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90例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服务,心理护理组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水平;心血管内科人文关怀评分、护理服务技术、护理态度和病房环境质量;干预前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抑郁自评量表得分。结果心理护理组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心理护理组心血管内科人文关怀评分、护理服务技术、护理态度和病房环境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抑郁自评量表得分相近,P>0.05;干预后心理护理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不良情绪有良好的缓解作用,有助于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所收治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4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系统、连续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所有患者均采用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价其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得分为8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实施系统、连续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减轻其心理负担,从而提高治疗配合度,改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鲁娟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2):108+110-108,110
目的探讨舒适度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1年9月入住心血管内科不少于2d的患者2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45例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145例在一般护理基础上采用针对舒适度的护理干预,两组均采用问卷调查法,将收集到的数据用EpiData3.0录入和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身体舒适满意度为47.6%,对照组为28.3%,观察组患者心理、身体、环境舒适满意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度护理干预可提高心血管内科患者的舒适满意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睡眠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90例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干预,实验组传统护理基础上给予睡眠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睡眠环境光线、噪音情况;护理前后患者焦虑心理S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觉醒时间、睡眠时间;护理纠纷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睡眠环境光线、噪音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两组焦虑心理S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觉醒时间、睡眠时间相近,P> 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心理S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觉醒时间、睡眠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睡眠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大,可有效改善睡眠环境,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减轻其焦虑感,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方法选取从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与护理组(4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满意度与不良事件。结果护理组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为77.50%,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20.00%,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能提升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探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患有重症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患者60例,随机的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以及风险管理的方式进行临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情况以及护理的结果与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临床护理之后在临床恢复情况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患者的满意程度上均有差别,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增加适当的舒适护理以及风险管理才可以。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提高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于我科室治疗的50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命名研究组、对照组,每组25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对照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采取常规住院护理,研究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对比护理干预后两组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PSQ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6.00%)比对照组高28.00%,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常熟市支塘镇中心医院内科于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 )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失眠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患者入院后,护理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8年2月~2020年1月ICU收治的80例重症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患者的护理干预模式将患者分成2组,均为40例.其中对照组日常护理中不予以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日常护理中加入心理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  相似文献   

10.
在内科护理工作中,常常存在着多种护理的风险,影响着内科护理质量的提高。因此,本文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和护理过程进行有效的干预,进而不断的提高护理的质量。本文针对于护理干预对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朱萍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9):202-20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内科住院的脑血管意外中风老年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四周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疾病治疗功能评估调查问卷(FACT-G)调查.结果 干预后脑血管意外中风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分提高;疾病治疗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性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是对脑血管意外中风老年患者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心血管内科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变化成因比一般人复杂,这些心理问题会导致他们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为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心理问题,使其更快地康复,本文对心血管内科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问题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心血管住院患者所患心血管疾病与心理问题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共同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建议:应综合医院医护人员对心血管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自身心理调节以及家人精神上的支持三方面的对策,对每一个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内科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34例内科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n=67)和观察组(n=67)。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和干预前比较,观察组和常规组生存质量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较常规组更大,差异显著(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提高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正>心血管系统的正常运行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发挥着重要作用~([1])。随着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护理理念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开始转变~([2])。因此对于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常规护理方式存在不足之处,比如护理方案不够全面、护理措施不够具体等~([3]),因此需要研究更优的护理方式。通过对心血管内科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两种方式的比较,分析哪一种方式更有优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ICU重症患者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后在护理质量方面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入院的ICU重症患者80例,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人。对照组护理方法为常规基础护理,在此基础上,加强对观察组患者的综合心理护理。针对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护理质量方面,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针对护理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满意度(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P<0.05)。结论 ICU重症患者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后在护理质量方面产生的影响显著,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使护理满意度明显增高,应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加强心血管内科病房的护理缺陷管理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将2014年6月至12月住院患者出院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汇总分析,查找护理缺陷,构建护理缺陷管理模式。对2015年1月至6月护理缺陷管理进行管理反馈,总结经验及不足,进行质量持续改进。结果针对护理缺陷进行分析干预,干预后心血管住院患者出院时满意率明显提高,由干预前的9.01%降低到干预后的2.79%,干预前后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15.216,P<0.01)。结论针对护理缺陷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护理缺陷,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杨瑶 《中国医药指南》2022,(24):126-129
目的 观察在对ICU重症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的具体效果。方法 选入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ICU重症患者,共计8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均为44例,取其中一组,在治疗期间对应护理工作按照常规护理规定进行,作为对照组,剩下一组则接受心理护理,作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在护理中的护理质量以及心理状态。结果 (1)对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主观幸福感评分等心理指标进行记录,对比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 0.05)。而在干预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2)借助相关评价量表对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机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整体护理质量进行评分,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内患者的Spitzer评分、FCA评分以及总体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3)统计两组患者对不同护理方法的满意情况以及护理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优势(P <0.05)。结论 在对ICU重症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运用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升该环节护理质量,对于患者的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模式对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 80例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积极性、依从性,统计两组SCL-90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治疗积极性及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管内科临床开展循证护理模式有利于增强老年患者治疗积极性以及依从性,从而有效改善其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脑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62例心脑内科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心脑内科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积分及护理前后PSQI≤7分情况。结果护理1、2周后研究组及对照组PSQI评分均降低,研究组护理1、2周PSQI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2周后研究组及对照组PSQI≤7分的患者比例均升高,研究组护理1、2周PSQI≤7分的患者比例(56.1%、73.17%)高于对照组(39.02%、4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内科住院患者通过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能使睡眠情况得到有效改善,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特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72例的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与综合护理组(观察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比较两组临床护理的效果及其差异。结果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55.6%。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13.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评估与管理措施后,护理风险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积极配合治疗,临床疗效明显提高,生活质量也大大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