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出生后2h低血糖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3月某院收治的4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血糖水平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血糖控制水平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低血糖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5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新生儿出生后2h低血糖发生率,保证血糖平衡,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微信干预加强营养宣教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某院就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行妊娠期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微信平台宣教模式,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母婴预后。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空腹血糖(FPG)、餐后1h血糖(1hPG)、餐后2h血糖(2hP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体重控制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饮食控制、合理运动、疾病知识掌握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妊娠孕产妇高血压、羊水过多、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巨大儿、窒息、低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干预加强营养宣教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可显著降低血糖,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母婴预后,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妊娠合并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集时间为2018年3月—2021年2月,共计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分组:研究组(n=60)、对照组(n=6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实施责任制护理模式。比较干预前及分娩前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水平,比较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分娩前FPG及2hPG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分娩前FPG及2hPG水平降低显著(P<0.05)。护理干预期间,研究组发生低血糖3例,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发生低血糖11例,发生率为18.33%;研究组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较低(5.00%VS 18.33%,x2=5.175,P=0.023)。研究组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VS 30.00%,x2=4.910,P=0.027)。结论:责任制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控制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母婴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低血糖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危害。方法 2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104例)定期在社区医院随访监测血糖、规律服药、合理控制饮食,血糖控制较好;对照组(96例)虽然服用降糖药物,但服用药物不规律、饮食不节、未定期监测血糖,常有低血糖发生。对比两组患者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低血糖脑病和心肌损害的情况。结果组间低血糖脑病发作情况比较,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心肌损害情况比较,干预组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血糖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系统和神经损害是显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血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接受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70例)、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观察组70例),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治疗期间低血糖症状发生率(12.9%)与对照组患者均相比明显降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显著,对快速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减少患者胰岛素用量、降低患者低血糖症状发生率等均有积极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胰岛素泵联合连续血糖监测系统(双"C")强化治疗老年脆性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某院治疗的80例老年脆性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MSII组和双C组,分别给予MISS方法和双C强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稳态指标、血糖达标的时间、胰岛素的用量、血糖指标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第7天MODD、MAGE及SDBG较第1天均显著下降,且双C组要显著低于MSII组(P0.05);双C组患者血糖达标的时间、胰岛素的用量均优于MSII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双C组患者显著低于MSII组(P0.05);双C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2.50%,显著优于MSII组的15.00%(P0.05)。结论:在老年脆性糖尿病的治疗中,双C强化治疗较常规的MSII治疗控制血糖效果更稳定,可缩短血糖达标的时间,减少胰岛素的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5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研究纳入我院收治的512例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时间从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根据盲选方法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n=256)和研究组(n=256),对照组仅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改善情况,观察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后的血糖值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血糖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2型糖尿病采用口服药物+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可维持血糖稳定,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亚冬  王燕 《中国医药》2012,7(3):296-297
目的 观察预混赖脯胰岛素50联合口服降糖药替代每日多次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76例使用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或血糖波动大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研究组给予预混赖脯胰岛素50,2次/d注射联合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对照组应用胰岛素(优泌林R,N)4次/d注射,监测血糖谱,并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治疗12周后,观察2组血糖谱(三餐前后、睡前及夜间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发生低血糖的次数,胰岛素总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空腹血糖及午餐后2h血糖、3:00血糖[分别为(8.4±0.7)、(11.2±2.3)、(7.7±0.9) mmol/L]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5±0.9)、(9.8±1.7)、(5.9 ±0.9)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胰岛素用量(39 ±8)U均低于对照组(43±10)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低血糖.研究组发生低血糖4例(10.5%),对照组发生7例(18.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混赖脯胰岛素50联合口服降糖药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方便的降糖方案,某种程度上可以替代每日多次注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的相关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 300例动态血糖监测的老年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160例患者存在血糖波动异常。分析老年T2DM患者血糖波动的相关影响因素,对160例血糖波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情况。结果 女性异常血糖波动检出率(71.43%)明显高于男性(47.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46,P<0.05);病程<10年、10~20年和≥20年患者的异常血糖波动检出率分别为(26.67%VS 50.0%VS 78.13%),病程≥20年者最高,病程10~20年者次之,病程<10年者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74,P<0.05);Hb A1c≥7.0%患者的异常血糖波动检出率(66.67%)明显高于<7.0%患者(40.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77,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的血糖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T2DM患者的血糖波动与性别、病程及Hb A1c水平有关,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以糖尿病专科护士为主导的远程动态血糖监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糖监测干预,观察组采用以糖尿病专科护士为主导的远程动态血糖监测。比较两组血糖控制达标情况,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接受远程信息指导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FPG达标率(52.4%,33/63)、2hPG达标率(55.6%,35/63)、主动询问率(88.9%,56/63)高于对照组(34.9%,22/63;36.5%,23/63;38.1%,24/56),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FPG、2hPG、HbAlc水平低于对照组,接受远程信息指导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0、4.60、35.06,t=4.85、3.87、2.29、3.20、16.88;P <0.05)。结论 以糖尿病专科护士为主导的远程动态血糖监测,能明显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通过实时信息给予及时指导,提高患者主动参与意识,有利于血糖控制达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与健康管理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7月某院收治10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基于双色球法分组,分别给予一般护理(对照组)、心理干预与健康管理(研究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干预前,研究组血压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与满意率比较,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采用心理干预与健康管理,可辅助临床更好的控制血压水平,提升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综合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7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常规干预组患者给予单纯药物降糖,综合干预组患者给予社区综合干预。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水平的变化、低血糖反应发生率、血糖达标率。结果两组干预前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综合干预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均明显降低,明显优于常规干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干预组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常规干预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干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综合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血糖,提高血糖达标率,减少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3C胰岛素泵对老年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调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1型糖尿病患者46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C组各23例。对照组使用回顾式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3C组使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输注胰岛素、Carelink糖尿病综合管理软件对患者进行血糖管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 h血糖和2 h胰岛素,以及两组患者血糖达标天数和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治疗后3C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2 h血糖、空腹胰岛素和2 h胰岛素控制均优于对照组(P<0.001);3C组在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的次数(P=0.001)和血糖达标的天数(P<0.001)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胰岛素,并使用Carelink糖尿病综合管理软件对患者进行血糖管理可以更有效、更安全控制老年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发2型糖尿病强化教育与血糖变异性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住院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住院期间依据2014版糖尿病诊治指南进行治疗,同时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强化行为干预组)50例,对照组(普通行为干预组)50例,监测指尖血糖达标后对患者实行动态血糖监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日内血糖最高值、日内血糖漂移最大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研究组的SDBG、LAGE、MAGE以及MBG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强化行为方式干预可以减少血糖变异,该方法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后的心理障碍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9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研究对象,予以胰岛素治疗,并按护理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n=47)采取常规宣教,研究组(n=47)则加用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血糖控制率。结果:(1)护理前,2组患者的HAMD评分无统计学比较差异(P0.05);而研究组护理后的J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血糖控制理想率95.74%高于对照组的78.72%(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后普遍存在程度不等的心理障碍,而予以及时、合理的心理干预,不但可消除患者心理障碍,还有助于血糖控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用药行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9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仅遵医嘱用药,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糖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4个生存质量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用药行为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生存质量,值得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运动疗法联合饮食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控制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113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7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56例患者进行运动疗法联合饮食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新生儿结局。结果: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以及餐后2h血糖(2hPB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早产、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新生儿低血糖、早产儿、巨大儿、新生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GDM患者进行运动疗法联合饮食干预,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母婴结局,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CGM)对糖尿病合并妊娠孕妇血糖控制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妊娠孕妇20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3例给予常规血糖监测,即每天7次自我监测血糖;观察组102例除了常规血糖监测外,并分别于第8、12、21、27、33周进行为期72h的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比较2组孕妇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2组孕妇Hb A1c水平、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动态血糖监测与常规自我血糖监测均能准确反映患者的血糖水平,除了每天进行7次自我监测血糖外,孕期周期性使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并不能改善孕前糖尿病妇女的血糖控制和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孕妇中的应用价值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妊娠妇女102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健康孕妇11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为49.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09%,观察组大于胎龄儿发生率为24.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孕妇羊水异常、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胎盘早剥、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能为需要治疗的糖尿病孕妇提供早期的动态血糖监测,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更准确的血糖依据,是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和合并症的监测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分泌性中耳炎应用鼓膜穿刺术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4年12月~2017年9月收治的87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健康教育(92.17±2.39)分、心理干预(88.32±3.18)分、护理态度(98.23±1.3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8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显著提高护理效率及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