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加减驳骨方促进跟骨骨折愈合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加减驳骨方促进跟骨骨折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驳骨方,并连续服用6周后,观察两组骨折的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在不同骨折类型中的疗效比较具体为SandersⅠ:治疗组治愈5例,好转0例,未愈0例,对照组治愈5例,好转1例,未愈0例;Sanders Ⅱ:治疗组治愈10例,好转2例,未愈1例,对照组治愈4例,好转5例,未愈3例;Sanders Ⅲ:治疗组治愈7例,好转1例,未愈1例,对照组治愈2例,好转1例,未愈4例;Sanders Ⅳ:治疗组治愈2例,好转1例,未愈2例,对照组治愈1例,好转1例,未愈4例.在总的优良率方面,治疗组为81.48%,而对照组为64.5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Sanders Ⅱ型和Sanders Ⅲ型骨折中,驳骨方可以明显促进骨折的愈合,并且没有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负压引流配合局部有效加压包扎技术在跟骨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本院接受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手术伤口分别采用常规包扎及负压引流配合局部有效加压包扎,比较其伤口愈合相关指标、手术前后体温变化、伤口愈合不良概率等差异.结果 观察组切口平均干燥时间(3.21±1.03)d,切口平均愈合时间(8.34±2.05)d,体温术后1 d (36.88±0.24)℃、术后3 d(37.81±0.32)℃,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4.08%)、切口感染发生率(2.04%)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平均引流量(157.17±28.43) ml明显多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负压引流配合局部有效加压包扎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跟骨骨折患者的术后伤口愈合及引流,减少术后发热及不良愈合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切口不愈合的原因,为临床手术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分析我科自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57例63侧跟骨骨折,经跟骨外侧L形切口行切开复位异形锁定板内固定术+植骨术,其中30侧(观察组)跟骨骨折术后引流条放置在切口拐角处,33侧(对照组)跟骨骨折放置引流条于切口远端(约第五跖骨基底部)。分别对两组患者年龄、伤后至手术时间、切口干燥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等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7例患者切口迟缓愈合,切口干燥时间为10.69 d,切口迟缓愈合平均天数为20.89 d;对照组2例患者切口延迟愈合,切口干燥时间为2.89 d,切口迟缓愈合平均天数为10.16 d。结论对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的解剖特点认识不足,术前皮肤及软组织损伤的评估不足,手术者操作不当,排异反应等均可导致手术切口不愈合,而引流条的放置也可致皮肤不愈合。术中正确放置引流条可明显降低跟骨外侧手术切口不愈合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跟骨骨折临床常见,占全身骨折的2%[1],对于SandersⅢ、Ⅳ型多采用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感染不愈合占有较高比例.我院自2004年8月至2008年8月应用切开复位解剖型跟骨钢板治疗21例(25侧)移位型关节内跟骨骨折,术后出现的切口感染不愈合原因及对策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跗骨窦切口对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2021年11月在洛扎县人民医院外科及武汉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Sanders分型为Ⅲ型的跟骨骨折患者共29例。按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16例)采用临床应用外侧L型切口进入,B组(13例)采用临床应用跗骨窦切口进入。均由同一治疗组医师完成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围手术期管理及治疗均相同,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观察两组伤口愈合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术后A组并发症3例(18.75%),B组1例(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伤口愈合:A组伤口甲级愈合10例(62.5%),乙级愈合2例(12.5%),丙级愈合3例(18.75%);B组甲级愈合13例(100%)。结论 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选取跗骨窦切口入路治疗,术后出现伤口并发症的概率小,术后疗效均有满意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外侧切口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2009年9月~2011年12月采用外侧切口治疗跟骨骨折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31~65岁,平均48.3岁。单侧足19例,双侧足2例。坠落伤17例,压砸伤g例。按Sanders分型:Ⅱ型9足、Ⅲ型11足、Ⅳ型3足。手术时间为伤后5~12d。结果随访10~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3足出现皮缘浅表坏死,经换药后瘢痕愈合;2足出现足外侧缘皮肤麻木。17足术后摄x线片见关节面复位良好,跟骨外形高度与宽度恢复满意;6足术后Bohler角和Gissane角较术前明显好转,但未完全恢复正常;疗效根据Maryland评分标准:优13足,良6足,可4足,优良率为82.6%。结论外侧切口治疗跟骨骨折,骨折线显露清晰,可恢复距下关节面及跟骨关节面平整,维持正常足弓形态和跟骨宽度,并有足够的空间放置钢板螺钉,妥善保护后可使软组织损伤减少,适用于SandersⅡ型骨折和关节面较粉碎的SandersⅢ型骨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2例41足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低负压引流预防和治疗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疗效.方法 收治32例41足跟骨骨折,术中经跟骨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钛钢板内固定,取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植入,术后持续低负压吸引,延长引流时间;早期发生切口并发症者再采用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治疗(VAC).结果 30例38足经持续低负压吸引和(VAC)治疗甲级愈合,占92.7%;2例3足出现皮缘坏死,占7.3%;低负压引流预防和治疗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疗效佳,患者满意率高.结论 低负压引流对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治疗有明显的作用,减少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医药指南》2017,(26)
目的探究高压氧联合骨肽治疗对跟骨骨折术后切口血运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70例跟骨骨折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联合骨肽治疗的试验组,单独应用骨肽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血运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切口的血运情况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的切口肿胀、皮缘颜色、皮温情况要显著改善;实验组的切口疗效(97.1%)要好于对照组(74.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的骨折愈合评分情况(2.5±0.4)分要高于对照组(1.2±0.3)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骨折术后的患者,采取高压氧疗联合骨肽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切口的血运情况,加速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宽窄交替减张缝合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73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37)采用单纯间断分层缝合法缝合切口,而观察组(n=36)则应用宽窄交替减张缝合法,对比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44%、对照组为89.19%,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中切口甲级愈合率达到97.2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38%(P0.05);观察组相关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2.78%,低于对照组的21.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过程中,采用宽窄交替减张缝合法缝合切口能够有效促进切口的愈合,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利于患者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3.
14.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9,(1)
<正>跟骨为人体中较大的跗骨,结构复杂,并且易骨折,跟骨骨折中98%为闭合性骨折,7%为双侧骨折。随着近些年建筑业等的快速发展,骨折事故率也在不断增加。其中跟骨骨折比例较大[1]。传统的跟骨骨折治疗法,通常采用外侧L型切口法进行治疗。其在临床治疗上有着较好的效果,但在后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跟骨外侧L形切口的新型入路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46例52侧,均采用改良跟骨外侧L形切口手术治疗,术中骨折复位后常规植骨,选择跟骨解剖型钛板内固定。结果随访时间6~18个月,伤1:3愈合良好,局部皮缘坏死2侧,其中发生感染1侧。骨折平均愈合时间8-16周,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优良率为90.4%。结论改良跟骨外侧L形切口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减少术后创缘皮肤坏死、不愈合,减少伤口不愈合引起的跟骨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通过手术皮瓣保护,降低切口感染及皮瓣坏死率.方法:对30例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取自体髂骨植骨术患者,采用外侧L形切口,全厚皮瓣锐性剥离,术中避免钳夹过度牵拉,术后适当加压包扎、制动.结果:伤口均在术后2~3周内愈合拆线,其中I/甲24例,I/乙6例.结论:选择好手术时机,保护切口皮瓣,能有效降低伤口的感染与坏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创关节外侧直切口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足踝外科2018年9月—2019年6月收治的77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经传统"L"型切口入路的31例患者资料作为A组,将经微创关节外侧直切口入路的46例患者资料作为B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疗效、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B组手术耗时(43.22±10.24)min、引流管拔除时间(3.34±2.02)d、总住院时间(9.12±1.13)d均短于A组[(57.84±11.34)min、(5.12±2.11)d、(11.24±1.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总优良率略97.83%(45/46)均高于A组90.32%(28/3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2.17%(1/46)低于A组16.13%(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骨折患者应用微创关节外侧直切口手术治疗疗效较佳,可减少手术耗时,缩短引流管拔除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跟骨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切口边缘皮肤坏死的原因及对策,以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方法对68例76足跟骨闭合性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进行随访,对术后5足切口边缘皮肤坏死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例皮肤坏死的病例经过换药、皮瓣转移、红外线照射和高压氧等治疗而愈合。结论跟骨骨折手术切口皮肤边缘坏死的主要原因与解剖关系、损伤程度、手术时机与技巧、恢复跟骨解剖结构、充分引流等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15,(14)
目的探讨Donati-Allgower缝合法在跟骨骨折手术切口缝合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4月63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采用DA缝合法及垂直褥式缝合法行切口一期闭合。DA缝合法(A组)31例,垂直褥式缝合法32例(B组),观察术后至术后1个月切口周围情况。观察指标包括疗效、皮缘血运、肿胀、感染、坏死等愈合相关临床指征。结果 A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3.5%,B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7.5%,两组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x2=0.15,P0.05)。A组术后切口均获甲级愈合,2例出现明显皮缘缺血无坏死,无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B组7例切口皮缘出现缺血表现,后期愈合良好,1例坏死、1例感染行其他治疗。A组并发症发生率(6.5%)明显低于B组(28.1%)(P0.05)。结论 DA缝合法在跟骨骨折手术切口缝合时,能保护皮缘血运、避免组织缺血坏死、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