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宝英  徐厚池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2):1798-1800
目的:观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CT、核磁共振(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特点,总结各个影像学检查诊断颅内静脉窦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各种方法确诊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5例,女25例。结果:CT发现脑水肿11例,脑梗死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强化头颅CT发现“空三角征”18例、“条索征”8例。MRI发现各期的异常信号(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MRV示静脉窦未显影。DSA示病变的静脉窦未显影。结论:头颅CT仅能显示静脉蜜血栓形成的伴随情况。DSA属于有创检查.优点可行局部治疗。MRI+MRV可直接显示静脉窦和血栓本身,亦可用于观察治疗效果,有望成为金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CT平扫及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表现。方法:对35例经临床确诊的脑静脉窦血栓(CVST)患者的CT、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血栓位于直窦和下矢状窦,15例位于上矢状窦,7例患者累及横窦—乙状窦,5例累及多窦,7例患者累及脑深部大静脉及皮质引流静脉;对10例急性患者的CT平扫可见直接或间接征象;MRI平扫显示32例典型患者可见脑静脉窦内异常等信号或高信号影,流空效应消失,MRV检查显示受累静脉窦节段性或全程闭塞。结论:颅脑CT平扫是诊断急性CVST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对于亚急性以及慢性CVST患者,MRI平扫和MRV检查显示特征性表现,对于诊断CVST较可靠。  相似文献   

3.
孙辉  钱伟东 《安徽医药》2017,21(5):859-862
目的 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7月收治的46例CVST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VST病人起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多样,大多有头痛症状,其他症状有局灶性的神经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等.影像学方面,CT平扫12例(12/42)发现异常,MRI平扫(T1WI、T2WI、FLAIR)发现异常者32例,MRV检查显示异常者45例,46例病人通过MRI+MRV均能得到诊断,所有病例经过抗凝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均预后良好.结论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因较多,临床症状复杂且缺乏特异性,结合CT、MRI及MRV可对其进行诊断,必要时可行DSA检查,早期抗凝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CVST)核磁诊断价值及介入治疗进展。方法:选择本院2002年6月~2011年3月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30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30例患者全部行MRI检查,19例并行MRV检查,24例患者行CT检查,16例患者行脑静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本组30例患者初次影像诊断确诊23例,其中MRI和(或)MRV确诊22例,CT确诊5例,DSA确诊16例,MRI诊断准确率高于CT。30例患者中,急性期8例,血栓T1WI呈等信号,T2WI静脉窦内呈极低信号;亚急性期18例,血栓在T1WI、T2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慢性期4例,血栓信号减低,MRV显示有血栓的静脉窦内血流信号消失,或显影不良。结论:MRI和MRV对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准确率较高,是CVST形成最敏感的检查方法,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进行探讨。方法46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63.0%)患者为急性起病,12例(26.1%)患者为亚急性起病,5例(10.9%)患者为慢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24例(52.2%)为意识与认知功能障碍,9例(19.6%)患者表现为大脑皮质刺激症状,7例(15.2%)患者表现为眼部症状,4例(8.7%)患者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经头颅CT平扫示条带征17例,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平扫示实三角征18例,增强示空三角征8例, 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均见血栓部位血流消失。经治疗,41例患者均康复出院,5例患者有明显好转。结论脑静脉窦血栓以头痛等颅高压症状以及意识与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检查中CT的诊断率较低, MRI+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及DSA的确诊率高,能对闭塞的静脉窦及其血栓形成进行显示。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认识。方法总结12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检查结果。结果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无特异性,易误诊误治。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易误诊误治,对无明确原因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压增高者,头颅CT、MRI仍无阳性发现,要及时行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8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此病可见于各个年龄段,以中青年女性为多。妊娠、感染等为常见原因,部分病例病因不明。高颅压、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腰椎穿刺检查多数脑脊液压力升高,脑脊液蛋白和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升高。典型颅脑CT可见到血栓局部条索状高密度影或伴有出血和水肿,但阳性率低。MRI平扫可见受累静脉窦内异常血栓信号,MRV和DSA可见受累静脉窦显影不良或不显影,MRI、MRV及DSA检查阳性率高,可明确诊断。经抗凝、降颅压及对症支持治疗,部分病例行局部溶栓治疗后,11例(61.1%)患者痊愈,6例(33.3%)好转,1例(5.56%)死亡。结论中青年患者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高颅压症状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腰椎穿刺检查提示颅内压升高时应高度怀疑CVT可能。围产期女性为高危人群。颅脑CT检查阳性率低,尽早行MRI检查以明确诊断,DSA是CVT诊断的金标准并可指导溶栓路径。治疗上早期降颅压、抗凝治疗,严重病例经动脉或静脉行局部溶栓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因、临床特点以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3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产褥期5例,口服避孕药3例,出汗、脱水4例,中耳炎2例、鼻窦炎2例,贫血3例,自身免疫性疾病2例,原因不明2例。CT及颅脑静脉磁共振成像(MRV)检查23例,脑血管造影术(DSA)检查10例;好转22例,死亡1例。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多可明确病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RV是一种安全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抗凝是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首选、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在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患者,分别行颅脑CT平扫和颅脑MR平扫及MRV检查,探究两种检查方式在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15例患者中,CT平扫9例出现直接或间接征象,6例未见异常,检查有效率为60%。MR检查中15例全部表现为静脉窦部分血流信号缺失、狭窄和(或)静脉性梗死及出血性脑梗死,检查有效率为100%。结论 MR平扫及MRV是诊断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随访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起病形式、可能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脑脊液检查及治疗结果,并分析静脉用药及颈动脉用药疗效。结果患者多亚急性起病,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多为高颅压综合征,脑脊液压力多数升高,影像学表现静脉血流减慢、闭塞,脱水、抗凝治疗疗效佳,颈动脉用药优于静脉用药。结论在高危因素存在下,出现高颅压症状,精神症状、肢体瘫痪等,应考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及早行血管检查(MRV或DSA),诊断明确后早期应用溶栓治疗,特别是颈内动脉用药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3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疗方案及预后情况.结果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发病,继发于感染7例,非感染性18例,其中产褥期发病12例;5例病因不明.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是最常见的.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癫痫及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方案中单纯肝素抗凝治疗23例,肝素联合静脉窦内溶栓治疗7例.本组22例患者痊愈,4例遗留残疾或后遗症,4例死亡.结论 CVST的临床表现变异很大且缺乏特异性,常见于育龄期妇女.因此关注患者是否存在CVST发生的高危因素,尽早行颅脑CT、MRI、MRV或DSA检查,明确诊断后应积极地抗凝治疗,必要时联合介入溶栓治疗,并纠正病因、对症治疗,大多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程福璋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5):129-130
目的:分析以颅内出血表现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1例经MRI、MRV确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结果:该患者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主要有颅内压增高及皮质受损表现,无特异性。结论:CVS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颅脑MRI及MRV对CVST的诊断敏感,且作为一种无创检查,较有创的DSA更易被患者接受,极大提高了CVST早期的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鲍利改 《河北医药》2016,(8):1231-1234
目的:探讨以发作性头痛为临床表现的颅内静脉窦血栓( CVST)的临床特征与静脉血栓部位关系及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4月7月经确诊的14例CVST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CT、MRI、CTV或加强MRV等资料,分析不同血管累及部位的发病时间及影像学特点及预后。结果颅内压增高有8例(57%),颅内压正常6例(43%);脑脊液白细胞正常范围9例(64%),脑脊液白细胞轻度增高5例(36%);糖和氯化物基本正常,高于正常5例(36%);D-二聚体正常范围9例(64%)。头颅CT脑叶可疑低密度信号2例;头颅CT未见异常3例;皮层局限性脑水肿1例;可疑条索状高密度影8例。14例患者CTV或MRV检查患者均有阳性改变,其中单纯左侧横窦3例,左侧横窦合并乙状窦6例,双侧横窦1例,上矢状窦合并双侧横窦1例,单纯上矢状窦血栓2例,上矢状窦合并左侧横窦血栓1例。患者均预后良好,其中痊愈6例,明显好转8例。结论对于发作性头痛且进行性加重的可疑颅内静脉系统血栓患者应及早行头部CT或MRI检查,以便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脑静脉窦血栓的CT与MRI表现,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对该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颅脑CT、MRI表现。急性期(发病<1周)11例,亚急性期(发病12周)6例,慢性期(发病>2周)4例。4例位于上矢状窦,6例位于上矢状窦并直窦、大脑大静脉及大脑内静脉,3例位于上矢状窦并横窦乙状窦,4例位于横窦并乙状窦血栓,2例位于下矢状窦,1例位于海绵窦,1例位于大脑上静脉并吻合静脉。结果 CT平扫18例,9例出现上矢状窦或窦汇高密度三角征,4例伴随横窦、乙状窦半月形高密度征,12例出现非动脉供血区出血性脑梗死,2例出现脑叶外周血肿;增强CT静脉造影(CTV)18例,全部显示血栓的直接征象,即静脉窦内充盈缺损。MRI检查15例,9例于T2WI和FLAIR序列上出现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被混杂信号影所代替,7例出现非动脉供血区出血性脑梗死,2例出现脑叶外周血肿并血管源性水肿;15例MRV显示静脉窦血栓12例,表现为受累的静脉窦或静脉不显影、狭窄或充盈缺损区。结论 CT与MRI检查是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有效方法,CT静脉造影(CTV)、MR静脉造影(MRV),多能显示血栓的直接征象,使该病诊断正确率显著提高,但是MRV对静脉窦血栓诊断存在较多的假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总结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及MRV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的12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MRI及MRV特点。结果12例患者中,急性期2例,呈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亚急性期10例。MRI检查发现继发性脑损伤7例,MRV表现为静脉窦显影中断。结论MRI结合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孕产妇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孕产妇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诊治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孕产妇合并CVST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于妊娠期7例,自然分娩后5例,剖宫产后12例.孕早期3例,2例有口服避孕药物史.13例同时行MRI、MRV、DSA检查,11例MRI及MRV检查阳性的患者中10例DSA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择55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因以及治疗方法。结果治疗后,46例腰穿压力正常,3例腰穿压力未正常,3例转入上级医院,3例无明显好转出院。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MRV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方式,诊断明确,值得推荐。对于不明原因的脑血管病,可以行MRV来排除外静脉窦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与诊疗效果.方法 对本院 2011年 1月~2013年 7月收治的 35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诊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42例患者发病初期表现为头痛,后发展为癫痫与意识障碍,所有患者影像检查可见脑脊液压升高;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CT检查阳性率为 57.6%,联合应用脑 CT与 MRI检查阳性率近100%;对患者行降颅压药物与对症治疗治愈率为78.6%.结论 以头痛、癫痫与意识障碍等作为诊断标准,联合应用脑 CT与 MRV影像技术对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行早期诊断,能够有效提升诊断率与治愈率,对疾病预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产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变化。方法对12例孕产妇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CVST患者中孕晚期1例,产褥期11例;剖宫产7例,自然分娩4例;头MRI4-MRV检查明确诊断9例,DSA明确诊断3例。结论孕产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多发生于剖宫产后及合并妊娠高血压、子痫等,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MRI与MRV检查的联合使用诊断准确性高,抗凝治疗疗效确切,重症患者可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及磁共振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确诊的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5例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4例癫痫发作,3例发热,1例视乳头水肿,1例意识障碍。6例脑脊液检查显示压力明显增高,但常规生化均正常。影像学检查:7例头颅MRI出现静脉窦正常流空效应消失,代之以异常等或高信号影,MRV示静脉窦不显影,未完全再通时显示轮廓欠清。结论 CVST常见颅内压增高等非特异性临床表现,脑脊液压力增高而无常规生化异常;MRI出现静脉窦正常流空效应消失,呈异常等或高信号影;MRV特征为受累静脉窦血流信号不规则或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