在PICC导管留置时间(MD=22.30,95%CI:15.40~29.20,P0.05)、穿刺点感染(OR=0.42,95%CI:0.25~0.71,P0.05)、静脉炎(OR=0.28,95%CI:0.17~0.46,P0.05)、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OR=0.32,95%CI:0.17~0.59,P0.05)、导管堵塞(OR=0.23,95%CI:0.13~0.39,P0.05)、意外脱管(OR=0.22,95%CI:0.11~0.46,P0.05)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CA护理管理与常规护理相比,能增加白血病行PICC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减少穿刺点感染、静脉炎、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导管堵塞、意外脱管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延续性护理干预在食管癌术后患者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延续性护理干预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Pubmed、Cochane Library、Embase、维普、CBM、CNKI等数据库有关延续性护理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的干预研究的RCT文献,采用改良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分,RevMan5.3.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随机对照试验,其中英文文献2篇,中文文献17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延续性护理相较于常规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RR=1.50,95%CI:1.12,2.00,P=0.006),改善患者生活质量(MD=16.91,95%CI:10.82,23.00,P0.000 01),提高患者遵医率(RR=1.31,95%CI:1.13,1.51,P=0.000 3),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R=0.53,95%CI:0.36,0.79,P=0.002),提高患者满意度(RR=1.22,95%CI:1.09,1.36,P=0.000 5)以及降低患者再入院率(RR=0.34,95%CI:0.14,0.84,P=0.02)。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纳入文献质量不高,因此有必要开展此方面的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为预防血栓形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3月行PICC置管的1137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B超随访检查上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确定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结果3.6%(41/1137)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RR=1.04,95%CI:1.01~1.07,P=0.013)、有PICC置管史(RR=3.22,95%CI:1.53~6.77,P=0.002)、送管次数越多(RR=1.98,95%CI:1.30~3.00,P=0.001)是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头颈部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年龄大、有PICC置管史、送管次数多是头颈部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该类患者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有望降低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枸橼酸封管液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带隧道和涤纶套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影响。方法:联机检索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等英文数据库,收集至2016年8月枸橼酸封管液用于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采用RevMan 5.0软件对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研究,其中8篇为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与肝素封管液相比,枸橼酸封管液发生CRBSI的风险明显降低,RR=0.34[95%CI 0.28~0.41,P0.001]。据枸橼酸封管液中加入不同的抗生素分为不同亚组:枸橼酸亚组RR=0.37[95%CI 0.24~0.58,P0.001];枸橼酸+庆大霉素亚组RR=0.26[95%CI0.19~0.37,P0.001];枸橼酸+牛磺啰定亚组RR=0.41[95%CI 0.30~0.56,P0.001];枸橼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亚组RR=0.29[95%CI0.12~0.72,P0.001]。根据枸橼酸浓度分为低浓度(≤4%)、中等浓度(≤7%)和高浓度3个亚组,RR分别为0.34[95%CI 0.27~0.42,P0.001];0.18[95%CI 0.08~0.40,P0.001]和0.46[95%CI 0.27~0.76,P0.001]。与肝素组相比,枸橼酸组G+菌感染风险明显降低(RR=0.34[95%CI 0.27~0.43,P0.001]),G-菌感染风险明显降低(RR=0.15[95%CI 0.08~0.26,P0.001])。结论:对于长期留置带隧道和涤纶套的导管血液透析患者枸橼酸封管液减少CRBSI,以及明显降低导管相关G+和G-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评价乳腺癌化疗长期深静脉置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对建库至2022年9月关于乳腺癌化疗长期深静脉置管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包含5090例接受长期深静脉置管的乳腺癌化疗患者,合并导管相关感染765例,发生率为15.03%。Meta分析结果显示:导管留置时间(PICC组)(OR=3.10,95%CI:1.95~4.94,P=0.000)、导管留置时间(TIVAP组)(OR=4.09,95%CI:1.98~8.44,P=0.000)、合并基础病(OR=4.68,95%CI:2.51~8.73,P=0.000)、化疗次数(OR=4.73,95%CI:3.15~7.08,P=0.000)、合并糖尿病(OR=3.55,95%CI:2.41~5.21,P=0.000)、导管维护周期(OR=2.15,95%CI:1.99~2.46,P=0...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N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库、中国知网等关于FMEA在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的应用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对数据进行筛选和质量评价,用Revman 5.3进行整合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6篇,共1 072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FMEA能有效降低静脉炎发生率(OR=0.36,95%CI=0.14~0.89,P=0.03)、导管相关感染(OR=0.36,95%CI=0.14~0.94,P=0.04)、导管堵塞(OR=0.25,95%CI=0.09~0.68,P=0.007)和非计划性拔管(OR=0.20,95%CI=0.07~0.57,P=0.003)。[结论] FMEA能有效降低PICC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评价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运动对化疗期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关于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运动对化疗期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4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共涵盖957例化疗期肿瘤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运动能改善化疗期肿瘤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症状及生活质量[SMD=-0.88,95%CI(-1.31,-0.45),P<0.0001;SMD=0.70,95%CI(0.24,1.16),P=0.003];提高峰值摄氧量、6 min步行距离[SMD=0.45,95%CI(0.14,0.76),P=0.005;WMD=28.04,95%CI(8.32,47.75),P=0.005];降低焦虑/抑郁情绪[WMD=-2.58,95%CI(-4.50,-...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综合评价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关联强度,为临床预防新生儿PICC相关性感染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截至时间到2018年12月31日关于新生儿PICC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的文献,并辅以手工检索和文献追溯法,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运用RevMan 5.2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1篇,PICC感染率为5.91%。各因素合并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穿刺次数≥2次(OR=23.71,95%CI:6.28~89.48)、穿刺时间>30 min(OR=23.65,95%CI:6.09~91.83)、导管堵管(OR=71.72,95%CI:17.05~301.64)、导管插入场所(OR=3.63,95%CI:2.17~6.08)、非计划拔管(OR=42.17,95%CI:23.36~76.11)、胎龄<37周(OR=4.17,95%CI:1.55~11.21)、置管时间>10 d(OR=1.53,95%CI:1.21~1.94),各危险因素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穿刺次数≥2次、穿刺时间>30 min、导管堵管、导管插入场所(新生儿ICU)、非计划拔管、胎龄<37周、置管时间>10 d是新生儿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该对以上高危因素进行重点关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影响的Meta分析。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文献总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集2005年1月~2017年12月关于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依从性运用的病例对照研究。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纳入的12篇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检索后纳入12篇对照研究,共有1056例患者,其中试验组535例,对照组521例。通过Meta分析得出:服药依从性[RR=1.27,95%CI(1.21,1.34)],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结果合并RR值为1.14(95%CI:1.06~1.22),饮食控制[RR=1.31,95%CI(1.19,1.44)],知晓治疗方法[RR=1.43,95%CI(1.22~1.69)],了解疾病并发症相关知识[RR=1.55,95%CI(1.29~1.86)]等方面干预组具有优势。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积极改善各项遵医行为,从而促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是否有益。方法在MEDLINE、CNKI、WILLEY数据库上检索1990年1月~2013年5月发表的所有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相关文献,使用RevMand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有12个随机对照试验共718例患者纳入Meta分析,其中预防性抗生素组356例,对照组362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与对照组相比,并不能显著改善生存率(RR 0.78,95%CI 0.53~1.15,P=0.20),也不能降低胰腺感染(RR 0.77,95%CI 0.58~1.02,P=0.07)、胰外感染(RR 0.72,95%CI 0.49~1.06,P=0.09)及手术干预(RR 0.90,95%CI 0.67~1.19,P=0.45)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论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能降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死亡率,对SAP患者无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品管圈控制PICC并发症的情况及效果。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维普全文数据库、Pub 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检索出相关试验及类试验研究,所有质量评价均由2名学习过循证护理并熟悉文献质量评阅流程的研究者进行,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9篇,非随机对照研究24篇、随机对照研究5篇,共9002例患者。品管圈干预组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合并效应低于对照组的合并效应。结论:品管圈应用于PICC护理中,能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