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23例BICE患儿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结果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儿惊厥多发生在胃肠道症状出现后1~3 d,发作次数(1.86±0.86)次,轮状病毒检测阳性20例(87.0%)、阴性(13.0%),经临床治疗后全部治愈,随访6~12个月,无惊厥发作.结论 BICE多发生于1~2岁幼儿,以9~12月份多发.惊厥均在病程3 d内发作,发作前大多有轻度轮状病毒胃肠炎,出院随访无惊厥复发,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征.方法 本院2003-01~2007-12诊断BICE患儿17例,结合文献报道的299例共3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ICE发病的高峰年龄为13~24个月(68.42%),平均年龄14~16个月.以秋冬季发病最多(75.75%).惊厥症状绝大部分出现在消化道症状后的1~3 d(87.59%),其中又以第2天最多见(47.37%);病程中以惊厥发生1~2次最多见(83.55%);90.19%的惊厥发作形式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140例患儿中,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74例(52.86%);150例脑脊液检查均正常;常规脑电图示93.13%未见异常;头颅CT或MRI检查示98.85%均未见异常.初次惊厥发作后,经抗惊厥治疗,83.33%惊厥得到控制;2次惊厥发作者,治疗后又有70.37%不再发作.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BICE的一个主要原因;绝大部分患儿抗惊厥治疗有效,惊厥容易控制,不需长期抗癫痫治疗;预后良好,随访中95.12%无复发,精神运动及智力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旨在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以求减少误诊误治。方法:总结分析2006/2008年我院儿科收治的BICE 11例。结果:控制惊厥发作需要使用两种以上的镇静药,无必要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结论:提高对BICE的认识,探讨安全有效控制BICE惊厥的药物是临床医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17例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的临床及1 a余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惊厥多发生于1-2岁婴幼儿,都集中在病程的前3d,在1次病程中可单次或多次发作,惊厥多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发作间期脑电图大多正常,电话随访患儿均未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未发现复发惊厥病例。结论: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一般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恢复快,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儿科2004-07-01/2006-06-30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21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9例,年龄8~23月龄,均符合BIGE的诊断标准。本组多以疑诊病毒性脑炎收入院。秋冬季发病者15例,占71%。3d内发生惊厥者17例占81%,平均发作次数为2.7次。发作间期意识清楚,惊厥表现均为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持续时间1~5min。惊厥发作时均不发热。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BICE)与热性惊厥(FC)患儿的血清锌和脑脊液锌水平,为评估、判断和防治惊厥症状婴幼儿早期脑损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间收治的244例轻度胃肠炎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惊厥症状有或无类型分为BICE组(81例)、FC组(79例)和对照组(无惊厥,84例)。检测惊厥婴幼儿首次惊厥发作24 h内锌含量,记录一次病程中惊厥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对比分析BICE和FC与锌水平的关系。结果首次惊厥发作24 h内,BICE组和FC组患儿的血清锌和脑脊液锌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FC组患儿的血清锌和脑脊液锌水平显著低于BICE组患儿;同时在婴幼儿一次病程中,BICE组和FC组患儿在不同惊厥发作次数(2次和≥2次)和惊厥平均持续时间(5 min和≥5 min)时,血清锌和脑脊液锌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FC组患儿血清锌和脑脊液锌水平明显低于BICE组患儿(P0.05)。患儿良性惊厥和热性惊厥的婴幼儿惊厥发生率、发作次数与血清锌水平呈负相关(r=-0.347,P=0.003;r=-0.434,P=0.004)。惊厥持续时间≥5 min时,患儿惊厥持续时间与血清锌水平呈负相关(r=-0.347,P=0.008)。结论BICE和FC患儿常伴低血锌症,伴FC患儿的血清锌和脑脊液锌水平低于BICE患儿,且FC患儿临床症状加重与锌水平更低下有关,调节患儿血清锌水平可作为抵御幼儿惊厥发作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总结23例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惊厥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胃肠炎的护理以及消毒隔离。认为护理人员应针对患儿的病情变化,给予加强家长疾病健康宣教及心理安慰、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皮肤护理及消毒隔离等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儿舒适度、及时控制病情、促进患儿愈后。23例婴幼儿均治愈出院,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婴幼儿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2例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的婴幼儿,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该32例患儿的胃肠炎症状并不严重,大多是冬秋季发病,惊厥为全身性发作,一次发作持续时间25min,可单次或多次发作;患儿发作时,血清学、肝功等相关生化检查正常,脑脊液以及影像学检查均无明显异常;18例患者大便中检查出轮状病毒抗原。此外,除3例失访外,其他患儿生长发育良好、智力正常,未长期服用药物。结论:婴幼儿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的临床特点是:冬秋季多发,多发生于病程的早期,15min,可单次或多次发作;患儿发作时,血清学、肝功等相关生化检查正常,脑脊液以及影像学检查均无明显异常;18例患者大便中检查出轮状病毒抗原。此外,除3例失访外,其他患儿生长发育良好、智力正常,未长期服用药物。结论:婴幼儿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的临床特点是:冬秋季多发,多发生于病程的早期,12岁多见,无发热,无家族史,全身性惊厥常见;血生化、脑脊液以及影像学检查均正常;预后良好,无需长期抗惊厥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儿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因急性胃肠炎(GE)合并无热惊厥的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出院后随访。结果 345例有11例符合BICE临床特点,男4例,女7例,发病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20个月。临床GE症状轻微,惊厥呈全身强直-阵挛样发作,无热或低热,惊厥发作多在GE病程前3d,少有多次发作,惊厥发作易控制。出院后随访1个月至2年6个月,未见惊厥复发,生长发育如正常儿。结论 GE患儿可伴有无热惊厥,胃肠道症状轻,惊厥早期发生,惊厥形式为全身强直-阵挛样发作,发作次数少于3次,无复发,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姚良玮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0):1343-1343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enign infantile convulsions associated with mile gastroenteritis,BICE)近年来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注意,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该病是婴幼儿在急性胃肠炎感染的状态下,惊厥阈降低而出现的与状态相关的发作,  相似文献   

12.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BICE)由日本学者Moroka于1982年首次提出,我国近年陆续也有报道.因以往对本病认识不足,过去常考虑低钙、低钠、低镁、VitB1缺乏等,造成诊断上不明确.现对2001年8月起浙江省常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例BICE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109例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的性别、年龄、个人病史、家族病史等基本资料。分析患儿临床表型,统计患儿发病年龄与季节特征等。针对胃肠炎及惊厥发作情况,给予相应治疗。患儿出院后定期电话或门诊随访1年,记录患儿的惊厥发作以及脑电图、智力运动发育状况。结果 109例患儿中1~2岁患儿所占比例为68.81%,明显高于2~3岁患儿(3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秋季发生率(65.14%)高于其他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9例患儿均为急性起病,先有呕吐、腹泻等表现,后有惊厥发作;大便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样,无脓血、黏液,大便频率3~10次/d,伴有低热症状;均于发病4 d内惊厥发作,其中71.56%患儿于病程的1~2 d发作。所有患儿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在几秒至几分钟,之后恢复正常神志状态。109例患儿随访1年,未发现惊厥发作,且患儿脑电图正常、智力运动发育未见异常。结论 BICE发病时表现为低热,高峰年龄为1~2岁,不会产生意识障碍,脑脊液及头颅影像学、脑电图等可显示正常,治愈后极少复发,临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儿惊厥(BICE)的临床过程和特点。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因急性胃肠炎合并无热惊厥的患儿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和出院后的随访,排除电解质异常、热性惊厥、癫痫及癫痫综合征、精神运动发育异常引起的惊厥,观察患儿的复发及预后情况。结果286例中有22例符合BICE临床特点,发病年龄6个月~2.6岁。惊厥多数呈全身强直一阵挛样发作,少数为部分性发作,惊厥发作多在病程的第1—3天,无频繁发作。出院后随访1~2年,均未见惊厥复发,生长发育正常。结论BICE高发于1—2岁的幼儿,惊厥在病程早期发生,以全身强直一阵挛样发作多见,易于控制,无复发,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的治疗方案,为临床更快更好地控制及预防惊厥提供借鉴。方法将本科自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收治的住院腹泻伴无热惊厥患儿120例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40例,观察各组患儿入院后惊厥3 d内发生的状况。结果 A、B组惊厥发生情况好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惊厥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院后及时进行预防性用药防止抽搐是治疗小儿腹泻伴无热惊厥的关键,同时,补液、纠正酸碱失衡、补充电解质也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儿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方法自2006年11月至2008年11月对因急性胃肠炎(GE)合并无热惊厥的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出院后随访。结果在观察研究时间内共有9例符合BICE临床特点,男4例,女5例,发病年龄最小12个月,最大30个月。临床GE症状不严重,惊厥呈全身强直.阵挛样发作,无热或低热,惊厥发作多在GE病程前3d,可多次发作,惊厥发作易控制。出院后随访1个月-2年,未见惊厥复发,生长发育如正常儿。结论GE患儿可伴有无热惊厥,胃肠道症状轻,惊厥早期发生,惊厥形式为全身强直一阵挛样发作,发作次数少于3次,易控制,无复发,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1月~2008年1月,我们共收治外籍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初次发作15例,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1月~2008年1月,我们共收治外籍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 (BICE)初次发作15例,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娜  黄花荣 《新医学》2020,(9):706-709
目的探讨轻度婴幼儿胃肠炎伴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BICE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及随访情况等。结果 56例BICE患儿发病年龄以12~36个月常见(占92.9%),发病季节以秋冬季常见(占87.5%)。37.5%患儿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惊厥发生在病程的第0~4日,持续时间10 s~10 min,常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82.1%患儿无发热,17.9%患儿有低热,病程中惊厥反复发作倾向性强。26.8%患儿惊厥前无典型腹泻症状。所有患儿均无重度脱水或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表现。仅2例患儿急性期的脑电图存在异常,1个月后复查正常。随访时间6个月~5.5年,2例患儿曾再次出现惊厥,诊断为热性惊厥。1例患儿自出生后即存在生长发育缓慢,其余患儿生长发育评估未见明显异常。结论BICE多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的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是其重要的诱因,临床预后普遍良好。  相似文献   

20.
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近年来在亚洲和欧州均受到注意,国外约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报道渐多,国内在近3年内有个别报道,本病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因缺乏对其统一认识,难以给它一个确切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