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结果的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接收的血液样本检测100例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样本检验措施,观察组在常规血液样本检验基础上实施质量管理控制。比较分析两组样本资料的血液检测质量结果,总结出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结果的因素。结果观察组资料血液样本检验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结果的主要因素有检验对象自身因素、血液标本出现溶血及血液样本采集方法不正确等人为因素。结论血液样本检验过程中,应该重视血液样本采集、送检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规定检验流程实施血液样本检验工作,提升血液样本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并分析具体质控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检验收到的微生物检验标本1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其检验不合格比例,并详细分析检验不合格的原因;针对检验合格原因采取对应策略,另选取150例样本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微生物检验报告情况。结果不合格标本分布:痰液、尿液、血液、粪便等,共18例,占总标本12.00%;观察组样本不合格率为1.3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合格原因主要为采集方法不规范、未使用条形码、标本污染与送检不及时、容器使用错误等;观察组质量考评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检验过程中要强化检验科与其他临床科室的联系,严格按照检验流程和规范完成检验工作,以此提升检验合格率,确保检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临床患者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以规范尿常规检查。方法 300份尿液检验样本,所有样本取自患者晨起后第1次尿液。检验尿液样本纯度及相关信息,分析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300份尿液样本中,检验出不合格样本52份, 20份为采集前饮食不当, 10份为样本污染, 5份为样本送检时间过长, 15份为采集时间不当, 2份为仪器故障。对合格的248份样本进行检查,结果阳性样本197份,阴性样本51份,病理检查为阳性样本194份,阴性样本54份。其中,漏诊2例,误诊5例。结论 尿常规检验结果受样本采集时间、标本量、样本质量等多种因素影响,检测前要对样本进行合理采集和严格检查,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保证送检样本的质量和操作人员的水平,进而确保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发挥临床医学检验科在疾病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的因素。方法:我院在2018年5月患者中1000个尿液检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得出影响尿检的因素。结果:1000份尿液样本中有122份检验结果出现了很大差错,占据比例12%。影响尿液检验因素有:实验室相关因素、临床用药因素、样本采集因素、尿样保存因素、送检样本因素,其中,实验室因素最大,占样本59份(48%),送检样本因素最小,占9份(7%)。结论:实施临床尿液检测过程中,加强并强化尿液检验因素的分析,确保在进行临床尿液检验的实施中有效地提供准确的结果数据以及更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影响临床血液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份开展血常规检验的血液标本,对所有血液标本进行质控,筛查检验结果不准确的血液标本,并分析血液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检验, 2000份进行检验的血液标本中,检验准确1957份,检验不准确43份。检验结果不准确血液标本的溶血、凝血、抗凝剂使用不当、标本送检不及时、样本量不足、输液侧采集血液、采集不规范、操作不规范占比分别为97.67%、100.00%、93.02%、90.70%、62.79%、69.77%、88.37%、86.05%,高于检验结果准确血液标本的0.51%、0.41%、0.56%、0.36%、0、0.10%、0.26%、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溶血、凝血、标本送检不及时、输液侧采集血液、操作不规范是血液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液检验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来自多方面,临床要据此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积极保证血液标本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进行分析讨论,为凝血检验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进行凝血检验项目的一共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每位患者分别取3份用以进行凝血检验的标准血量的血液样本,对血液样本的离心时间、放置时间、以及样本溶血情况的三方面进行控制,观察影响凝血检验项目的因素,具体检查项目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检验、凝血酶时间(TT)检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验以及纤维蛋白原(FIB)检验,通过对于不同影响因素的控制进行观察,并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研究发现,血液样本的离心时间会对PT以及APTT的数值造成影响,血液样本存放时间会对TT、FIB、以及APTT的数值造成影响,血液样本溶血会对四项检验指标的数值均造成影响。结论血液样本的离心时间、放置时间以及血液样本溶血均会对凝血检验项目造成影响,其中离心时间主要影响的是PT以及APTT的检验结果;放置时间主要影响的是TT以及FIB的检验结果;溶血则会对所有的凝血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7.
房翠云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503-504
目的对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应对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我院临床各科送检的920份不合格检验标本进行分析。结果溶血4 48.37%,乳糜血占27.71,标本量少占5.43%,样本污染占11.74%,凝血占5.10%,其他原因占1.63%。其中,血常规标本占65.43%;凝血常规标本占16.30%;尿常规标本占10.54%;大便常规标本占7.72%。结论只有在临床规范操作、技术熟练、耐心细致,才能采集到合格的标本,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6年1月~2018年1月,共纳入研究样本255份,根据检测时间的先后进行分组,将采用常规标本微生物检验工作作为对照组,将加强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质控效果。结果:观察组水样合格率68.99%(89/129),对照组水样合格率34.13%(43/126),观察组标本检测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值=6.991,P0.05。对照组标本不合格原因包括取样操作不规范26例,标本污染24例,送检不及时18例,条码错误15例,观察组标本不合格原因包括取样操作不规范23例,标本污染12例,送检不及时5例。结论:针对生活饮用水的微生物检验工作通过加强质量控制可有效提高结果的精准性,对保证用水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关于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的原因探究,同时提出有效的针对性措。方法本文选择采用的方法为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调查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选择在此期间的1000份血液标本作为研究调查对象,分析其中所存在的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数量,同时总结出现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分析有关的解决对策。结果本文抽选的1000份血液标本当中遴选出不合格血检验液标本85份,占8.50%;进一步总结不合格标本可以得出,导致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出现的原因主要是脂血因素、溶血因素、血液标本量不符合要求、采血管应用错误、送检超时、采血人员业务不熟练、责任心不强、操作未按流程进行、为厉行无菌操作等,对于所有因素进行Logistic Regression逻辑回归分析可以得出:脂血因素、溶血因素、血液标本量不符合要求、采血管应用错误、送检超时是导致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在进行血液标本检验的过程当中,导致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发生的原因来自于多个方面,总结有效的管理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出现,有效的规范临床血液检验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丁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3,(25):320-321
目的探讨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的因素及临床控制策略,以提高血液样本检验的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采集的340份血液样本,并分析血液样本检验的质量。结果340份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中,不合格的标本有40例,占总数的11.76%。结论通过进行分析造成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标本采集方法不当、抗凝剂和血量比例不合理等,所以规范采集方法,实施标准化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检验的质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凝血检验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2月随机选取200份血液样本进行凝血检验,对比分析不同放置时间、离心时间、溶血状态下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四项检验结果的差异性。对200例患者样本进行复查,统计凝血检验正确率、失误率,观察上述指标与检验失误之间的关系。结果样本放置2、4h的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离心5min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明显低于离心10min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前后的四项指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凝血检验的正确率为90.0%,失误原因包括仪器因素、样品处理情况、内源性因素及其他。结论凝血检验指标的质量控制需缩短标本的放置时间,严格控制离心时间,防止发生溶血,以免造成假性检验结论误导医师作出错误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临床护士血标本采集误差原因.方法 通过对血标本采集的多个环节如采集目的 、注意事项、采血量、试管选择、溶血、凝血因素、采集后的运输进行统一规范和培训,分析影响检验结果因素和环节.结果 护士引入的溶血和凝血误差明显降低.结论只有规范采集所有环节,才能确保临床护士为检验人员提供正确标本,从而确保检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8月接收的51例健康体检患者,采集其血液标本。将所采血样本分为两份,各2.5ml。对照组血液样本不做任何处理,直接开展生化分析;观察组血液样本首先开展溶血,后开展生化分析。结果:组间检验结果比较,观察组患者AST,LDH,K,CKMB,GLU指标数值均大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在ALT,ALP,CHOL,BUN,CR,TG等指标的对比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溶血会对患者AST,LDH,K,CKMB,GLU等指标产生影响,临床检验中应避免溶血现象的产生,防止影响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深入分析,找出预防性对策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共1000份血液标本为对照组,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1000份血液标本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取血、保存方法;研究组采用针对性细节改善取血、保存方法.对比两组血液标本不合格率,提出预防性对策措施.结果 研究组血液标本不合格率2.0%,优于对照组不合格率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检验血液标本合格原因与溶血、抗凝不全、送检时间长、凝血等直接相关,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避免,降低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15.
周玉洁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492-493
目的分析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探讨正确采集检验标本的方法。方法对我院从2011年2月到2011年11月这段期间,各科室的住院患者进行采集血液做血液细胞学、免疫以及生化检查的1100份血液标本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进行严格的质量标准检查,以判定血液标本质量,对于不合格的血液标本要进行准确的记录,标明血液样本不合格的原因,以探讨正确采集检验标本的方法。结果共收集了1100份血液标本,其中血浆标本为290份(26.4%),血清标本640份(58.2%),全血标本170份(15.4%)。其中有120份的血液标本不合格,占总血液标本的10.9%。其中不合格的原因:采血量不正确29份,所占比例为26.4%;标本容器选择不正确13份,所占比例为11.8%;标本溶血45份,所占比例为40.9%;错用抗凝20份,所占比例为18.2%;凝固3份,所占比例为2.7%。结论正确采集血液标本是确保血液检验结果准确、真实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大标本质量的监管力度,严格规范采集检验标本的行为,保证检验标本流程的完整性与准确性,确保检验标本的可靠性,降低不合格检验标本的比例,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可靠的诊断依据,从而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微生物实验室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与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法选取行微生物检验的标本28653份,由经验丰富的中级以上职称人员3名评价采集标本是否合格,并对标本不合格原因进行追踪分析。结果 28653份标本中不合格标本462份,不合格率为1.61%(462/28653);其中包括痰液、尿液、血液、分泌物、粪便、无菌体液,分别有278、95、46、33、8、2份,所占比例分别为60.17%、20.56%、9.96%、7.14%、1.74%、0.43%。不合格原因主要为非标准痰液、标本受到污染以及采集时间不当等。结论应严格管理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送检的各个环节,加强护士的培训,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加强科室间的配合,促使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解决对策。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104例患者血液标本,随机将104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不同采集部位、送检时间及溶血状态等处理,对比检验结果。结果不同采集部位、送检时间及溶血状态均会影响检验结果。结论为提高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采集血液标本时为控制误差,减少不合格标本,实施有效的管理干预血液标本的采集,会明显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并且总结能够提高凝血检验项目准确性的操作方法,提供可靠的依据来开展临床手术。方法自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共选择169例行凝血检验患者。每位患者分别取3份标准检验用血量所需血液,分别采取控制血液样本时间,控制样本离心时间,分析样本的溶血情况的方式,观察可能会对凝血结果有所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以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血液样本在不同存放时间下,PT(凝血酶原时间)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放置时间超过1 h后,TT(凝血酶时间)与FIB(纤维蛋白原)值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APTT(部分凝血酶时间)值则出现明显的上升,三者间差异显著(P<0.05)。样本的离心时间不同对TT值与FIB没有显著的影响,但会对PT和APTT值有显著影响(P<0.05)。血液标本溶血对四项指标值都有显著影响,溶血会使PT、APTT以及FIB的值上升,并使TT值出现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项目检验应在血液样本采集后的短时间内进行,并且控制好离心的时间与速度,同时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黄敬 《黑龙江医药》2014,(3):597-598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相应优化对策。方法:对某医院2012年10-12月收集的血液标本4015份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15份血液标本中,检测不合格218份,百分比为5.43%;通过对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可知,主要有样本量少、溶血、抗凝不全、容器不当、输液同侧采集、受检者准备不足、送检不及时及标本污染等方面。结论:为了使得临床检验血液标本更为合格,即保障检测准确性,就需要相应科室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并且相关人员应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及专业技能等,最大化减少不合格的风险,促使检验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临床微生物检验中质量控制的现存问题及解决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进入我院体检未实行质量控制措施的1000份微生物标本为对照组,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进入我院体检实行质量控制措施的1000份微生物标本为观察组,对比2组微生物检验结果,便于全面分析质量控制措施实施前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结果经统计,对照组检验准确例数、检验准确率及实验室检验质量评分各项指标与观察组相比差异较为明显,2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0.05);全面分析质量控制措施实施前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发现有346份检验标本出现错误,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实验室设备有限、操作流程不规范、送检标本质量较差及临床医师与检验人员间交流甚少。结论重视质量控制管理不止能切实解决临床微生物检验现存问题,更能保证检验准确性及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