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主要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AMI)溶栓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以找到更有效的防治方案。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3月入本院治疗的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然后观察患者心肌酶谱、心电图变化情况以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类型及症状。结果:溶栓后冠脉再通的患者有47例,再通率为85.45%,再通时间为(53.0±17.1)min,其中40例患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大多数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属于单纯室早,少数为房室传导阻滞、室颤和短阵室速。结论:患者在实现冠脉再通以后,胸痛症状明显缓解,但是,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成功后大多会发生心律失常,所以应该保持对患者持续的血压和心电图监测。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指南》2015,(3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观察和护理。方法纳入2013年5月至2015年7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方法分组。参照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对症处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律失常症状缓解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心律失常症状缓解时间为(20.71±2.18)min,参照组患者心律失常症状缓解时间为(40.37±2.90)min,干预组显著短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患者抢救成功27例,占96.43%,参照组患者抢救成功23例,占82.14%,干预组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周到细致的对症处理,能促进临床症状的缓解,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随着急性心肌梗塞 (AMI)静脉溶栓治疗的广泛临床应用 ,虽然抢救大部分 AMI患者的濒死心肌 ,改善其左心功能 ,减少室壁瘤的形成 ,但溶栓后再灌注所产生的损伤 ,如再灌注心律失常 (RA)有时是致命的 ,所以防治 RA是我们临床医师应重视的一个问题。本文就 31例 AMI溶栓患者的 RA作一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5年 3月~ 2 0 0 0年 5月收住我院 EICU,并符合静脉溶栓指征的 AMI31例 ,其中男 2 0例 ,女 11例 ;年龄46~ 74岁 ,平均 6 3岁。心肌梗塞部位 :前间壁或广泛前壁 2 1例 ,下壁和 (或 )后壁 10例。胸痛开始至溶栓治疗的… 相似文献
4.
5.
急性心梗 (AMI)是心肌缺血性坏死 ,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在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 ,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1] 。在适应证范围内进行静脉溶栓是近些年来急性心梗治疗的主要进展之一[2 ] ,但静脉溶栓也有一定的风险 ,并使AMI临床过程复杂化 ,尤其是心律失常 ,是急性期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多发生于起病后 1~ 2周内 ,尤其是 2 4h内。因此 ,在患者行溶栓治疗时 ,护士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同时密切观察心电监护 ,提高对病情观察的预见性及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我科自 1999年至 2 0 0 1年共收治并行静脉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方法。结果78例再灌注后心律失常类型:室性早搏29例、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16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0例、房室传导阻滞4例、窦性心动过速8例、窦性心动过缓9例、心室颤动2例。其中心律失常发生于溶栓后2h内患者67例(85.9%),发生于溶栓2h后11例(14.1%),77例经抗心律失常治疗后转为窦性心律,1例死亡(死于心室颤动)。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有预见性的护理,可以提高溶栓治疗的安全性,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中再灌注心律失常临床特点、意义及防治。方法 78例急性心肌梗死均使用尿激酶溶栓,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类型、特点。结果 78例中,63例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其中51例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再灌注心律失常类型:房早3例,单纯性室早3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短阵室速6例,短阵室速伴室颤1例,窦性心动过缓3例,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5例。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类型复杂,部分心律失常可作为再灌注指标。需密切监护防治致命性再灌注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发病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AMI患者溶栓后RA。结果AMI溶栓后RA发病率40%,多发生在胸痛缓解、ST段下移之后持续2-120min。其中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AIVR)发病率占10.9%,心动过缓低血压综合症(BHS)发病率占12.3%,新出现室早或室早增多发病率占10.9%,室颤发病率占6.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胸痛缓解、ST段下移后应重视RA的发生,严密监护心电变化,对致命性RA应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9.
10.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是早期心肌血流再灌注的重要措施,但常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掌握其特点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49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和研究艾司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摘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并接受再灌注治疗的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其中观察组在再灌注治疗期间进行艾司洛尔口服辅助治疗;对照组则不采用任何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其他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相同,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再灌注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及对心率、血压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11%(3/37),对照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9.73%(11/3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能够有效的减少再灌注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在进行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l)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其发病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进行溶栓治疗的2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23例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19例患者冠状动脉再通,再通率82.6%.溶栓后冠脉再通时间为47~72 min,平均时间(53.6±15.7)min.冠脉再通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及其类型:19例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的19例患者中17例(占89.5%)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时间多在0.5~2 h内,平均时间(1.2±0.74) h.再灌注心律失常类型:12例出现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持续3~18rain后绝大多数自行缓解,2例转为室性心动过速,静脉推注利多卡因后缓解,其中9例为前壁或前间壁心肌梗死,3例为下壁心肌梗死;2例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出现下壁心肌梗死,房室传导阻滞2例,发生在下壁心肌梗死,对症处理后缓解;室颤1例,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00 mg后转复窦性心律.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几率较高,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与心肌梗死的部位有关,临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与钾离子的关系,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将87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补钾组45例与非常规补钾组42例,比较两组溶栓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差异。结果心律失常总发生率为28.74%(25/87),其中常规补钾组发生率为17.78%(8/45),非常规补钾组发生率为40.48%(17/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患者常规补钾可减少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静脉溶栓是近年急性心肌梗塞(AMI)治疗的重要进展之一,冠脉再灌注本身可产生再灌注损伤如再灌注心律失常(RA)[1],由于RA有时是致命的,故充分认识AMI溶栓后RA的特点及防治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对61例进行尿激酶溶栓AMI患者的RA进行分析。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 选择1989年6月至1995年12月入住我院61例AMI患者,均符合1979年WHO推荐的冠心病命名及诊断标准。并具有①胸痛持续30min以上,心电图至少两个导联ST段抬高≥02mV,含服硝酸甘油无效;②发病在12h内;③无溶栓禁忌证。其中男40例,女21例;年龄30~84岁,平均538…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患者在溶栓治疗中的护理。方法对本组患者在溶栓治疗过程的护理观察。结果 48例患者在预定治疗计划中得到康复。结论在心梗溶栓治疗中,溶栓越早效果越好;同时,积极有效的护理是成功的关键,也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一项重要工作,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律失常的治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研究胺碘酮防止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恶性心律失常(RA)的作用。方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常规溶栓治疗,治疗组溶栓前加用胺碘酮维持静脉滴注至少4h,监测RA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RA、室颤及病死率分别为84.21%、18.42%、10.52%。而治疗组分别为48.645%、10.08%、2.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能预防和减少AMI的RA、室颤发生率,提高室颤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对41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行溶栓治疗并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观察冠脉再灌注生发生心律失常的特点。冠脉再灌润组与未灌注组比较,前者心律失常明显增多,再灌注后8小时内出现心律失常最为频繁。室早发生率100%,室性自搏心(AIVR)次之,19例出现短暂室性心动过速,本组无1例出现室颤。仅有4例出现缓慢心律失常。认为心律失常呈良性过程,个别病例需引起注意给予治疗。 相似文献
19.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早期使冠脉再通 ,恢复冠状动脉血流非常重要 ,可减少心肌坏死范围 ,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改善预后 ,降低病死率[1] 。目前临床用静脉溶栓及冠脉内溶栓以达到血管再通的目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是指心肌梗死后经静脉或冠脉内溶栓后而使血管再通从而使缺血心肌部分或全部恢复血流灌注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心律失常[2 ] 。它常发生在冠脉再通的瞬间 ,因此 ,常与患者溶栓 2h内胸痛缓解、抬高的ST段下降≥ 5 0 %及酶峰前移作为溶栓治疗冠脉再通的指标。我们观察溶栓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很高。现将 2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镁离子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 42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随机分治疗组 2 0例 ,对照组 2 2例。 42例均在应用脲激酶的同时 ,治疗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静脉滴注。两组同时用心电监护或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4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有 17例发生再灌注后心律失常 ,其中治疗组 4例占 2 0 % ,对照组 13例占5 0 %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补镁能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