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气短以及气喘等,老年患病率和致残率很高[1]。该病病情发作较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肺心病、呼吸衰竭等[2],导致患者出现高碳酸、低氧血症等症状,引起患者代谢异常[3]。本院采用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11年9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80  相似文献   

2.
马伟 《临床荟萃》2015,30(3):293-296
目的:探索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0例与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纳洛酮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疗效、血气指标的变化,再插管率,病死率,住院时间,血清胱抑素(CysC)变化。结果 AE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纳洛酮联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其总有效率、住院时间优于单纯应用无创呼吸机组,但是再插管率与病死率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气指标及 CysC 水平改善要优于对照组。结论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能有效改善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及血清 Cysc水平,但并不能改善再插管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编号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呼吸困难改善程度、6 min步行试验、Borg指数、自我效能评分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呼吸困难程度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Borg指数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Borg指数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6 min步行距离、自我效能及生存质量评分均有所增加,且观察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困难程度,提高运动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专职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专职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后两组呼吸功能改善情况、血气指标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憋喘持续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及肺部罗音持续时间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动脉血氧分压(PaO_2)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给予专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呼吸功能,改善血气指标,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相似文献   

5.
史西营 《临床医学》2013,33(4):49-50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小剂量组48例给予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30 mg,2次/d;大剂量组47例给予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150 mg/次,1次/d,连续治疗10 d后观察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大剂量组总有效率(95.74%)明显高于小剂量组(77.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6%)与小剂量组比较(2.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能够提高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肺保护性通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小潮气量机械通气的肺保护效果。方法 35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小潮气量组(17例)和常规潮气量通气组(18例),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机械通气期间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最终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存活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小潮气量组机械通气后BALF中TNF—α、IL-6、IL-8的水平明显低于常规通气组;小潮气量组气压伤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也明显少于常规通气组。结论 对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选用小潮气量进行机械通气,可以减轻机械牵拉诱发的细胞因子释放,减轻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肺性脑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严重并发症,是由慢性胸肺疾患伴有呼吸功能衰竭、出现严重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及早发现并积极治疗对降低其病死率有重要临床意义.纳洛酮为β-内啡肽受体拮抗剂,近年来在脑血管病的治疗中也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9):2150-2151
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舒适护理,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包括住院时间、依从性、舒适度评分、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依从性、舒适度评分、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很好的临床护理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呼衰)患者的疗效肯定[1-2].因此,探讨机械通气在治疗COPD合并呼衰患者中的作用和合理有效的通气方法十分重要.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2008年8月本院收治COPD合并呼衰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营养支持及不同途径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呼吸内科住院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而行无创通气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静脉营养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能全力、3 L袋与普通流质,对比营养指标变化、血气、机械通气时间、插管率与病死率.结果 肠内营养组的营养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肠内营养组与静脉营养组PO2>均明显升高,PCO2>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机械通气时间、插管率与病死率,肠内营养组、静脉营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在行无创通气的同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有完整胃肠道功能的患者应首选肠内营养,将有助于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改善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治疗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9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血p H值、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73.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肺功能情况,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AR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诊断为AECOPD合并AFR患者198例,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101例)患者应用纳洛酮联合机械通气,对照组(97例)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指标(pH值、PaO_2、PaCO_2)、住院相关指标(通气时间、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及相关预后指标(再插管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功能改善情况、血氧饱和度维持情况、二氧化碳分压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再插管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呼吸功能恢复快,预后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于我院呼吸科行常规治疗,并辅助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至我科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有创呼吸机治疗,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序贯行无创呼吸机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呼吸频率、氧分压、心率和二氧化碳分压、p H值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病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有创呼吸机治疗,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序贯行无创呼吸机治疗,是一种安全性高、效果显著的治疗方式,可保持患者呼吸通畅,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比常规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2组均给予综合治疗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后2组心肺功能相关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心率(HR),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56%,高于对照组的8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增加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过渡期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迁移应激、肺通气功能及重症监护病房后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0年10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重症监护病房转出前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过渡期护理模式。转出后7 d,比较2组患者迁移应激、肺通气功能及重症监护病房后综合征。结果 观察组患者分离焦虑、迁移应对、迁移满意度及迁移应激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pH值、动脉血氧分压[P(O2)]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重症监护病房后综合征率低于对照组(χ2=4.47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过渡期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迁移应激状态,改善肺通气功能,减少重症监护病房后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创辅助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辅助通气治疗,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选择合适的面罩、保持呼吸道通畅、饮食指导和并发症护理,比较本组患者使用无创辅助通气前后PaO2、PaCO2、pH值和SpO2变化。结果:本组患者均能耐受无创辅助通气,使用后PaO2、PaCO2、pH值和SpO2明显优于使用前(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辅助通气,经积极心理护理、选择的合适面罩、保持呼吸道通畅、饮食指导和并发症护理,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无创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从2014年6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鼻导管吸氧,观察组给予无创机械通气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护理后,观察组血液p H值、血氧饱和度(Sa O2)和氧分压(PO2)均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CO2)、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与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性呼吸机对患者进行治疗,并且予以相应的护理,将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变化与I临床症状进行比较。结果由于治疗前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在治疗时密切观察患者的舒适程度与气道反应,术后及时给予营养支持和相应的护理措施等,患者的呼吸频率及心率恢复正常,呼吸困难症状显著好转,二氧化碳分压(P~CO:)与pH值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上述生理指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多方位、全面、严密周到的护理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细心的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促进患者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