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对白内障超生乳化手术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将接受白内障超生乳化手术的患者89例(103眼)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56眼)和对照组41例(47眼)。治疗组术后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1周内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以及角膜厚度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及角膜厚度恢复速度均显著快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可促进白内障超生乳化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再生和修复,有助于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伴黄斑水肿的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应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雷珠单抗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就诊的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231例(262例),随机分为A组116例(132眼),B组115例(130眼)。A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B组单纯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黄斑水肿程度。结果 A组和B组术前及术后眼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BCVA、CMT均明显改善(P0.05),且A组改善较B组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复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所有患者黄斑区荧光渗漏明显减轻或消失。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罹患干眼的特点、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1月在我院门诊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老年性白内障102例(102只眼),术前3 d及术后1周、2周、4周、3个月分别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评分、泪河高度测定、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测量、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test I,ST-I),观察术后干眼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术后3个月时干眼总患病率为28.43%(29/102)。本组OSDI问卷评分、泪河高度0.3 mm发生率及ST-I均值术后不同时间段与术前比较,除术后3个月外(P0.05),其他时间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UT均值术后不同时间段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由于自身特点、手术创伤以及滴眼液不良反应等原因术后可能会出现明显干眼症状和体征,手术医生应对其提高警惕性,谨慎用药和手术操作,如发现干眼要及早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眼部舒适度及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临床应用1.8 mm和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和眼表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2月进行诊治的94例白内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两组各47例,A组患者给予1.8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B组患者行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2 d、5 d、10 d、30 d时的泪膜和眼表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主观干燥异物感(DES)、Schirmer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及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CFS)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 d、5 d、10 d时两组患者的DES及SIt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30 d时A组患者的DES及SIt恢复到术前水平,B组患者仍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2 d、5 d、10 d时两组患者的BUT及CF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30 d时A组患者的BUT及CFS恢复到术前水平,B组患者仍较术前差异明显(P0.05)。结论相比3.0 mm透明角膜切口,1.8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患者泪膜及眼表损伤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将在我院诊治的硬核白内障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给予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角膜散光度、眼压和安全性。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视力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角膜散光度、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角膜水肿、角膜内皮损伤并发症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普拉洛芬与0.3%玻璃酸钠滴眼液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的效果。方法将本诊治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均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4例,研究组采用普拉洛芬+0.3%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参照组仅用0.3%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泪腺分泌值(Si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FL)、泪膜破裂时间(BUT)、干眼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相比于参照组,研究组治疗后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干眼症状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泪腺分泌值、泪膜破裂时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不良反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患者,采用普拉洛芬与0.3%玻璃酸钠滴眼液干预治疗能改善主观症状,保障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为试验对象,按照单双号随机化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采用玻璃酸钠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灼烧感、眼部干涩感、畏光、疲劳感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8周,观察组的SⅠt、泪膜厚度大于对照组,BUT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8周,观察组的FL、干眼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玻璃酸钠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用于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中的效果显著,有利于减少角膜损伤和保持泪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评估干眼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泪膜的稳定性及溴芬酸钠滴眼液联合人工泪液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干眼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平均分为溴芬酸钠滴眼液组、人工泪液组、溴芬酸钠滴眼液与人工泪液联合用药组(简称联合用药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15眼。各组术后均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水2周。溴芬酸钠滴眼液组使用0.1%溴芬酸钠滴眼液4周,人工泪液组使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4周,联合用药组联合使用溴芬酸钠滴眼液与玻璃酸钠滴眼液液4周,对照组使用氯化钠眼水4周。分别于术前1 d,术后7 d,15 d和30 d问卷检查每组患者的干眼状况,用角膜地形图仪泪膜分析系统(oculus teragraph 4)检测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TBUTs)、角膜荧光染色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结果各组间术前的NITBUTs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 d,各组NITBUTs低于术前(P=0.000),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928)。术后15 d,联合用药组与人工泪液组NITBUTs与术前比较没有差异(P=0.523,0.928),溴芬酸钠滴眼液组和对照组NITBUTs与术前存在差异(P=0.011,0.000),术后30 d,联合用药组与术前比较有差异(P=0.000),溴芬酸钠滴眼液组和人工泪液组NITBUTs与术前比较无差异(P=0.928,0.590),对照组NITBUTs与术前有差异(P=0.033)。问卷调查、SIt及角膜荧光染色结果与上述结果相似。结论超声乳化手术会影响干眼白内障患者泪膜稳定性,溴芬酸钠滴眼液联合人工泪液能促进干眼白内障患者术后泪膜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普拉洛芬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白内障术后发生干眼症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普拉洛芬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47例。普拉洛芬组采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rhEGF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长度、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和泪液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普拉洛芬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12%,显著低于联合治疗组的97.47%(P<0.05)。治疗后,两组干眼症状评分均降低,且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普拉洛芬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BUT、泪液分泌长度显著长于普拉洛芬组,FL评分显著低于普拉洛芬组(P<0.05)。治疗后,两组泪液IL-1β、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联合治疗组低于普拉洛芬组(P<0.05)。结论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rhEGF滴眼液可促进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泪膜修复、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干眼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贝复舒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的效果及对患者泪液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干眼患者98例(14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76眼)和对照组(49例72眼),观察组术后给予贝复舒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单纯玻璃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两组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结果、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液中氧化应激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结果、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结果、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丙二醛、过氧化脂质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丙二醛、过氧化脂质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贝复舒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效果好,能改善患者泪膜稳定性及氧化应激反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患者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将126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用药指导、心理护理、健康用眼、合理饮食等针对性护理。结果:两组术后1周与1个月患者干眼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规范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降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患者的发病率,缩短干眼症病程。  相似文献   

12.
白内障超声乳化透明角膜切口与术后散光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不同位置的透明角膜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将白内障患者66例(66只眼)分为3组,A组(22眼)行颞侧透明角膜斜行切口,B组(22眼)在角膜上方行透明角膜隧道切口,C组(22眼)在角膜最大散光轴方向作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分别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分别第1周,第1个月及第3个月随访,验光及作角膜地形图检查,记录术后矫正视力、角膜散光度、角膜散光轴向等,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矫正视力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周,第1个月A、B两组角膜散光度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明显大于C组角膜散光度(P<0.05),C组角膜散光度术后第1周,第1个月较术后第3个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位置透明角膜切口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手术效果好,根据角膜散光轴向选择的透明角膜切口术后角膜散光小,早期屈光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贝复舒滴眼液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于周口市眼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后出现干眼症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局部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研究组局部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贝复舒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Schirmer Ⅰ试验结果、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质、泪膜破裂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Schirmer Ⅰ试验结果、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质、泪膜破裂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chirmer Ⅰ试验结果、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质、泪膜破裂时间均明显改善,观察组Schirmer Ⅰ试验结果高于对照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质评分低于对照组,泪膜破裂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联合贝复舒滴眼液应用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中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眼表组织修复,改善干眼症状。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854-1855
不同术式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50例的回顾性分析。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50例(50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25例(25眼)。A组给予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B组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虹膜周边切除手术,比较两组视力改善情况、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术前、术后眼压及前房深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术后眼压分别为(14.19±1.20)mmHg、(14.76±1.34)mmHg,均低于术前,前房深度分别为(3.10±0.46)mm、(2.95±0.57)mm,均高于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11.11%低于B组38.89%,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与超声乳化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均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显著降低患者眼压及前房深度,改善视力,但单纯超声乳化并发症少,操作简便,临床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联合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20例(141眼),按照手术方式分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组)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0 d后,2组患者的眼压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角膜散光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2组视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观察组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观察组患者眼部浅前房形成发生率为1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67%(P0.05)。术后60 d,观察组3例出现角膜水肿,前房炎症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对照组出现角膜水肿5例,前房炎症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结论采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有效降低眼压,控制散光,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对照组)及予以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观察组)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各54例(54眼)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视力、眼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面积的差异,并记录两组术后1个月前房角关闭范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眼压较术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视力和前房深度则较术前增加(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较术前降低(P<0.05),面积则较术前增加(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前房角关闭范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前房角关闭范围,增加前房深度,降低术后眼压,于改善患者视力有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巩膜隧道小切口超声劈核后手法娩出核与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碎核治疗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将118例(130眼)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9例(65眼).A组采用巩膜隧道小切口超声劈核后手法娩出核治疗,B组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碎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视力情况、前房深度分级、前后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视力、前房深度分级、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眼压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间前房深度分级、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视力、眼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B组为26.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巩膜隧道小切口超声劈核后手法娩出核与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碎核治疗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但前者在改善前房深度分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3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于秦皇岛市海港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APACG患者120例(120眼)。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3组:A组40例(40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超声乳化后房角粘连分离术(简称:超声乳化后房角分离术);B组40例(40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超声乳化前房角粘连分离术(简称:超声乳化前房角分离术);C组40例(40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简称:超声乳化术)。比较各组手术后疗效。结果术后6、12个月,A组视力好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眼压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眼压较B组、C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患者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较A、B组明显降低(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合并白内障的APACG患者行超声乳化后房角分离术效果最好,术后视力最好,眼压控制最稳定,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萎缩最缓慢。超声乳化后房角分离术优于超声乳化前房角分离术及超声乳化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应用飞秒激光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治疗的效果与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2例(52眼)。对照组采取PHACO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飞秒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1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角膜内皮细胞(CEC)密度、中央角膜厚度(CCT)、术后并发症情况及1年内疾病复发率。结果术后1个月时,研究组BCVA、IOP、CC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C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年内复发率为3.8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联合PHACO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疗效确切,且进一步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角膜水肿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5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出现早期角膜水肿的7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78例同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未出现早期角膜水肿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白内障类型及晶状体核硬度,以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角膜水肿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的年龄、白内障类型和晶状体核硬度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年龄相关性(老年性)白内障、葡萄膜炎或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糖尿病并发白内障和晶状体核硬度均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出现早期角膜水肿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年龄相关性(老年性)白内障、葡萄膜炎或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糖尿病并发白内障和晶状体核硬度均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出现早期角膜水肿的相关影响因素,临床上可根据影响因素制定防治措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