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02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其外科护理管理中开展护理管理风险服务;253例头颈肿瘤外科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风险的发生情况以及投诉的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投诉的次数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开展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很好的提高患者对于服务的满意度,同时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情况,提升了医院的品牌效益,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实践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36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风险护理组,每组68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和风险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1不良发生率组间比较,常规护理组患者(10.29%)显著的高于风险护理组患者(0)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798,P=0.0066);2临床护理满意度组间比较,风险护理组患者(80.88%)显著的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97.06%)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667,P=0.0026)。结论在临床针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实施护理的实践过程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抽选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使用等组实验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40例)以及对照组(2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则在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测定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9%;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6.7%,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2.5%;对照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12.9%,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且可显著降低产科风险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及对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治疗的128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管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血液透析不良反应发生率15.63%比对照组34.38%低(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2.50%比对照组28.13%低(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评分比对照组优,患者满意度95.31%比对照组75.00%高(P<0.05)。结论血液净化中心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减少患者发生血透不良反应,降低护理风险,且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风险、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手术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采取科学、合理、高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有力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从而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到2017年5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50例,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例数均等,对照组采用常规风险管理,观察组采用护理标识风险管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满意度率高于对照组(88.00%64.00%);观察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小于对照组(8.00%36.00%),P0.05。结论:与常规风险管理相比,护理标识风险管理,不仅利于提高患者对本院医疗服务满意度,更利于减少手术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独特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付琳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1):263-264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骨外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骨外科从2011年4月到2011年11月共收治患者60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300例患者在病房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对照组的300例患者不给与风险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发生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的患者,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综合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纠纷投诉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综合满意度,降低护理纠纷的投诉率,进而规范护理行为,有效提高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RICU(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管理对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RICU收治的6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行RICU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满意度93.33%、风险事件发生率3.3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76.67%、23.33%,且组间差异对比P0.05。结论:RICU护理风险管理对ARDS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显著,即可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各种风险事件,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风险管理应用于社区内科护理中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将本社区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内科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管理,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护理模式,记录并分析两组的护理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投诉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内科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护理模式,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风险事件的发生,减少患者的投诉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本科护理的质量。方法258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实施风险管理,尚未实施风险管理前收治的2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之间存在的差异,比如护理差错事件、风险发生率、护理投诉情况、患者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的护理差错事件和护理投诉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风险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外科住院患者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显著减少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明显减少护理投诉情况的发生,降低护理工作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内科2017年~2018年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2016年~2017年期间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2017年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内科护理,2017年~2018年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内科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结果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事件投诉率的组间比较,观察组分别为1.67%和1.6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和1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的组间比较,观察组以93.33%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对于降低患者投诉率,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均具有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某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1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98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2.04%(2/98)、护患纠纷投诉率1.02%(1/9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7.98±1.31)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以上指标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极大地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并增强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加强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2月对200例院前急救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2013年3月选择200例患者(观察组)对其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2组风险事件(包括医疗事故和护理差错)发生率,投诉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院前急救中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投诉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和对策。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150例外科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75例,应用风险管理方法)和对照组(75例,应用常规护理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外科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总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总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外科患者进行风险管理能够显著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显著提高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总满意度评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分析。方法 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外科诊治的40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和观察组(加用风险管理),每组各200例,对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投诉率、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投诉率均明显降低,而护理满意度显著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科病房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风险事件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魏丽 《家庭医药》2016,(9):138-139
目的:探析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行血液透析82例患者为研究资料,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两组,每组41例。予以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分析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73.17%和90.24%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意外事件和透析护理不规范、护理投诉和医嘱处理不规范等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既能使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降低,也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骨外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临床患者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相应的风险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和投诉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外科实施合理的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控制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住院安全,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和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10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普通的血液透析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血液透析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记录两组护理效果,对血液透析护理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8.00%,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4.00%;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6.00%,护理服务满意度为86.0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风险管理可以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胰岛素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接收的胰岛素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加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经干预后,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37.5%明显高于观察组的8.0%,生活质量评分以(53.6±4.2)分明显低于观察组的(68.3±8.2)分(P<0.05)。结论胰岛素患者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应用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12月内系科室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未进行护理管理中的风险管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询问,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8.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工作中采用风险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有效的防治护理风险发生,减少医患之间的纠纷,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