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传统治疗主要是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和慢作用的抗风湿药(SAARDS),这些药物副作用明显且治疗后复发率高。近年来随着组织细胞工程学和基因工程学的发展,干细胞治疗成为RA治疗的热点,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多向分化能力、免疫抑制性能、组织损伤修复能力及低风险,为RA治疗提供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in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以外的另一类干细胞.它对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其对于细胞的扩增、归巢以及免疫调节均有重要作用,现将其在干细胞移植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更好地提高我国临床治疗的水平。方法将2009年5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50例脊髓损伤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病患治疗前后感觉及运动、生活自理的能力。结果患者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脊髓损伤病患的生活自理能力、感觉以及运动评分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身体生化指标无异常,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与严重并发症现象,治疗前后病患的评分具有差异性,即P>0.05。结论采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方法对治疗脊髓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疗效明显,可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与我国的临床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移植脐血干细胞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2例,分为脐血干细胞组20例,给予脐血干细胞治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22例,给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组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比较2组移植前及移植后2、4、12、24周生化指标、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干细胞移植后白蛋白、胆碱酯酶及凝血酶原活动度均较移植前升高(P<0.05),移植后24周总胆红素较移植前降低(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移植后各时间点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细胞移植4周后,2组食欲、乏力、腹胀及腹水情况均较移植前改善,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 脐血干细胞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安全有效,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5岁,因"腰痛伴颜面部、下肢浮肿1月余"于2012年6月12日入院。患者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部疼痛,后逐渐伴有颜面部及下肢浮肿,病程中患者出现发热、少尿、胸闷、腹泻等症状,无脱发、口腔溃疡、四肢麻木等。既往无慢性病史。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6℃,心率8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0/90mmHg(1mmHg=0.133kPa)。轻度贫血貌,双上眼睑红斑疹,呈"浣熊眼"表现,颜面  相似文献   

8.
胡克苏  祁俊  张云  张逸 《江苏医药》2013,(15):1759-1761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对重度烧伤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分离纯化人UC-MSCs。24只SD大鼠均分为两组:治疗组烧伤后实施UC-MSCs移植;对照组烧伤后滴入PRMI 1640培养液。HE染色观察大鼠皮损的病理结构,比较创面愈合率。结果成功培养获得UC-MSCs,所得细胞分别经形态学、流式细胞术、体外分化方法作表型鉴定。治疗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为(22.0±3.1)d,短于对照组的(27.0±3.1)d(P<0.05)。术后14d,治疗组创面愈合率为(56.3±9.8)%,高于对照组的(47.2±8.3)%(P<0.05)。结论局部UC-MSCs移植能有效促进烧伤组织恢复。  相似文献   

9.
<正>1型糖尿病(T1DM)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胰岛β细胞选择性破坏,导致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为特征。目前,T1DM患者需要终生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这种替代治疗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糖尿病。研究发现: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和分化潜能,抽取的脐血可定向培养,在胰腺微环境下可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促进内源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检测指标的变化对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肝功能衰竭患者11例通过静脉输注进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分别观察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前及治疗后4、12周患者临床症状、血液生化、血凝等指标变化。结果经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4周,清蛋白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P〈0.01,治疗后12周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前清蛋白和胆碱酯酶治疗后亦有明显变化,P〈0.01;而凝血酶原时间在干细胞治疗后4周,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12周与治疗前相比,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在治疗后4、12周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提高,均P〈0.01。所有治疗后患者肝功能均有所改善,干细胞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明显疗效。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功能衰竭,可明显改善肝功能衰竭患者临床症状。血液生化、血凝等指标是干细胞治疗重症肝病的非常重要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人脐带血来源充足,免疫原性弱,其间充质干细胞更为原始,扩增能力更强,优于骨髓及外周血,故其作用越来越突出,可作为一种新的替代细胞来源用于各系统疾病的细胞移植及基因治疗,尤其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作用更为明显。现将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干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Stemcell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一定条件下能向多种功能细胞分化的多潜能细胞。根据发育阶段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引起的一种肝内慢性损伤修复反应,细胞外基质的产生和降解失衡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基础。目前,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仍是研究的热点。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功能,其通过调节肝细胞再生,下调免疫介导的肝损伤,从而发挥对肝病的治疗作用。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免疫调节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 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孕周<32 周、体质量<1 500 g、明确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并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早产儿18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家长意愿分为试验组8 例和对照组10 例。试验组患儿生后7 d、14 d 分别给予气管内滴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1×10^7 个/2 mL 生理盐水,对照组仅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留取两组患儿生后7 d(移植前)、10 d(移植后3 d)、17 d(移植后10 d)、21 d(移植后14 d)、28 d(移植后21 d)的气道灌洗液以检测炎性因子水平,判断两组患儿于生后28 d BPD 的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儿用氧时间、住院时间、以及1 岁内肺炎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发生1 例BPD,对照组患儿发生5 例BPD;试验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平均用 氧时间及1 岁内肺炎发生频率分别为(43.5±3.0)d、(16.0±3.5) d 及每人2.5 次,对照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平均用氧时间及1 岁内肺炎发生频率分别为(55.5±5.0)d、(23.5±7.5)d 及每人4.2 次;移植前,两组间与BPD 发生密切相关的炎性因子(MIF、CD105、TGF-β1、IL-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移植后3 d、10 d、14 d、21 d 试验组患儿肺泡灌洗液中抑制性炎性因子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移植前,两组间保护性炎性因子PLT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移植后3 d、10 d、14 d、21 d 试验组患儿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通过降低炎性反应、促进保护性因子的分泌等机制防治早产儿BPD 的发生,该方法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郭智  刘晓东  陈惠仁 《中国医药》2014,(11):1718-172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存在于骨髓中,它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合适的诱导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骨、肌肉、脂肪、神经等部位的组织细胞.MSC与肿瘤细胞之间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MSC具有取材容易、体外培养及扩增简单的优势,在体内可以迁移到组织损伤的特定位点并参与组织的修复与重建,它的这种肿瘤靶向迁移且参与肿瘤生成的能力,使得以MSC为载体的基因靶向治疗技术为肿瘤的治疗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被认为是肿瘤基因治疗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治疗手段,已成为当前干细胞领域中研究热点[1].MSC参与肿瘤间质形成,组成肿瘤微环境,影响肿瘤细胞生长、生存,能够恶性转化,有潜在致癌性.  相似文献   

15.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干细胞家族的重要成员,来源于发育早期的中胚层和外胚层。MSC最初在骨髓中发现,随后还发现存在于人体发生、发育过程的多种组织中,由于骨髓是其主要来源,因此统称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因B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造血支持和促进干细胞植入、免疫调控和自我复制等特点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己经成为治疗多种组织损伤性疾病的理想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尽管对缺血性心脏病的认识、预防和治疗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冠心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心室重构、心肌细胞数量减少是导致心力衰竭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现有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溶栓、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和支架植人术(PTCA+S)以及外科手术等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并发症,仅能部分改善心肌血供、减少坏死心肌细胞的数量、缩小梗死范围,对已形成的瘢痕组织无能为力。尤其是大面积严重的心肌梗死.梗死后心肌工作细胞大量不可逆丧失,最终必然导致心力衰竭。心脏移植成为有效的治疗冠心病方法之一.但心脏移植存在供体不足、免疫排斥以及涉及伦理学等一系列问题,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汤宁宁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2):1836-1838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又称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多见于35~55岁青壮年,发病率和致残率高,是骨科临床常见难治症之一[1]。ONFH是源于不同病因引发的股骨头供血不足,致软骨下骨细胞和骨髓坏死,最终导致骨小梁吸收、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对于晚期(Ⅲ期及以后)股骨头塌陷并伴严重骨性关节炎患者,只能选择  相似文献   

18.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3年7月-2005年6月共对36例冠心病伴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传统治疗方法对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效果有限,难以得到满意的结果。间充质干细胞因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功能,已被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物抗宿主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综述间充质干细胞发挥免疫调节的机制、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临床前研究以及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肝硬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8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比较术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及凝血指标、腹水等客观指标及食欲、体力、腹胀等主观指标的差异。结果术后治疗组血浆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治疗组腹胀改善、食欲改善、体力改善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自体骨髓源性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肝硬化可对患者肝功能、主观感受有一定程度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