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某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1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98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2.04%(2/98)、护患纠纷投诉率1.02%(1/9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7.98±1.31)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以上指标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极大地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并增强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加强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69例产妇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治疗的521例产妇作为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护理,研究组实施风险管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投诉、护理纠纷、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为0.38%,对照组为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1.07%(P<0.05);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为1.15%,对照组为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分为(96.85±9.28)分,对照组为(85.33±12.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产科护理中实行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的防止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使护理质量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析手术室内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与控制中的具体应用价值,并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的患者124例为对照组,另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12月手术患者162例为研究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研究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标识的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投诉率、患者满意度以及两组护理人员对于护理风险管理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 研究组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3%(7/162),投诉率为2.5%(4/162);而对照组则分别为12.9%(16/124)和9.7%(12/124);经比较,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投诉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及护理人员风险管理知识的知晓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标识可有效减少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知识的知晓度以及患者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960例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运用护理风险管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7.18%,对照组为81.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为1.88%,对照组为11.0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可以尽可能的缩减潜在护理风险,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抽选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使用等组实验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40例)以及对照组(2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则在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测定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9%;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6.7%,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2.5%;对照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12.9%,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且可显著降低产科风险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外科护理管理的过程中行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在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06例外科患者给予比较分析,根据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分别53例。研究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对比研究组和参照组的风险事件以及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风险的发生概率以及护患纠纷的发生概率均低于参照组,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50例(94.34%)明显高于参照组42例(79.25%),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在外科护理中行护理风险管理模式,降低了护患纠纷以及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护理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及其管理的效果。方法选自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进入到我院进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患者130例,对这130例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在护理中寻找安全隐患,并且采取风险管理的措施,研究采取风险管理的效果。结果在对130例患者实施风险管理之前,11例患者与护理人员出现了护患纠纷,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为8.5%。出现14件风险事件,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10.8%。112例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过程比较满意,患者的满意率为86.2%。在对130例患者实施风险管理之后,6例患者与护理人员出现了护患纠纷,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为4.6%。出现4件风险事件,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3.1%。128例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过程比较满意,患者的满意率为98.5%。患者在风险管理前后的护患纠纷的发生率,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消化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并且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有效的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率,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到2017年5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50例,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例数均等,对照组采用常规风险管理,观察组采用护理标识风险管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满意度率高于对照组(88.00%64.00%);观察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小于对照组(8.00%36.00%),P0.05。结论:与常规风险管理相比,护理标识风险管理,不仅利于提高患者对本院医疗服务满意度,更利于减少手术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独特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风险管理应用于社区内科护理中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将本社区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内科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管理,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护理模式,记录并分析两组的护理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投诉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内科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护理模式,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风险事件的发生,减少患者的投诉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及对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治疗的128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管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血液透析不良反应发生率15.63%比对照组34.38%低(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2.50%比对照组28.13%低(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评分比对照组优,患者满意度95.31%比对照组75.00%高(P<0.05)。结论血液净化中心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减少患者发生血透不良反应,降低护理风险,且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104例小儿静脉输液患儿根据数字表法分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风险管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家长满意度、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风险防范质量、风险处理能力,比较反复穿刺、液体渗出率、针头脱落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风险管理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风险管理组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风险防范质量、风险处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风险管理组反复穿刺、液体渗出率、针头脱落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风险防范质量、风险处理能力,减少输液过程不良事件发生,提高家长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36例于2016年8月~2017年12月至本院呼吸内科诊治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8例。研究组实施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则不实施,就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三项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4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价值,既可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还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后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将护理风险管理和传统常规护理分别用于两组患儿临床治疗,对比不同组别患儿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操作合格率和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患儿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操作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护理效果更优。结论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临床治疗过程中接受护理风险管理,能够从根本上控制输液风险事件发生,对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该护理方案应用价值突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胰岛素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接收的胰岛素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加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经干预后,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37.5%明显高于观察组的8.0%,生活质量评分以(53.6±4.2)分明显低于观察组的(68.3±8.2)分(P<0.05)。结论胰岛素患者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21日~2017年5月21日期间我院产科接收的2327例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1163例,应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1164例,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非常满意912例、基本满意251例,总满意度100%;对照组非常满意426例、基本满意433例、不满意305例,总满意度73.8%(P0.05);观察组出现26例意外事件,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2.2%,对照组出现护理缺陷158例、护理纠纷56例、意外事件202例,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35.8%(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产科的护理管理中,能够有效杜绝护理缺陷、护理纠纷、意外事件的发生,深受广大产妇的认可与好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具体的防范措施。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收治采用了风险管理护理的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行传统护理的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风险事故发生率及具体项目,据此分析心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观察组2例(2.2%)发生风险事故,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例(16.7%),P<0.05。结论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合理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可有效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率,且可提高相关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风险管理在NICU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的9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对研究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参照组实施传统护理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考评结果、新生儿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参照组与研究组的新生儿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8.89%和8.89%,家属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0.45±1.87)与(95.56±1.48),研究组的NICU护理质量考评结果、新生儿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NICU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风险管理能显著提升护理效果,降低新生儿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形成,值得推广应用于NICU病房.  相似文献   

18.
李瑞  陈宁 《中国医药指南》2014,(22):331-332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2008年3月前于我院就诊的588例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再随机选取2008年3月至今的588例患者为研究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和纠纷事件的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76%,纠纷事件发生率为2.38%;对照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19%,纠纷事件发生率为0.68%。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及纠纷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了,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P均<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具有良好效果,值得在卫生管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RICU(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管理对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RICU收治的6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行RICU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满意度93.33%、风险事件发生率3.3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76.67%、23.33%,且组间差异对比P0.05。结论:RICU护理风险管理对ARDS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显著,即可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各种风险事件,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8月一2017年8月来我院进行头颈肿瘤外科治疗的81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则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例,2.4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6例,15.00%)。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头颈肿瘤外科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其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促使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因此,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值得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