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时使用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的效果。方法收集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共122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的治疗药物为胺碘酮,观察组则联合使用替米沙坦,将两组患者的房颤复发率、平均左心房内径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1年后的房颤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平均左心房内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佳疗效,改善左心房内径,且房颤复发率更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并发阵发性房颤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冠心病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窦律维持率和治疗前后的左心房内径(LAD).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在窦律维持率方面观察组较高,在左心房内径方面观察组较小,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并发阵发性房颤,能延缓左心房的扩大,预防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抗心衰治疗,并加用胺碘酮抗心律失常,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用药周期为12个月,治疗结束后,监测房颤复发率,并分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心功能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房颤复发率9.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62%(P〈0.05);观察组LVEF、LVDD及心功能分级情况改善显著,与治疗前及治疗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小剂量胺碘酮与厄贝沙坦(科苏)联合治疗阵发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4例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n=71),胺碘酮加厄贝沙坦组(Ⅱ组,n=73),计算两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左心房内径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左心房内径无显著差异,但12个月后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Ⅰ组窦律维持率低于Ⅱ组,但无显著差异,而治疗12个月后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胺碘酮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7,(17):79-81
目的探究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通过替米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后取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68例,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为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方法为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从临床治疗有效率、心房颤动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质量状况三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47%)低于观察组(94.12%)(P<0.05);观察组治疗后复发率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82%与对照组的5.8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存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得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通过替米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使心房颤动复发率明显降低,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改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张克宁  黄申申  李捷  汤玉凤 《中国药师》2005,8(12):1026-1027
目的:了解胺碘酮在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中的疗效.方法:40例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口服胺碘酮后观察P波间期和P波间期离散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P波间期离散度(Pd)和最小P波间期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通过测量心电图的P波间期和Pd可观察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服用胺碘酮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用替米沙坦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204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病人均口服胺碘酮,第1周600 mg/d,第2周400 mg/d,第3周200mg/d,之后100 mg/d.试验组病人同时口服替米沙坦20~80 mg/d;对照组病人服用其他降压药,避免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s)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病人的心房颤动发作次数、复发例数、首次复发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ADRs)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91和95例病人完成试验.试验组发生ADRs的例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56 vs 41,P<0.05),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升高,但因严重ADRs导致的停药例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房颤动首次复发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94.59±30.51)d vs (84.54±28.73)d,P<0.05],复发次数显著减少(32 vs 53,P<0.05); 3个月内复发例数无显著差异(15 vs 24,P>0.05),6个月内复发例数显著减少(26 vs 42,P<0.05).结论:胺碘酮与替米沙坦联用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阵发性房颤发病率高,如果不及早治疗,可能发展为持续性房颤甚至永久性房颤,还可导致心腔血栓形成并脱落,引起栓塞、心力衰竭等并发症[1]。本项研究旨在探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控制和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吴立秋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0):1243-1243
我院自1994~2004年收治34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 ,在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 ,以胺碘酮负荷量治疗后改用小剂量维持窦性心律 ,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经心电图、心电监护和 (或 )动态心电图证实为阵发性心房纤颤34例 ,其中男20例、女14例 ,平均年龄 (58 4 10 2)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 108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及6个月后的转复维持效果、血压、心率、左心房舒张末期容积(LAEDV)、左心房内径(LAD)、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转复维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转复维持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LAEDV、LAD、LA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LAEDV(142.3±69.4)ml、LAD(32.4±1.8)mm小于对照组的(178.6±63.2)ml、(37.5±2.6)mm, LAEF(0.35±0.40)%大于对照组的(0.25±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效果显著,可降低心脏负荷,延缓心肌重构,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维持效果优于单独应用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RAS抑制剂对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患者中共检出86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只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和RAS抑制剂联合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左心房内径及房颤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收缩压为(135.0±8.5)mm Hg,舒张压为(82.0±4.7)mm Hg,而观察组收缩压为(121.0±5.5)mm Hg,舒张压为(75.0±3.5)mm Hg,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半年后,左心房内径为(37.8±6.5)mm,1年后左心房内径为(38.8±7.0)mm,观察组患者治疗半年后,左心房内径为(35.0±5.9)mm,1年后左心房内径为(35.2±6.2)mm,观察组左心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疗效对比,对照组显效有10例,总有效率为88.37%,观察组显效有16例,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的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提示胺碘酮联合RAS抑制剂的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血压,改善心律,控制房颤,值得临床广泛推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5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用药期间心电图变化情况进行细致观察,探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5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其用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随访观察1年,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及左心房内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为85.1%和83.2%,对照组分别为84.6%和81.8%,比较其差异具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前者窦性心律维持率为77.6%,对照组为60.3%,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左心室内径变化情况,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缩小,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时可有效维持窦性心律,抑制心房重构,且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缬沙坦治疗,疗程18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复发情况、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复发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个月和治疗18个月后,治疗组左心房内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胺碘酮和缬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优于单一用药,且复发次数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林松 《中国药师》2017,(6):1055-1058
摘 要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脑钠肽(BN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的影响。方法: 90例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替米沙坦组和胺碘酮组,每组45例。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片维持治疗,胺碘酮+替米沙坦组给予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者血压、心率、左心房容积、房颤次数及持续时间的变化,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NP、MMP-2及CTGF水平变化。结果: 胺碘酮+替米沙坦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显著高于胺碘酮组的75.6%(P<0.05)。治疗后胺碘酮+替米沙坦组患者血压水平、左心房舒张末和收缩末容积心房颤动次数及维持时间均较前明显改善(P<0.05),且均明显优于胺碘酮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2、CTGF水平均较前明显降低(P<0.05),胺碘酮+替米沙坦组BNP、MMP 2及CTGF水平均明显低于胺碘酮组(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确切,能够抑制患者左心房扩大,减少心房颤动次数及持续时间,降低患者血清BNP、MMP-2及CTGF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胺碘酮和替米沙坦在高血压伴发阵发性心房颤动中的疗效。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60例,上述患者均伴发阵发性心房颤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胺碘酮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同时给予氨氯地平,观察组给予替米沙坦。观察两组血压和心房颤动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2个月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分别和对照组治疗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12个月后的心房颤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和替米沙坦联合治疗在高血压伴发阵发性心房颤动中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9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应用依那普利和胺碘酮联合治疗,对照组48例单独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疗效观察12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内左心房内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l2个月后治疗组的左心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3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治疗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显著,能有效预防房颤的发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 6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阵发性房颤发作终止后联用胺碘酮和缬沙坦,对照组单用胺碘酮,观察两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情况及左心房内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对照组,左心房内径较对照组明显缩小。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能改善心房重构,有利于维持窦性心律,安全有效。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 6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阵发性房颤发作终止后联用胺碘酮和缬沙坦,对照组单用胺碘酮,观察两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情况及左心房内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对照组,左心房内径较对照组明显缩小。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能改善心房重构,有利于维持窦性心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联合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间收治的12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平均分为单纯普罗帕酮治疗组(对照组)和普罗帕酮联合替米沙坦联合治疗组(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窦性心律维持有效率为77.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4.8%,组间差异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心房内径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心房内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普罗帕酮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临床疗效好,能够提高窦性心律维持有效率,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王明杰  厉菁 《上海医药》2022,43(5):28-31
目的:评价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心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阵发性房颤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n=50)和联合治疗组(n=50),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的心脏电生理参数、复律占比、临床疗效、房颤转复时间、复律后心率、QT间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