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伤椎置钉结合椎板间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经伤椎置钉结合椎板间有限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获得随访的患者112例.其中爆裂性骨折80例.压缩性骨折32例,伤椎仅一侧椎弓根置钉,即5钉固定的52例,伤椎两侧椎弓根置钉,即6钉固定的60例。比较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矢状面Cobb’S角)、神经功能FrankeJ分级等指标。结果术后随访12~42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均获得较好复位,高度及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矢状面Cobb’S角)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矫正度无明显丢失,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亦有改善,内固定无失效。结论经伤椎置钉结合椎板间植骨治疗胸腰椎体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可较好重建椎体高度.恢复脊柱的生理曲度,减少并发症,增强内固定物的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植骨置钉与传统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洛川县医院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植骨置钉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带支具离床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24h肌酸激酶水平,观察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2组患者伤椎椎体高度比、脊柱Cobb角、伤椎椎体楔形变角变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根据ODI计算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带支具离床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24h肌酸激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比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脊柱Cobb角、伤椎椎体楔形变角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但观察组OD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改善率为82%,与对照组的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植骨置钉治疗胸腰段骨折能更好地恢复伤椎高度、脊柱生理曲度以及脊柱稳定性,且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联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伤椎内植骨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随即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内植骨术治疗,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胸腰椎前缘高度比、后缘高度比高于对照组,脊椎Cobb角则明显小于对照组,对比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下降,对比对照组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联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伤椎内植骨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减轻疼痛,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植骨置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综合性护理方法。方法将42例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0)与对照组(n=22)。对所有观察组胸腰段骨折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对所有的观察组胸腰段骨折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结果 CT与X线检查显示,2组患者术后2周、取内固定后椎管占位、伤前缘高度丢失、Cobb角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植骨置钉治疗胸腰段骨折安全可靠,采用优质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加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曹飞 《现代临床医学》2018,44(5):365-366
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130例,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对照组各65例,均为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跨伤椎置钉,试验组采用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椎体前缘压缩比、后凸Cobb角以及并发症等。实验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而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1);术后1年试验组的椎体前缘压缩比显著高于对照组,Cobb角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1);试验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胸腰段脊柱骨折采取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能控制术中出血量,减少引流量,改善Cobb角,降低并发症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陈德龙 《安徽医药》2004,8(6):434-435
目的研究后路减压、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价值.方法对21例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病例采用后路AF系统内固定,椎管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并于术后X线检查,20例获得随访.结果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平均恢复到98%,椎体后缘高度平均恢复到95%,Cobb角平均矫正到8.5°.1例术后1月,因早期下床活动出现椎弓根钉切割椎体,Cobb角增大至25°,1例因植骨不充分术后8月出现断钉两枚.20例有神经功能有Frankel 1~3级以上恢复,改善率平均95%.结论后路AF钉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有良好的复位伤椎、稳定脊柱、恢复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并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通道椎体内自体植骨、伤椎单侧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2010年6月采用短节段后路伤椎置钉内固定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内植骨的治疗方法治疗胸腰段骨折28例(植骨组),并与单纯内固定椎旁植骨30例(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本组58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月~2.5年,平均13月。A组术后随访8月以上28例,其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后略有丧失,Cobb角较术后略有增加,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术后随访7月以上30例,其椎体前缘高度丧失,Cobb角增加较术后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较B组腰背疼痛率低。结论通过伤椎椎弓根通道植骨,单侧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术式是可行的。该种术式早期促进伤椎骨折愈合,增加脊柱前柱中柱稳定性,同时对减少内固定失效、伤椎高度丢失、椎体后凸畸形、腰背疼痛等并发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38例行后路椎管减压骨折复位、合并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伤椎椎体高度和后凸Cobb角较治疗前均有极明显下降(P<0.01)。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具有较好的脊柱稳定作用,应注意患者是否存在神经损伤以决定是否行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9.
易华山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148-149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2年3月至2010年6月29例有完整资料的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组采用经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对照组采用短节段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所有患者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在术前、后及末次随访X线片上测量Cobb角。结果对照组28例平均住院时间20.2 d,术前平均Cobb角19.8°,术后3.1°;观察组35例平均住院时间18.8 d,术前平均Cobb角19.0°,术后23.5°。观察组组平均手术时间182.0 min,平均失血量413 mL,低于对照组的233.0min和614 mL。讨论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具有如下优点:缩短手术时间、失血量少、减少供骨区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胸腰椎多节段脊柱发生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胸腰椎多节段骨折的患者69例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后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VAS评分变化以及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以及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81.95±10.12),伤椎后缘高度(95.45±7.19),Cobb角(10.27±6.96);对照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76.34±10.35),伤椎后缘高度(90.11±7.14),Cobb角(16.23±6.07);两组组内较治疗前比较有差异,组间比较也具有一定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临床手术治疗方式较多,通过改良后实施经伤椎固定法治疗的效果较好,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间我院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46例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手术顺利,随访9~24月,椎体前缘高度从30%恢复至95%,后缘高度从70%恢复至98%,不完全性神经损伤不同程度功能恢复,无钉棒折断、脊柱畸形、神经症状加重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可靠,可有效恢复椎管容积及椎体高度,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7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植骨治疗,根据固定方式的差异,按照其治疗意愿分组为椎弓根螺钉组(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和通用组(通用型脊柱内固定),对比患者进行治疗后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进行不同方式固定后,通用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椎弓根螺钉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长明显优于椎弓根螺钉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植骨治疗,选用通用型的脊柱内固定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出血量,创伤性较小,并且其操作简单,手术进行的时间短,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术式治疗,观察组应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术后胸腰段脊柱骨折复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为(95.13±9.43)%,椎体后缘高度为(96.43±10.52)%,Cobb’s角为(5.23±1.0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临床价值较高,可有效恢复胸腰段脊柱椎体前后缘高度以及Cobb’s角,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接收的11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对所有患者都进行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手术治疗,有76例患者治疗显效,33例患者治疗有效,7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3.97%;患者手术6个月后的伤椎前缘高度比明显高于手术前,患者手术6个月后的Cobb角度明显小于手术前,各指标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进行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对患者胸腰段脊柱骨折后凸畸形的矫正效果较好,内固定稳定性较高,可有效避免患者术后伤椎椎体高度严重丢失,具有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方法选择50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跨伤椎固定治疗,对治疗组患者进行经伤椎固定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两组患者椎管占位、椎体前缘高度以及Cobb角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随访时椎管占位、椎体前缘高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obb角术后与随访时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obb角矫正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经伤椎固定治疗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可使脊柱矫正度获得良好维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后1年的椎前缘高度、椎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以及椎管的占位率均优于术前,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减少手术出血量,加快术后愈合时间,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4例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并对比分析手术前后患者脊柱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和后缘高度压缩率变化情况以及VAS(疼痛)评分情况。结果术后患者脊柱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和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等与术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且术后患者VAS评分低于术前(P<0.05)。结论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可有效缩小患者脊柱后凸Cobb角,降低其椎体前缘和后缘高度压缩率,减轻患者疼痛,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后外侧植骨融合与非融合在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65例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比较复位内固定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组(40例)与非融合组(25例)患者脊柱后凸Cobb角的丢失度数、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百分比及并发症情况,以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价患者腰背痛程度。65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26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65例患者腰背痛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每例患者2次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复位内固定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物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脊柱后凸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比较均有不同程度丢失,且非融合组丢失较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植骨融合组发生螺钉退出2例,无一例发生断钉、断棒;非植骨融合组螺钉退出3例,内固定断裂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97)。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是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3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70例与62例,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在远期脊柱矫正度维持以及促进植骨融合两方面均具更为显著优势(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较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均更为可靠,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将其作为治疗此类骨折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伤椎置钉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伤椎不置钉,观察组伤椎置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Cobb's角及伤椎前缘高度改善情况、血清炎性因子及脊髓损伤标志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在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Cobb's角均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L-6、IL-8、IL-1β、IL-10、MPO、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SP70、S100β、pNF-H、GFAP、N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伤椎置钉可有效维持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效果,对神经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