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儿,女,3(4/12)岁。以不规则低热伴呕吐14天、嗜睡3天为主诉于1990年11月6日急诊入院。前14天起不明诱因不规则低热,时伴呕吐,呈非喷射性,近3天嗜睡、无昏迷、抽搐。近3年颈部、胸前皮肤反复湿疹样皮疹,1年来皮疹蔓延至四肢,时有渗液,经外院皮肤科诊断为慢性湿疹。治疗后近月余皮疹渗液渐有吸收。否认结核病接触史。体检:T37℃,呼吸平稳、Bp16/13kPa。发育营养差,神志萎糜,面色苍白,呈慢性重病容。颈部、胸前、双臂两侧、双大腿内侧及会阴部皮肤色素沉着,颈部皮肤呈条状瘢痕样改变,无皮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NM)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方法:对59例AIDS合并CN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9例患者中,56例为急性及亚急性起病,3例起病匿隐。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颅高压明显,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改变与结核性脑膜炎相似;CNM误诊率高;本组患者经联合治疗疗效明显。结论:CNM是以头痛、颅高压和脑膜刺激征阳性为特点,误诊率高,反复腰穿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 100例确诊患者中,男75例,女25例,平均年龄(39.5±10.3)岁,Charlson合并症指数为(6.1±0.7),所有患者均未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发热和头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CD4细胞计数1~ 139/μl(中位数8.5).98例患者入院初次脑脊液压力升高,平均为(21.2±12.4)mmHg.脑脊液白细胞中位计数2(1 ~ 110)× 10^6/L,中位蛋白质定量为0.41 g/L(0.11 ~1.43 g/L),葡萄糖含量中位数为0.42 g/L(0.05~ 0.69g/L).88例患者脑脊液墨汁染色找到隐球菌,81例患者脑脊液培养阳性,88例患者脑脊液隐球菌抗原阳性,99例患者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中位疗程23天,各治疗组间临床转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4.387,P=0.821).结论 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减少病死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合理地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隐球菌性脑膜炎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我院 1994— 2 0 0 4年确诊的 7例隐球菌性脑膜炎进行了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7例患者中男性 3例 ,女性 4例 ,年龄 2 1~6 0岁 ,平均 36 6岁。病程 1周~ 0 5年 ,平均 70d。院外以感冒治疗 2例 ,结核性脑膜炎治疗 2例 ,病毒性脑炎治疗1例。合  相似文献   

5.
隐球菌性脑膜炎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的广泛长期应用,尤其是艾滋病的流行,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且其起病隐匿,易误诊,治疗效果差,病情迁延不愈,病死率高,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笔者在天坛医院进修期间,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对天坛医院近10年来收治且经病原学证实的36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糖尿病正成为发达国家中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3大疾病。随着人们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近年来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生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已引起人们高度重视,但是对其认识还不够充分。笔者就我院1996-2007年收治的11例糖尿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加以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7.
8.
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成功诊治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经过,并对隐脑的现代诊疗及其中西医治疗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新型隐球菌感染是一种真菌性疾病,目前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由于真菌性疾病临床症状的非特异性和多变性,容易误诊和漏诊。目前治疗该病的手段相对单一,疗程较长,治疗有一定难度。提高临床上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尤为需要,该病确诊依据脑脊液中找到新型隐球菌病原体,墨汁染色是一种快速、简便的诊断方法,而真菌培养是确诊的“金标准”;但两者的阳性率均不高。本文报告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血液真菌培养阳性1例。  相似文献   

10.
池云  成骢  魏洪霞  徐传军  姚文虎 《江苏医药》2012,38(23):2885-2886
江苏虽然是艾滋病低发区,但近年来感染者和患者仍呈明显上升趋势,而隐球菌脑膜炎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治疗困难,病死率高.现对我院收治的21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此机会性感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李慧 《中国医药指南》2014,(22):231-232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认识。方法选自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18例,对这18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总结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征。结果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嗜睡、发热、视力下降、呕吐,其中发热是主要的临床特征。18例患者有淋巴结核、口腔真菌感染、肺结核以及消耗综合征等并发症,其中口腔感染和肺结核是主要的并发症。18例患者中经过头颅CT检查,大部分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结论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临床治疗的有效依据,因此,应该积极的研究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结脑合并隐球菌脑膜炎1例(河南省开封市155医院毛海洲,范自然475003)患者男,26岁。因发热、头痛、咳嗽、咳痰2个月,意识障碍7天,于1994—02—09入院。患者为养鸽世家。一年前因腰腿痛长期应用抗生素和激素治疗。检查:体温38.5℃,脉搏1...  相似文献   

13.
冯金栋  戚丽 《中国当代医药》2023,(34):172-175+198
对人类致病的隐球菌主要是新型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其中新型隐球菌感染要远高于格特隐球菌。格特隐球菌存在VGⅠ、VGⅡ、VGⅢ和VGⅣ四种类型,我国的患者主要感染的VGⅠ型,这例病例为格特隐球菌VGⅢ型感染,实属罕见。本病例因头痛入院,行颅脑增强核磁及胸部CT后,考虑为肺癌合并脑转移,后通过脑脊液检查确诊为格特隐球菌VGⅢ型感染,经抗真菌治疗后病情好转。通过本病例总结了以下经验教训:病原学培养或者病理是诊断隐球菌感染的金标准,不能单纯依靠影像学诊断或排除隐球菌。并且涂片镜检和荚膜抗原、普通培养不能很好地区分新型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新一代高通量测序(NGS)是区分这两种不同类型的隐球菌的比较可靠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19例艾滋病(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9例AIDS合并CNM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19例患者临床特点主要为头痛、呕吐、颅内压增高;实验室检查墨汁染色可见隐球菌或者脑脊液培养可见隐球菌;通过单药使用两性霉素B或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好转出院无复发仅7例(36.8%),死亡7例(36.8%),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5例(26.3%),其中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10.5%),脑疝3例(15%)。结论:CNM好发于AIDS病人,发病隐匿,但具有一般症状及神经系统症状,可通过查找或培养出隐球菌确诊,药物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1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确诊经过、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结果18例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最多见。脑脊液常规检查以颅内压、白细胞、蛋白质增高,葡萄糖、氯化物降低最多见。病原体检查经反复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及培养大多数能找到隐球菌。结论对临床表现脑脊液常规检查不典型的脑膜炎患者应常规做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及培养找隐球菌,以尽早确诊。  相似文献   

16.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隐脑 )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近几年来 ,由于广谱抗菌素、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 ,以及某些严重疾病如爱滋病等增多 ,使隐脑发生率大大提高。目前 ,虽有高新的诊断技术 ,但误诊率仍比较高。为此 ,将 1992~ 1998年福州地区部分省市级医院住院的92例隐脑分析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92例中 ,男性 6 1例 ,女性 31例 ;2 0岁以下 12例 ,2 0~ 30岁 2 4例 ,31~ 6 0岁 49例 ,6 1岁以上 7例 ;年龄最小6岁 (女 ) ,最大 72岁 (男 )。 1992年住院者 11例 ,1993年 7例 ,1994年 12例 ,1995年 7例 ,1996…  相似文献   

17.
18.
张兴波  李家斌 《安徽医药》2019,40(9):1032-1034
目的 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症状、脑脊液(CSF)检查、头颅影像学资料及治疗与转归。结果 24例患者均出现头痛(100%),19例(79.17%)出现发热;11例(45.83%)颅内压增高(≥300 mmH2O);16例(66.67%) CSF首次检查示隐球菌墨汁染色阳性,7例(29.17%)真菌培养阳性,19例(79.17%)送检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均为阳性(100%);21例(87.50%)患者接受两性霉素B (或其脂质体)联合氟胞嘧啶治疗,另外3例(12.50%)重症患者予以两性霉素B (或其脂质体)、氟胞嘧啶、氟康唑三联治疗。最终治愈11例(45.83%),好转2例(8.33%),死亡11(45.83%)例。所有死亡患者均考虑为高颅压致死。结论 高颅压是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CSF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是诊断较敏感指标,效果优于CSF墨汁染色及真菌培养。  相似文献   

19.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新型隐球菌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亚急性或慢性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脑膜脑炎,少数可表现为颅脑内占位性病变.自1992年6月~2000年10月共收治76 例脑膜炎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almeningitisCNM)是由新型隐球菌或其变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的颅内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脑膜脑炎,少数可表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本病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易误诊、误治,病死率及致残率高。近年来随着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率和艾滋病(AIDS)的发病率上升,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患者逐步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