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风湿痹痛的用药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门诊治疗风湿痹痛患者的中药处方1332张,对其用药品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32张中药处方中,共涉及中药162味,分属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补益药、平肝熄风药、解表药5大类;按其使用频率排序,前3位为秦艽1045次(78.45%)、威灵仙1030次(77.33%)、独活970次(72.82%)。结论采用中药治疗风湿痹痛时,应注意祛邪与扶正相结合的治疗原则,同时适当使用虫类药和有毒药物以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采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200例,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对抗菌药物给药时间、不良反应、临床合理用药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200例患者采用抗菌药物治疗期间,各类药物给药时间为:氟喹诺酮类药物1-2次/d,大环内酯类药物3-4次/d,β-内酰胺类药物3-4次/d,抗真菌药物2-3次/d,氨基糖苷类药物1次/d。结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需选择最佳给药时间,并严格控制给药的合理性,以减少用药量,降低不良反应率,避免产生耐药性,从而提升其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李春雷 《海峡药学》2016,(4):233-234
目的 针对风湿痹痛的中医常用药物治疗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的风湿痹痛60例患者有关资料,采用中药治疗的效果进行分类研究.结果 本研究收集的患者主要采用祛风湿、止痛活血、活血化瘀、补益、化湿、熄风平肝等多类中药进行治疗,秦艽、威灵仙、独活是收集患者中应用比例最高的三种中药.结论 在风湿痹症的中医治疗方法中,主要采用扶正祛邪类药物,并辅助采用益气补血、化瘀活血、除湿祛风、止痛通络、强筋骨、补肝肾类药物进行配伍,能够获得良好效果,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该治疗方法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统计分析我院门诊儿科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应用情况,旨在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我院儿科门诊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300份病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统计300份病例的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包括给药途径、常用药物以及不合理用药分布等,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儿科门诊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300份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中给药途径包括注射、口服、雾化吸入及其他,其中注射给药的有162份处方,其代表性药物为氢化可地松粉针,占83.3%;口服给药的有81份处方,其代表性药物为泼尼松片,占61.7%;雾化吸入给药的有54份处方,其代表性药物为布地奈德雾化液,占88.9%;其他给药途径的有3份处方.300份处方药中有25份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比例为8.3%;其中适应证不适宜的有17例,占68.0%;遴选药品不适宜的有3例,占12.0%;用法用量不适宜的有2例,占8.0%;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有2例,占8.0%;重复给药的有1例,占4.0%.结论 我院儿科门诊糖皮质激素类药使用普遍合理,但存在部分不合理使用情况,有待加强管理,提高糖皮质激素在儿科门诊中的安全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处方中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门诊处方,以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和用药金额指标,分析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使用,并分析其应用的合理性。结果我院抗消化性溃疡药的处方张数占门诊总处方张数的4.31%,其中联合用药的比例为1.22%。用药频率最高的品种为国产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常用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DUI值≤1。结论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为我院消化性溃疡的首选治疗药,我院该类药物的用药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院门诊药房头孢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其合理性。方法择取2015年5月至2015年8月我院急诊和门诊病房接诊的2600例患者的西药处方为研究对象,共计2600张。统计处方中头孢类抗生素的使用率,择取我院常用头孢药物分析其合理用药情况。结果 2600张处方中,使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处方1673张,占64.34%。其中,处方使用头孢抗菌药物种类1~4种,平均1.12种。我院常用几种头孢类抗菌药物中,注射用药和口服用药各占一半,其中以第三代头孢菌素居多,占75.0%。用药频度统计显示,我院常用注射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均应用较为合理(DUI≤1.0),4种常用口服剂型头孢类抗菌药物中,头孢地尼胶囊和头孢克肟胶囊使用较为合理(DUI≤1.0),而头孢克洛胶囊和头孢呋辛酯分散片的使用合理性相对较差(DU>1.0),有待进一步加强用药管理。结论我院急诊和门诊病房的头孢类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不足之处可通过深入加强药品管理、规范临床给药等方式来进一步完善,以全面提高头孢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合理性,为患者健康与安全增添一份保障。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抗过敏药物在我院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通过对我院2015 年 6 月至 2016 年 5 月儿科门诊抗过敏药物使用金额占比、用药频度进行排序,利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CDUI)对抗过敏药使用合理性进行分析,并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点评。 结果:我院抗过敏药物中部分药物CDUI>1,存在超剂量使用现象,氯雷他定等药物使用较合理,抗过敏药物的联合应用及重复给药可能造成CDUI 偏高。 随机抽查 100 张处方,其中有 31 张处方不合理,占比 31.0% 。 对超说明 书用药处方进行分析,不合理原因主要为超适应证用药( 35.48% )、超剂量使用(16.13% )、超给药频次(12.9% )及超适宜人群用药(35.48% )。 结论:我院部分抗过敏药物使用剂量偏大,存在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警示临床应安全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中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方法:随机选择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52例病例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2例耳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分泌物标本321例(细菌培养阳性率为91.19%);本组患者抗菌药物利用率达到100.00%。结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时应根据细菌培养、耐药性结果合理用药,并注意给药方式、使用频率,以提升医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提高医疗质量.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2016年门诊儿科治疗风热感冒处方,共计200张,对其用药种类、用药频率及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点评.结果:处方中使用频率前五的依次是甘草、太子参、桑叶、菊花、金银花,甘草使用率高达98.4%,配对中药类型多为发散风热、发散风寒、清热解毒及止咳化痰,使用次数超过90张处方的配对药物是桑叶-菊花57.0%、金银花-连翘47.0%.结论:治疗小儿风热感冒合理应用中药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临床应多种草药联合使用,以清热解毒、疏风解表、消积止咳为主要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8,(2):191-193
目的:为临床儿科口服用药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1 07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口服用药处方,对药物类别、使用频率、用药合理性及处方规范性等方面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 070例患儿中,0~1岁和2~5岁年龄段分别占26.45%和37.76%,占比较高;主要疾病类型方面扁桃体炎和支气管炎分别占48.60%和15.42%,占比较高。抗菌药物、中成药(止咳平喘药)、辅助用药等几类药使用频率较高,分别为51.78%、27.85%、28.79%;在抗菌药物中,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第二代头孢菌素类使用频率较高,分别为43.74%和40.84%。用药合理率为92.15%,用药不合理率为7.85%;用药不合理表现为药物数量偏多(2.34%)、药物剂量偏大(2.06%)、药物剂型不合理(2.24%)和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5.05%)。处方规范率为91.31%,处方不规范率为8.69%;处方不规范均表现为药物处方书写不规范。结论:统计时段内我院儿科门诊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常用的口服用药为抗菌药物、中成药(止咳平喘药)及辅助用药,且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用药合理性及处方规范性总体较好,但在药物数量、剂型、剂量及抗菌药物使用等方面仍存在不合理之处,且药物处方书写不规范的问题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1.
龚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3,(14):121-122
目的调查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儿科门诊2012年1月至10月的处方3000张,分析抗菌药物处方张数、抗菌药物联用情况、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以及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情况。结果含抗菌药物的处方共893张,抗菌药物使用频率为29.76%,包括3类共22种,单药处方占87.3%,另12.7%为联用两药,静脉给药占71.1%,另28.9%为口服,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达10.9%。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中存在诸多不合理,包括使用频率偏高、药物选择起点偏高、无明确用药指征、联合用药不当或药物配伍不当、给药方法不当、药物选择不合理等问题。医院应加强监管力度,各个部门通力合作,规范用药行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任锋萍 《海峡药学》2012,24(8):215-216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合理使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420例风湿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情况,分析使用的合理性.结果 420例风湿性疾病患者中,有103例患者发生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其中包括心血管不良反应32例,感染27例,胃肠道反应16例,精神行为21例,内分泌及代谢反应8例,皮肤疾病8例,骨骼肌肉系统10例,青光眼5例.部分患者同时存在有多种副反应.经过分析,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剂量过大、静脉注射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副反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皮质激素是临床治疗风湿性疾病的常用方法,其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中药成方制剂中风湿病相关方剂数据库的建立与处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勇飞  钟兵  王剑莉  唐明礼  王勇 《中国药房》2003,14(11):667-670
目的 :利用计算机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方法 :将《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1册至第20册中近4000个中成药处方全部录入计算机 ,用Access软件建立数据库 ,以全文检索方式筛选出涉及"风湿"和"痹"的处方共364个 ,建立中药成方制剂中风湿病相关方剂子数据库 ,对单味药和不同给药途径成药的用药情况及所用药物的分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4个风湿病相关处方中共用药1043味 ,重复使用10次及以上的药物共106味 ,单味药使用频率排前10位的药物依次是当归、川芎、牛膝、川乌、红花、独活、防风、甘草、桂枝和羌活。对使用频率较高的50种药物进行归类分析 ,主要为活血祛瘀药、祛风湿药、辛温解表药、补益药及祛寒药等。结论 :祖国医学在治疗风湿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有大量的方剂与药物可供使用与研究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用药过于繁杂 ,功效与主治描述用语模糊等 ,在今后的新药开发中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的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0年5月门诊中药饮片的全部处方信息,对中药饮片处方出现张数、用药频率、超量用药频率、单张处方出现的药味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用药409种,使用频率最高者为白芍;饮片使用剂量超出《中国药典》规定剂量的平均出现频率为23.75%;按《中药学》分类,补虚药使用频率最高;处方用药药味数偏多,平均每方药味数为15.47味。结论补虚药在中医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处方中存在用量过大、处方药味数过多的问题,不仅造成中药材资源的损失,而且影响中医学水平和医疗质量的提高,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我院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用药处方的合理性。方法:选取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附属陈村医院2016年8-10月儿科门诊明确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的1 039例患儿,对其用药类别、给药途径、药品费用、炎症指标及复诊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 039例患儿处方中,中成药处方使用最多为780例次,抗病毒药物处方672例次,解热镇痛药物处方633例,抗菌药物处方129 例次;抗病毒药物使用金额比例最高,占35.70%,中成药占27.69%;口服给药处方929例,静脉给药处方110例,静脉给药与口服给药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比例相近,但静脉给药患儿复诊比例高。结论:我院儿科门诊上呼吸道感染处方用药基本合理,但存在部分中成药重复用药使用和抗菌药物用药起点高、糖皮质激素静脉用药指征不明确等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门诊口服抗高血压药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治疗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门诊开出的抗高血压药物的4728例处方,对其药物种类、药物剂量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常用降压药物使用频率从高到低的依次是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利尿剂。结论我院门诊在降压药物应用基本合理,无滥用药物现象,门诊在联合用药多于单一用药,对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应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儿科处方在我院门诊西药房中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研究中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门诊西药房的儿科处方,随机抽选60张,对所抽选的处方资料进行审查并加以分析,对其中用药不合理的儿科处方挑出来,对其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在对我院随机抽取的60张儿科处方用药审核中发现,其中有22张儿科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归类用药不合理情况包括:2例不合理的药物选用、4例不合理的给药周期、8例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情况、5例不合理的药物配伍、3例不合理的联合用药时间.结论 儿科处方的合理安全用药在门诊西药房中是非常重要的,为减少不合理用药的频率,我院可针对门诊医生进行合理用药知识的培训,以便提高我院门诊西药房的用药安全度.  相似文献   

18.
郭雪申  王津文  张云丽  于青云 《中国药房》2007,18(36):2852-2854
目的:观察苏红透骨摩药治疗风湿痹痛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透皮吸收功能。方法:应用中药外用摩药剂——苏红透骨摩药治疗风湿痹痛诸症(骨刺、跌打损伤、肩周炎、关节周围软组织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患者300例,并以苏红透骨散治疗的120例患者作对照,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通过小鼠透皮实验考察苏红透骨摩药中有效成分麝香酮、冰片、薄荷脑对本制剂透皮行为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麝香酮、冰片、薄荷脑对苏红透骨摩药有一定的促渗效果。结论:苏红透骨摩药是治疗风湿痹痛诸症较理想的外用制剂。以麝香酮、冰片、薄荷脑为复方时苏红透骨摩药的透皮吸收速率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房》2015,(21):2906-2908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RB)类药物的使用现状,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13年我院门诊使用ARB类药物治疗高血压的处方共2 460张,综合分析该类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2013年度我院门诊采用ARB类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比例为36.22%,常用ARB类药物依次为厄贝沙坦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缬沙坦胶囊、替米沙坦片。我院治疗高血压处方多为二联用药,其中ARB类药物常见的联用方式为ARB+钙离子拮抗药(CCB)和ARB+保钾利尿药;而ARB类药物的三联用药方式主要为ARB+β受体阻滞药(β-RB)+CCB和ARB+CCB+保钾利尿药。在2 460张应用ARB类药物治疗高血压的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有1 103张,占44.84%。其中ARB与保钾利尿药联用且不具有明确指征的处方有77张,占6.98%;ARB与ACEI联用且不具有明确指征的处方有39张,占3.54%;ARB与β受体阻滞药联用且不具有明确指征的处方有330张,占29.92%;ARB用药频次不当的处方有617张,占55.94%;其他情况的不合理用药处方有40张,占3.63%。结论:ARB类药物是我院门诊常用的降压药物,然而临床治疗中却存在诸多不合理使用的问题,故应采取适当干预措施,通过医师、药师及医院的共同努力,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房》2015,(23):3197-3199
目的:为中医治疗肺癌和中药师审方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中医科诊断为肺癌的266张中药处方,对患者年龄、中药处方用药味数、用药帖量、用药帖数、费用、药物类别、单味中药使用频率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40岁以上为肺癌高发人群,处方以16~20味居多,帖量集中在201~300 g,平均帖数为10.01帖,每帖平均53.79元。所用药物前3位分别是补益药16.5%、止咳化痰平喘药13.5%、清热药11.5%,浙贝母、桑白皮、橘红、三叶青使用率高。结论:抗肺癌中药处方补益药、止咳化痰平喘药、清热药使用率较高,其大都容易虫蛀、霉变、泛油,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