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直接PCI(pPCI)治疗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取发病12 h 内的STEMI 患者215 例,根据先前是否接受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分为溶栓后早期PCI 组(68 例)和pPCI 组(147 例)。比较2 组PCI 治疗前后梗死相关血管 (IRA)的即刻TIMI 血流分级、术后校正的TIMI 计帧数(CTFC)及TIMI 心肌灌注分级(TMPG);观察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术后6 个月时左心室功能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2 组基线数据无明显差异。溶栓后早期PCI 组的术前TIMI 血流2~3 级比例明显高于pPCI 组(77.9% vs 20.4%,P < 0.05);PCI 术后,2 组TIMI 血流2~3 级者的比例无明显差异(P > 0.05)。早期PCI 组TMPG3 级的比例高于pPCI 组(82.4% vs 68.7%, P < 0.05),术后CTFC 低于pPCI 组[(27.7±5.0)帧vs (32.6±7.1)帧,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低于pPCI 组[(225.8±108.3) U/L vs (283.4±110.6) U/L,P<0.05]。2 组患者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及MACE 发生率、随访6 个月时左心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但2 组术后3、6 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术前,溶栓后早期PCI 组术后1、3、6 个月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低于术前(P < 0.05),pPCI 组术后3、6 个月的LVEDd 低于术前(P < 0.05)。结论不能及时施行pPCI 的STEMI 患者,应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后早期PCI 不增加出血及MACE 发生风险,且在改善近期心功能方面的获益与pPCI 相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再灌注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急诊收治的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和PCI术组,溶栓组(41例)患者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PCI组(46例)患者接受PCI治疗。比较2组患者梗死血管再通率、治疗3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治疗3个月后,溶栓组和PCI组梗死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8.5%和95.7%,PCI组显著高于溶栓组(P<0.05);溶栓组及PCI组患者LVEF分别为(54.1±7.6)%和(64.2±8.1)%,PCI组显著高于溶栓组(P<0.05);2组患者MACE发生率分别为17.1%和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与PCI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均较为肯定,PCI对于提高术后患者血管再通率及LVEF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球囊扩张开通后,冠状动脉内联合应用硝普钠+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术中冠状动脉无复流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河北省胸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STEMI急诊PCI术中无复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硝普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硝普钠+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心功能参数、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情况及术后1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TIMI血流分级3级的患者分别为28例(93.33%)、20例(66.67%),在TIMI血流分级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后1周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后1周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率分别为16.67%(5/30)、10.00%(3/30),术后1个月内MACE发生率分别为6.67%(2/30)、20.00%(6/3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44,P=0.704;χ2=2.401,P=0.254)。结论:冠状动脉内联合应用硝普钠与重组人尿激酶原能够有效增加STEMI急诊PCI术中无复流患者心肌灌注,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院前对比院内开始他汀治疗对直接PCI术后心肌灌注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前启动他汀药物治疗的时机.方法 选择行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2组:(1)院前组(n=82):入院前即医疗接触、救护车转运时即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口服;(2)院内组(n=78):入院后、直接PCI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口服.术后2组均给予20 mg每晚1次口服.观察2组患者术后即刻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达到3级比例及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术后1 h ST段回落(STR)情况.STR以50%为截点,小于50%定义为STR不良.比较2组患者术后30 d和6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梗死后心绞痛或再发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靶血管血运重建、心血管死亡)发生率.结果 与院内组比较,院前组术后即刻梗死相关血管TIMI 3级血流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8%、85.3%,χ2=0.34,P>0.05),但校正TIMI帧数明显减低(20.68±0.62、32.49±0.58,t=2.340,P<0.05),术后1 h STR率大于50%者院前组明显高于院内组(84.0%、60.5%,χ2=10.99,P<0.01).术后30 d、6个月,院前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院内组(1.2%、7.7%,χ2=4.01,P<0.05;7.3%、17.9%,χ2=4.13,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首次医疗接触时(FMC)即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改善直接PCI术后心肌灌注及近期预后可能更有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 (PCI)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近期和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AMI患者 4 7例 ,2 5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2 2例患者接受直接PCI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和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溶栓组住院死亡率高于直接PCI组 (P <0 .0 5 )。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 5 2 0 % ;直接PCI组血管再通率为 10 0 % ,达到TIMI 3级血流。AMI后 1周左室射血分数 (LVEF) :溶栓组为 4 4 3± 11 6 % ,直接PCI组为 6 4 5±9 1%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溶栓成功者其AMI后 1周LVEF也明显低于直接PCI组 (47 2± 9 6 %VS 6 4 5± 9 1% ,P <0 .0 5 )。溶栓组因溶栓失败行补救性PCI者为 2 4 0 % ,IRA开通率为 10 0 % ,其AMI后 1周及 3、6个月的LVEF略低于直接PCI组 ,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溶栓组因存在梗死后心肌缺血症状行择期PCI的比率高于直接PCI组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2 8 0 %VS0 % ,P <0 .0 5 )。结论与溶栓治疗比较 ,直接PCI能使IRA安全有效充分开通 ,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近期和长期心功能 ,降低住院死亡率。补救PCI也能有效地开通IRA ,获得TIMI13级血流 ,挽救濒死心肌 ,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全剂量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均行PCI术,其中48例采用全剂量替罗非班治疗为全剂量组,48例采用半剂量替罗非班治疗为半剂量组。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4 h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24 h后全剂量组LVEF大于半剂量组,LVEDD小于半剂量组(P <0.05);全剂量组TIMI血流分级优于半剂量组(P <0.05);全剂量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8.33%,半剂量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0.8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全剂量替罗非班联合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提高心功能,改善TIMI血流分级,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治疗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直接PCI的临床疗效。方法:125例发病12h内且无溶栓禁忌证的初发AMI患者根据处理措施分为溶栓加PCI组(47例),静脉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或尿激酶溶栓后行冠状动脉造影(CAG),以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法评估,进行补救或延迟PCI;直接PCI组(78例),进行直接PCI。对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率、支架植入成功率和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及PCI后4周超声心动图测定的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比较。结果:到达导管室时IRA已达TIMI3级血流者27例,其中溶栓加PCI组19例(40.4%)高于直接PCI组的8例(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IRA支架植入术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术后4周左心室功能溶栓加PCI组LVEF为(59.8±7.3)%,高于直接PCI组的(5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溶栓加PCI组PCI术前已达TIMI3级血流者4周后LVEF明显好于直接PCI者(P<0.05)。结论:静脉溶栓联合介入疗法治疗AMI早期IRA再通率高,更有利于保护左心室功能,并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是值得考虑的AMI早期再灌注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2012年12月-2017年11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1例,对照组给予心肌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行静脉溶栓治疗,必要时配合补救或延迟PCI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时间、血流信号情况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径、左室射血分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径小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IMI2级血流以上占比为87.80%明显高于对照组68.29%,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88%vs19.52%,P=0.033)。结论:针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理想,可在短时间内完成血管再灌注,提升患者TIMI血流等级,且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值得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行急诊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疏血通组60例(观察组),常规治疗组6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础情况、术前及术后TIMI血流、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术后2 h ST段回落≥50%比率、住院第7天及术后6个月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Ds)和术后6个月MACE事件(死亡、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的再次血运重建、心绞痛发作再次住院治疗)的发生率。结果两患者组术前及术后TIMI血流、CTFC、住院第7天LVEF、LVEDd、LVEDs无明显差异,术后2 h ST段回落>50%比率及术后6个月LVEF、LVEDd、LVEDs及MACE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PCI术联合疏血通注射液能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MACE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李燕  梁建英  陈欣华  吕新湖  傅向华  李亮 《河北医药》2009,31(22):3071-3072
目的 探讨溶栓后即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复流现象的影响. 方法将94例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后即刻PCI组(A组)36例,直接PCI组(B组)58例.A组就诊后首先给予rt-PA 50 mg静脉溶栓,溶栓后即刻行冠状动脉造影,血管未开通者及残余狭窄≥70%者行PCI治疗.B组则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病变适合者行PCI治疗.术中观察靶血管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分级.并于PCI后1周行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室的射血分数.了解二者对AMI后心肌组织灌注和心室功能的影响. 结果 2组患者从发病至PCI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溶栓后即刻PCI组PCI前梗死相关动脉TIMI 3级血流者明显较直接PCI组增多(P<0.01).2组介入治疗成功率及术后TIMI 3级血流者溶栓后即刻PCI组多于直接PCI治疗组(P<0.05).PCI后1周时,溶栓后即刻PCI组心室功能(LVEF)明显好于直接PCI组(P<0.01).2组均未发生大出血并发症.结论 溶栓后即刻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早期再通率高,更有利于保护心室功能,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7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均于起病8~12d行PCI。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PCI术中即刻经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后持续静脉泵入36h。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以及术后4周内出血并发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2组术前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和术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3级率为90.7%高于对照组的63.6%,MACE发生率为9.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择期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12.
戴晓萍 《安徽医药》2013,34(8):1145-1147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欣维宁)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PCI)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2例AMI患者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36例患者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心血管PCI治疗作为观察组,36例患者采用常规PCI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梗死区域血管TIMI分级、术后4周内病死、血运重建、难治性心肌缺血及恶性心律失常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TIMI分级3级者为33例(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例(72.22%,χ2=4.60,P<0.05)。观察组术后4周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28%(χ2=4.6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或血管出血等,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4例(11.12%)出血,对照组2例(5.55%)出血,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可有效恢复梗死区域血管血流,降低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心肌微循环再灌注的影响。方法:初发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拟行直接PCI术病人131例,A组(n=32,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替罗非班),B组(n=99,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全部病人即刻嚼服阿司匹林300 mg,后100 mg·d~(-1);口服氯吡格雷300 mg,后75 nag·d~(-1)。A组再给予替罗非班注射液10μg·kg~(-1)负荷剂量,推注3 min,而后0.15μg·kg~(-1)·min~(-1)持续静脉滴注48 h。入选后即刻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活化状态及心电图,24 h和72 h复查。结果:入选24 h后,A组血小板聚集率及活化状态较B组明显下降(P<0.05),ST段完全回落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与B组相比,A组梗死相关动脉(IRA)狭窄程度较轻[(69±s 11)%vs (87±8)%,P=0.03]。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3级A组高于B组(97%vs 82%, P=0.045),TIMI血流灌注分级(TMPG),3级A组高于B组(63%vs 42%,P=0.048)。治疗期间轻度血小板减少和出血A组高于B组(9%vs 1%,P=0.045)。随访30 d,2组死亡率无差异,但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A组低于B组(6%vs 27%,P=0.013),进一步分析A组严重心绞痛(6%vs 21%,P<0.05)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术(6%vs 25%,P=0.021)较B组显著降低。结论: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基础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可进一步抑制血小板功能,减少STEMI再灌注后无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改善心肌微循环再灌注及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4.
尤威  叶飞  陈绍良  田乃亮  张俊杰  徐兢 《安徽医药》2013,17(7):1209-1211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包括ST段抬高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的过程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继之静脉内持续泵入使用的安全性,以及能否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急诊PCI疗效及减少术后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0年12月,3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时冠脉内注射了替罗非班继之静脉持续维持,另将同期的37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时仅静脉内使用替罗非班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IRA)的TIMI血栓积分(TIMI Thrombus Score)、TIMI血流分级(TIMI Flow Grades)、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计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TIMI心肌灌注(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情况以及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以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及左室射血分数等。结果两者基础临床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继之静脉维持组术后达到TMP分级2级以上获得率(分别为94.6%和67.6%,P=0.003)、校正的TIMI帧数25帧获得率(分别为91.9%和64.9%,P=0.005)、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分别为67.6%和27.0%,P=0)、术后1周的射血分数[(56.62±6.897)和(51.59±6.817),P=0.002)]高于对照组,而两组的TIMI 3级血流的获得率以及两组住院期间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继之静脉维持是安全的,可以提高心肌微血管水平的灌注,从而改善患者的短期临床预后,长期预后情况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郝翠平 《安徽医药》2017,21(6):1117-1119
目的 探索盐酸替罗非班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将行心血管介入治疗的109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研究组(n=56)和对照组(n=53),比较盐酸替罗非班的作用效果.结果 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研究组心肌灌注2级4例(7.14%),3级52例(92.86%);对照组心肌灌注1级5例(9.43%),2级11例(20.75%),3级37例(69.81%),研究组心肌灌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分级在2、3级上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12 h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在术后1个月内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替罗非班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病人急性心肌梗死后的灌注状况,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是急诊心脏介入有效而安全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PCI术,观察组在PCI术中加用盐酸替罗非班。观察并比较两组梗死相关动脉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术后1个月内出血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TIMI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4.4%低于对照组13.3%(P<0.05);出血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中可显著改善梗死血管的TIMI血流,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预处理逆行溶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冠脉无复流的影响研究。方法 选择2021年5月~2023年2月间收治的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86例。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3例。两组均采取PCI治疗,术中给予普通肝素钠、替罗非班,对照组注入rhPro-UK进行常规溶栓。观察组由犯罪血管远端到近端注入rhPro-UK进行逆行溶栓。比较两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2 h ST段回落率(STR)、冠脉无复流及慢血流(NR/SF)发生率,术后住院期间B型利钠肽(BNP)、肌钙蛋白(cTnI)、左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TIMI大出血事件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STR回落率高于对照组,NR/SF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期间BNP峰值、cTnI峰值均低于对照组,LVEF峰值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随访期间均未发生TIMI大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再血管化治疗方案对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我院成功接受再血管化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456例,根据其再血管化方式分为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组(n=288)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n=168),依据SYNTAX评分将各组分为高、中、低分亚组进行各亚组组间比较。评价的主要终点为术后12个月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死亡、致死/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致死/非致死性卒中),次要终点为12个月再次血运重建。结果:术后12个月内再发心肌梗死比例PCI组高于CABG组(P0.05),2组间总不良事件、死亡、卒中及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YNTAX评分PCI组高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CABG组(P0.05),而在低分亚组与中分亚组,PCI组和CABG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接受CABG治疗并不优于PCI治疗,但SYNTAX评分高分组患者接受CABG治疗可能会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国产替非罗班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手术患者心肌血流的影响。方法68例进行急诊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在常规抗凝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国产替非罗班,对照组常规进行抗凝,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TMPG)及术后不良出血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TIMI血流分级3级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TMPG 3级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出血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国产替非罗班进行抗凝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心肌的灌注及冠状动脉血流情况,且不增加术后出血的风险,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联合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和临床预后。方法所有确诊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并于发作6h内行急诊PCI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急诊PCI术、氯吡格雷、阿司匹林,A组另给予替罗非班静脉内使用,观察两组术后即刻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术后心电图改变(ST段回落幅度)、术后30d内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 A组PCI术后即刻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明显高于B组,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期间,A、B组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ST段回落幅度较B组明显、30d内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ACS患者急诊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比单纯PCI术及常规药物治疗,能进一步改善心肌灌注,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