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当归四逆汤一方出于《伤寒论》厥阴篇,是血虚寒凝的代表方。该方由当归、桂枝、白芍、大枣、细辛、通草、甘草组成。当归甘辛温,养血补血,是滋补肝血之要药;辅以芍药、桂枝,芍药益阴和营,桂枝宣通阳气,温经通脉;芍药配当归酸甘化阴,增强养血之功,当归配桂枝,辛甘化阳,温通血脉,芍药配桂枝,内疏厥阴,外和营卫;佐以细辛外温经脉,内温脏腑;  相似文献   

2.
固冲汤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61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组方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方法采用固冲汤(白术、北芪、煅龙骨、煅牡蛎、山茱萸、白芍、海螵蛸、茜草、棕边炭、五倍子)加减治疗功血61例.结果治愈52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4%.结论固冲汤对功血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研制的中药养血固冲合剂 ,治疗妇女因脾肾虚弱引起的月经过多 ,经期过长 ,免疫力下降 75例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1 养血固冲合剂的制备1 .1 处方组成黄芪 80 g,白术 80 g,煅龙骨 96g,煅牡蛎 96g,山芋肉 80 g,熟地 80 g,白芍 80 g,乌贼骨 80 g,茜草灰 80 g,五倍子 2 0 g,棕榈灰 80 g,阿胶 40 g,白糖1 60 g。1 .2 制 备煅龙骨、煅牡蛎先煎 30 min,加入用冷水浸泡 2h的黄芪、白术、山芋肉、熟地、白芍、棕榈灰、茜草灰、乌贼骨煎煮 3次 ,第 1次 1 .5 h,第 2、3次各 1 h,过滤 ,三次滤液合并。五倍子用冷水浸 2 h…  相似文献   

4.
郑丽  刘明  孙雪林 《中国药房》2023,(5):591-594+619
目的 对中药治疗肾性贫血的方剂进行数据挖掘,探究中药治疗肾性贫血的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筛选中药治疗肾性贫血的相关文献。采用Excel整理并统计所有方药的信息,包括单味中药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功效;利用R语言对各味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268篇,涉及中药169味,总使用频次3 919次,其中使用频次≥100次的药物有黄芪、当归、白术、大黄、茯苓、熟地黄、党参、丹参、川芎,药物性味以温药、甘味为主,归经以脾、肝、肾为主,功效以补气、养血、活血化瘀、利水渗湿、攻下为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核心组方为黄芪、当归、白术、茯苓、党参。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聚类结果划分为1、2、3层,其中黄芪和当归簇集分类始终相同。结论 肾性贫血治疗用核心组方为黄芪、当归、白术、茯苓、党参,其中黄芪和当归在核心组方中处于中心位置,不可或缺;用药规律主要以补气、养血、健脾和化湿等为主,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特点辨证论治,在核心组方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张琴  陆文亮 《中南药学》2013,(7):530-532
逍遥散始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组方由当归、白芍、柴胡、白术、甘草、茯苓、煨姜、薄荷等组成。君药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条达;当归甘苦温养血和血、白芍养血柔肝,共为臣药;木郁不达致脾虚不运,故以白术、甘草、茯苓健脾益气,既能实土以御木侮,又能使营血生化有源;薄荷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煨生姜温胃和中,且能辛香达郁,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可收肝脾并治,气血兼顾的效果。凡属肝郁血虚,脾胃不和者,皆可化裁应用。其功能主治是舒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气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目前国家对逍遥散各种制剂批准上市数量达350多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祛风、散寒、除湿、养血、活血、通络、止痛、平肝、通络之类中药相互配伍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6例)采用正天胶囊(由钩藤、白芍、川芎、当归、地黄、白芷、防风、羌活、桃仁、红花、细辛、独活、麻黄、附片、鸡血藤15味中药组成)。6g/次,3次/d口服。对照组(60例)采用尼莫地平片40mg/次,3次/d口服。两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与75%。结论正天胶囊具有疏风活血、养血平肝、通络止痛的作用,治疗血管性头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萎安汤加减组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应用活血解毒法(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白芍药、陈皮、丹参、桂枝、赤芍药、当归、三七、白及、黄连)治疗,并根据症状给予加减;对照组16例用三九胃泰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oo%,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萎安汤加减组方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新安医学古籍中治疗郁证的方药使用规律进行数据挖掘, 深度剖析新安医家治疗郁证组方的用药思路。方法检索《中华医典》第5版以及中医古籍文献数据库在线资源中新安医家治疗郁证的有关文献, 使用Excel提取处方信息建立数据库, 运用R语言对处方所使用的中药频次、性味、关联规则和聚类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处方127首, 使用中药共177味, 用药总频次1 031次, 使用频次最高的前3位的中药依次为茯苓(57次)、甘草(46次)、白芍(40次);药物四气以平性和温性为主, 其中温性药物使用频次最多, 累计298次;药物五味使用频数较高者为辛、苦、甘3类, 辛味药频次475次, 占比28.70%, 其次是苦味药, 频次459次, 占比27.73%, 甘味药453次, 占比27.37%;置信度 > 0.800的药物组合依次为甘草+当归, 甘草+当归、白芍, 甘草+柴胡, 甘草+白术, 香附+川芎, 当归+白术、甘草, 白芍+当归、茯苓, 甘草+当归、茯苓, 甘草+白术、当归, 甘草+柴胡、白芍, 甘草+白术、人参, 甘草+人参、当归, 香附+神曲, 人参+黄芪, 甘草+黄芪...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探讨中药加味真武汤与特异性免疫疗法相结合治疗外源性哮喘的机理及临床疗效,作者对外源性哮喘98例作了临床观察。方法 在发作期应用加味真武汤(炮附子、茯苓、白术、五味子、白芍、细辛、生姜、生大黄、薄荷等)每日1 ̄2剂水煎服。症状好转或缓解后加用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皮内试验结果确定过敏原,依据皮试反应强度给予不同浓度的变应原进行治疗。结果 多数病例在服用中药后3 ̄5天内症状好转或缓解。特异性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关联规则算法,分析马培之治疗泄泻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马培之治疗泄泻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马培之先生治疗泄泻的用药经验。结果常用药物包括茯苓、山药、白术、甘草、白芍等;常用药物组合包括"山药、白芍","山药、甘草","山药、陈皮"等;置信度为1条件下的关联规则有3条:"沙苑子->山药"、"女贞子,牡蛎->山药"、"黑料豆,龙齿->山药"。结论马培之先生治疗泄泻经验丰富,多用补气健脾、收涩止泻之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辅以中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共150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A、B、C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VAD方案、VAD方案+硼替佐米及VAD方案+硼替佐米+祛瘀散结汤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率、治疗前后疼痛数字评分(NRS评分)、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等。结果 C组患者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组患者治疗后NR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B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组患者治疗后IL-6和CRP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B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同时C组患者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祛瘀散结汤辅助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疼痛程度和炎性反应水平,且有助于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中西药物联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谷维素30mg,3次/d,硝苯吡啶10mg,3次/d,配合中药(白术、白芍、陈皮、茯苓、柴胡、防风、吴茱萸等)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3例。结果 治疗1-2个疗程后(10天为一疗程),治愈23例,好转9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为97.0%。结论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应用中西药物联合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药物联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谷维素 3 0mg ,3次 /d ,硝苯吡啶 10mg ,3次 /d ,配合中药 (白术、白芍、陈皮、茯苓、柴胡、防风、吴茱萸等 )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3 3例。结果治疗 1~ 2个疗程后 (10天为一疗程 ) ,治愈 2 3例 ,好转 9例 ,未愈 1例 ,总有效率 97 0 %。结论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肠功能紊乱性疾病 ,应用中西药物联合治疗 ,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孙占东  刘嘉  曾庆琪 《安徽医药》2021,25(5):1039-1043
目的 探究中医药治疗不孕症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方剂现代应用数据库、《中药成方制剂》中记录的不孕症治疗方剂,数据收集截点为2019年5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分析方剂的组方用药特点.结果 纳入方剂296首,包含中药347味.性味以温性为主(超50%);五味以甘、辛、苦居多;主要归肝、脾、肾等经;其中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等药物频数较高,常用药对为"川芎-当归""当归-白芍""熟地黄-当归"等;提取新处方核心药物组合16个,衍生新处方8个.结论 经数据挖掘,较为清晰的阐明了治疗不孕症的组方规律,即以补血、补气、活血药为主,常以滋补肝肾、养血补血、散寒止痛、补火助阳、活血通经为法.  相似文献   

15.
肢端青紫症     
吴××,男,38岁,供电所技术员,1970年冬季因外出检查线路,下班后自觉四肢寒冷并有麻木疼痛。以后每逢外出工作,两手及面部出现青紫,尤以手指、鼻尖、耳廓最明显,回室内温暖后,青紫处逐渐红晕而消失。经南京某医院血液化验:冷凝集试验1∶3200,确诊为肢端青紫症。1971年夏季阴雨天,四肢及面部又出现青紫,改用中药治疗。初诊:两手冷及腕、足均青紫,脉沉细,重按乃得,舌质胖嫩、苔淡白。属阳气虚弱,不能温营四肢,寒邪外袭致血脉凝濇,经络不通,治法:温经通络,活血祛寒。处方:当归、白芍各三钱,桂枝、吴茱萸各二  相似文献   

16.
强肝软坚汤系山西省中医研究所治疗肝硬变的经验方,由当归、白芍、郁金、黄芪、丹皮、栀子、白术、茯苓、生地、鳖甲、茵陈等药组成,具有养血柔肝,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利湿之功.笔者运用本方加减治疗"肝硬变",临床疗效较为满意,寓意此文,就正于同道.[作者介绍]卢智标(1963-),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擅长治疗感冒、咳嗽、哮喘、胃脘痛、泄泻、痹证、头痛、腰痛等疑难杂症,尤其擅长运用中药制剂治疗消化系统疾病,Tel:0825-2639555,E-mail:sncswsj@163.com.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医家认为心力衰竭主要是心脏自病或它脏病引起,心力衰竭病病机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者多为心阳虚衰,实者多为血瘀阻络。焦晓民主任以"补虚泻实,标本兼治"为基础,以大量临床经验为依托,诊治过程中明确气血阴阳之虚实,以补心益气,通阳复脉为用药原则。多以附子、桂枝或肉桂、炙甘草等引火归原、振奋心阳,人参、黄芪、茯苓、麦冬、天冬等补气护阴,佐之以丹参、当归等养血活血,或用川芎、桃仁、红花、赤芍等合营通脉。发作期以回阳救逆为主,稳定期以养心益气为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相似文献   

18.
李晶晶  孙文军 《安徽医药》2023,27(6):1077-1082
目的 采取数据挖掘方法,探析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VaD)的组方配伍规律。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PubMed等数据库自建库日至2022年3月1日中关于中医或中西医治疗VaD的临床研究中的内服处方,建立VaD方剂数据库,并运用频次及使用剂量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探索组方配伍规律。结果 共纳入302篇文献,涉及内服方剂334首,中药185味,得到频次≥40的中药29味。挖掘出核心中药为石菖蒲、川芎、远志、熟地黄、黄芪。得到熟地黄-肉苁蓉、远志-山药、石菖蒲-人参、黄芪-当归、石菖蒲-天南星、石菖蒲-郁金、川芎-地龙9对药物配伍,总结出高频药物组合四组。结论 VaD的病机在脑,与精血相关,涉及肾精亏虚、气血两虚、血瘀阻络、痰蒙神窍等证型。中医药治疗VaD注重补肾益精、补气养血,并标本兼治,辅以豁痰开窍、祛瘀通络、清热化痰等治法。  相似文献   

19.
凌美  武谦虎 《医药导报》2012,31(6):804-807
摘要目的调查门诊肝炎患者中药使用情况,对临床安全、有效地应用中药治疗肝炎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调2010年1月~2011年1月江苏省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诊断为肝炎的278张中药处方,并对组方治则及治法中常用中药饮片使用情况做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278例治疗肝炎中药处方平均每张处方中中药15.27 味,大部分处方含中药10~20味(89.85%);平均每例每日用药金额约15.28元;以清热解毒法、利湿退黄、疏肝理气、扶正固本法、活血化淤、软坚散结法等6类基本治法最常见,清热解毒法+利胆退黄+疏肝理气法处方最多(35.97%);此6法中使用最多的中药分别是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茵陈、垂盆草、柴胡、陈皮、郁金、生黄芪、白术、白芍、赤芍、丹参、石见穿、鳖甲、龙骨、牡蛎等。结论中药作为肝炎的辅助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治肝纤维化,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口服治疗急性肾损伤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11月所有中医药口服治疗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后,应用Microsoft Excel、古今医案云平台对方剂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层次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共纳入方剂69首,涉及中药161味,共计使用频次714次。急性肾损伤的病因以脓毒症为主,中医证候以气阴两虚型、湿热阻滞型及毒热内盛证为主,中药使用频次≥10共计21味,包括大黄、甘草、茯苓、黄芪、白术等;药味以甘为主,药性以寒为主,药物归经以脾经、肝经及肺经为主,药物功效以清热解毒、清热泻火、逐瘀通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茯苓-大黄”“白术-黄芪”“丹参-大黄”等常用药对。层次聚类分析得到3个常用药物组成。复杂网络分析得到1组潜在治疗急性肾损伤的中药药物组成。结论 数据挖掘揭示了急性肾损伤病机是本虚标实,用药规律是补气阴,兼祛外邪,挖掘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