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认为,血脂异常多因脏腑功能失调,精微物质运化失常,酿生痰浊、淤血而致有害血脂升高.中医将血脂异常分为痰湿内阻、肝郁脾虚、湿热内蕴、痰淤互结和肝肾阴虚等5种证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了解闽东地区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证患者中医湿热体质特点,旨在探讨影响湿热体质相关因素,加深对缺血性中风之痰瘀互结证的认识,并结合临床医案分析中风康复汤的运用。方法 本研究通过系统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中医院脑病科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证的住院患者68例进行研究,运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分为湿热质组与非湿热质组,分析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证患者中医湿热体质特点。结果 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证患者湿热质较常见,占有比例较高(67.6%)。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证患者有饮食嗜好、有饮酒史湿热体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湿热体质与饮食嗜好(如辛辣、甜食、油腻、煎炸等)、饮酒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湿热质组运用中风康复汤占有比例较高(71.8%),湿热质组运用率与非湿热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闽东地区除气候湿热外,存在饮食嗜好、饮酒等因素,催生湿热体质,影响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的形成,临床应结合闽东地区湿、热特点,讲求痰瘀并治的治法及思路,以期为临床方药运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不同中医证型痛风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分析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在我院风湿门诊和住院部进行治疗的200例痛风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及实验数据,并对痛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所有的患者均无感染和其它具有炎症性的疾病。结果:痛风患者一般存在气血亏虚、湿热瘀阻、痰热互结、脾虚湿困4种证型,不同证型痛风患者的血液常规(GR、WBC、MO、LY)以及生化指标与正常患者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各项指标存在不同的差异性,且具有相关性。结论:痛风患者可分为急性期和非急性期,急性期以湿热瘀阻和痰瘀互结2个证型为主,非急性期多以脾虚湿困和气血亏虚2个证型为主。痛风病急性期的两个证型患者免疫和炎症反应比较明显,这提示治疗该类患者可采用清热化痰等方法进行治疗;非急性期的两个证型患者肾功能受损较明显,这提示治疗该类患者可采用健脾补肾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所涉及的高血压病、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辨证分型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以分析这些疾病中医证候特征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1970~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维普资讯(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发表的冠心病中医证候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对其中冠心病中医证型、证候要素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三种疾病的证候分型中痰瘀互结均居首位.证素的分布中,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脂血症以痰浊、血瘀最为常见,而高血压病以阳亢最为常见.结论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痰瘀互结为多见,临床中应重视痰瘀互结的前期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不同民族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血栓前状态与中医证候相关性。方法对300例CHF患者进行病例调查,采集心力衰竭血栓前状态各证型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删除各指标中构成比<10.0%的变量。分析其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反映血栓前状态各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①CHF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凝血功能检测改变均>73.44%)。②CHF患者中出现频数最多的中医证型是痰瘀互结证和气虚血瘀证(均>85.0%)。③少数民族CHF患者中证型分布最多的是痰瘀互结证(59.2%),其次为气虚血瘀证(20.3%),气虚血瘀证兼痰瘀内阻证,气阴两虚,心阳不振、痰瘀阻络证(7.0%)及阳虚水泛证(5.5%)。④D-二聚体变化最为明显的CHF患者中医证型中以痰瘀互结为多见,气虚血瘀证次之。(5)CHF患者随着心功能的分级,从Ⅱ-Ⅳ级加重,D-二聚体变化明显。Ⅱ级占(21.66%)Ⅲ级占(34.33%)Ⅳ级占(44.0%)。结论 CHF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CHF患者血栓前状态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以气虚血瘀,痰瘀互结为多见;少数民族中以痰瘀互结证型最为多见;D-二聚体与心力衰竭所有中医证型相关,其中痰瘀互结变化最明显;在痰瘀互证型中分布最多;随着心功能分级加重,二聚体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失眠症的中医证候群特点,分析其诊断要点.方法 通过收集原发性失眠患者的四诊信息,采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归纳出原发性失眠的中医证候群,从而确定原发性失眠的证候诊断要点.结果 原发性失眠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主要包括4个证型:肝郁脾虚、阴虚火旺、痰热扰心、心虚胆怯,其中肝郁脾虚为主要类型.结论 筛选证候标准与专家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老年患者以肝郁脾虚证型为主,而年轻患者则以阴虚火旺、痰热扰心型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病, Wilson Disease,WD)病人中医证型与统一 Wilson病评定量表相关性。方法纳入 2016年 8月至 2018年 9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肝豆状核变性病人 80例,对其进行中医证候辨证分型,进行统一 Wilson病评定量表评分。采用方差分析、二元 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中医证型 WD与统一 Wilson病评定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80例病人中,痰瘀互结证是最为常见的中医证型,其次为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 36.82±21.13)分的神经功能评分高于脾肾阳虚证( 12.25±14.40)分,且低于肝气郁结证( 59.5±22.74)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气郁结证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脾肾阳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湿热内蕴证( 5.33±1.85)分及脾肾阳虚证( 5.50±2.28)分的肝脏功能评分均高于痰瘀互结证( 3.51±1.59)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气郁结证( 9.67±2.34)分精神症状评分高于痰瘀互结证( 2.00±1.73)分、湿热内蕴证( 2.67±2.35)分及脾肾阳虚证( 1.50±1.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神经功能评分与痰瘀互结证呈正相关(OR=1.767,P<0.05)而与脾肾阳虚证呈负相关( OR=0.849,P<0.05),肝脏功能评分与湿热内蕴证、脾肾阳虚证与呈正相关(OR=1.384,P<0.05,OR=2.976,P<0.05)而与痰瘀互结证呈负相关( OR=0.516,P<0.05)精神症状评分与肝气郁结证呈正相关( OR=3.128,P<0.05)。结论 Wilson,病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统一 Wilson病评定量表功,能评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并且不同中医证型与统一 Wilson病评定量表功能评分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检测血脂异常不同痰瘀证患者颈动脉壁弹性,探讨VVI技术对颈动脉壁弹性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为中医理论的痰、瘀在血脂异常的证型演变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将120例研究对象根据标准分为血脂异常痰浊证组(痰浊组,n=42)、血脂异常痰瘀互结证组(痰瘀互结组,n=38),对照组(n=40);应用VVI技术检测颈总动脉壁的正向峰值应变(S+max)、负向峰值应变(S-max),正向峰值应变率(SR+max)及负向峰值应变率(SR-max)。结果:S-max和S+max组间比较,痰瘀互结组颈动脉S-max和S+max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痰浊组颈动脉S-max和S+max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R-max和SR+max组间比较,痰瘀互结组颈动脉SR-max显著小于痰浊组(P<0.05);痰瘀互结组颈动脉SR+max高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痰浊组颈动脉SR+max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VVI技术可较好地检测颈总动脉管壁弹性,血脂异常患者颈动脉弹性下降,当血脂异常痰浊证转化成痰瘀互结证时,其颈动脉弹性可能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血浆P-选择素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瘀互阻证的中医证候积分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对60例确诊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瘀互阻和非血瘀痰浊组)及30例对照者同时进行ox-LDL、ACA以及P-选择素的检测,并比较各组差异.结果 ox-LDL、ACA、P-选择素在患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非血瘀痰浊组和痰瘀互阻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互阻型积分与ox-LDL、ACA、P-选择素呈正相关(r1 =0.482,r2=0.628,r3=0.461,P<0.01).结论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瘀互阻证中医证候积分与血清ox-LDL、ACA、血浆P-选择素呈显著正相关,提示痰瘀互阻证的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ox-LDL、ACA、血浆P-选择素的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易损斑块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对98例颈动脉硬化易损斑块的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从临床症状、舌苔、脉象等临床资料上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痰瘀互结证25例,构成比25.51%;气滞血瘀证20例,构成比20.41%;痰热互结证16例,构成比16.33%;痰浊内阻证13例,构成比13.27%;气虚血瘀证10例,构成比10.20%;精髓亏虚证8例,构成比8.16%;阴虚证6例,构成比6.12%。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以痰瘀互结证所占比例最多,复合证型的患者多,单纯虚证少,但总以气虚为本,本虚标实。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7,(23):17-20
目的探讨DPN的证候分布规律,为临床辨证治疗DPN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DPN患者350例,参照2016年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进行证候分型,再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其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各证出现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痰瘀阻络证>湿热阻络证>阳虚寒凝证。各个证型的性别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年龄、病程及严重程度上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初期以痰瘀阻络证及湿热阻络证为主,随着病程的延长,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及阳虚寒凝证逐渐增多。气虚血瘀证在各不同严重程度的DPN中分布频率均为最高,阳虚寒凝证在重度DPN中分布最多,而湿热阻络证则在轻度DPN中分布最多。结论 DPN属本虚标实之证,实证以痰、湿、热、瘀为主,虚证以气阴两虚、阴损及阳为多,血瘀则贯穿疾病始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中医证型和证素分布规律。方法采集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178例,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中医证型和病性证素进行提取,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中医证型症候分布排序为瘀血内阻证>气虚血瘀证>痰浊闭阻证>气滞心胸证>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正虚阳脱证>寒凝心脉>水凌心肺证。病性证素分布排序为血瘀>痰>气虚>气滞>阴虚>脱>寒>饮。结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中医证型以瘀血内阻证、气虚血瘀证、痰浊闭阻证为主。中医证素以血瘀、痰、气虚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我地区乳腺增生病中医不同证型与高频超声表现的相关性,为治疗乳腺增生病寻求客观量化指标及疗效评价指标。方法对我地区参加体检女职工1175名,从中筛选出547名乳腺增生患者进行辨证归类,分别分析各证型间的病变演变规律及超声表现特点,归纳出中医证侯与影像表现的微观内在联系。结果三个证型之间,冲任失调型和痰瘀互结型发病年龄大多在41~50岁,肝郁气滞型发病年龄集中在31~40岁。痰瘀互结证与肝郁气滞证在症状、体征等中医宏观征象上均有显著性差异∽〈O.05)。肝郁气滞证以结构紊乱型改变为主,痰瘀互结型以结构紊乱型、低回声结节型和纤维腺瘤型为主,冲任失调型除以结构紊乱型多见,其囊性增生型与低回声结节型也较常见,三种证型中痰瘀互结型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最大,阻力指数较高,与肝郁气滞证、冲任失调证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高频超声表现有明显对应关系,根据痰瘀互结型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提示CDFI可能作为乳腺癌前病变的贯穿和监测指标,为开拓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辨证思路和方法、丰富辨证理论体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分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中医辨证分为外虚内损、湿热互结、痰瘀交阻、阳虚寒胜型治疗。结果治愈13例(21.7%),显效27例(45%),有效17例(28.3%),无效3例(5%),总有效率95%。结论中医分型疗法既能提高疗效,又可减少其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中医角度证明吸毒对身体存在的多方面损伤。方法:通过对107例戒毒者的有关身体健康状况表现及中医证候、舌、脉象等分析,从临床表现及相关检验指标之间关系进行探讨毒品造成的损害。结果:初步发现主要的中医证候特点为湿浊瘀阻,气阴两伤;热毒浊瘀,气阴两亏;痰凝瘀结,元气虚损等证多见。结论:吸毒者存在多脏器损伤,损伤后且呈渐进性、难以逆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与紧张型头痛(TTH)中医证侯的相关性。方法临床观察236例紧张型头痛伴中医心理紊乱状态患者,采用结构式问卷收集资料,建立数据库,探讨TTH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存在思虑过度状态的患者,中医证候以风痰候和风瘀候为主;存在郁闷不舒状态的患者,中医证候以风痰候和风瘀候为主;存在烦躁焦虑状态的患者,中医证候以风火候为主;存在郁闷不舒+思虑过度的患者,中医证候以风痰候和风瘀候为主;存在郁闷不舒+烦躁焦虑的患者,中医证候以风痰候、风火候、风瘀候为主;存在精神萎靡状态的患者,中医证候以气血两虚候和阳虚寒凝候为主;存在惊悸不安状态的患者,中医证候以气血两虚候为主。结论紧张型头痛患者伴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与中医证候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王锦詠  师晶丽 《华夏医药》2006,1(4):282-284
目的观察宫颈原位癌患者的中医证型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对36例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妇产科宫颈原位癌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36例宫颈原位癌患者中,有32例辨证为脾虚证,占88.9%;并且以脾虚湿盛型最多,占40.63%;其次为脾肾两虚型(31.25%)、肝郁脾虚型(12.5%)、湿热雍结型(9.38%)、湿热下注型及单纯脾虚型(各为6.25%)。18例宫颈原位癌伴脾虚患者(56.3%)CD4+/CD8+比值不正常。结论宫颈原位癌患者中以脾虚多见,脾虚患者更容易出现CD4+/CD8+比例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证候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实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人组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根据患者证候分为湿热蕴结型、肝郁脾虚型、瘀血瘕积型、肝。肾阴虚型4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180μg治疗4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12、36、48周及停药后24周ALT复常率、血清HBsAg水平及HBV—DNA转阴率。结果停药24周时肝郁脾虚组ALT复常率37.9%明显高于肝肾阴虚组的20.7%。治疗第48周、停药24周时,肝郁脾虚组血清HBV—DNA低于检测值率分别为69.0%、69.0%,均高于瘀血瘕积组的39.3%、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候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干扰素疗效不同,中医证候预测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疗效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扩大样本进一步验证以便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以及中医证型与理化检查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整理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的中医诊断及中医证型占比例,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对中医证型与肝功能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最常见中医诊断为湿阻、占47%,其次主要为胁痛(32.5%)和黄疸(11.6%),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证最多、占54.4%,其次为肝郁脾虚证(22.4%)和脾肾阳虚证(17.2%)。肝胆湿热证患者肝功能ALT和AST水平最高,TBIL水平则以肝肾阴虚证最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证最常见,且中医证型与肝功能指标变化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肝胆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水平,探索不同证候之间的表达差异,同时探究CHB患者细胞因子在不同肝组织病理中的表达特点。方法 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中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住院的CHB患者共138例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和细胞因子水平,并同步进行经皮肝脏穿刺活检获取组织病理情况,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比较肝胆湿热证型和肝郁脾虚证型,不同炎症活动度、纤维化分期的CHB患者细胞因子表达差异。结果 IL-6及IL-17在肝胆湿热证患者中表达水平高于肝郁脾虚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25),而IL-10及TGF-β1则在肝郁脾虚证患者中表达水平高于肝胆湿热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5)。根据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138例CHB患者中肝脏炎症活动度G1~G4分别有31、84、20、3例,肝胆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CHB患者在炎症分布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38例CHB患者中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