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与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3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且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效果等进行观察,同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常以发热、乏力、心悸胸闷等为主要表现,而辅助检查以心电图及心肌酶异常最为常见且本次治疗临床治愈达93.33。结论加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与治疗分析对提高临床诊断率及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10年43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住院治疗的经过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43例患儿经过合理治疗,适当休息后41例临床痊愈,临床治愈率达95.3%。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经过积极治疗、适当休息,绝大部分预后良好,少部分可因合并症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未发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方法:以某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进行治疗的82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使用磷酸肌酸钠治疗,观察组使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在研究结束后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以及心肌酶水平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心肌酶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比较显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特点,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36例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治愈25例,好转11例,治愈率为70%。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预后,关键是要及时准确的诊断与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治与治疗。方法对8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发病前均有病毒性疾病史,以春末夏初发病较多,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起病急,病程进展迅速,短时间内发生严重心力衰竭若抢救治疗不当,常可危及患儿生命。结论加强临床预防与治疗工作,加快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7.
吴敏 《北方药学》2013,(5):36-36
目的:探讨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共80例,上述患者诊断均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嘱咐患儿卧床休息、给予吸氧、给予抗病毒类药物;合并有心律失常的给予抗心律失常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和维生素C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效果评定:显效31例、有效7例及无效2例,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效果评定:显效22例、有效8例及无效10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明显,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稳心颗粒对于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过早搏动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提供一定的的参考资料。方法将我院于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过早搏动60例患儿,分为两组,每组30例,常规组使用维生素C、能量合剂进行治疗,对照组稳心颗粒进行治疗,观察对比治疗效果及总结分析。结果常规治疗组中显效例数为21例,占总数的70%,对照组有效例数为27例,占总数的90%。结论稳心颗粒对于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过早搏动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且安全性高,对患儿脏器损伤较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1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避免误诊、漏诊,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做一系列总结和分析。结果:125例患儿经治疗后治愈出院,46例经治疗后仍有部分指标未能恢复正常,病情好转出院,7例死亡。结论:早期采用综合手段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效果良好。早期采用多手段明确诊断,尽早积极的合理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主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李萍 《中国医药指南》2013,(33):467-468
目的:系统分析环磷酰胺联合免疫球蛋白在预防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加强儿科医务人员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预防和治疗的认识,有效降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的10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环磷酰胺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的方法,对照组采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1周后复查心电图、胸部DR和血液分析,了解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恢复情况,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的治愈率要高,经统计学分析,二者之间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11)。结论环磷酰胺联合免疫球蛋白在预防和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方面,有明确的治疗效果,同时,能有效的缩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和住院周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应用干扰素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病毒性心肌炎患儿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维生素C治疗、促进心肌代谢药物治疗、免疫治疗以及控制心衰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干扰素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和心电图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过程中给予干扰素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佐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佐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可提高临床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50例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患儿经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一般患者能得到及时的诊断治疗,并能保证足够的休息,预后较好。部分患儿可以完全治愈,仅有极少数的患儿发展为慢性心肌炎或扩张型心肌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观察组患儿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2.2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误诊为小儿病毒性脑炎、病毒性心肌炎、脑动脉炎原因。方法搜集误诊为小儿病毒性脑炎、病毒性心肌炎、脑动脉炎三病共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误诊为小儿病毒性脑炎65例,误诊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4例,误诊为小儿脑动脉炎21例,以上误诊患儿共120例全部误治。结论目前儿科临床工作中误诊误治情况仍较严重。儿科医生应持严谨、科学工作作风,严格遵照诊断标准,努力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我院儿科病房收治的10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心肌酶与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护理结束时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过程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11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静滴,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及78%,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间心电图异常及心肌酶谱恢复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能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并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分析丹参酮联合果糖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60例,常规组给予抗病毒、大剂量维生素C、能量合剂、辅酶Q10和维生素E等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参酮和果糖注射液静脉注射,15d为1个疗程,对两组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治疗有效率、平均心率恢复正常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心肌酶谱等均优于常规组。结论丹参酮联合果糖注射液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显著,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采用综合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2例患儿经常规综合治疗后,痊愈率为92.31%,好转率为7.69%,无死亡患者。随访2年均无复发。结论:对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早诊断、合理综合治疗是影响疗效及预后的关键。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必要时使用激素和血管活性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儿选择临床常规方案治疗,实验组(40例)患儿则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结果 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TnI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治疗时,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