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产科收治的产妇64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的32例产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的32例产妇接受母婴床旁护理,观察对比两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抚触评分以及沐浴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32例产妇中有1例不满意,其余均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88%;对照组的组32例产妇中有6例不满意,其余均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81.2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能够提升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体会。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入住我院产科分娩的342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分析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母乳喂养率、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9%,母乳喂养率92.4%,新生几护理技能的掌握率94.15%,对照组分别为87.13%,84.2%,85.38%,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增进护理满意度,增强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应用,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60对母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传统产科护理模式,通过对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情况及对我院护理满意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观察2组不同模式的母婴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产妇在母婴护理技能及相关母婴知识的掌握、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够更好帮助产妇及家属掌握产后康复、产后营养、新生儿喂养等知识及护理技能的相关内容,并能显著提高产妇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0月在医院产科住院的192对母婴为对照组,2017年1-10月住院的189对母婴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干预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沐浴、抚触、臀部护理、脐部护理得分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态度、护理技术和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护理态度、健康教育满意度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能促进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提高其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究在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把在我院分娩的200对母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母婴床旁护理,由专业的母婴护理人员在床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产妇对及其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和对母婴护理方法的掌握。结果观察组的产妇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和对母婴护理方法的掌握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产妇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程度,帮助产妇及其家属更好的掌握护理技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护理新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3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9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新的护理模式,选派专科知识丰富,素质高,善于沟通的高级护理人员经过标准化职业培训后承担此项工作。新生儿的一切护理均在母亲床旁进行,责任护士对产妇及家属一对一的讲述和操作演示,邀请产妇及家属参与共同操作并及时给予指导,对未掌握内容者进行强化训练,直至产妇及家属基本掌握。比较2组对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母婴同室护理新模式能有效的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它有利于产妇早日恢复健康,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也有利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工作中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100对母婴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新生儿护理能力的掌握情况,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的模式在提升产妇育儿方面的知识和增加母乳喂养成功率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产科护理工作中母婴床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16例产妇,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并对两组产妇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护理后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生活质量评分为(98.29±5.65)分,高于对照组的(85.24±0.42)分(P<0.05);观察组产妇满意度93.11%,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75.87%(P<0.05)。结论产科护理工作中母婴床旁护理的应用效果,可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还可以增强产妇对母婴保健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  相似文献   

9.
许荣华 《安徽医药》2016,37(2):209-211
目的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9月在产科住院的192对母婴为对照组,2014年10月住院的189对母婴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干预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沐浴、抚触、臀部护理、脐部护理得分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态度、护理技术和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护理态度、健康教育满意度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母婴床旁护理能促进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提高其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104例产妇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产妇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产妇分为研究组(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产妇健康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中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提升产妇对健康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改善其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月~2016年6月我院分娩的16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母婴传统护理;观察组给予母婴同室护理。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MSSN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显著低于后者;观察组母亲角色适应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共同参与式护理应用于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有利于缓解产妇不良情绪,帮助产妇增强角色适应性,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谢丽梅  王晓燕 《河北医药》2013,35(15):2386-2387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秉承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突出产妇及其家庭成员的知情同意、选择、参与及个性化高质量护理的产科新型服务模式。有利于提高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与满意度,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促进融洽的医患关系的建设。我院选取2012年5至1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及其新生儿120例采取母婴床旁护理,增强了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提高产妇及其家属对医院及医护人员的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和探究在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的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探讨。方法:通过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分娩完成后的产妇和婴儿共计209对,进行随机分组,分为人数相似、年龄相仿的两组。对照组护理人员对于105对母婴予以传统的常规产科护理方案,观察组护理人员对于104对母婴则是在通过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进行优质的护理。研究人员对比记录两组人员在对于婴儿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孕妇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人员护理情况和综合健康状况,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4.29%,观察组则在96.15%,两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母婴床旁的护理模式对母婴进行护理的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母婴对婴儿操作技能与对医院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并分析不同新生儿护理模式对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的影响。方法在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间接诊的产妇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此次调查研究对象,并对如上产妇实施分组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妇产科新生儿护理服务,观察组则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各50例。结果观察组产妇对新生儿各项护理操作掌握率较之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另外对比两组母乳分泌时间、SA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均提示观察组具有显著优异性(P<0.05)。结论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操作的掌握程度,帮助产妇尽快适应角色转变,改善焦虑情绪,缩短泌乳时间,提高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15.
正当代随着人们对产妇及新生儿重视程度的提升,对产科护理工作的要求亦不断提高。常规的产科护理模式主要侧重于观察产妇的躯体性症状和新生儿健康状况,而忽视其产后的心理需求。母婴床旁护理作为一种新型化产科护理模式,强调以母婴为本、以家庭为中心,已成为现代产科护理新模式的核心内容[1]。本研究旨在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及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12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64例,实施传统护理模式)与观察组(64例,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100.00%(64/64) vs. 84.38%(54/64)](P <0.05)。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44%vs. 81.25%)(P <0.05)。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产妇产后1 d、2 d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价值显著,可改善临床护理满意度,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有效减轻产妇不良情绪以及产后疼痛,值得临床关注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应用于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效果,以改善新生儿护理工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分娩的13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68)和观察组(n=68),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母婴同室护理,而观察组施以共同参与式母婴同室护理,之后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产妇的护理新生儿能力得分为(71.82±4.52)分、角色适应率为72.06%(49/68)、护理满意度为77.94%(53/68),而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新生儿能力得分为(89.57±5.43)分、角色适应率为86.76%(59/68)、护理满意度为91.18%(62/68),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共同参与式母婴同室护理模式能够使产妇快速适应自身角色,有效掌握育儿知识,而且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值得在新生儿护理中大力推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床旁护理结合新生儿智护在产科的应用。方法:选取在某院进行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86对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新生儿发育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进行床旁护理联合新生儿智护可有效促进新生儿发育,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共同参与式护理与传统常规护理在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不同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实施共同参与式护理,对照组实施传统常规护理,比较2组产妇所掌握的母婴理论知识以及新生儿护理技能和知识掌握水平,2组产妇对于流程创新后的满意度,以及2组护理效率。结果母婴护理理论以及学习情况方面,观察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工作满意程度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对于流程创新后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同参与式护理能够极大提高母婴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情绪和母亲角色适应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分娩的128例产妇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统计两组产妇的住院时间,出院时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母亲角色适应调查问卷得分。结果两组产妇及其新生儿均顺利出院。观察组产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SDS和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母亲角色适应水平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于促进产妇产后身心恢复和母亲角色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