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比较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仪对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6月收治的患者中血常规检查经System 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提示异常的255例血象标本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显微镜复检,记录比较血细胞分析仪报警信息与血细胞形态学显微镜复检符合率和形态学镜检确诊的血液系统疾病真阳性率。结果在报警信息方面,血细胞分析仪在异常血小板、幼稚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方面的异常提示与显微镜镜检有显著差异(P<0.01),而在核左移、白细胞减少及红细胞异常方面的异常提示与显微镜镜检无明显差异。(P>0.05);在诊断血液系统疾病方面,血细胞分析仪在诊断白血病、贫血及感染发热方面与与显微镜镜检无明显差异(P>0.05),在诊断血小板疾病上与显微镜镜检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对形态异常细胞只有筛查功能而不能取代血细胞形态学显微镜检查。临床上诊断血液系统疾病应联合两种方法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学观察筛查血液系统疾病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500例血细胞分析仪检查结果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及细胞形态学检查,分析两种检测方法联用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在对幼稚细胞、异常血小板及异型淋巴细胞筛查时,血细胞分析仪与血细胞形态学观察存明显差异(P<0.05),但白细胞减少、核左移、及红细胞异常筛查时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筛查IM、ALL、Cml及MM时,血细胞分析仪、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病理检查结果差异存明显差异(P<0.05),但筛查ANLL、TH、ml及EO时,三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学观察可有效筛查血液系统疾病,具有较广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学国  张玲香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1):1066-1066
随着血细胞分析仪的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检验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增加了医院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血细胞分析仪只能单纯计数、分类达到筛选的目的,而不能观察到血细胞形态特征,容易造成一些血液病的漏诊或误诊,延误病情。因此,作血常规检查时,有时需要通过血液涂片用显微镜检查的方法,以达到明确诊断各种血液病的目的。现将我院发现的1例白血病患者血液涂片镜检结果证实,以达到明确诊断各种血液病的目的。1病例介绍患者,男,53岁,3天前头痛、乏力、胸闷、发热来我院就诊。体检:T38 .5℃,BP130/40mmHg,皮肤见少许出血点,并伴有胸骨压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疾病血液形态学误诊、漏诊病例分析,探讨血液细胞形态学在临床检验工作的重要性。方法采集外周血,进行血涂片,通过瑞-姬染色,观察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的形态、数量,以及血液寄生虫等,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通过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并结合相应实验室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明确诊断。结论通过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形态学检查的筛选,可疑病例应进行镜检,并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尽可能减少血液细胞形态学的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强调多功能(核酸荧光染色+半导体激光+流式细胞技术)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在细胞形态学检查中仍然也只能作为一种过筛手段,尤其是在仪器报警异常的病理条件下,必须进行人工细胞形态学镜检复查的重要性。方法:在生物显微镜油镜下对Sysmex 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报警异常的1 080例血象进行涂片染色做细胞形态学检查和人工白细胞分类,然后对与疾病相关的主要异常细胞学形态分组作统计学分析。结果:Sysmex 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报警异常的1 080例血象复检,782例可检出异常的细胞形态(真阳性),检出率(真阳性率)为72.40%。结论:Sysmex 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对报警异常血象只能起到初筛的目的,不能代替人工细胞形态学复检,只有二者结合,优势互补,才能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作用,为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875例患者的资料,对需要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对结果显示异常的标本再进行外周血涂片显微镜下镜检,对血液标本的形态学和白细胞分类进行观察。结果1875例病例中,257例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显示结果异常者,经外周血细胞涂片显微镜检查确认为异常者34例,其中缺铁性贫血12例、巨幼细胞性贫血10例、急性白血病4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5例、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症3例。结论加强血涂片镜检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直观、全面的诊断依据,有效地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采用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减少血液病漏诊与误诊中的价值,促进血液病诊断水平的提升。方法纳入我科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经检查白细胞计数WBC超过25×109/L或者不足4.0×109/L的525例住院与门诊患者血液标本进行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与外周血细胞涂片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25例全自动血液分析报告中,显示正常(无异常报警)73例(13.90%);而经外周血涂片检验,检出形态正常47例(8.95%),二者异常细胞形态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大细胞性贫血24例,其中17例由骨髓证实为巨幼红细胞贫血;检出小细胞性贫血95例,均证实为缺铁性贫血;另检出附红细胞体67例,异常细胞44例,异性淋巴细胞108例,疟原虫7例,感染133例。结论对疑似血液病患者与血液检查异常中采用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可减少血液病诊断中漏诊与误诊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正>血液学及血细胞形态学是临床血液病诊断与治疗及临床医学检验学的基础工作,血细胞形态学分析往往能够提供机体的潜在疾病,包括血液疾病和非血液疾病,在分析血细胞形态时,应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提高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质量是非常必要的。临床细胞形态室间质评主要  相似文献   

9.
白血病患者初诊主要是根据血常规综合指标及骨髓象分析进行诊断,由于初患白血病者病情轻重不一,检查过程中,如未对血常规中白细胞散点图和警示信息及异常结果进行全面分析,极易导致漏诊和误诊。其主要原因是未能重视血涂片检查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技术,以及血液分析仪对细胞的识别不够全面,无法对血液中的全部细胞进行识别,不能对异常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类计数LUC(large unstained cell,大的未染色细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IEMENS ADVIA 2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对100例健康体检者及300例明确诊断白血病患者的全血标本分类计数LUC,同时手工镜检分类计数幼稚细胞,以手工镜检为参考标准,对两者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00例健康体检者全血标本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分类计数的假阳性率(误诊率)是4%,真阴性率(特异度)是96%,假阴性率(漏诊率)是0。300例白血病患者全血标本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分类计数的真阳性率(灵敏度)是77.8%,假阳性率(误诊率)是32.2%,真阴性率(特异度)是67.8%,假阴性率(漏诊率)是22.2%。结论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健康者分类计数LUC可作为一种筛查手段,但还不能完全替代手工计数,当仪器计数提示有LUC%异常时,一定要行手工镜检核实。应用ADVIA 2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白血病患者分类计数LUC时,每份全血标本均需要做手工镜检核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9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血常规检验患者共计105例,均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后予以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比较不同检测方法下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检出率及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粒细胞阳性检出率。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阳性率中,血红蛋白58.09%、白细胞68.57%、红细胞62.85%,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阳性率中,血红蛋白80.95%、白细胞85.71%、红细胞82.85%,联合检测的检出率均高于单一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阳性检出率中,嗜酸性粒细胞47.61%、单核细胞45.71%、淋巴细胞38.09%、中粒细胞33.33%,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阳性检出率中,嗜酸性粒细胞61.90%、单核细胞60.00%、淋巴细胞59.04%、中粒细胞50.47%,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阳性率均低于联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结果相对准确,极大的避免了单一检测下误诊、漏诊可能性,可在临床实践中予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9,(22):82-84
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在儿科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2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明确的儿科住院患者,采集静脉血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后,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所有患儿外周血细胞形态异常比例占80.5%,其中呼吸道疾病占比44.72%,消化系统疾病占比21.74%,传染病占比16.15%,血液系统疾病占比14.91%,其他疾病占比2.48%。结论通过对患儿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能够根据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异常变化特征鉴别诊断疾病的临床研究表明,该方法在儿科疾病临床诊断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液细胞分析仪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中的误诊与漏诊原因,总结降低误诊和漏诊的措施。方法 50例病例均为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住院治疗的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检测准确率明显低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P〈0.05)。采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对血液细胞形态进行分类时,发生误诊和漏诊的概率比较大,仍然需要采用显微镜检查进行复查和确诊。结论血液细胞分析仪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中可以作为一种筛查方法 ,需要通过病理学检查或者显微镜检查进行确诊,从而有效的降低血液细胞形态学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相似文献   

14.
<正>在日常工作中对于来诊的发热患者首先要做血常规检查。但随着检验工作的现代化和机械化,血常规检测现在都是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各种血细胞分析仪由于受到各自检测方法的限制,目前仅能作为临床血液分析的一种过筛手段,它对患者血细胞数量检测比较准确,但对患者的血细胞形态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国内外大量报道证明,迄今无论多么先进的仪器,都不能完全代替人工镜下观察[1]。而发热病人血细胞形态往往存在异常,如患者患有贫血、白血病、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情况。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患者,采集不抗凝外周血液制作血涂片,检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量、形态及血液寄生虫情况,通过对应生化检查与血液学试验实施相关检查。结果所有误诊漏诊患者通过相应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与细胞形态学观察均能得到较为准确诊断结果。结论患者检测过程中,血细胞分析方法只能筛选出异常血常规者,准确诊断需配合显微镜检查等方法,由此能减少血液细胞形态学出现漏诊、误诊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后如何加强其质量控制。方法本科室经过近10年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后,通过对分析仪给出的异常结果或者有疑问结果进行手工分析和复查。结果显著提高血液检验水平,是许多常见的疾病例如贫血、血液病、各种感染等得到及时发现。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使各种血液病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应用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为异常的430例血液标本资料,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430例正常血液标本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液标本的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结果两组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显示,对照组中血液细胞形态异常者为18例,假阴性率为4.2%,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联合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后见143例异常,阳性率为33.3%;观察组中血液细胞形态正常者为137例,假阳性率为31.9%。结论血常规检测中结合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其诊断准确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强调显微镜下检验血液细胞形态学在临床的重要作用。方法通过显微镜检验血片文献资料,分析血细胞分析仪在血细胞分类中的局限性,说明微镜下检验血液细胞形态学在临床的重要性。结果观察血片中异常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形态,发现有无幼稚细胞及发现转移到血液中的肿瘤细胞和寄生虫等,对临床更有指导作用。结论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血常规检验的主要内容,也是检验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显微镜下镜检血片是骨髓细胞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张宁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209-210
目的探讨使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白血病患者的血液标本,结果发现散点图.直方图和白细胞分类存在异常结果,对白血病的提示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五分类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手工涂片法同时对白血病患者的血液进行白细胞分类。结果 50例白血病患者结果中白细胞散点图异常、直方图异常对白血病有提示诊断价值。结论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散点图和直方图异常对白血病诊断有重大意义,但必须结合手工复片镜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血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方法用EDTA-K2抗凝瓶采集静脉血1 m L,充分混匀,采用CELL-DYN16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分析,测定血细胞直方图及其参数。结果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社区医院血液检验的30例直方图,得出以下特点:红细胞直方图(RBC)可较好的诊断不同类型的贫血;白细胞直方图(WBC)可初步对感染、贫血、以及某些白血病进行判断;血小板直方图(Plt)不仅可诊断血小板性疾病,还可为贫血的诊断提供依据。结论血细胞直方图不仅有助于鉴别诊断血液疾病,分析病情、观察疗效及判断预后,还可为疾病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